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青史留名的太監有木有?

【五代人物剪影系列之十四:不二忠臣張承業】


張承業是一名宦官。身為宦官而能青史留名的,不是太多。而張承業,恰是其中的一位。

張承業本姓康,幼時即淨身入宮,後被宮廷內官內常侍張泰收為養子,故改姓為張。895年,在河中節度使的人選問題上,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集團與邠州節度使王行瑜集團存在分歧,皇帝唐昭宗擺不平。王行瑜發兵劫掠京師,謀圖劫持天子,李克用於是發兵討伐王行瑜。當時,在唐昭宗和李克用之間進行聯絡溝通的,正是時任供奉官的張承業。

安史之亂後,朝廷派遣宦官出任地方軍事力量的監軍成為常態,於是張承業因此而成為河東監軍,隨軍征戰。王行瑜被滅掉之後,張承業曾短暫的調任過負責釀酒的酒坊使。

次年即896年,王行瑜集團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再次帶兵進犯京師,唐昭宗計劃到晉陽(今山西太原)避難。考慮到此前張承業與李克用之間良好的合作關係,唐昭宗派張承業再任河東監軍,準備迎接天子事宜。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唐昭宗在途中被也是王行瑜集團的華州節度使韓建劫持,並被帶到了華州(今陝西華縣)呆了兩年,張承業也就一直在晉軍中留任下來。

900年,宦官同時也是神策軍中尉的劉季述發動宮廷政變,軟禁了唐昭宗。次年,劉季述被殺,宦官韓全海繼任,而後者比前者,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宰相崔胤密召朱溫進京護駕,韓全海卻先行一步將唐昭宗劫持到鳳翔。此期間,張承業屢次請求李克用出師與朱溫夾擊鳳翔。鳳翔之難解除以後,崔胤在朱溫的支持下,以皇帝名義開始了對宦官的大屠殺行動,屠殺的範圍包括在各地的監軍宦官。

聖旨下到李克用處,但李克用並沒有遵旨行事,而是玩了一出狸貓換太子,找了一個替死鬼冒充,救了張承業一命,並將其藏匿在寺廟之中。等到唐昭宗被朱溫殺死以後,李克用仍舊把張承業請出廟門,回到軍中繼續擔任大唐河東監軍使,張承業與李克用由此成為生死之交。待朱溫篡國,李克用仍然沿用唐朝年號,張承業對李克用更是盡心竭力以命相托。

潞城保衛戰時,張承業受託求援於鳳翔,行至黃河邊上,正鬧凌汛,“春冰方泮,凌凘奔䠞,艤舟不得渡”。因軍情緊急,張承業在黃河邊上虔誠的祈禱河神,當夜即收到河神託夢:“你儘管過河,不會有事”。張承業聽到河神說的這句話後驚醒,此時正好管理渡口的官員來報:“黃河上冰面合在一起了。”張承業於是連夜渡河,踏冰而過,過去之後回頭再看,冰面又化開如舊了。

張承業返回晉陽時,李克用已然病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李克用將張承業叫到床前囑託道:“亞子(李存勖小名)年齡還小,我的弟弟和養子各自擁兵自重,我死後亞子就託付給你了,一切大事全仗公之籌劃!”本是一個依旨當斬的宦官,現在卻成了顧命大臣,晉王沒有拿張承業當外人,張承業也沒有把晉王當外人。李克用死後,李存勖哀痛不止,大家要去彙報請示,根本見不到李存勖,張承業直接進入內宅跟李存勖說:“真正的大孝,是要保持祖宗創下的基業在自己手中不會衰敗,否則,哭的再多都沒有用!”一語點醒夢中人,李存勖這才在張承業的扶持下開始處理政事。

李存勖嗣位後的形勢極為緊張(事見第四篇)。面對內亂,李存勖最終迫使實際掌握天下兵馬大權的李克寧在三軍陣前當眾下跪拜賀新王,實際上遵循的就是張承業“以退為進”的策略。後來,李克寧在李存顥等人的慫恿下準備發動叛亂,意圖將晉王母子送交朱溫,再攜晉國全境稱臣於梁。事洩後,李存勖母子緊急召見張承業,張承業說:“李克寧想要把大王母子送入虎口,豈有不殺之理!”於是與李存璋設宴當場殺死了李克寧和李存顥等人,穩固了新晉王的地位。

