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依赖是一种治不好的病

心灵脆弱的人,大抵有个通病,依赖性太强。

依赖是一种治不好的病

这个世界,谁不想有个可信、可靠的依赖。哪怕是那些貌似最坚强的人,他们也时常希望能够有一个人在最需要的时候陪在身边,即便是说说话,聊聊天,其实也是一种需要而期待的依赖。

我们这一生,大多在依赖中成长,儿时依赖父母,成年后依赖恋人或伴侣,老来依靠子女。依赖好像也成了贯穿我们一生的主题。

然而,这样的依赖,是建立在一切皆好的基础上,儿时有好父母,成年后有好伴侣,老来有好子女——倘若不好呢,你还能依赖谁?

依赖,其实是一种病。专业的说法,叫依赖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处处听命于他人,缺乏自信,总是要求别人为他拿主意。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

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屈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他为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

依赖是一种治不好的病

依赖性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是:

l 宁愿让别人为其生活中的大事作决定。

l 与亏待他的人保持关系,因为怕孤独。

l 即使认为对方的意见不正确,口头上也表示赞同,害怕影响关系。

l 独自难以制定计划或采取行动。

l 为了取悦他人,自愿去作令人不愉快或降低身份的事情。

l 独处时感到无助和不愉快,竭力避免孤独。

l 当亲密的关系结束时,感到极其沮丧。

l 经常害怕被人遗弃。

l 遭到批评或反对时情感容易受伤害。

l 经常寻求保证、同意或称赞。

在情感世界里,最容易出现依赖关系。两个人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感情中包括了爱情、友情、亲情,长期的依附关系潜在地造成了一方对另一方的强烈依赖,这种依赖既可以是生活方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

当你把自己的情感完全放置于某一人身上,你的生活,你的心思,甚至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受对方影响,映射出对方的影子,这时候,你其实把自己置于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这个人一旦离开,你的整个世界就会崩塌。

“没有你,我活不下去”。这是感情世界最深挚的表白,却也是最大的悲哀与不幸——因为依赖,完全失去了自己。

依赖是一种治不好的病

在《那是依赖,不是爱》一书中,对依赖有这样一段精辟的描述:

依赖你所爱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自掘坟墓。这是一种心理自残行为,是在不理性地移交你的自爱、自尊与自我本质。当依赖表现为把自己奉献给对方,超越了无私而慷慨的关怀行为时,依赖就变成了投降,即为了维护情感关系中美好的东西,而屈服于害怕失去的闪念。在浪漫爱情的伪装下,依赖的个体开始缓慢而无情地迷失自我,最终变成对方的外延,不过是个附属品。当一份关系以相互依赖为基础时,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和戏剧性的:如果一方打喷嚏,另一方就会擤鼻子。另一个同样不健康的例子是:如果一方感冒,另一方就会穿上外套。

当你把所有的爱和希望交予别人的时候,别人轻易就会扔掉,对很多人没有良知的人而言,扔掉是完全无所谓的。只有牢牢拽在自己的掌心中,爱与希望才会永远都在。

当我们真正开始懂得,其实依赖是一种病,而且是难治的顽疾重症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惊呆了——反正我是惊呆了。一直以来,我都以为依赖是一个正能量的词,现在才懂得,其实依赖正是自己受伤的最大症结。

有病怎么办?得治。

怎样才能摆脱依赖?

关键是要独立。生活独立,物质独立,心理独立,精神独立。不为别人而活,不为任何人而委曲求全,遵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要学会自己做决定。如果你是一个依赖性特别强的人,你就总是习惯于别人帮你拿主意,甚至连穿件衣服,都要听别人的。

依赖是一种治不好的病

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小本,这个本子记录的是你每天做的事情,然后看看这些事情哪些是自己独立决定的,哪些是听从别人建议后决定的,哪些又是彻底完全被别人左右而决定的?一段时间下来,如果自己独立决定的事情越来越多,那么你的依赖性就得到了好转。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毕竟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信赖的一个人。

纠正依赖的关键,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慢慢给自己一个适应的空间和时间,只要你时刻警醒自己,你一定能够调整过来。

摆脱依赖,需要自信和勇敢,如果你想尝试,可以每个星期为自己设定一个“自主日”,这一天的所有事情,全部遵照自己的意志,完全听从自己的内心,独立决定自己愿意做什么事,怎么做,决不依赖别人。日积月累,你会发现你已经逐渐改变了事事依赖别人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