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當年投放廣島原子彈的飛機是如何做到不受爆炸影響的?

韓雨虹


二戰末期,雖然日本在各個戰場已經表現得很吃力,但是日本與蘇聯簽署有中立協議。

以為蘇聯會幫他,同時他們採用的“玉碎”行動,也讓美國士兵死亡慘重,還想著與美國談談條件,日本政府拒絕了《波茨坦公告》。

但是盟國首腦等不及了,美國在經歷了沖繩島的數萬士兵傷亡後,知道想在日本本土佔領會有很大麻煩,為了避免給自己帶來巨大損失,儘早結束戰鬥。

同時為了防止蘇聯參與進來分享戰果,因此他們毅然決定動用剛製造出來沒多久的原子彈。

原子彈在廣島爆炸的景象是非常壯觀的,我們先來看看爆炸現場。

原子彈下落了40多秒,然後在距離廣島地面600米左右的空中爆炸了,帶著6000度高溫的美麗強光摧毀了爆炸中心點四五公里內的所有人和建築物,將一切變為了廢墟。

隨強光之後而來的是帶著強大傷害力的衝擊波,在衝擊波的恐怖威力之下,原子彈爆炸中心點周圍十里範圍的所有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排山倒海般都被推倒了。

這都是瞬間發生的事。

由於日本民屋大多是木製的,很快就燃燒起來,到處濃煙滾滾。

更為嚴重的是恐怖的核輻射,爆炸所形成的蘑菇雲中所夾雜的核輻射顆粒,這個核輻射汙染直接是對人體的基因進行破壞,根本無法治療,絕大多數人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死亡。

而且,有些人雖然並未立即死亡,但是核輻射給他們帶來的是一輩子的痛,結果非常恐怖。

現在我們回到主題上來,大家知道一顆原子彈到底有多大威力了,這麼危險的投放工作。

當年投放廣島原子彈的飛機是如何做到不受爆炸影響的呢?有書君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美軍對這次投放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科學家進行反覆測算和實驗,並拿出了最佳逃生方案;飛行員經過艱苦訓練,在技術上達到了最高水平。

1944年底美國就開始秘密訓練飛行員,至到1945年5月正式啟動“曼哈頓工程”,即對日使用原子彈。

美軍決定用B-29轟炸機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2顆原子彈, 綽號分別是“小男孩”、“胖子”。

想要投放這兩顆原子彈也不是容易的事,畢竟,人們對這兩枚以嶄新原理運作的炸彈威力,只有理論上的數據。

實戰上則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而且當時美國培養一位優秀的飛行員,其代價也是蠻大的,飛行員的安全還是很重要的。

美軍為了能讓轟炸機及時脫離核爆區,怎麼逃,進行了多次的策劃和測試,詳細制定了飛行路線。

當時B-29的飛行高度在一萬米以上,日本還沒有能力能在這個高度威脅到飛機。

唯一的威脅來自核爆區。

為了安全脫離核爆區,曼哈頓工程的科學家經過測算,需要B-29轟炸機必須距離核爆中心點8英里以上(12.8公里),方能確保安全。

從投出到原子彈爆炸,只有短短45秒時間,如果投彈後飛機繼續向前飛行,飛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達到安全區域。

而且原子彈並不是直線降落,由於慣性作用,它會以拋物線形勢落下,這樣會增加飛機逃離的距離。

科學家經過反覆測算後,認為最佳的策略是:B-29投彈後,立即掉頭沿著來路急速飛行脫離。

當時B-29有超級空中堡壘之稱,它是二戰時期主力戰略轟炸機,是當時集各種新科技的最先進的武器之一。

它的最大速度是574公里/小時,巡航速度是350公里/小時,但是它的機體笨拙,如果轉彎動作太猛,飛機有凌空解體的可能。

且迴轉180度耗時過久,不利於飛機脫離,必須找到最佳的轉彎角度。

經過計算和實驗後,科學家最終確定了,投彈後飛機迴轉155度角回飛的最佳策略。

接下來當然是飛行員無數次的迴轉155度的飛行訓練了。美軍為這次投彈也是做足了飛行準備的。

二、飛行員在行動中,正確執行了逃生方案。

1945年8月6號上午9時,美國B-29在廣島上空投下了“小男孩”核彈,“小男孩”離開彈倉初。

做了一個漂亮的90度的轉體動作後,一猛子扎向廣島的目標標定點。飛機迅速調轉155度,向來時航路飛回。

三、由於美國是剛開始製造原子彈,核原料不充足,原彈威力相對減弱。

由於當時剛製造出原子彈沒多久,美國人制造原子彈的技術還不是很精良以及核原料不太充足的原因。

當時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是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強大的。

