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千龍網“行走長城”傳播行動舉行

千龍網“行走長城”傳播行動舉行

12月10日,千龍網主辦的“行走長城”傳播行動在八達嶺古長城啟動。圖為參加活動成員合影。千龍網記者戚連民 攝

12月10日,由千龍網主辦的“行走長城”傳播行動在八達嶺古長城啟動。

“行走長城”傳播行動是繼“行走大運河”傳播行動、“行走西山”傳播行動之後,千龍網助力北京三個文化帶建設推出的又一大型主題線下活動。此前,圍繞長城歷史研究、長城文化帶(北京段)、長城保護利用等方面推出四期訪談節目。本次行走活動在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董耀會進行長城主題分享後正式開始,千龍網帶網友全程徒步穿越5.8公里古長城,完成一次與長城的親密接觸。

構建族群交往秩序 促進民族多元發展

八達嶺古長城景區位於八達嶺長城景區西南5公里,是八達嶺長城的西大門。古長城舊稱“殘長城”,是八達嶺長城的西南延伸段。由於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翻新修復,仍保持著古老的形態,伴有殘缺的痕跡。在八達嶺古長城山腳下,董耀會向同行網友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懂得長城嗎?這也是正式登上長城前,董耀會要與大家分享的話題。

長城萬里,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建造?董耀會認為,是為了生存、秩序和發展傳承的需要。從長城修建之初到使用結束,作為一個防禦體系,長城首先解決的是人類的生存問題。此外,它構建了長城內外農耕和遊牧族群之間的交往秩序,促進了民族文明多元發展,共生共存,得以傳承。

千龍網“行走長城”傳播行動舉行

12月10日,千龍網主辦的“行走長城”傳播行動在八達嶺古長城啟動。圖為古長城修復段。千龍網記者王雙 攝

對於長城的保護和利用,董耀會提出了具體建議。他認為,長城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分佈全國15省,總體量達2萬多千米,這樣頂級的世界文化遺產一定要加強修繕,秉承“最小干預”的修繕原則,儘量保護長城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講好長城有據文化故事,喚起民眾的保護意識。在文化旅遊的打造上,董耀會建議,在北京市“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的城市文化建設的佈局下,僅僅打造長城的觀光旅遊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應進行景區化的成熟培育,避免攀爬“野長城”帶來的人為環境破壞,並構建區域整體發展或者休閒度假相結合的基本業態,用文化內涵提升旅遊品質。

董耀會的分享給網友帶來許多啟發,一名網友表示,通過董會長對長城的介紹,認識到長城也是世界的長城,更是人類文明的象徵。長城的作用也不僅僅是防禦,它在社會發展、文化交融,甚至建築學上也凝聚了人類智慧的結晶。

另一名網友則對董老師打的一個比方深有感觸:“長城文化濃縮起來,就像是中國的“中”字——那一豎,就像是長城;而長城兩邊雖然是相互獨立,但卻是相互結合密不可分,象徵著長城兩側不同的經濟文化的生存模式,同時彼此之間又是密切相連,相互融合的一個整體。這樣深邃的文化,需要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人們很好地挖掘,並努力最大化地去傳承下去。”

千龍網“行走長城”傳播行動舉行

12月10日,千龍網主辦的“行走長城”傳播行動在八達嶺古長城啟動。圖為長城一座破損的空心敵樓。千龍網記者王雙 攝

空心敵樓上望古 雄關萬里蜿蜒

從八達嶺古長城腳下出發,直奔花家窯子,一路蜿蜒陡峭。過了大雪節,天氣乾冷,大風藍色預警顯示,當天會吹起四五級風,局部陣風達七級。對於出發前對於大風天氣的擔心,已經用腳步丈量長城幾十個年頭的董耀會告訴大家:沒事,放心吧。

山一程,風一程,全程5.8公里,穿越七座空心敵樓,對於參加此次行走長城活動的網友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在進行了充分的熱身運動後,一行近30人開爬。

