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唱革命歌曲 写革命故事 70岁的女学员为何满肚子的革命情怀?

唱革命歌曲 写革命故事 70岁的女学员为何满肚子的革命情怀?

华农大老年大学有位女学员出了名的喜欢唱红歌,无论是参加文艺演出还是课堂练习,她的必选曲目一定会是革命歌曲,仅仅是因为兴趣爱好吗?华农大老年大学的校长黎会平向记者道出了背后的故事。

她是童晓晋,今年70岁,是华农大老年大学声乐班和绘画班的学员。“童晓晋是辛亥志士罗锦的外孙女、老红军夫妇童世光、罗明德的女儿。童晓晋同时具备辛三代、红二代两种属性,在湖北武汉地区这是少见的。”黎会平说,她的父亲童世光参加辛亥革命时只有7岁,1923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是1926年入党的老布尔什维克,这在当时的鄂豫边区和新四军五师就称得上是 “大知识分子”了。

1940年端午节,童世光在日、伪、顽犬牙交错的江汉平原创建天汉抗日根据地时被捕,命悬一线,最后被辛亥志士向岩当天亲自从虎口中成功营救出来了。从此,在童世光的卧室里一直悬挂着向岩那张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马褂、手搭黑毛围巾的照片。

“对于华中农业大学而言,童世光更是有着一重重要的身份。”黎会平说,建国后,童世光是党派到华农大的第一任负责人,1952年院系调整时,他是华农大的主要组建者。“在学校工作期间,他坚持发扬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勤俭建校的校风。1954年组织全校开展防汛斗争,战胜了洪水对学校的威胁;1955年他主持选定南湖狮子山为华农大校址,带领师生开展艰苦的建院工作,并于1957年完成了艰巨的迁校任务,使学校有了一个环境优美、面积宽广的新校园。”黎会平感慨道,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培养新中国的农业科技人才和中国的农业发展呕心沥血,童世光可谓是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童晓晋身上流淌着的是革命烈士的血,从小到大她都深受感染。她在退休后,历时5年撰写《岁月如歌》记录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同时也纪念外祖父和父母亲的养育之恩。“童晓晋和她的丈夫冯文学还将其父的《世纪之光》、其母的《明德惟馨》和《岁月如歌》集结汇编成《我爸我妈和我的故事》,共计70万字,并已于2016年1月17日在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一家三代的革命故事受到广大读者好评。”黎会平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