按照估測,爆炸威力是2萬噸左右的TNT炸藥爆炸殺傷力,實際上在爆炸過程中,廣島的原子彈只爆發了1.5萬噸左右的TNT爆炸威力。

四、當時投放原子彈的飛機還是受到影響了,只不過很小,處於安全級別。

美國飛行員當時他們算得上是在和死神賽跑,他們丟下原子彈後,馬上掉頭往回飛。

45秒後他們聽到了爆炸的聲音,再過四十幾秒後,他們感受到了衝擊波來襲,這時他們已遠離爆炸中心到達安全區域。

衝擊波的威力已經很小了,B-29飛機沒有受到什麼損害。

據美國飛行員事後回憶,當時飛機被衝擊波狠狠撞擊,飛機開始搖晃,機艙裡機組人員紛紛被撞得摔出座位,當時的聲音聽起來就好象飛機被撞成了兩段一樣。

當轟炸機恢復平衡後,他們看到一個巨大的蘑菇雲爬升到了13.7公里高的空中,廣島被厚厚的濃煙覆蓋。

事後美國飛行員受到了嘉獎,他們並沒有為自己把地獄帶到了廣島而感到後悔,他們一生都為自己的行為自豪,在他們的心裡,自己永遠都是戰爭的英雄。

在第一顆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日本天皇仍打算抵抗堅持到底。

日本政府一開始竭力掩蓋爆炸事實,也不認為當時的美國擁有這麼超強大的殺傷性武器。

隨後杜魯門宣佈其使用了新型武器,同時蘇聯方面也宣佈單方面解除蘇日中立條約,美國隨後不久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

正是這顆原子彈徹底摧毀了日本天皇的抵抗意志,最終迫使他向美國人低下了頭顱。

所以說美國人的飛機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受到了原子彈爆炸的影響,只不過美國人的飛機在當時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傷害。

當時的原子彈之所以沒有傷害到美國人的飛機,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原子彈的爆炸威力小,沒有預期高;

還有就是飛機投下原子彈後,採用最佳策略,迅速回轉155度,以最大飛行時速574公里/小時公里逃離,脫離了致命的危險地段,所以沒受到多大影響。

原子彈對日本的破壞是巨大的,其造成的核輻射致使那裡的生物植被幾十年都飽受影響,日本也是花費大量的精力才能恢復原氣。

當時廣島直接死亡人數大約有7萬人,後來有許多人死於核輻射引起的癌症,到1999年上升到20萬。

有書君認為戰爭永遠是罪惡的,是不可饒恕的。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三十六計只用了一計——走為上計。

1945年美國製定了10月份攻佔日本的計劃,代號就是“沒落計劃”。雖然日本在各個戰場已經表現的很吃力,7月28日時,日本政府還賊心不死的拒絕《波茨坦公告》,甚至還指望蘇聯拉一把,盟國首腦也徹底被激怒。

下圖為爆炸前/後的廣島

美國總統羅斯福準備為日本送上最後的晚餐——小男孩。執行這次任務的是美國第509混合飛行大隊大隊長保羅蒂貝茨上校,機型採用B-29轟炸機,機上成員除了保羅還有攝影師一位,負責氣相觀測的一位上校,還有幾名核技術專家,總共12人組成的機組成員。

上圖:改變了歷史的B29轟炸機:伊諾拉·蓋伊號及機組成員

8月6日3時47分,從天寧島起飛的3架B29撕破黑夜長空起飛,在到達目標前30分鐘,技術少尉將小男孩的保險裝置拆除,正式激活原子彈。

地面組裝當中的“小男孩

8月6日上午8時09分才抵達廣島上空,飛行高度大於9千米,在下達投彈命令後,立即調轉機頭飛離,當時設置的“引信”時間是43秒,但是到43秒時,原子彈並沒爆炸,在44.4秒時,大約550米的高度,攝影師看到地上騰起一個巨大的火球,伴隨著滾滾濃煙,飛機劇烈的震動了幾下,但是這時飛機已經飛離了18.5公里,而曼哈頓工程的科學家通過模型計算出只要B29飛離距離原子彈爆炸中心點至少8英里即12.8公里就是安全的。

