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距離西安220餘公里,有一座不甚知名、卻深具文化底蘊的別緻小城,三千年歷史的古城,世界級的民居、村寨,風貌古樸,這就是韓城。一位本土插畫師,帶領其團隊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手繪古城風貌,由此也對家鄉有了更加細緻入微的解讀。跟隨他的畫筆和腳步,可展開一場私家味道的小城之旅。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3000年曆史

72巷,770棟古建築

《詩經•大雅•韓奕》中有一句“溥彼韓城,燕師所完”,說的是韓城的建城故事。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小兒子被封為韓侯,為防止晉國從東北方面侵擾,韓(侯)國需要修築城牆,但韓侯年少勢單,他的兄長周成王便派輔臣召公(燕國始祖)帶領軍隊幫助他修築起了高大、堅固、雄偉的城牆。

從西周初的韓國,到戰國時秦設夏陽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韓城縣,至今韓城已有三千多年曆史,文化遺存十分豐富。古城內有五街七十二巷及文廟、九郎廟、北營廟、東營廟、慶善寺、毓秀橋、城隍廟、縣衙、狀元府、闖王行宮、金城老街、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數十座廟宇等300餘處歷史古蹟、人文景觀,共770多棟有價值的建築。

當地童謠唱道:隍廟巷,崇義巷,七十二巷古風顯;塔為頭,橋為尾,一條龍街文化深;北龍門,南司馬,中間待著“小北京”。明清之際,特別是清乾隆年間,韓城在京城做官的人極多,出現了“朝半陝、陝半韓”之說,因此韓城的老城又被稱為“小北京”。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3條慢潛路線

看韓城最美古建

韓城以保存完好的古建築而聞名,最大的特色是古樸而不沉重,非常適合輕鬆地慢走、細看。以下3條路線,是“地主”們推薦的韓城古建的必遊之路。

古城線

韓城建築界的“老臘肉”

觀賞韓城古建的重磅路線。文廟、東營廟、城隍廟三廟相連,形成天然的古建博物館之旅,路線的一頭一尾——文廟和城隍廟,都有完整、壯觀的建築群,建築精細。這三廟的資歷極老,在韓城人的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幾乎每天都要發生交集。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文廟

三座古廟之中,文廟又是重頭。它坐落在老城的東學巷,是一組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築群,雖經歷代重修,但主要建築的結構、形狀基本未變,是陝西省現存13世紀以來較有代表性的古建築群。

文廟門外東西兩座牌坊,入內,南立盤龍照壁,系明萬曆年間修建,為琉璃五龍壁,長17米,高4.2米,雕刻精美,形體生動,龍有出水騰空之勢。

文廟對面有一家醋坊,據主人說,其歷史和文廟一樣久遠,有文廟時,他家祖先就開了這個醋坊,至於為何要在這個位置開醋坊,“文廟嘛,有很多文人,酸溜溜的。”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東營廟

按古代建造城市的規矩,必然要有“一文一武”兩廟坐鎮,韓城的武廟,就是東營廟。

東營廟坐東朝西,供奉關公,創建年代無考,大部分建築構架保留了明代特徵。韓城另有一座北營廟,內有《歷代名醫之圖》碑石一通、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修壓火樓並享殿碑記》一通,有研究認為,韓城過去可能有東西南北中五座營廟,最初是守城將士的兵營。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城隍廟

城隍廟供奉的是掌管陰司的城隍爺,旁邊立著陰司的判官,有一種特別的神秘色彩,不少韓城人小時候都不大敢進城隍廟。

城隍廟現今的建築始建於明隆慶五年(1571年),明萬曆五年(1577年)擴建,後多次重建。從山門進廟,依次是政教坊、威明門、廣薦殿、德馨殿、靈佑殿、含光殿。

廟中所有建築構架均採用徹上明造(讓屋頂樑架結構完全暴露的室內頂部做法,如天花不做裝飾,不用藻井),還可看到唐、宋、遼、金、元(明代偶有應用)建築中使用的木構件——叉手,歇山頂收山較大,形制古樸。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順道可觀:金塔

