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红楼梦中贾雨村闲游“智通寺”一段有何深意?

品读红楼


《红楼梦》里迷团甚多,在小说第二回,作者写了一个朽败被旧的智通寺、一齿落耳聋老僧,乍看略显突兀,貌似与小说情节相脱离,但细想小说主旨,智通寺和老僧一节,算得上是小说的大关节处。《红楼梦》小说写了诸多寺庙道观,唯智通寺是特立独行的存在,写了诸多道士尼姑,唯老僧远离尘世。而且,这一节写在甄(士隐)家败落(小荣枯)和贾家败落(大荣枯)之间,两枯之间来一“智通”,细细想来大不寻常。

智通寺通过贾雨村之眼写来,其位于姑苏城外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看上去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额上题着“智通寺”三字。此处有脂批:

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

又有脂砚眉批:

大都世人意料此终不能,此不及彼者而反及彼,故特书。意在村野风光却忽遇见子兴,一篇荣国繁华气象。

智通寺除了名字之警,还有一幅对联极其破旧又极其有名: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此处又有脂批:

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一部书之总批。

而贾雨村看了此联心中是有所动的:

(他)想这两句话文虽浅意则深,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

此处又有脂批:

随笔带出禅机又为后文多少语录不落空。

(贾雨村)入内,只有一个老僧在煮粥,小说原文写:

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纯,所答非所问。

此处连有两句脂批写:

是翻过来的 !是翻过来的!

于是贾雨村不耐烦便走出来了。又有脂批说:

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即证之后。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境,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过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

原文这一段着墨不多,脂砚斋几乎一句一批,如此密集之批语全书并不多见,又说是部书之总批,可见作者巨眼巨笔。作者写此一荒境意欲何为呢?既然是给宁荣一棒喝,写贾家又有相当的篇幅在写其钟鸣鼎食、繁华富贵,欲写其盛,先来一荒凉小境曰之“智通”,个中玄妙,实口笔难讲难书,实为神来之笔。

甄(士隐)家之枯也是贾府的一面镜子,甄家先丢了女儿,继而遭受火灾,再失庄园田土,又遭亲戚盘剥,遭此连环打击的甄士隐在听得那二仙师一僧一道的《好了歌》后彻悟,注解了《好了歌》,是为《好了歌注》,随后追随二仙遁去了。原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中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全篇皆智通矣。

贾家的败落和贾宝玉的出家,贾宝玉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和甄士隐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是:二人都经历严重的感情打击,甄家是丢女儿,宝玉是经历爱情和婚姻的幻灭;二是:二人都经历了盛衰荣辱,品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三是:二人都梦游太虚幻境,识了通灵;四是:都是由二仙师点化遁世。

甄家和贾家都是贾雨村人生仕途之路上的贵人和恩人,因甄家之助贾雨村有了第一次崛起,因贾家(林家、王家)匡助贾雨村得以起复并飞黄腾达。但贾雨村明明从葫芦庙门子之口得知英莲下落而不施救,攀附更有权势的四大家族,经过宦海沉浮,贾雨村从硬了心肠更蜕变成鬼蜮,倒向四大家族政治对立面的忠顺王府,从对恩人甄家的见死不救发展到对败落下来的贾家落井下石。而“智通”以及那幅对联都是贾雨村所见,脂砚斋批作者:秉刀斧之笔。由此可见一斑。

《红楼梦》里寺院庙宇庵尼众多,馒头庵的姑子静虚专管红尘中事,为钱财仗荣国府之势拆散了张金哥和守备之子的婚事,使得一对佳偶命丧黄泉;水月庵的智通和地藏庵的圆信,两个尼姑听得芳官几个被王夫人驱逐的女孩子不愿配人要出家,巴不得拐了去,作者直写二尼为拐子;清虚观的张道士算是钻营的典范,专门游走于上层社会,两句话没说就要为宝玉提亲了;天齐庙的王一帖专卖假膏药,竟被世人传为灵验的神药,并冠以“王一帖”的雅号;玄真观的贾敬也不用说了,枉为长房长子,毫无家族责任担当,甚至置幼女于不顾,一门心思要自己当神仙。总之,《红楼梦》里的这些宗教人士一个个要么利欲熏心、结交权贵、弄权官场,比红尘中人更关心红尘中事,一个个八面玲珑,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要么自私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有一个例外就是“智通寺”,只是这个例外混的太差,庙宇朽败倾颓,修行的老僧只一钵薄粥,齿落目昏耳聋,所答非所问。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修得此大智慧也不过被人遗忘,无人问津而任其破旧衰败下去。