所以三十六計只用了一計啊——走為上計


核先生科普


73年前的1945年8月6日凌晨,發動機的轟鳴聲打破了提尼安島上的寧靜。美軍一架B-29轟炸機騰空而起,刺向靜謐的夜空。

機長蒂貝茨摸了摸從不離身的幾隻雪茄和菸斗,仔細查看了上衣口袋裡秘藏的14顆氰化鉀後,向機組人員發出了最後一道命令:“保持無線電靜默”。

他的機艙裡靜靜地躺著“小男孩”原子彈,他要帶領14名機組成員去執行一項在人類戰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任務——轟炸日本城市廣島。

(前往日本的美國轟炸機)

8時10分,廣島已是一片喧囂。早起的人們一如既往地忙碌著,晨練、早餐、買菜、準備上班。在他們頭頂的萬米高空,機長蒂貝茨正在用機艙通話系統提醒機組成員,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因為飛機下方的廣島已經異常清晰地映入了蒂貝茨的眼簾。

8時14分,B-29的彈倉徐徐打開,“小男孩”在空中翻了一個跟斗,優雅的撲向了它的目標——廣島市中心。

45秒後,廣島的上空發出一團異常耀眼的白光,烈焰升騰,一個炙熱的大火球騰空而起,直衝雲霄,一朵巨大的蘑菇雲隨之升起。爆炸中心的所有物體化為齏粉,正在乘坐電車的人群隨即和電車融為一體。三公里外的一隊士兵面部被融化,分不清正反面。爆炸中心10公里的範圍內被夷為平地。

在原子彈爆炸的瞬間,飛機遭到了強勁的衝擊波,劇烈搖晃,震感強烈,幾乎無法掌控,但好在有驚無險,未受損傷。

那麼,投放原子彈的飛機為什麼能毫髮無損呢?

(原子彈大爆炸)

一、飛機的逃生距離和路線經過了精確的計算。

經過專家的計算,原子彈的爆炸點被定在550米的高度。它離開彈倉後,從萬米高空下落到550米處時,大約需要45秒的時間,這個時間足夠飛行員做出逃生的一切操作。

飛機和原子彈爆炸中心的安全距離被定在8英里以外,也就是大約13公里,只要飛機能在短短的45秒之內,再成功飛出4公里,就比較安全了。對於最大時速能達到近600公里的B-29來說,這並不困難。

而且,美國科學家還為飛機設計了最佳逃離路線,那就是在投出原子彈後,B-29必須馬上轉向155度,近乎於反方向飛行。

之所以選擇這個角度,一是可以保證飛機轉向的時間最少,損失的速度也最少,依然可以保證逃離的速度;二是還可以確保原子彈的衝擊波首先到達的是飛機的尾部,不至於損傷機頭或者發動機。

(保羅·蒂貝茨及他的飛行小夥伴)

二、機組人員經過了長期而嚴格的訓練。

在導彈專家計算出投彈時間及逃跑線路後,空軍經過慎重考慮,將這一艱鉅的任務最終交給了飛行員保羅·蒂貝茨。

蒂貝茨1937年入伍,一年後晉升少尉軍銜,曾駕駛美國有名的轟炸機B-17多次參加歐洲和地中海戰區的轟炸行動,具備豐富的作戰經驗和突發事故處置技巧,被譽為當時美軍最優秀的飛行員。

蒂貝茨在拿到飛行計劃後,帶領機組人員進行了嚴格和艱苦的訓練,終於在1945年7月底達到了專家的要求。

其實,蒂貝茨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帶在身上的14顆氰化鉀就是為14名機組人員準備的,同時,他還將這架B—29轟炸機命名為“艾諾拉·蓋伊”,因為那是他母親的名字。

三、B-29轟炸機性能卓越。

當時的B-29號稱“超級空中堡壘”,他不但是二戰時期全世界最大的飛機,同時也是當時最具科技成果、最先進的飛機。

關於B-29的超強性能,二戰時期還流傳一個故事。

一架B-29轟炸機在執行任務時出了故障,飛行員無法排除,只好跳傘逃生,B-29則依靠自動駕駛功能在高空巡航。美國為避免這架飛機落入敵手,出動戰機想把它打下來。結果戰機飛行員打光了所有炮彈,才導致B-29的發動機起火,墜落下來。

廣島核爆三天後,另一架B-29“伯克之車”,向日本城市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胖子”後,同樣安全返回。