出城隍廟,拐至金城步行街,一路向北,可見古城北端的制高點——金塔,建於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系六級八角形、磚木結構。金塔亦被稱為“韓塬鎖鑰”,一直被視作韓城古城的象徵。

因其地勢高,夏天風大,韓城的小孩都喜歡爬到金塔的瞭望孔上睡午覺。這裡是俯瞰古城的最佳地點,可將古城的脈絡看得一清二楚:中間一條龍形街,龍頭處即是金塔;旁邊各有六條街巷,像龍爪;一棟棟老民居填充其中,韓城就這樣血肉豐滿地走過了三千年。

金塔現已成為金塔公園,其位置正好連接著韓城的新城和老城。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民居線

到明清城池、元代古寺串門去

韓城東北方向一線,既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村寨黨家村,又可以見到罕見的元代古建普照寺,商業開發較少,古意十足。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黨家村

黨家村古民居位於韓城東北9公里,被稱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韓城方言叫它“黨趷硓”,趷硓的意思是“坑”。因為地勢下沉,風從村上吹過,因此村裡不管何時都是乾乾淨淨的。

古村始建於元代至順二年(1331年),大規模興建於明清,村寨相連,保護較好,至今保存有古塔、古暗道、古井等18處公用設施,以及123處古民居四合院、古巷道20多條。

村中必看的有泌陽堡、文星閣、貞節碑、看家樓、祠堂等。各種建築細節值得仔細品味,譬如黨家祖祠祠堂“欽點翰林”的牌匾,門前兩根代表有功人家的旗杆斗子;每戶人家牆上都刻有家訓;每個巷頭都有防盜哨門,過去天黑落鎖,村子戒備森嚴如古堡……

近些年周圍的村莊都在改造,黨家村因為有數量奇多的完好古建而受到保護,對已遷居別處的鄉人來說,這裡也是他們寄託鄉愁的地方。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普照寺

普照寺位於韓城東北10公里昝村鎮吳村,建在10餘米高的古寨堡南端,居高臨下。

寺中最可觀的還是建築。普照寺是一組罕見的元代典型古建築,始建於元延三年(1316年),清代續修,塑像、繪畫也頗有看點。大殿內保存有塑於元代(1326年)的釋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賢二菩薩,阿難、伽葉二弟子五尊彩塑像,及明清藻井繪畫一百三十餘幅。

韓城人認為普照寺的外形與拉薩的布達拉宮有些像,當地口語中就叫它布達拉宮。過去,如果有村民求子,多半也是來這裡。

荒野線

有的是重量級歷史

韓城出名人,而且是很有分量的那一類,這裡立有司馬遷祠與晉國趙武、程嬰、公孫杵臼之墓(三義墓),歷代文人都喜歡來這裡追古。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司馬遷祠

司馬遷祠位於韓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鎮東南的山崗上,始建於西晉永嘉四年。未開發旅遊之前,司馬遷祠四周都是田地和荒山,從韓城出發要走很遠的路,過了芝秀橋才到山門,那種荒涼肅穆之感讓人難忘。

沿山坡而上,途經三座牌坊,都是古物,上書“高山仰止”的系元明建築,上書“漢太史司馬祠”的為清代重建。

從山門到祠院的999級臺階,體現了韓城人對司馬遷的敬重。韓城的中小學生都有到司馬遷祠祭拜的經歷,每年的祭拜都是同一個主題——風追司馬(意為有德行的人追慕司馬遷)。出於敬重,也出於自豪,韓城人逢到外人都會介紹司馬遷,說他是韓城的故人。

司馬遷祠院內碑石林立,包括從宋到清各代名人憑弔吟詠的作品。祠後為司馬遷墓,整體建築依崖就勢,在頂點可東望滔滔黃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長城,北觀芝水長流,山環水抱氣象萬千。

司馬遷祠的山後有一條韓城舊時官道,是古時秀才趕考前往西安的道路。古道至今保存完好,但若非當地人指引,外人很少知道。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三義墓

