10.02 秦朝從興到亡短短時間滅亡,是因為做了這些不應該做的事

秦始皇(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一統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始稱皇帝的君王。

秦朝從興到亡短短時間滅亡,是因為做了這些不應該做的事​他的政績和暴政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

一、秦始皇政績:

1、厲行中央集權:丞相等各自向皇帝負責,一切聽命於皇帝。另廢除世卿世祿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員均由皇帝任免,無權世襲。

2、實施嚴刑峻法:秦朝在秦國原有的法律基礎上,修訂了一套嚴密之法律,頒行於全國。

3、修築長城:秦始皇把戰國時北方燕、趙、秦三國舊修之長城連接起來,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萬餘里。

4、統一貨幣:禁止使用六國各自的龜、貝、玉等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金、銅兩種圓形貨幣,其中金為上幣,銅為下幣。

秦朝從興到亡短短時間滅亡,是因為做了這些不應該做的事​5、統一度量衡:以商鞅時的秦國度、量、衡器具,作為全國鬥算長短、大小、輕重之標。

6、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以來,即逐漸允許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統一全國後,秦室更加重視農業生產,讓佔有土地之百姓呈報佔田數並納稅,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秦朝從興到亡短短時間滅亡,是因為做了這些不應該做的事

7、修建馳道: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之基礎上,修建寬闊一律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溝通水路:秦疏浚鴻溝作為水路樞紐,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長達六十多里之靈渠,溝通了湘、漓二水。

8、統一文字:戰國時期,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瀳、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令李斯把原來秦國之大篆整理簡化而成小篆,在全國通行。後又簡化小篆成隸書,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國。

秦朝從興到亡短短時間滅亡,是因為做了這些不應該做的事​二、秦始皇暴政:

1.徵斂無度,賦稅奇重: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工程建設,滿足窮奢極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對民眾課以重稅,全國出現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嚴重狀況,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濫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連年大興土木、四處征戰,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宮、修驪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萬人以上。據估計,當時服兵役之人數遠超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稅苦役,實非百姓所能忍受。

秦朝從興到亡短短時間滅亡,是因為做了這些不應該做的事​3.嚴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法令即十分嚴苛,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百姓動輒被罰充苦役或慘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書坑儒:秦始皇還把嚴刑峻法施之於思想領域,大肆統制思想,禁錮思想自由。

秦朝從興到亡短短時間滅亡,是因為做了這些不應該做的事​由於秦始皇果斷,剛毅,堅決,野心之大最後使他在政治、軍事、文化上,都成就了不朽的功勳。但他殘暴的個性,自以為是,自作主張,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使人民苦不堪言,最後使秦朝走向滅亡,自古不變的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永恆不變的真理。歡迎大家關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