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青史留名的太监有木有?

【五代人物剪影系列之十四:不二忠臣张承业】


张承业是一名宦官。身为宦官而能青史留名的,不是太多。而张承业,恰是其中的一位。

张承业本姓康,幼时即净身入宫,后被宫廷内官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故改姓为张。895年,在河中节度使的人选问题上,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集团与邠州节度使王行瑜集团存在分歧,皇帝唐昭宗摆不平。王行瑜发兵劫掠京师,谋图劫持天子,李克用于是发兵讨伐王行瑜。当时,在唐昭宗和李克用之间进行联络沟通的,正是时任供奉官的张承业。

安史之乱后,朝廷派遣宦官出任地方军事力量的监军成为常态,于是张承业因此而成为河东监军,随军征战。王行瑜被灭掉之后,张承业曾短暂的调任过负责酿酒的酒坊使。

次年即896年,王行瑜集团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再次带兵进犯京师,唐昭宗计划到晋阳(今山西太原)避难。考虑到此前张承业与李克用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唐昭宗派张承业再任河东监军,准备迎接天子事宜。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唐昭宗在途中被也是王行瑜集团的华州节度使韩建劫持,并被带到了华州(今陕西华县)呆了两年,张承业也就一直在晋军中留任下来。

900年,宦官同时也是神策军中尉的刘季述发动宫廷政变,软禁了唐昭宗。次年,刘季述被杀,宦官韩全海继任,而后者比前者,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宰相崔胤密召朱温进京护驾,韩全海却先行一步将唐昭宗劫持到凤翔。此期间,张承业屡次请求李克用出师与朱温夹击凤翔。凤翔之难解除以后,崔胤在朱温的支持下,以皇帝名义开始了对宦官的大屠杀行动,屠杀的范围包括在各地的监军宦官。

圣旨下到李克用处,但李克用并没有遵旨行事,而是玩了一出狸猫换太子,找了一个替死鬼冒充,救了张承业一命,并将其藏匿在寺庙之中。等到唐昭宗被朱温杀死以后,李克用仍旧把张承业请出庙门,回到军中继续担任大唐河东监军使,张承业与李克用由此成为生死之交。待朱温篡国,李克用仍然沿用唐朝年号,张承业对李克用更是尽心竭力以命相托。

潞城保卫战时,张承业受托求援于凤翔,行至黄河边上,正闹凌汛,“春冰方泮,凌凘奔䠞,舣舟不得渡”。因军情紧急,张承业在黄河边上虔诚的祈祷河神,当夜即收到河神托梦:“你尽管过河,不会有事”。张承业听到河神说的这句话后惊醒,此时正好管理渡口的官员来报:“黄河上冰面合在一起了。”张承业于是连夜渡河,踏冰而过,过去之后回头再看,冰面又化开如旧了。

张承业返回晋阳时,李克用已然病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李克用将张承业叫到床前嘱托道:“亚子(李存勖小名)年龄还小,我的弟弟和养子各自拥兵自重,我死后亚子就托付给你了,一切大事全仗公之筹划!”本是一个依旨当斩的宦官,现在却成了顾命大臣,晋王没有拿张承业当外人,张承业也没有把晋王当外人。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哀痛不止,大家要去汇报请示,根本见不到李存勖,张承业直接进入内宅跟李存勖说:“真正的大孝,是要保持祖宗创下的基业在自己手中不会衰败,否则,哭的再多都没有用!”一语点醒梦中人,李存勖这才在张承业的扶持下开始处理政事。

李存勖嗣位后的形势极为紧张(事见第四篇)。面对内乱,李存勖最终迫使实际掌握天下兵马大权的李克宁在三军阵前当众下跪拜贺新王,实际上遵循的就是张承业“以退为进”的策略。后来,李克宁在李存颢等人的怂恿下准备发动叛乱,意图将晋王母子送交朱温,再携晋国全境称臣于梁。事泄后,李存勖母子紧急召见张承业,张承业说:“李克宁想要把大王母子送入虎口,岂有不杀之理!”于是与李存璋设宴当场杀死了李克宁和李存颢等人,稳固了新晋王的地位。