張生全精彩歷史


也不是一點影響沒有,只不過等原子彈爆炸後的光輻射傳到B-29轟炸機時已經沒有多少輻射了,其次轟炸機也針對輻射做了一定的防護來保證飛行員的安全。


美國二戰時投放到廣島的綽號小男孩的原子彈採用了由B29轟炸機攜帶採用空爆的方式以達到最大的殺傷力。每個型號的核武器其爆炸高度速度都是有著嚴格規定的,比如像氫彈基本都是採用空爆的方式,而原子彈都是地爆。但是空爆的殺傷範圍大,當然具體什麼高度爆炸這些都是提前設計高的,核武器設計時要求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核輻射要範圍大,對地面的建築物等殺傷力大,所以這個爆炸高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低了爆炸範圍小了,高了殺傷力又不夠,既然注重了對地面建築物的巨大破壞,那麼對於高空的衝擊肯定要小一些,所以這也為投放完成後的B29轟炸機能夠儘快逃出去留下了時間。

根據史料可以查到B29轟炸機方式投放小男孩時的高度是在9千米高空,原子彈投出後經過40多秒的時間爆炸,而在這40多秒的時間內,B-29轟炸機已經飛出去至少18公里了,這和小男孩13公里的安全距離對比已經合格了,所以投放到廣島小男孩原子彈的B-29轟炸機並沒有受到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致命的殺傷力。

當然肯定是逃脫不了爆炸產生的光輻射的,所以在投放前也針對這個問題對飛行員的安全做了一定等級的防護,比如將駕駛艙用鉛板包裹起來就可以防止核輻射,現在核動力航母的反應堆也是用鉛板密封著的。其次將下機身刷成白色也可以削弱核輻射產生的影響。有意思的是最簡單能夠仿製核爆炸產生的光輻射最好的盾牌就是鏡子,因為鏡子可以將帶走輻射性質的光線反射出去。


魑魅涅磐


日本在窮途末路的時候,依舊拒絕投降,美國經過計算,以硫磺島與沖繩島為例,如果徹底打敗日軍,其自身的傷亡在百萬以上,為了儘快結束戰爭,美國決定使用新型的武器,即原子彈。

原子彈威力是非常巨大的。當年在廣島上,死傷幾十萬人,而由於輻射作用,後期又陸續因為患病死亡十幾萬人。對於投放原子彈的美軍飛機來講,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機毀人亡的慘劇,因此投放原子彈,對於投放原子彈的美軍來講,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任務。要想出色的完成投放原子彈的任務,要求飛行員一是要大膽,二是飛行技術出色。因此美軍從數十萬飛行員中,挑選兩個最為出色的飛行員,執行這次任務。

原子彈投放到爆炸時間約為43秒,而在這個過程,原子彈受到慣性的作用,並不是垂直向下,而是繼續沿著飛機飛行的路線高速度向前,因此爆炸點與投放點並不在同一個空間。如果投放原子彈,飛機繼續按照原來的路線向前方飛行,那麼飛機就在爆炸點附近,那麼美軍飛機定然是非常危險。美軍飛機之所以能夠順利的脫險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精密的計算。

爆炸地點與飛機的距離,決定美軍是否安全。如果飛機與爆炸地點過於近,那麼對於美軍來講定然是凶多吉少,為了確保飛行員的安全,美軍經過了多次實訓,經過系統的計算對比,發現美軍飛機與爆炸地點,最遠的地方,是在投放原子彈之後,快速的155°折返。有的人說,180°才是爆炸地點與飛機最遠的距離,其實不然,因為180°大轉彎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進行操作,反而使得爆炸地點與飛機的距離是比較近的。因此,通過多次實物模仿,對比計算,最終確定了美軍飛機返回的角度,使得飛機距離爆炸地點最遠,這可以增加美軍飛機的安全可能性。

二是刻苦的訓練。

在1943年的時候,美國就一定決定對於德、日等法西斯國家進行核武器打擊,此時沒有遠程導彈,其最好就是飛機。因此,從美國決定採用原子彈攻擊的那一刻起,就挑選優秀的飛行員。並進行無數次的高難度的訓練,包括垂直上下,180°大轉彎等,這為美軍能夠順利從原子彈爆炸逃脫,提供技術基礎。因此,戰場少流血,平時多訓練。美軍之所以能夠在原子彈爆炸之後,能夠平安歸來,也是由於自己的刻苦訓練的結果。使得他們在投放原子彈之後,有條不紊的按照預定的返回路線返回。