千龍網“行走長城”傳播行動舉行

12月10日,千龍網主辦的“行走長城”傳播行動在八達嶺古長城啟動。圖為網友攀登長城。千龍網記者王雙 攝

千龍網“行走長城”傳播行動舉行

12月10日,千龍網主辦的“行走長城”傳播行動在八達嶺古長城啟動。圖為董耀會為網友講長城的歷史。千龍網記者戚連民 攝

山風格外大,格外冷。登上第二座空心敵樓的時候,網友們還有體力說說笑笑、停停照照,這兩座空心敵樓間隔小,坡度較適中。然而越是繼續前行,風越是大,路陡且險,大家需要不時停住腳步調整呼吸,還要提防風太大使身體失去平衡。大家三三兩兩結伴而行,相互扶攜打氣。然而越是爬得艱難,越是感慨於古人的勇敢和堅韌,扶著城牆環顧,高遠的天空底下,青山蒼茫,腳下的長城蜿蜒曲折而去,越來越細地伸向更遠處。

最後兩座空心敵樓是攀爬難度最大的,極其陡峭,最陡斜坡目測有75度到80度角,大家的體力也已經趨近極限,有網友坐在空心敵樓的磚牆下大口喘氣休息,有網友乾脆坐著走,更出現“師徒四人組”,她牽著他的書包帶,我拽著你的手杖,他挽住我的手臂,一路顫顫巍巍地衝刺……

千龍網“行走長城”傳播行動舉行

12月10日,千龍網主辦的“行走長城”傳播行動在八達嶺古長城啟動。圖為主辦方工作人員在長城留念。千龍網記者王雙 攝

網友表示,儘管“風真大”,不過能夠聽董耀會老師講解更多長城的歷史、文化和保護利用等方面的知識,“用雙腳(有時還要加上手)丈量、觸摸了5.8公里的古長城”,收穫滿滿!

截至最後兩名網友歸隊,歷時3小時10分鐘的長城行走成功完成。大家身體力行,走近長城,瞭解長城,感受長城。長城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長城文化遺產,需要更多人行動起來。

網友說

網友李雄峰:雖說從小受到優秀的傳統教育,但是,就長城而言,心裡能夠記住的,無非就是老課本上留下的那些美麗的詞彙:巍峨、雄偉、壯麗、綿延萬里……等等,直到今天參加了千龍網組織的這次活動後,在長城專家董耀會老師的講解以及和眾位網友徒步登長城的體驗中,才讓這些詞有抽象變成了具象,才覺得這樣的詞語配在長城身上,竟流淌出更深刻的中華文化的博大內涵。

在聽課中,對董老師的打的一個比方深有感觸:長城文化濃縮起來,就像是中國的“中”字——那一豎,就像是長城;而長城兩邊雖然是相互獨立,但卻是相互結合密不可分,象徵著長城兩側不同的經濟文化的生存模式,同時彼此之間又是密切相連,相互融合的一個整體。這種包含文化味道的講解,讓我們聽得如醉如痴,原以為耳熟能詳的長城,在董老師的描繪下,其魅力在我們心中變得無比的深邃,而這樣深邃的文化,需要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人們很好的挖掘,並努力最大化地去傳承下去。

此外,對於長城專家董耀會老師的執著,我的內心也是無比地欽佩,一個人,為了一個追求,從一個小小的夢想,演變成一個大大的夢想,而且幾十年孜孜的的追求與傳播,才讓長城文化逐漸顯現它在中華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與價值。這需要多麼強大的內心才可以做到啊!

凜冽的寒風中,攀登八達嶺古長城段,望碧空萬里,聽蕭蕭風鳴,拾階而上下,雄奇盡收眼底,秀美皆映於心,壯哉,我長城文化,美哉,我中華文明!