内事既平,当泯外患。李存勖新嗣晋王,摸不透老将周德威的底,对救援潞州前线之事迟迟下不定决心。张承业献策以召周德威奔丧为由予以试探,待周德威奔丧太原以臣子礼节拜见李存勖后,张承业又及时建议李存勖亲征潞州,速战速决。李存勖采纳了张承业的建议,并成功解除潞州之围,荡平了外寇。

在张承业的辅佐下,李存勖扫平内忧外患,称霸之路,由此开始。

论功行赏,李存勖要给张承业加官进爵赏赐封地,张承业说:“你给我的这些东西我全都不要,我只要继续做我的监军使就好了。”李存勖深受感动,直接称呼张承业为“七哥”,这表明已经从君臣关系转为了家人关系。李存勖还亲自到张承业的家里去,不但赏赐优厚,还升堂拜母,对张承业的母亲执晚辈之礼。

李存勖与后梁争霸在外,晋阳后方军政大事,均交给张承业处理,张承业也尽心尽力毫不松懈。战场比拼的是消耗,看谁耗的起、耗得久。李存勖在外征战,所需兵源、马匹、武器、粮草等,张承业这个后勤部长全部承担了起来,“积聚庾帑,收兵市马,招怀流散,劝课农桑,成是霸基者,承业之忠力也。”应当说,前方战事的推进,离不开后方的经济支援,前方军心的牢固,也离不开后方的社会稳定。

除了经济方面,张承业在政治法律方面也尽力进行整顿。晋阳是晋国的大后方,王公大臣及其各种势力关系在晋阳错综缠杂。张承业不管这些,别说大臣,就是王族触犯法律,也一律依法办理,虽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是也使得“贵戚敛手,民俗丕变”。张承业干的这活儿可是商鞅当年在秦国干的那活儿啊,张承业着实不易。他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人也不例外。张承业夺势无子,对几个侄子视如己出,同时也要求严格。

有一次,一个侄子杀了一个牛贩子,李存勖知道按张承业的脾气肯定要杀了这个侄子,于是马上派人去救,但还是为时已晚,解救的人还没到,这个侄子就已被张承业给处死了。李存勖后来还任命了张承业的另外一个侄子到外地任刺史,张承业就对这个侄子说:“做官就做个好官,如若不守法度,小心我刀下无情!”后来这个侄子曾调任多地为官,都一直将张承业的话引以为戒,不敢越雷池一步。

张承业一生光明磊落,公私分明。

有一年过年李存勖回晋阳探望太后,需要点钱用来随手赏赐戏子,顺便自己也小赌一下寻个开心,于是就邀请张承业一起喝酒想从张承业那里搞点钱花。李存勖动了个歪心眼,他把这桌酒席安排在了泉府也就是金库里面,他一边喝酒一边让儿子李继岌给张承业跳舞。待跳完舞后,张承业赠送给了李继岌一条玉带和一匹马。李存勖看着张承业不会来事,指着旁边一堆钱有点生气的说:“和哥(李继岌小名)没有钱花,你给他这一堆钱得了,玉带马匹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张承业告诉李存勖:“我赠送给继岌的东西全部来自我自己的俸禄,你指着的这堆钱是公家的东西,是准备用来支援前方战事的,我不敢把公物作为私礼赠送。”

李存勖被臣下直接顶回,脸上没有光,便趁着酒劲说了几句难听的。张承业可不管你是不是天王老子,他告诉李存勖:“我不过是个老宦官,没有子孙,不存私心。之所以抠门,不过是为了大王的基业,如果你自己要散尽钱财,又何必来问我,只不过是落得个财尽兵散一事无成的下场而已。”李存勖听完大怒,回头跟站在自己身后的大将元行钦说:“取我的宝剑来!”李存勖要杀张承业,张承业拉住李存勖的衣服说:“我受先王遗命,发誓要诛灭后梁,我因此为大王聚集钱财而遭非命,死也无愧于先王,来来来,今天你就杀了我!”