三是準確的風速預判

原子彈爆炸後,其主攻的方向,受到風力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這與毒氣彈相似。而如果投彈之後,按照順風向返回,那麼美國飛行員非常的危險了。而在投放原子彈,美國的情報人員以及氣象人員,與美軍進行了密切的合作,精準的分析出當天廣島的天氣狀況,尤其是風力、風向。使得美軍飛行員掌握精準的進攻方向,並在投放原子彈之後,告訴的沿著155°大轉彎,急速的返回,使得原子彈輻射與波動力對於美軍飛機衝擊達到最少,因此對於風速以及天氣的掌握,這也是美軍能夠成功逃脫的重要原因。

雖然美國飛機與飛行員比較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加速了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是後期關於美軍飛行員的結局,報道非常少。有消息稱,其實美國飛行員在履行這次使命的過程中,受到了高強度輻射影響,幾年後患病,相繼去世了。美國在廣島投放原子彈,對於戰爭歷史是具有巨大的影響,而美國飛行員不管最終的結局是如何,還是出色的完成了這次使命,挽救了百萬以上的美軍生命,對於美國人來講,他們都是英雄。



日慕鄉關


1945年8月6日8點15分,美軍飛機投下一個降落傘,傘上繫了一枚原子彈,原子彈在距離地面660米的高度爆炸,形成了一個直徑110米大火球,放出來的熱度高達30萬℃,頃刻之間,廣島城突然捲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城市上空立刻就被這黑暗的煙雲所淹沒,接著起了幾百個火柱,整個城市瞬間化為焦熱的火海,廣島人口當時約是343000人,在爆炸中心。大部分人都在原子彈爆炸時死亡,當天就死了78000多人,加上負傷和失蹤的有5萬多人,建築也毀了一半,半毀的建築有三分之一,廣島瞬間成為一座死城。



投放原子彈首先得有飛機,美國用的是b―29轟炸機,它的最大航行速度是574公里,最高可以飛到1萬米的高空,通過計算,原子彈在距離地面660米的高度爆炸,才能發揮出它最大的威力。



沒有人知道原子彈爆炸後到底是什麼樣,只能通過理論計算進行推理,然後再由飛行員嚴格訓練,原子彈從被投彈到爆炸,在空中會被降落傘帶著飛行45秒的時間,飛機速度必須要高於12.8公里,才有可能逃離原子彈的攻擊。

假如是從投彈點拋下去,它會有一個弧度,也就是會沿著弧線c下降,這樣到達爆炸時間,它就會距離安全區域B點更近,這樣就把投彈位置提前到A點,但是顯然飛機速度根本無法在45秒內飛到b點,唯一的辦法就是飛機投彈後迅速折返,這樣原子彈向原定的投彈點飛行(和B點同一方向),而飛機就要180度轉彎掉頭,和原子彈前進的方向相反,這樣就可以減少和原子彈爆炸之間的距離,但是顯然高速飛行的飛機想要180度轉彎是不太可能的,最後經過嚴格計算,推算出來只需要轉彎155度,然後迅速火力全開的直線飛行,就可以逃離原子彈爆炸的波及範圍。



這一方法在原子彈爆炸後逃離現場真的非常管用,飛行員只感受到了一部分衝擊波,但是人機安全,圓滿的完成了任務,提前結束了日本的侵略道路,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風雲一點通


美國在經歷了沖繩島的數萬士兵傷亡後,他們徹底認識到了日本的不要命戰術給自己帶來的巨大傷亡,因此他們毅然動用了剛開始製造出來沒多久的原子彈,讓死亡和恐慌的焰火籠罩了廣島和長崎。

原子彈在廣島爆炸的景象是非常壯闊寂美的,首先出現的是帶著高溫和輻射的強光,帶著6000度高溫的美麗強光摧毀了爆炸中心點數里內的所有物品,將一切塵歸、塵土歸土,都變為了廢墟焦碳。


美國人挑選的原子彈投放點是廣島人流量最大的市區,當時他們先進的轟炸機飛躍在距離地面九公里高的天空中,彷彿帶著死神使命的巨大魔鳥。

廣島原子彈的爆炸威力以及爆炸點

在從飛機上丟下決定日本人命運的原子彈後,原子彈下落了40多秒,然後在距離廣島地面600米的空中爆炸了,恐怖的強光和輻射摧毀了爆炸中心點四五公里範圍內的所有人和建築物,這是無差別傷害的。

隨強光之後而來的是帶著強大傷害力的衝擊波,在衝擊波的恐怖威力之下,原子彈爆炸中心點周圍十里範圍的所有鋼筋混凝土建築物都被推倒了,在十公里左右範圍內的人並不是被高溫和輻射殺死的,而是被倒塌的建築物壓死的。


因為當時剛製造出原子彈沒多久,美國人制造原子彈的技術還不是很精良以及核原料不太充足的原因,當時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是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強大的。

