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更多发现请关注 西安城记

发现西安之美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前言 | Preface

近日,西安通过《高铁新城移交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方案》,经开区正式接管高铁新城片区。

《在西安,你住在哪个“三不管”地带》一文中,我们提到行政区和开发区重叠问题。这样的局面,容易造成“山头林立,各自为政;九龙治水,多头管理”问题。在此背景下,就无法形成“一盘棋”布局,优势的产业和空间,就无法发挥最大的功效。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目标 CORE GOAL

至2020年,大西安区域内铁路总规模达709公里:高铁里程达223公里(高铁178公里,城际45公里)。构建3小时到周边、4至6小时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高速铁路网。建成“四主一辅”铁路客运枢纽,形成以高铁、城铁、普铁及相关联络线的“目”字形铁路客运环线。

图/高铁站站数对比,西安排名第一

“北跨”,是西安未来的城市发展战略。万亿工业大走廊,沿着经开区向北直达阎良。这个背景下,高铁新城和经开核心区,就成为整个北部区域的几何中心。

大西安格局下的高铁经济

流量与城市的关系

中国,将迎来"高铁时代"。高铁使得中国城市之间的同城效应得到体现,铁路沿线将形成走廊产业经济带。

尤为重要的是,高铁提高了国内市场的统一性。

各地区域规划难协调的问题或许将迎刃而解,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从此加速。各个区域经济的重新洗牌,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高铁时代除了引领各个高铁产业的发展,必然还会推动房地产、旅游、商业、物流业、金融、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区域经济的产业格局变革。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苏州相城-高铁新城|

以阳澄湖大闸蟹闻名的苏州城北相城区,就借京沪高铁苏州站寻址之机,大打"换乘中心"之牌,规划建设融金融、商务、住宅为一体的"高铁新城"。去年9月京东智谷已落户相城高铁新城,未来将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云计算+大数据”新经济基础设施,推进相城区乃至苏州市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中国站场规模第一的高铁站——西安北站,日均人流量为25万人次。年底伴随着大西高铁开通,日均人流量将达到38万人次,为大西安建设中心城市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西安高铁新城是围绕西安北站打造的城市新区,是西安最重要的城市窗口,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西安主城区北拓、西咸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高铁新城已成为西安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化中心城区的桥头堡。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新一线城市榜单》中,西安的城市枢纽性仅次于成都位居第二,这说明了西安的城市基础和现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性,西安在整个西北地区和陕晋豫地区的辐射性,远比想象中的要更高。

那么,高铁带给西安巨大的旅客流、商物流如何落地?这,值得思考。而目前,西安北站周边整体的开发、配套和等级远远不够。这一次,如今高铁新城纳入经开区之后值得期待。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

规划详情

今年初,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到高铁新城调研,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做优品质,努力在追赶超越中走在前列”。2018年9月17日,西安通过《高铁新城移交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方案》,经开区正式接管高铁新城片区。

占地面积约19.5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是亚洲站场规模最大的高铁枢纽,也是大西安北城连片可开发用地最集中的区域。

我们认为,它的整体移交对经开而言至关重要:既破解经开区近期空间拓展问题,与城市的中心区、草滩园区无缝连接,形成“T”字型连片发展格局;又能够提升交通区位优势、增强辐射影响能力、优化功能产业布局。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规范范围:高铁新城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为:北至渭河、东至西铜高速、南至北三环、西至机场高速。

规划定位:以北客站为核心,打造集综合交通、特色商贸、娱乐休闲、生态宜居于一体的现代化高铁新城。依托北客站及渭河两大资源, 打造高铁经济片区和滨河经济片区双引擎,拟构建双核、两区、六板块的结构。

||双核之一高铁经济片区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充分发挥高铁枢纽对外联系的便捷与高效,发展高铁经济。

  • 以站建城:围绕高铁站,打造高铁物流、高铁商务、配套服务、产业研发相关产业。

  • 以住构城:为高铁经济片区配套住宅,实现区域职住平衡,产城融合。

||双核之一滨河经济片区

依托滨河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区域特色,重点搭建金融平台,并结合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产业发展。