幾年前電影《趙氏孤兒》在國內大火,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真實歷史中那些主角們的最後歸宿地。從司馬遷祠墓往西幾公里,高門原堡安村東南的古寨內,立著春秋時晉國趙武、程嬰、公孫杵臼之墓(三義墓),目前還未開發,周圍都是莊稼地。

春秋時韓城曾為晉國地,稱少梁。相傳程嬰為少梁附近的程莊人,趙武后裔居少梁至今,少梁村中趙姓與程姓為其後裔。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有故事的小巷

韓城古城的巷道縱橫交錯,號稱七十二條巷,取孔子弟子七十二賢,寓意賢人良士遍佈城中。以主街金城步行街為主幹道,兩邊各有六條巷子,由此延伸出無數縱橫小巷,只要找到最大的巷子,便不會迷路。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學巷:古城文脈

古時秀才們都在學宮裡上學,作為縣學的文廟、明倫堂都在這條巷中,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修建了儒林牌坊,作為通向學宮的門樓,“學巷”由此得名。

學巷長210米,寬3.5米,充滿文縐縐又恭敬的儒生氣。東段有兩座東西對峙的木牌坊,中間坐落著明萬曆年間修建的五龍盤曲琉璃壁,壁前是文廟的“欞星門”。學巷兩旁的民居門楣講究,如“登科”、“孝悌忠信”、“安詳恭敬”等。

這條巷子很窄,但很有味道,尤其在雨天,很容易讓人想起戴望舒那首著名的《雨巷》。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箔子巷:名門望族居住地

箔子巷為東西走向的大巷,因舊為箔子市而得名。相國府邸、狀元后裔、按察使連院均在此巷。韓城八大望族,“東丁西楊南胡北黨”,另有蘇、牛、薛、張四家,在此留下許多家族故事。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解家巷:解家往事

“一母三進士,一舉一貢生。”這話說的是解氏家族。韓城的解姓原居解家村、薛曲村等,後因解家出過數名進士、舉人而逐漸移居城內。解家巷位於古城中心、主街以西,南北走向,東與絲坊巷連通,西與薛家小巷連通。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古城的美食

Style

韓城人喜食羊肉,對羊肉的做法有獨特講究,口味上偏辣。街邊多有味道地道的小店。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羊肉泡

韓城羊肉泡饃的做法、吃法與西安等地有很大區別,更接近原始本味。由於水質差別等原因,地道的韓城羊肉泡只有在本土才能吃到。

清早起來吃羊肉,是韓城人特有的食俗。韓城羊肉泡突出一個“早”字,講究“雞鳴肉”,一般羊肉館凌晨四、五點開門,上午九、十點翻案。

韓城的羊肉泡採用傳統做法,鮮肉現煮現賣,火候很重要,一鍋只煮一隻羊,若煮兩隻,必是同齡的。調料只有一樣——韓城大紅袍花椒,與韓城羊肉是鮮香絕配。

老食客的吃法簡樸,只食甜羊肉,不加任何作料,講究的是原汁原味。酸羊肉就要擱上蔥花,調以鹽、醋,再加大勺羊油辣面,就風乾的饃片或燒餅。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羊肉胡餑

羊肉胡餑是韓城獨有的傳統美食,味道酸辣。烙生面餅,切絲備用。油鍋熗辣面、香菜、蒜片,入鮮羊湯、羊肉片、餅絲,稍煮,出鍋前用辣油一澆,再烹以香醋。要緊的是:餅子必要切成非常細的絲條,吃到嘴中,仍舊一絲是一絲,有嚼頭。

韓城人的習慣是早上喝羊肉湯,中午吃胡餑,且只在羊肉館子吃,因為這裡才有新鮮的羊湯,其他肉湯無法煮出正宗的羊肉胡餑。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羊肉餄餎

羊肉餄餎古稱“河漏”,又稱蕎麵餄餎,已有六七百年曆史,是韓城風味小吃的頭牌,城中隨處可見。

韓城羊肉餄餎最大的特點是湯濃而多、麵筋而少,三兩口便吃完,落個滿口香。韓城人在蕎麥麵中還要加入一定比例的特色沙蒿面,所以韓城羊肉餄餎與其他地方的餄餎顏色、口味有明顯不同。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餛飩