網友王琤:作為一個久居北京的人,爬長城已絕非一次兩次,每次登臨的目的,雖說都不同,觀光、健身、陪外地的親朋好友到此一遊……但從沒想過進行一次“長城文化遊”。此次跟隨千龍網組織的長城文化體驗活動,給了我從未有過的心靈觸動。聽了董老師的講座,瞭解了長城豐富的而深邃的文化內涵,才更深切地感受到了長城的偉大,長城文化的偉大。帶著這種對長城文化的思考再登長城,彷彿自己穿越到了歷史的長河之中,觸摸著長城上的一磚一瓦,斷壁殘垣,彷彿自己在跟修長城的民夫,守長城的將士們對話。與他們共同感受著凜冽刺骨的寒風的折磨,感受著他們的無奈,感受著他們的堅韌。此時的長城已不是一段冰冷的城牆,它有血有肉有靈魂,它的靈魂,正是使中華文明幾千年屹立於世界而不倒的民族魂。

網友周文麗: 今天聽了長城學會董耀會副會長的講解,瞭解到長城研究和長城保護有很多工作要做,也有很多故事可以講。在凜冽的寒風中穿越古長城,對古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長城是建築奇蹟,是人類文明的標誌。作為媒體人,有責任講好長城故事,讓更多人瞭解長城的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自信。

網友田慶華:行走來過長城多次,此次印象最深。通過董會長對長城的介紹,認識到長城不單是一面牆,不單是中國的長城,也是世界的長城,更是人類文明的象徵。長城的作用也不僅僅是防禦,它在社會發展,文化交融,甚至建築學上也凝聚了人類智慧的結晶。通過這樣的理論學習後,再次登上長城,不單是欣賞他的宏偉,壯麗和秀美,也感到個人在歷史長河中的短暫與渺小,同時也深感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與責任。

網友袁穎慧:之前爬過很多次長城。提起長城,中國人都不陌生。作為我國古代一項舉世無雙的偉大建築工程,它凝聚著我國曆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吃苦耐勞和無比的創造精神,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每次登上長城,心裡總會油然升起一股民族自豪感。今天藉助千龍網舉行的行走長城活動,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就長城文化和大家進行了交流,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長城文化的博大精深。目前長城的歷史價值、藝術和美學價值、民族交往等領域還有待深入研究和開掘。作為媒體工作者,應該更關注長城,更深入地瞭解長城,更好地宣傳長城,讓社會公眾更好地認識長城,感受長城,從而保護好長城這一中華瑰寶、世界奇觀。

網友孟偉:長城,英文單詞:Great Wall,直譯過來:偉大的牆。上週日我非常有幸參加了由千龍網主辦的“講長城歷史,弘揚文化自信”行走長城大型文化主題傳播活動,其實作為在北京生活了近60年的我,從八達嶺、居庸關、黃花城、金山嶺、慕田峪、古北口再到司馬臺,北京周邊的長城跑過不少,見識了不少,很多長城還不知去過了多少次,但是真正能說了解長城文化、瞭解每段長城的起源和圍繞著長城發生的故事卻知之甚少。

這次活動開始之前,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董耀會引用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偉大也要有人懂”不僅是對英文單詞Great Wall偉大的牆最好的詮釋,也是那天行走活動開始最好的開篇,那天行走在長城上的每一個隊員,都應該是有一種不同以往的感受,我感覺每個人都是在用心去感受長城的每一塊磚、每一段路、每一個烽火臺,大家似乎是在感受這裡發生的一切,是呀,作為一名北京人不僅要自己知道,還要讓更多的人瞭解北京地域內長城本體建築和賦存地貌、生態景觀、人文景觀、民俗文化,瞭解更多長城的故事,讓更多的人知道長城之所以偉大,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也深深感受到長城的保護工作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更需要依法治理,加強宣傳保護的力度,作為疏通古都北京的歷史文脈,北京市以“一城三帶”作為重點,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根基,建設好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精心打磨每個歷史文化街區,喚醒老北京的文化記憶,我們每一個人都該是一名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