  • 以业兴城:通过金融银行、休闲娱乐、配套旅游、特色古镇等带动滨河区域发展。

  • 以文营城:通过对古镇文化、军工企业文化、码头文化的活化利用,提升区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高铁是城市联通时代的命脉,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嘻嘻相关,因此,高铁新城的建设,不仅仅是发展的问题、城市建设管理的问题,更是民生的问题。

高铁新城围绕大西安建设进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走特色化、差异化、智能化发展之路,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促进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充分发挥高铁车站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站城一体、综合配套”的思路规划了五大功能区,具体为:

  • 商务总部功能区(酒店、会展、商业和企业总部)

  • 金融服务功能区(新金融及区块链、互联网金融)

  • 对外交流服务功能区(企业高端人才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 医疗康养功能区(高端专科医院、康养大健康企业、生物科技研发企业)

  • 生态宜居功能区(高品质住宅区)

高铁新城发展规划-枢纽之城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高铁交通网络:西安北站集西安对外开放通道和城市北拓核心节点、西安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陕西“米”字形高铁网核心于一身,不仅实现了西安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城市的通车运营,还将在“十三五”期间加快西银、西渝及关中城际等线路建设。

轨道交通网络:高铁新城共规划5条地铁线,是全国规划地铁线路最多的高铁站,其中地铁2号线已运营,4号、14号线(机场线)正在建设,19号、22号线正在规划;

高速网络建设:通过设立交出入口,实现与绕城高速、西铜高速、西延高速、机场高速以及西铜快速路的便捷联系。

市政道路:高铁新城规划的“四纵五横”主干路网已建成14条,其中元朔路、文景路、明光路、河堤路等主干道路10条,元光东路、元凤一路等支干道路4条,水、电、气、暖等基础配套设施已随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到位。地区“回”字形路网基本建成,次支路网不断加密,地区微循环系统增强。

高铁新城发展规划-生态之城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渭河生态景观意向图|

高铁新城规划深植绿色发展理念,借助渭河资源优势,增绿、引水、通风提升地区生态品质。多条生态走廊连接渭河自然生态景观带、汉长安城遗址景观区,构筑区域生态“大系统”。

增绿:本次通过绿带、绿楔等引绿入城,将渭河生态绿地引入规划区;沿城市主干路构建四横五纵的绿带系统;增加街头绿地、口袋公园等块状公共绿地;合理的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

引水:本次规划打造“蓝绿互融”的生态水系统,形成一横三纵的水系干网。

渭河:沿岸打造歩行休闲长廊,采取挑台、缓坡、分层等亲水性的空间处理形态,加强建筑与水的空间渗透。

漕运河:进行护堤整治,改成自然堤坝,恢复水体自净功能。

幸福河:进行河道扩宽,增加生态绿植。

农三干河:结合两侧绿带形成了百米“蓝绿生态长廊”。

通风:

结合城市主风向沿机场高速、建元二路及西铜高速规划三条主风道;沿文景路、幸福河等城市道路和水系控制多条次风道。建筑高度的控制由两侧至风道依次递减,保障风道畅通。

目前,经开区正与有关部门对接,确保在中秋节前完成高铁新城各项行政管理职能和储备土地、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全面接管。同时,推进红会医院、中烟、绿地、恒大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建设;深挖高铁新城枢纽门户潜力,加快推进高铁新城规划功能调整、土地整理收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引入和形象品质提升工作。

西安高铁新城与万亿级工业大走廊隔河相望,北客站位于渭河与主城发展轴的十字中心,具备成为西安门户空间的必备条件,也必将为经开区追赶超越和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西安北站内景(摄影/城记雨林

文=CICI

©版权声明:摄影除署名外,其它自公开网络

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高铁新城正式纳入经开区:高铁时代,大西安北跨重要一步!

百万阅读「西安城记」为城而写

我们用脚丈量这片土地

专题❶:城脉

专题❷:秦岭

专题:交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