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版權牽手區塊鏈,文化金融界的新寵?

文化金融成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文化金融#是指在文化產業全流程中,金融市場為其提供的所有金融服務,即金融如何促進文化產品與服務的生產和消費。

黨的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明確提出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的地位日益凸顯。但文化產業具有重創意、輕資產的特點,後期成本回收風險很高。運用金融手段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能夠調動全社會參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持至關重要。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已基本形成包括債券融資、銀行信貸融資、社會投資等在內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

資本市場方面,形成了包括場內市場的主板(含中小板)、創業板和場外市場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證券公司主導的櫃檯市場。數據顯示,2015年,有358家文化企業掛牌新三板,而2016年僅1-4月,新三板文化企業掛牌數量就達到255家。

債券市場方面,2012年3月,文化部文化產業司聯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等部門開展了文化企業債券融資試點工作,鼓勵優質文化企業勇於嘗試新型融資工具。截至2015年4月末,共有128家文化企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524支債券,累計融資4703.4億元。

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也發展迅速。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6年,文化產業基金新增241支,募集規模達38.4億美元,同比增長27%。2012年到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基金支數和募集規模呈現總體上漲趨勢,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已破千億元。

版權牽手區塊鏈,文化金融界的新寵?

政策支持全面推動文化金融發展

文化金融的整體態勢與宏觀政策環境密切相關。繼2009年5月出臺的《關於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導意見》和2010年印發的 《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之後——

◆ 2014年3月17日,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首次明確使用“文化金融合作”一詞,將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和文化企業等多元主體定位為文化金融主體。

◆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中,將文化領域納入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推廣範圍,並特別提出“做好金融服務”。

◆ 隨後,在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關於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陸續發佈,對不同領域的文化金融服務都做了明確的闡述和規定。

◆ 在2017年5月出臺的《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規劃綱要》中,明確要求“發展文化金融”,為文化金融發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版權是文化創意企業的核心資產,它的財富屬性、產品屬性和高附加值屬性,使其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生產要素和財富資源。文化金融服務也正是通過對文化企業的核心版權資產運營提供金融支持,不斷實現其盈利性及社會性目標。

文化信貸方面,2017年10月,北京銀行宣佈正式成立文創金融事業總部,同時在發佈會現場揭牌兩家文創專營支行,發佈了業內首個IP產業鏈文化金融服務方案“文化IP通”,包括融資通、投資通、服務通三大系列,主要通過產業基金、非公開定向工具、理財直融等產品及投貸聯動等模式,滿足股權融資需求。

早在2008年,北京銀行就通過“版權質押”,結合影視企業特點設計了“打包貸款”模式,成就了華誼兄弟1億元的電視劇項目打包貸款,開創了國內影視劇打包貸款融資的先河。如今,北京銀行對博納影業的貸款已從最初的幾百萬元,增長到目前累計發放貸款超過8億元,打造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等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優秀影片。

文化保險領域,在利用保險為藝術品增信方面,中華財險山東分公司進行了率先探索。長期以來,藝術品一直難以成為銀行等金融機構認可的抵質押物,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保真。2016年6月15日,中華保險山東分公司推出“藝術品保真保險”,與山東文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助力藝術品保真。經具有鑑定資質的正規鑑定機構出具證明,認定作品為贗品,視為保險事故發生,保險公司負責賠償。保險期2年以內的,賠償限額為2000元;保險期為3年的,賠償限額為5000元。

藝術品保險服務為規範藝術品市場提供了專業全面的保險保障。一方面保障了藝術家的知識產權,確保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讓投資人獲得貨真價實的藝術品,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市場行為規範化。

隨著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的崛起,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與文化金融發生更加緊密的關係。對於今後10年的文化產業來說,區塊鏈技術作為金融科技,對文化金融和文化產業將產生根本性影響。

由於區塊鏈以全民記賬方式對記錄和痕跡進行確權,具有多節點,不可逆,不可篡改的特點,因此對權屬認定具有單一主體認證模式不可比擬的優勢,是對版權登記和保護進行的革命。

在版權管理方面,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技術的版權公共服務成為一種可能。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管理自治,能夠實現版權管理的社會化。在國際上——

◆ 2016年英國的Everledger與藝術品和展覽數據庫服務公司Vastari已經合作推出了區塊鏈數據庫系統,將藝術品的完整生態鏈信息放到區塊鏈上,為藝術品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提供穩定可靠的平臺支持。

◆ 以色列Colu公司也在2015年推出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平臺,提供數字資產發行和管理服務。

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是區塊鏈的一大特點,所以實現自治也是區塊鏈最重要的意義所在。而從文化金融的視角上,只有在完善的版權管理基礎上,版權金融和IP金融也才能得到更好發展。

版權牽手區塊鏈,文化金融界的新寵?

—— THE END ——

我們是敦智產業研究所!

擴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