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探訪吳家堡拆遷“暴富”後:懷揣500萬拆遷款,怎麼花?

探訪吳家堡拆遷“暴富”後:懷揣500萬拆遷款,怎麼花?

探訪吳家堡拆遷“暴富”後:懷揣500萬拆遷款,怎麼花?

吳家堡村民張興業的熟食攤,這幾天每天準時9點出攤。吃過的人總說:“挺香,就是鹹點。”

吳家堡獲封“新晉網紅”9個月後,迥異於外界對“土豪”的想象,吳家堡人依舊過著平靜的生活,畢竟“手裡就剩下百十來萬了”。而在大澗溝,大集上那挑揀講價的畫面也如常上演,百萬富翁千萬富翁隱現其中。

距離拆遷“暴富”不到一年,生活已呈現不同的走向。

探访吴家堡拆迁“暴富”后:怀揣500万拆迁款,怎么花?

(21日上午,張興業(化名)守著他的攤子,邊賣熟食邊和熟人聊天。 記者郭堯 攝)

“拆遷一回,祖孫三代都安置好了”

9月17日早上9點,60歲的張興業和他那輛用鮮紅膠帶貼著“醬雞、熱下貨、鳳爪”字樣的三輪車準時出現在吳家堡街道辦事處三教堂村的村口。雖然現在他已經是外人眼中的“土豪”,但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在拆遷前後並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要非說點兒啥變化,那就是拆遷這一回,我們祖孫三代都安置好了。”他眉開眼笑地邊說邊給村民稱著熟肉,“好日子,多放點。”他往稱好的袋子裡又放了一塊。

而此時,34歲的趙兵早早就到了單位。吳家堡拆遷於他也無太大影響,“要說變化也就是以前的平房變成了樓房。”他憨笑。隨後他耐心地解釋道:“你們不要覺得拆遷有好多錢,其實買完房子也就剩不下什麼了,現在的房價你也知道,500萬元也就兩套房再加個車位。”

趙兵有著自己的打算。他家被拆的房子補償,要回遷房能要兩套,拿錢再買也只能買兩套,“都是兩套,但是產權不一樣,位置不一樣啊。”憑藉這次拆遷,他們全都成了“城裡人兒”。

510萬元的拆遷款,趙兵拿出420萬元在西客站附近買了兩套房,剩下的90萬元全部存在了銀行。“父母上年紀了,兩個孩子都要花錢,現在不存點錢真不踏實,剩下的錢真的不敢動,所以該上班還得上班。”

“想想都後怕啊。”趙兵不敢想,如果沒有這次拆遷,他面對兩個兒子的壓力會有多大。“命運真是對我不錯了。”

張興業和趙兵是拆遷後的吳家堡人如常生活的縮影。

穿著紫色圍裙,腰間掛了一個已經磨得發光的腰包,沒顧客的時候就拿著蒼蠅拍揮舞著,張興業看起來儼然已經是一個老道的生意人。但開始推著三輪賣熟食之前,他種了大半輩子的地,做熟食是在他得知要拆遷之後特地去學的手藝。“你嚐嚐。”張興業夾了一塊肉遞給記者,轉而壓低聲音說“秘方呢”。

“就算剩個一百萬,也只夠貼補10年的”

在吳家堡街道辦事處的陳莊村住了大半輩子的張興業,全家總共六口人,除了老兩口,還有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在沒拆遷之前,他們一起住著一個700餘平方米的院兒。去年底,張興業在拆遷中選擇了房屋安置。他們家在分到282平方米的房產後,還拿到了60多萬的餘款。張興業說自己“知足了”,但讓他有點擔心的是,那些茶餘飯後能坐在一起抽菸嘮嗑的老夥計們不好找了。“現在搬得到處都是,就算一個村的,不打電話也見不著面了。”他搖搖頭。

一位環衛女工告訴記者,很多吳家堡人都搬去了大魏名都,那兒是回遷安置房。但記者實地探訪後瞭解到,目前這裡的住戶很雜,有老吳家堡人,有年輕租客,有外地投資客,說吳家堡人能聚攏起來也不盡然。