當時廣島原子彈中的核原料只有一公斤左右,爆炸威力美國人估測是2萬噸左右的TNT炸藥爆炸殺傷力,但實際上在爆炸過程中,廣島的原子彈只爆發出了1.5噸左右的TNT爆炸威力。

所以當時在廣島居住的人並不是沒有逃生機會的,只要距離得遠,很多人都是可能逃過一命的。

美國飛行員在投下原子彈後躲過一劫的原因

而美國飛行員在九公里高的天空中丟下原子彈後,他們的飛機馬上掉頭往回飛,原子彈在下落40多秒後在600多米的空中爆炸了,而在這40多秒的過程中美國人的轟炸機速度開到了極點。

當時他們是在和死神賽跑的,他們在九公里高的天空中又飛行了九公里左右的路程,如果用斜線計算的話,當時美國人的飛機距離原子彈的爆炸中心將近有12公里的路程,在這個範圍之外,美國人的飛機所受到的影響將會降到最低點。

當然也不是說美國人的轟炸機並沒有受到來自於原子彈的影響,影響方面還是存在一些的。

當時的衝擊波在擴散開來之後,飛行在9000米高空中的轟炸機感覺像是被狂風颳過了一樣,機身在高空中激烈抖動了一番後,又繼續飛翔了起來,相對於爆炸中心點的恐怖衝擊來說,轟炸機所受到的衝擊波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據美國飛行員事後回憶稱,他們感覺自己乘坐的飛機在天空中像是被狂暴的巨人扇了一巴掌一樣,雖然體驗不是很美好,但卻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大的傷害,因此他們對這種感覺是很懷念的。

他們事後也沒有為自己把地獄帶到了廣島而感到後悔,他們都是經歷過太平洋戰爭的,他們知道軍國主義下的日本有多麼的喪失人性,所以他們一生都為自己的行為自豪,在他們的心裡,自己永遠都是戰爭的英雄。

廣島原子彈在當時引發的後續影響

在第一顆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日本天皇仍舊堅持了他的玉碎計劃,打算把抵抗堅持到底。

在美國人的想法中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顆原子彈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兩顆。

於是美國人隨後不久就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正是這顆原子彈徹底摧毀了日本天皇的抵抗意志,最終迫使他向美國人低下了高昂著的頭顱。

如果當時日本人不宣佈投降的話,美國人是暫時沒有第三顆原子彈向他們投下的,當時他們的核原料已經耗盡,他們起碼得再準備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製造出向日本投下的第三第四顆原子彈。

所以美國人當時在投下原子彈後,他們利用轟炸機向日本全國各地投下了1600萬張的傳單,在傳單中他們謊稱自己還有無數的原子彈等待著日本。



蘇聯炸沉整個日本的富士山計劃

其實日本人不投降對他們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當時蘇聯也把目標放在了日本身上,他們在當時制定了一個富士山計劃,在他們的計劃中他們將採用轟炸機轟炸的方式,將威力極其強大的超級炸彈丟入日本仍舊有著很強生命力的富士山中。


蘇聯人想通過炸彈的爆炸喚起沉睡的富士山,讓火山爆發重新降臨日本本土,然後通過富士山的火山爆發牽動日本脆弱、不穩定的地殼,通過地殼的激烈影響,一系列的大規模的地震將會在日本的島嶼和海洋中升騰而起。在地震的影響下海嘯將衝向日本的海邊城市,吞卷為數眾多的日本民眾,而蘇聯人最終極的目標是把整個日本炸沉到海底。

雖然蘇聯人當時還沒有研究出原子彈,但是他們當時卻已經在抓緊研究原子彈了,如果他們的超級炸彈不能讓富士山火山爆發的話,那他們製造出原子彈後可以把原子彈使用在富士山中,如果一顆不能讓日本沉入海底,那可以使用兩顆三顆。


還是那句話,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顆原子彈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很多顆。

所以說美國人的飛機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受到了原子彈爆炸的影響,只不過影響歸影響,美國人的飛機在當時是沒有受到太大傷害的,當時的原子彈之所以沒有傷害到美國人的飛機,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廣島原子彈的爆炸裝量小,還有就是飛機脫離了致命的危險地段,並沒受到太多影響。