《红楼梦》里的“了悟”“彻悟”“智通”者寥寥:有甄士隐、贾宝玉、秦可卿、柳湘莲几个,几人要么有慧根,要么历经一番冰彻寒骨、生离死别,是“翻过来的!”昨日风流富贵,今日既聋且昏;昨日担风袖月,今日齿落舌钝;昨日饮甘餍肥,今日一钵薄粥;昨日仆奴成群,今日形影相吊;昨日是活龙凤凰,今日枯骨衰肠;昨日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不过是过眼云烟、瞬间的繁华,今日的门巷倾颓墙垣朽败才是现实的世界、真实的人生,此境此地,智了也通了。

想当初甄士隐怀抱女儿英莲,癞头和尚道:“将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怀里作甚,舍我吧!”世人怎可舍骨肉舐犊之情?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以仙茗、仙酿、仙曲、仙册、仙女可卿警之,世人怎可舍此享乐温柔?可笑刚刚被革职也算翻了个筋斗的贾雨村看了,一点也没悟,而是不耐烦,更妙在贾雨村和老僧问答是所答非所问,屏山在此借用妙玉一词:槛内槛外(智通内外)怎能不答非所问呢?雨村之眼看老僧,实为昏也,雨村之耳听老僧,实为聋矣!

甄士隐、贾宝玉、柳湘莲,都是“翻过来的!”他们身上,俱有老僧的影子!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我的喜马拉雅FM:屏山讲读红楼梦)


屏山品红楼


要想说清这个问题,就要先从贾雨村说起。

贾雨村在中秋月圆之夜,曾经口占了一首七律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若有意,先上玉人头。

这首诗什么意思,诗中的风,就是清风,指的是满清,月,明月,指的是朱明。“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就是“自顾清前影,谁堪明下筹”,清前影是谁,当然是李自成建立的大顺,大顺政权建立了几十天的时间,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存在感,就像清朝以前的一个影子。月下筹,就是筹划推倒大明的意思。最后两句“蟾光若有意,先上玉人头”,蟾光就是月光,光,指的就是没有了,也就是指明朝灭亡了,玉人头,玉人,指的是汉人,玉人头,指汉人作首领,就是说汉族人当皇帝。然而不幸的是,《红楼梦》最终的结局却是“韶华竟白头”。

从以上分析看,贾雨村就是指的李自成。书中说的贾雨村进京求取功名,指的就是李自成攻打北京,要当皇帝。结果,第一次失败了。(即书中说的贾雨村被革职),贾雨村“担风袖月,游览天下风景”。担风袖月,担来了满清,袖去了大明。游览天下风景,指的是到处流窜。最后,到了林如海府上。林海,字如海,就是说,这是一片森林,像海一样的大森林,能够藏龙卧虎,所以李自成选择了这里。书中又说,林如海“升至兰台寺大夫”,兰台寺,就是烂苔寺。盐政使,即严实,指的是森林中隐蔽严实,不易被人发现。所以贾雨村就入住林富,成了林黛玉的老师。这个老师不过是贾雨村进入林府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还有比这个理由更能合情合理的吗?

代表李自成的贾雨村藏进了深山老林中,明朝怎么样呢?

接着,作者又说,他的学生林黛玉的母亲一病而亡,林黛玉由于过于哀痛,旧病复发,好些时候不去上学,于是,贾雨村闲居无聊,每当风日晴和,便出外游玩。这日信步走到一山环水旋,茂林修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剥落。有额题作“智通寺”。

这段文字里写的“茂林修竹”,林就是大明,竹就是朱,朱姓皇族,庙宇,即朝廷。智通寺,即知痛思,忏悔的意思。门巷倾颓,墙垣剥落,指的是长城防御衰落。

智通寺门旁有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进门见有一龙钟老僧在哪里煮粥。龙钟,即龙种,老僧指的是崇祯帝,煮粥,即诅咒,这是说的崇祯帝由于连年战乱,人民困苦不堪,而下罪己诏的情形,“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指的就是当时崇祯帝面临的处境。