東曹村的劉繼富跟張興業是老相識了,但跟張興業不同的是,劉繼富選擇了貨幣安置。別看他已經70歲了,但心裡把一筆筆賬算得可清楚了。搬進城裡,城市業主覺得很自然的物業費和小區停車費,對他來說是很大一筆開銷。“給你算算,物業費一塊八九一平方米,停車費一天一宿就得12塊,一個月360塊,一年就4000多塊。”他邊掰著手指邊心疼地數算。

增加的開銷不止物業費和停車費。以前家裡吃的一半的菜都是自種的,“現在市場上哪有一兩塊錢(一斤)的菜?”拆遷款到手後,對他而言是暫時有保障了,但也只是對個人的保障,不用再問孩子要錢了而已。村裡同輩人大多都是兩個孫輩,到市區買上一套學區房,加上教育開支,就算最後手上還剩個一百來萬,給子女後輩貼補個十來年也就貼補完了。

拆遷款下來後,劉繼富特地去西客站片區溜達了一圈,據他觀察,很多商鋪都未營業,街道里都是一圈圈圍起來的商鋪,“現在買賣不好乾。”所以他得出了結論:“不能買商鋪,40年產權,超過20年才能回本。還是存到銀行裡,保本保息。”

雖然不懂“階層躍升”這種詞,但劉繼富也明白,在市區買下學區房,就是把小孫子拽進了嶄新的生活:“不一個地方長起來的,也不知道和他同學能處得來不。咱也知道教育重要,可是使不上勁啊!”

“住不慣樓房,還得在附近買處院子”

相比於去年底“C位出道”的“網紅吳家堡”,稍早前大澗溝片區的動遷也曾引起一波“土豪來了”的喧鬧。大澗溝東村村主任李存強曾對本報記者說,村子有60%的村民選擇不要回遷房,只要拆遷補償款,“大家都想著拿錢再去市裡買房安家。”但馬陽的父母卻依然租住在周圍的村落裡,“年紀大了,住不慣樓房,還得在這附近買處院子。”

9月18日,恰逢大澗溝大集,分散在四面八方的村民依然願意回到這裡購買一些日用品和蔬菜瓜果,“沒有去超市的習慣。”一名村民邊挑揀著攤上的芸豆邊說著。周圍是拆遷過後的斷壁殘垣,大集上卻熱鬧非凡,有村民打趣兒“這裡頭可遍地是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當然,從村民樸素的外表無法分辨他們身家幾何,就如一位中年女村民身上挎著的Coach包,外觀上無法判斷是正品還是高仿一樣。

56歲的高亞莉早早就趕完了集,坐在自家小區前喂著小推車裡的孫女吃爆米花。她是大澗溝西村的村民,是村裡少有的千萬級拆遷戶。目前她居住的玉龍小區裡,80%的住戶是大澗溝的搬遷村民。據她回憶,去年11月份第一批補償款下來的時候,她也是坐在小區門口看孫女,“那時候過來一輛就是豪車,不是好車是豪車,二三十萬的連好車都不算。”高亞莉家有六口人,在拆遷款下發後,她第一時間以每平方米兩萬元的價格在大澗溝對面的百步亭小區全款買了一套175平方米的房子,隨後又在兒子單位所在的高新區買了一套一百平方米的小戶型,以供兒子上下班方便。不僅如此,她還選擇了一套回遷房以備自己年老時居住。

有好奇者詢問,買完這麼多套房子,手裡還能剩多少錢時,她舉起了四根手指。“40萬?”高亞莉搖搖頭說:“四百(萬)。”周圍一片驚呼。

後面幾批補償款還在陸續發放,村民打趣:“一次就能發一億,一億也發不了幾戶。”談話間,有村民朝開著門的銀行網點喊著“存一百萬才獎五千啊?人家都獎六千!”這是這家銀行為了吸引村民將鉅額拆遷款存至旗下“定製”的獎勵辦法,無關利息。

大約下午4點,賣完熟肉的張興業就會騎著那輛吱吱呀呀的三輪車朝家走去。早上4點他就要起來,肉化凍兩小時開始醃,最入味。(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END-------------

記者:梅寒 周全

探访吴家堡拆迁“暴富”后:怀揣500万拆迁款,怎么花?探访吴家堡拆迁“暴富”后:怀揣500万拆迁款,怎么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