孤客生



先說個小插曲。參與設計首顆原子彈的D.K博士,當年也親身參與了對日本的核爆攝影和數據採集,親眼見證了這次激動人心的過程。在戰爭結束60年後,D.K博士首次訪問了,這座遭受核爆不幸的城市。在訪問中,博士對日本人說了句耐人尋味的話,”戰爭是沒有無辜百姓存在的 ,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在以某種意義參加了戰爭,我認為,我做了正確的抉擇。”在場的翻譯為了緩解尷尬,提醒博士要向著兩個核爆倖存者道歉。

博士神色莊重地說:"我不會道歉,日本軍國主義指揮者才應該道歉,你們想想,日軍何曾考慮過道德?我有很多朋友都死了,死在普通子彈和炸彈之下。至於死在原子彈之下, 和死在子彈、炸彈之下,對死了人都是一樣的。你們活著,只能說你們很幸運。”博士的話可能稍顯刻薄,不過,博士宣示了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如果兩顆核彈不夠,將會有更多的方式,讓日本軍國主義放棄與盟軍兩敗俱傷“一億玉碎”的念頭,只不過,日本及時地投降了,讓剩下的日本人成為幸運的人。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為防止日本躲在列島這座老房子裡,行使“一億玉碎”的困獸猶鬥,對著這座傾傾欲倒的破房子,狠狠踹了2腳。用B-29轟炸機(超級空中堡壘)對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2顆原子彈, 綽號分別是“小男孩”、“胖子”。當量分別為1萬3千噸和2萬噸,造成了10萬和6萬人左右的傷亡。當時,美軍為了讓轟炸機及時脫離核爆區,進行多次的策劃和測試。畢竟,人們對這兩枚以嶄新原理運作的炸彈威力,只有理論上的數據,實戰上運作轟炸脫離方式,則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一般情況下,作為飛行高度近萬米的B-29,因很少有戰機和高炮,能在這個高度危脅它,故進入投彈航線後,沿航線進至投彈點,投彈後應平飛脫離。根據核彈所產生巨大沖擊波的威力,如果再採用尋常規投彈方式,顯然,是無法安全脫離核爆區。曼哈頓工程的科學家經過測算,要求B-29必須距離核爆爆心8英里以上(12.8公里),方能確保安全。而為方便佔領日本後的複測數據,原子彈被設定在離地600米的空爆,而這種方式的威力,顯然不如地爆的威力大。


有點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投彈後,從水平方向上看,核彈仍然與投彈瞬間的飛行方向,同向前行。理論上說,核爆時,運動的飛機正在爆點正上方,而此舉將令B-29必死無疑。因為這時的機彈距離,就是飛行高度9千米減去600米,完全不夠工程師們,提出的8英里的安全距離。最佳的策略是,B-29投彈後,立即掉頭沿著來路急速飛行脫離。

B-29的最大速度是574公里/小時,巡航速度是350公里/小時,拼盡全力掉頭回飛,B-29是有脫離的可能。然而,B-29機笨行拙,如果轉彎動作太猛,飛機有凌空解體的可能,且迴轉180度耗時過久,不利於飛機脫離,必須找到最佳的轉彎角度。經計算最終確定,投彈後,飛機迴轉155度角回飛的策略。馬上,飛行員投入無數次的轉彎脫離動作的訓練之中,直至練到可以不假思索在40秒內,完成迴轉155度的脫離。


1945年8月6號上午9點15分,令日本人期盼已久、興奮雀躍的時刻到了,美國陸軍航空兵的B-29,在廣島上空投下了“小男孩”核彈,“小男孩”離開彈倉初,做了一個漂亮的90度的轉體動作後,便帶著美國人民、世界人民對日本人民的各種高溫熾熱、洪荒蠻力、熱情洋溢的問候,一猛子扎向廣島的目標標定點。飛機迅速調轉155度,向來時航路飛回,按照飛行員的說法,再猛點,飛機尾部都會斷裂。二分鐘之後,傳導過來的衝擊波,象個大巴掌一樣,狠狠扇在機尾上,但無疑B-29已逃出了生天。

廣島核爆後,日本軍國政府,一邊盡力調查倏然消失的廣島事件的本末;一邊加緊封鎖有關的消息,欺騙不知情的民眾,說隕石襲擊了廣島;一邊期望蘇聯出面調停衰局。隨著3天后,美國陸軍航空兵,將僅有的“胖子”核彈,扔向運氣不好的第4目標長崎;以及在之後的幾天裡,美國一邊在空中散發傳單,訛詐日本將有更多核彈降臨到日本本土之上,軍國主義憑以“一億玉碎”的狂妄企圖,和拖延戰術的心理終於徹底崩潰。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向本土及所有日軍佔領區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圖注:美軍B-29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場景