关注“柴鹏程的航海日记”,与你一同读懂《红楼梦》。


柴鹏程的航海日记


贾雨村闲游“智通寺”是在第一次被罢官,在林黛玉家做老师的时候。

智通,是指有大智慧的人才能通晓的道理,说的是智通寺上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句对联的意思是,现在身上有足够过日子的钱,就应该收手,不要等到走到绝路上才想着回头。

贾雨村初到官场,因为贪污、恃才辱上等原因被参了一本,罢官,之后开始到各处游山玩水,表面上一副云淡风轻,内心却对官场有着诸多的留恋,这从贾雨村的游历的踪迹就可以看出。

因为盘缠不够,贾雨村就做起了私人教师,但他收的学生都不简单啊,先是甄宝玉,虽然从未正面露脸,但甄家就像是贾家的镜像,家族地位可想而知,后是林黛玉,那时候的林如海是巡盐御史,很受皇室的器重,贾雨村是借助朋友的帮忙,谋了进去。

这明显已经不是单纯的做个教书先生,借助大家族的势力,起复做官才是正道。

所以,此时的贾雨村,偶遇智通寺,应该是作者的安排,仕途不如意,正是贾雨村可以收手、回头的时机,贾雨村是个聪明人,也觉得这对联虽然句子浅显、却有深意。继续往里走,希望能遇到高人,里面却只有一个煮粥的老僧,支支吾吾、答非所问,其实,也不一定是老僧答非所问,而是贾雨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罢了,此时的贾雨村,想的不是收手,而是如何再出手。

智通寺和贾雨村后来遇到的冷子兴,就像是世间的两条路,摆在了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贾雨村面前,而他还没到了悟的时候,于是选择了后者。

智通寺,与跛足道人类似,都是引人了悟的,但关键还要看人,甄士隐、柳湘莲看破了,但利欲熏心的贾雨村,还没有了。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句诗不仅对贾雨村说的,也是对贾府说的,在秦可卿死后托梦时,曾说过,要趁着家族兴旺时,为子孙做好打算,多置一些祭祀用地和房屋,因为这些东西即便是抄家也不会被抄走,即使家族败落,子孙也有个落脚的地方,但处在繁华之中的王熙凤,还没有想到这一层,明知道贾家内囊尽空,还不能从繁华的梦中醒过来,不做长久打算,一遭梦碎,整个贾府子孙失落流散。


心慌慌是情殇


贾雨村闲游智通寺是在《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触犯上级被革职之后,经朋友的引荐,在林黛玉家任西席近一年。贾敏病亡,黛玉悲伤过度触发旧症,所以贾雨村才得闲出来。

在智通寺,贾雨村首先见到了一副对联,题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接着又遇见了一个老僧,但其“既聋且昏、齿落舌钝、答非所问”,雨村不耐烦就出来了。

智通寺一段,文字不多,情节也看似平常,但是很多细节蕴含深意。

一、“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对联,贾雨村看后觉得“文虽浅近,其意则深”,但是却未醒悟和察觉,以至于最后“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脂批则曰,“当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可谓为后文伏脉。

二、遇到的老僧虽然令贾雨村感到不耐烦,但是脂批却明写“是翻过来的”、“是翻过来的”,并在眉批上写到“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说明老僧正是这些人在贾府败落之后的模样。

三、贾雨村从智通寺出来之后,巧遇冷子兴。两人饮酒相谈,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通过一人之口介绍了贾府主要人物和关系,替读者捋清了脉络,并引出了下文。


正说文化


看看西游记火烧观音禅院那段估计会有启发。【內中又有一個小和尚 ,名喚廣謀 ,就是那廣智的師弟 ,上前來道 : 「此計不妙 。若要殺他 ,須要看看動靜 。那個白臉的似易 ,那個毛臉的似難 ,萬一殺他不得 ,卻不反招己禍 ?我有一個不動刀槍之法 ,不知你尊意如何 ? 」老僧道 : 「我兒 ,你有何法 ? 」廣謀道 : 「依小孫之見 ,如今喚聚東山大小房頭 ,每人要乾柴一束 ,捨了那三間禪堂 ,放起火來 ,教他欲走無門 ,連馬一火焚之 。就是山前山後人家看見 ,只說是他自不小心 ,走了火 ,將我禪堂都燒了 。那兩個和尚 ,卻不都燒死 ?又好掩人耳目 。袈裟豈不是我們傳家之寶 ? 」那些和尚聞言 ,無不歡喜 ,都道 : 「強 ,強 ,強 ,此計更妙 ,更妙 。 」遂教各房頭搬柴來 。唉 !這一計 ,正是 :弄得個高壽老僧該命盡 ,觀音禪院化為塵 。】之后孙悟空借计火烧观音院,大火之后【一山環水漩茂林修竹之處 ,隱隱有座廟宇 ,門巷傾頹 ,牆垣剝落 ,有額題曰 「智通寺 」 】。