內事既平,當泯外患。李存勖新嗣晉王,摸不透老將周德威的底,對救援潞州前線之事遲遲下不定決心。張承業獻策以召周德威奔喪為由予以試探,待周德威奔喪太原以臣子禮節拜見李存勖後,張承業又及時建議李存勖親征潞州,速戰速決。李存勖採納了張承業的建議,併成功解除潞州之圍,蕩平了外寇。

在張承業的輔佐下,李存勖掃平內憂外患,稱霸之路,由此開始。

論功行賞,李存勖要給張承業加官進爵賞賜封地,張承業說:“你給我的這些東西我全都不要,我只要繼續做我的監軍使就好了。”李存勖深受感動,直接稱呼張承業為“七哥”,這表明已經從君臣關係轉為了家人關係。李存勖還親自到張承業的家裡去,不但賞賜優厚,還升堂拜母,對張承業的母親執晚輩之禮。

李存勖與後梁爭霸在外,晉陽後方軍政大事,均交給張承業處理,張承業也盡心盡力毫不鬆懈。戰場比拼的是消耗,看誰耗的起、耗得久。李存勖在外征戰,所需兵源、馬匹、武器、糧草等,張承業這個後勤部長全部承擔了起來,“積聚庾帑,收兵市馬,招懷流散,勸課農桑,成是霸基者,承業之忠力也。”應當說,前方戰事的推進,離不開後方的經濟支援,前方軍心的牢固,也離不開後方的社會穩定。

除了經濟方面,張承業在政治法律方面也盡力進行整頓。晉陽是晉國的大後方,王公大臣及其各種勢力關係在晉陽錯綜纏雜。張承業不管這些,別說大臣,就是王族觸犯法律,也一律依法辦理,雖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是也使得“貴戚斂手,民俗丕變”。張承業乾的這活兒可是商鞅當年在秦國乾的那活兒啊,張承業著實不易。他對別人要求嚴格,對自己人也不例外。張承業奪勢無子,對幾個侄子視如己出,同時也要求嚴格。

有一次,一個侄子殺了一個牛販子,李存勖知道按張承業的脾氣肯定要殺了這個侄子,於是馬上派人去救,但還是為時已晚,解救的人還沒到,這個侄子就已被張承業給處死了。李存勖後來還任命了張承業的另外一個侄子到外地任刺史,張承業就對這個侄子說:“做官就做個好官,如若不守法度,小心我刀下無情!”後來這個侄子曾調任多地為官,都一直將張承業的話引以為戒,不敢越雷池一步。

張承業一生光明磊落,公私分明。

有一年過年李存勖回晉陽探望太后,需要點錢用來隨手賞賜戲子,順便自己也小賭一下尋個開心,於是就邀請張承業一起喝酒想從張承業那裡搞點錢花。李存勖動了個歪心眼,他把這桌酒席安排在了泉府也就是金庫裡面,他一邊喝酒一邊讓兒子李繼岌給張承業跳舞。待跳完舞后,張承業贈送給了李繼岌一條玉帶和一匹馬。李存勖看著張承業不會來事,指著旁邊一堆錢有點生氣的說:“和哥(李繼岌小名)沒有錢花,你給他這一堆錢得了,玉帶馬匹又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張承業告訴李存勖:“我贈送給繼岌的東西全部來自我自己的俸祿,你指著的這堆錢是公家的東西,是準備用來支援前方戰事的,我不敢把公物作為私禮贈送。”

李存勖被臣下直接頂回,臉上沒有光,便趁著酒勁說了幾句難聽的。張承業可不管你是不是天王老子,他告訴李存勖:“我不過是個老宦官,沒有子孫,不存私心。之所以摳門,不過是為了大王的基業,如果你自己要散盡錢財,又何必來問我,只不過是落得個財盡兵散一事無成的下場而已。”李存勖聽完大怒,回頭跟站在自己身後的大將元行欽說:“取我的寶劍來!”李存勖要殺張承業,張承業拉住李存勖的衣服說:“我受先王遺命,發誓要誅滅後梁,我因此為大王聚集錢財而遭非命,死也無愧於先王,來來來,今天你就殺了我!”