二戰末期,為了加速日本軍國主義當局垮臺,美國製定了對日本進行原子彈空襲的作戰計劃,最終選擇了廣島和長崎兩地,其中投放到廣島的原子彈名為“小男孩”,投放載機為大名鼎鼎的B-29,號稱“超級空中堡壘”。

核武器是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其爆炸時產生的殺傷力主要表現為光輻射、衝擊波、核輻射,在這些因素當中,光輻射和核輻射都不會對B-29構成威脅,B-29需要防範的對象主要是爆炸產生的劇烈衝擊波,如果原子彈爆炸時飛機還沒有飛遠,無疑會受到衝擊波影響,可能會導致飛機的外部氣動力變化,從而釀成飛行風險。對此,美國軍方是有充分預計的,併為B-29及其機組人員做了萬無一失的自我保護安排。

美軍核爆專家經過嚴密計算得出結論,原子彈在距離地面600米處高度上引爆才會發揮最大威力,而此時,只要執行轟炸任務的B-29在核爆發生時距離爆炸中心大約十三公里以外,就能讓爆炸衝擊波對飛機構成的安全風險降到最低,保證自身安全。

如果B-29在投彈後立即調轉機頭,反方向飛行,考慮到原子彈的慣性運動,則可以讓B-29在短時間內飛離爆炸中心,但B-29個頭太大,180度轉彎半徑也大,時間太長,而B-29投彈後留給它的逃逸時間大概也就是一分多鐘的樣子,如此的短時間內完成反方向轉彎是很不現實的,所以是不可取的。

後來,專家們重新為B-29制定了一套逃生方案,即投彈後進行155度轉向,通過運算,以這個角度飛離爆炸中心也可以確保飛機飛離致命的危險區。實際上,正如事先預測的那樣,B-29在投彈後立即按155度轉彎,40多秒後原子彈爆炸,又過了40多秒衝擊波才追上了B-29,但此時衝擊波的威力已如強弩之末,對B-29並未構成致命危險,B-29得以成功返航。


兵工科技


你飛的慢肯定的要受到影響啊,解決的辦法就是原子彈一扔,飛機加大油門死命的飛,飛的影子都不見了,原子彈肯定也炸不到的。

當年美國發現了日本帝國主義不要命的特點以及幾次吃了日本人的虧之後,美國坐不住了,決定用強硬的手段讓這個國家嘗一嘗“甜頭”,同時也是為了逼迫日本早些投降,於是就想用新研發的原子彈去試試水。



而當時的美國也想到了原子彈威力巨大的問題,如果飛機在仍完原子彈之後不能及時逃脫,飛機上的人就沒有生還的機會了。所以單單是為了他們的生命,美國在這個事情上面沒有少花時間去準備,做實驗,既要做到投放高度合適又要有時間可以逃走,要經過精確的計算,才能做到完美。



所以第一個就要挑選飛機,經過嚴格的對比之後選定了B-29轟炸機,這是一款綜和性能很好的飛機,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積大,機體長,速度最快,號稱超級空中堡壘,在那個時候這樣的形容詞一點也不誇張,美國的技術完全可以達到這個水平。速度快可以有利於迅速逃離戰場,而體積大就有利於飛機的油量也大,也就是說飛的遠,連續航行的距離可以達到3000英里,連續飛行可以達到16個小時。



但是光飛機好,你亂丟也是白整,所以就要算好高度什麼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原子彈有衝擊波,輻射,等等的東西,只要觸及到了飛機就很有可能會導致飛機失去平衡,而駕駛員的生命也將會收到威脅。所以美國曼哈頓實驗室經過嚴密的科學實驗之後發現只要爆炸點離飛機的距離有13公里以上都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在實驗中發現,飛機丟下的原子彈會有慣性,也就是說,飛機丟完之後直線跑,相當於沒有跑,直到爆炸才算是飛機真正的在移動,所以飛機丟完之後最好的辦法就是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掉頭,然後再跑,這樣就等於距離加了,跑的也更快了,但是直接180度轉彎會把機尾折斷,沒辦法又要繼續研究,發現155度最合適,經過這麼的實驗之後終於確定了計劃,以及考慮到了所有的可能因素。



後來美國的轟炸機在丟完原子彈之後還順利的回來了,駕駛員也沒有任何的問題,他們對於自己行為不但不後悔,反而很驕傲,正像圖片中說的一樣。飛機現在是保存在博物館中,兩顆原子彈炸完,日本直接認慫,無條件投降。很多時候,有實力還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