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原生家庭為什麼成為流行病?孩子不是曲筱筱 也絕不讓她成為樊勝美

原生家庭為什麼成為流行病?孩子不是曲筱筱 也絕不讓她成為樊勝美

提到原生家庭對人生的影響,《歡樂頌》中的樊勝美絕對是代表人物。從小被父母忽視,需要給哥哥擦屁股,每天生活在原生家庭給她帶來的困擾中。但其實原生家庭的經濟條件對於孩子的影響只是一個方面,很多時候,父母的性格、家庭的氛圍都會對孩子產生一輩子不可磨滅的影響。

01

完美主義的家長讓孩子無法喘息

原生家庭為什麼成為流行病?孩子不是曲筱筱 也絕不讓她成為樊勝美

完美主義的家長常常讓孩子無法喘息。他們有著讓人望而卻步的要求,讓人壓力叢生的嚴厲。完美主義人格特徵往往擁有較高的自我懷疑傾向,恐懼失敗,追求條理與整潔。

擁有完美主義人格的家長往往對孩子有著很高的要求!一旦孩子無法達到要求,往往會用言語攻擊孩子,這樣的孩子性格中往往存在很強的焦慮情緒,並且畏懼強權,缺乏自信與自我認知。

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情緒,做事情時一旦失敗,往往陷入焦慮的情緒中,而不能理性思考,甚至失去再次嘗試的勇氣。

02

溺愛式家長 孩子巨嬰頻出

原生家庭為什麼成為流行病?孩子不是曲筱筱 也絕不讓她成為樊勝美

過於溺愛,就是對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是毫無原則的妥協,任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但要知道,“慣子如殺子”,過度溺愛最終會只會培養成一個“巨嬰”。

被溺愛的孩子,不懂得回報。他們往往覺得被愛是應當的,從而長期以自我為中心出發看溫度。他們的共情能力差,不理解對方的難受,以自我為中心,認為缺了自己世界就不能轉。缺乏真正解決問題的思維,更不會為自己的行為擔責任,不懂長大後要學會反哺父母。在進入社會後,無法適應職場的規則,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人應該為成年人的情緒買單,給予孩子足夠的愛,但絕不是沒有底限,失去原則的溺愛!

03

懲罰式父母造就孩子極端性格

原生家庭為什麼成為流行病?孩子不是曲筱筱 也絕不讓她成為樊勝美

很多父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錯誤動輒打罵。很多家長秉承著“棍棒底下出孝子,”對於孩子認知的錯誤,體罰是他們的第一選擇。“但殊不知,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懲罰型家庭中長大孩子,學會撒謊,內心變得敏感自卑,缺乏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據調查,很多重刑犯都出自於懲罰式教育的家庭,從小的遭遇讓他們走向極端。在他們的認知裡,暴力是解決事情最快的方法。以暴制暴的快感讓失去理智,因為心靈受過的傷害,讓他們性格變得極端,極其容易失控。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兒童所受到的懲罰,只應是他的過失所招來的自然後果。過度的懲罰帶給孩子的影響是災難式的,父母應該把犯錯看成是一種機會,正向思維的引導孩子從而避免懲罰孩子。

04

冷漠式父母致使孩子性格缺陷

原生家庭為什麼成為流行病?孩子不是曲筱筱 也絕不讓她成為樊勝美

很多時候,因為生計所迫,家長無法陪伴孩子,甚至將孩子寄樣在親戚家中。等到孩子青春期後,父母與孩子已經心生間隙,無法自然交流,父母對孩子的漠視讓孩子及其沒有安全感,常常感覺到自己被忽略。

孩子們覺得沒有價值感,缺乏被愛的感覺。成年以後,容易在感情問題上滋生問題。很多時候,孩子會變得十分偏執,認為世界上沒有人愛自己,久而久之,失去對於愛的感知與表達。這樣的孩子往往在感情中處在弱勢的一方,女孩容易碰到渣男。

給予孩子關注與陪伴,不論多忙,請一定努力擠出一些專屬於孩子的時間。父母的愛和引導,是任何人也沒辦法替代的。

05

父母爭吵頻繁 孩子易情緒失控

原生家庭為什麼成為流行病?孩子不是曲筱筱 也絕不讓她成為樊勝美

很多父母離異的孩子,在爸爸媽媽感情破碎前,都會經歷一段爸爸媽媽的“拳擊比賽”。乒乒乓乓,伴隨著噪音,家長的爭吵往往以雙方歇斯底里而告終。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傷害往往讓他們在長大後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很容易缺乏親密感與責任感。他們相比家庭和睦的孩子更加容易生氣,暴躁時他們會和父母吵架時一樣很容易失去對自己情緒的控制甚至走向極端。對於親密的關係,他們無法信任,容易懷疑對方。敏感且多疑。

原生家庭為什麼成為流行病?孩子不是曲筱筱 也絕不讓她成為樊勝美

俄羅斯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琳娜》中曾經說過: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很多時候,一些小小的情緒會對孩子產生無法磨滅的影響,就好像蝴蝶效應一樣。在成為父母前,我們都是孩子。沒有經驗,有些堂皇,但這都是必經路。只有父母對於自己的性格與情緒有著準確的認知,才可以有的放矢,避免對孩子造成“樊勝美”那樣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