當時在場的還有一員大將叫做閻寶,閻寶看見張承業拉著李存勖的衣服,就上前將張承業拉開,讓張承業退下。張承業大罵閻寶:“你之前是朱溫的手下,現在棄暗投明應當誓死效忠,不能這樣阿諛逢迎!”一邊說,張承業還一邊揮拳擊打閻寶。

外面亂糟糟,內府太后曹太夫人聽聞兒子李存勖對張承業亂髮酒瘋,趕緊派人過來叫其入內。李存勖是個有孝心的人,看到太后派人來叫自己,知道今天闖禍了要吃不了兜著走,於是就想趕緊找補找補。李存勖一邊磕頭一邊對張承業道歉說:“我多喝了幾杯,惹惱了七哥,太后肯定要責怪我,不如七哥跟我碰兩杯算作講和就這樣了了。”李存勖說完連喝了四杯,然後舉杯給張承業,張承業就是不喝。李存勖沒有辦法,只好先入宮去,不一會,太后又派人告訴張承業:“小兒剛才冒犯了,我已經把他叫進來打了一頓,你先回去休息吧。”

第二天,張承業還在家中,太后竟然帶著李存勖到張承業家裡再次登門道歉,好言撫慰,張承業這才原諒了李存勖。

917年,李存勖“承製”也就是假借皇帝的名義給大家論功行賞,擬授予張承業的是燕國公等官爵,但張承業堅決不接受,還是安心做他的“河東監軍使”。

這時候,朱溫篡唐已經有十年了,唐朝早已滅亡,唐朝皇帝封的這個河東監軍使的職務實際上也早就不存在了。但張承業始終銘記於心的唯有自己是大唐的臣子,所以堅守著這大唐的情懷,這個職務,成了他和大唐之間的唯一聯繫。張承業自任河東監軍以來,盡心輔佐晉王,實際上不是為了輔佐晉王而輔佐晉王,而是在唐朝滅亡之後,晉國還打著復唐的旗號,為了實現自己心中那個大唐復興之夢,張承業願意為此負重前行。

921年,晉軍已控制黃河以北的全部地區,各地不斷冒出很多祥瑞之物,於是大臣們紛紛勸進李存勖登基稱帝。張承業聽到消息之後,雖然已臥病在床不便行走,但還是讓人把他從晉陽(今山西太原)抬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

張承業對李存勖說:“大王父子與後梁血戰三十餘年,都是要報國仇雪家恨,而後恢復大唐社稷。現在毀滅大唐的元兇還未消滅,你自己卻要稱帝,這不是大王父子的初心!並且因此而會失去天下人心,千萬不可造次啊。”李存勖說:“大家讓我這樣,我也沒辦法啊。”張承業說:“後梁不僅是唐和晉的仇敵,也是天下人共同的仇敵。大王若為天下人除去梁賊,為唐朝列祖列宗報此深仇大恨,然後再應冊立李唐後人繼任。如果李唐還有後人,其他人誰還敢去當皇帝呢?到李唐再無後人之時,大王再做皇帝,那時候天下根本也沒有人能與大王相爭。我終究不過是李唐的一個老奴,我只是希望在大王成功之後,能夠隱退山林,當百官送我走出城門之時,有人能指著我說一句:‘看,他就是唐朝來的宦官,先王時的監軍。’如此,足矣。這般,豈不是臣主俱榮?”

張承業對李存勖一番掏心掏肺的話,無法改變兩人基於不同立場選擇的不同道路。張承業和李存勖的人生之路,有很長一段路是重合,但終究要到某一處時,分道揚鑣。李存勖不聽張承業的勸告,張承業知道其再勸諫也徒勞無功,只好仰天大哭道:“諸侯血戰,本為李唐,現在大王自己稱帝,誤煞老奴矣!”

張承業回到太原之後,開始不吃不喝,終於絕食而死,時年77歲。2年之後,李存勖在魏州稱帝。

以今人眼光視之,張承業似乎極其偏執,且逆勢而為。但其以一己之力,成為大唐王朝最後一個盡忠而亡之人,不亦足為後世嘆乎!張承業一生為大唐殫精竭慮,最後一句“誤煞老奴”望空長嘆,其心酸催人淚下!77歲時理想破滅,人生已然絕望,更不能再進晉國之食,絕食而終,不愧其精神與肉體之雙重“唐之純臣”之美譽!

大唐之後,再無大唐。張承業,大唐至今,代有後人為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