广智广谋就是【智通】的意思,贾雨村看到的老和尚(老佛爷)的命运和结局。【堪嘆老衲性愚蒙 ,枉作人間一壽翁 。欲得袈裟傳遠世 ,豈知佛寶不凡同 。但將容易為長久 ,定是蕭條取敗功 。廣智廣謀成甚用 ?損人利己一場空 。】对应于【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袭人之龙衣对应于袈裟,贾雨村也好,老和尚也好,广智广谋也好,智通也好都是冲着龙衣(政权)去的。殊不知,政权为天下神器(佛宝),【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浮木盲龟


智通寺为智通,但贾雨村看了这幅对联眼前有馀忘缩手,身后无路想回头时为什么智没有通?这就是当局者谜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贾雨村从上任革职,处于落魄时期而看不透其中义理,只为老和尚不知怎么翻筋斗过来的,落于如此凄惨之地,而未思自身。就是他还没有达到这种足以使他番然醒悟的凄惨境况,于世上还能生存,还有行路,没有天绝人处。没了官职也能生存。生活没有给他足够的挫折,使他认识所行之路,即未来之路,重新启用之路上要对造成身世变化反复,用了革了用,没有充分认识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来源于自身的欲望深。

对于未来行路依然不清醒迷于其中。只有执着于事物并受其挫行路不得才会醒。贾宝玉也一样,只有自身落败才会懂秦钟临死之言。凡迷于利益中为不智,而人又难以认识。


青木皮


余于红楼没啥认识,年轻时好歹翻过,但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早已就饭吃了。对这个问题现翻了翻书,寺里那付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作者似乎是刻意给贾雨村设置的一场戏。既刻画了贾的品德,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群体。抨击了现实中的势力小人。余浅识不过如此,见笑。但对红楼,余从不感兴趣,虽然其艺术造意登峰造极,但不属于伟大的著作。所谓伟大著作,她是能够起到引领社会的积极作用的。红楼只不过是舞文弄墨。


古镜5


关于贾雨村游玩到此的一些关联,我曾写文分析过,这个寺院的门口帖一副对联,早已暗示了贾雨村的悲惨结局。

这副对联为“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贾雨村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暗自在想,这句话虽然文浅显,其意则深,其实正是这句话点出了贾雨村最终的结局。

可惜贾雨村虽然聪明,却没有看透这副对联的意思,或者已经看到,并未在意。总之贾雨村是在极度困境的情况下,来到了这里,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一切艰难的问题,变得不是事。

至于这个寺院里的煮粥老僧,他的出现绝对不是闲来之笔,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


红学爱好者萧梦


我的理解是:一,贾雨村乃一饱学之儒,很有才华,颇得林如海,贾政,甄士隐等人赏识,是林黛玉的启蒙老师。属于聪明但缺乏大智慧的人,此对联显然是善意劝其“缩手”和“回头”,可惜他没悟透。二,此为后文贾雨村升官后贪婪无度,贾府被抄家时落井下石,最终害人终害己埋下伏笔。三,此处情节,尤其是对联意在警醒世人,见好就收,激流勇退,贪念之下必有恶果。充分体现了曹公“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写作技巧,令人叹服。


红楼解梦人


就是暗示贾雨村将来的处境与这个破败的荒凉寺院一样,只可惜现在还未能勘透而已。雨村一出场就是“钗于帘内待时飞”,“先上玉人楼”,“天上一轮才捧出”,一副踌躇满志,即将飞腾的样子。可是遭受一次挫折以后,仍不能醒悟。所以,作者才引其至此,并给他看了“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样的对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