在韓城人眼裡,餛飩是招待尊貴客人的,娶媳婦,嫁閨女,老人做壽,孩子滿月,都要吃餛飩,尤其是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必吃餛飩,預示著幸福、團圓、美滿。

韓城餛飩的製作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先用一寸見方的薄面片包上蘿蔔餡,捏成坐佛樣式的餛飩,上籠蒸熟、晾涼,放在瓦甕中待用;第二階段是備菜,包括金針、木耳、海帶、蝦米、白菜、豆腐、菠菜、韭菜、蔥,加上豬肉臊子,以及姜、醬、香油、十全大料等調味品。食用時,將餛飩在開水中泡軟,將上述菜料切好燴入鍋中做成臊子湯,盛一碗餛飩,澆上湯,再擺上四小碟鹹菜(如糖蒜、蒜薹、韭花、筍絲等)和一小瓷碗滴入香油的米醋。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最佳旅行時間

韓城一年四季皆適宜旅行,最舒適的當屬春秋兩季。

交通

自駕:西安出發,走京昆高速,全程227.8公里,大約3小時。

客車:西安到韓城,西安紡織城客運站上車,每日7:40到19:30,每30分鐘一趟,全程運行3小時。

經典行程

Day 1:全天遊韓城古城,住在新城;

Day 2:上午遊普照寺、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花大半天時間逛黨家村;

Day 3:參觀司馬遷祠。

更多推薦

行鼓和圍鼓都是韓城民間有名的鼓樂。過去,韓城大一點的村莊都有自己的鑼鼓隊,逢年過節,求神祈雨,都有鑼鼓表演,每逢9月會舉辦鑼鼓節(2016年的鑼鼓節將在11月舉行)。

除了鑼鼓節,韓城的社火節、司馬遷民祭也十分有特色。

韓城每月都有活動,2016年1-5月已經舉辦了社火大賽、流燈會、民祭司馬遷、黃河沙灘節、露營活動等,6-12月將有黃河國際音樂節、青少年足球節、大學生微電影節、龍門鯉魚美食節、攝影節、鑼鼓賽、滑雪溫泉節等。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周邊也精彩

韓城整體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西面是山地,東部是黃土臺原,有澽水下游川道和黃河灘地,周邊自然資源主要有森林自然保護區、黃河、溼地,比較適合自駕車旅行。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黃龍山褐馬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褐馬雞是世界級珍禽,也是瀕危動物。黃龍山褐馬雞自然保護區北依秦晉大峽谷,南靠黃河、濾河、芝水三河溼地,除褐馬雞外,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及黑鸛,金雕等。

去往保護區的路比較顛簸,駕車須慢行。

七佛洞石窟

位於衛東鄉牛家坡村西溝內,距韓城老城10公里。共有四窟,其中兩窟分別建於宋崇寧元年(1102年)、唐貞觀八年(634年),有泥塑、刻石、佛像遺存。

地點較偏僻,可向當地人打聽。

禹門渡

龍門是黃河的咽喉,位於韓城以北30公里的黃河峽谷出口處。據《名山記》載:黃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兩岸均是懸崖斷壁,唯“神龍”可越,故名“龍門”。傳說這裡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稱禹門。黃河流經此地,破山巒而徑出,景象壯觀。

崖上是最佳的觀景點。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邊走邊畫,跟本土插畫師玩轉韓城

行者檔案

衛東青 陝西韓城人,“忒色西安”手繪插圖品牌持有人,近年專注於手繪地圖創作,已有手繪作品《忒色西安》《西安美食》《回坊上》《廣仁寺》《忒色陝西》《兵俑傳奇》《大秦圖》《黨家村》等。

雷建強 陝西韓城人,“手繪韓城”策劃人之一,出版發行《圖說史記》。(來源:陝西韓城旅遊)

本文原載於《中國國家旅遊》2016年6月別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