当时在场的还有一员大将叫做阎宝,阎宝看见张承业拉着李存勖的衣服,就上前将张承业拉开,让张承业退下。张承业大骂阎宝:“你之前是朱温的手下,现在弃暗投明应当誓死效忠,不能这样阿谀逢迎!”一边说,张承业还一边挥拳击打阎宝。

外面乱糟糟,内府太后曹太夫人听闻儿子李存勖对张承业乱发酒疯,赶紧派人过来叫其入内。李存勖是个有孝心的人,看到太后派人来叫自己,知道今天闯祸了要吃不了兜着走,于是就想赶紧找补找补。李存勖一边磕头一边对张承业道歉说:“我多喝了几杯,惹恼了七哥,太后肯定要责怪我,不如七哥跟我碰两杯算作讲和就这样了了。”李存勖说完连喝了四杯,然后举杯给张承业,张承业就是不喝。李存勖没有办法,只好先入宫去,不一会,太后又派人告诉张承业:“小儿刚才冒犯了,我已经把他叫进来打了一顿,你先回去休息吧。”

第二天,张承业还在家中,太后竟然带着李存勖到张承业家里再次登门道歉,好言抚慰,张承业这才原谅了李存勖。

917年,李存勖“承制”也就是假借皇帝的名义给大家论功行赏,拟授予张承业的是燕国公等官爵,但张承业坚决不接受,还是安心做他的“河东监军使”。

这时候,朱温篡唐已经有十年了,唐朝早已灭亡,唐朝皇帝封的这个河东监军使的职务实际上也早就不存在了。但张承业始终铭记于心的唯有自己是大唐的臣子,所以坚守着这大唐的情怀,这个职务,成了他和大唐之间的唯一联系。张承业自任河东监军以来,尽心辅佐晋王,实际上不是为了辅佐晋王而辅佐晋王,而是在唐朝灭亡之后,晋国还打着复唐的旗号,为了实现自己心中那个大唐复兴之梦,张承业愿意为此负重前行。

921年,晋军已控制黄河以北的全部地区,各地不断冒出很多祥瑞之物,于是大臣们纷纷劝进李存勖登基称帝。张承业听到消息之后,虽然已卧病在床不便行走,但还是让人把他从晋阳(今山西太原)抬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

张承业对李存勖说:“大王父子与后梁血战三十余年,都是要报国仇雪家恨,而后恢复大唐社稷。现在毁灭大唐的元凶还未消灭,你自己却要称帝,这不是大王父子的初心!并且因此而会失去天下人心,千万不可造次啊。”李存勖说:“大家让我这样,我也没办法啊。”张承业说:“后梁不仅是唐和晋的仇敌,也是天下人共同的仇敌。大王若为天下人除去梁贼,为唐朝列祖列宗报此深仇大恨,然后再应册立李唐后人继任。如果李唐还有后人,其他人谁还敢去当皇帝呢?到李唐再无后人之时,大王再做皇帝,那时候天下根本也没有人能与大王相争。我终究不过是李唐的一个老奴,我只是希望在大王成功之后,能够隐退山林,当百官送我走出城门之时,有人能指着我说一句:‘看,他就是唐朝来的宦官,先王时的监军。’如此,足矣。这般,岂不是臣主俱荣?”

张承业对李存勖一番掏心掏肺的话,无法改变两人基于不同立场选择的不同道路。张承业和李存勖的人生之路,有很长一段路是重合,但终究要到某一处时,分道扬镳。李存勖不听张承业的劝告,张承业知道其再劝谏也徒劳无功,只好仰天大哭道:“诸侯血战,本为李唐,现在大王自己称帝,误煞老奴矣!”

张承业回到太原之后,开始不吃不喝,终于绝食而死,时年77岁。2年之后,李存勖在魏州称帝。

以今人眼光视之,张承业似乎极其偏执,且逆势而为。但其以一己之力,成为大唐王朝最后一个尽忠而亡之人,不亦足为后世叹乎!张承业一生为大唐殚精竭虑,最后一句“误煞老奴”望空长叹,其心酸催人泪下!77岁时理想破灭,人生已然绝望,更不能再进晋国之食,绝食而终,不愧其精神与肉体之双重“唐之纯臣”之美誉!

大唐之后,再无大唐。张承业,大唐至今,代有后人为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