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上大學前 先來祠堂背家訓

上大學前 先來祠堂背家訓

準大學生正在焚香拜祖

上大學前 先來祠堂背家訓

羅家祠堂

上大學前 先來祠堂背家訓

羅先文正在翻閱新編的家譜

愛國家,遵法紀…… 走正途,做正事……

耕讀為本,成學成才,孝老愛親……

19歲的羅竹行將脫離村子,去悠遠的浙江上大學。脫離村子之前,他被老一輩叫到羅家祠堂,背家訓、拜先人、聽老一輩閱歷,然後還領到一筆600元的筆墨費。羅竹說,這是一場很有儀式感的“成人禮”。他有些驕傲,在村裡,只需羅家還有祠堂,也只需考上大學,才有資格在祠堂參與這場活動。

羅家祠堂位於瀘州敘永縣兩河鎮陡峭山村,有兩百多年前史了。與羅竹一起參與“成人禮”的,還有其他4名羅姓準大學生。

“詩書傳家,教育羅家的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大林後山羅氏宗親協調委員會主任羅先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這是活動的意圖,也是祖訓傳承下來的精力。

儀式/

每個準大學生髮600元筆墨費

現已連續舉辦了5年

羅竹說的“成人禮”,事實上是“羅氏家族子女升大學歡迎會”。8月18日上午,在羅家祠堂,羅先文領著5名學生背誦了家訓,然後撞鐘鳴炮,焚香拜祖,並給每個學生髮放了600元筆墨費。

羅竹說,筆墨費正本是400元,暫時有家族成員贊助,每人現場又分別領到200元。這是發給我們買文具的,羅先文說,錢不多,只是以資鼓動。

講起整個活動進程,羅竹說嚴峻嚴峻,儀式感很強,那一刻心裡生出幾分驕傲,在村裡,只需羅家還有祠堂,也只需考上大學,才有資格在祠堂參與這場活動。

2013年末,69歲的羅先文和76歲的羅先富掌管了對祠堂的補葺,傳統的祭祖活動得以從頭連續。

羅先富說,本年正本聯絡參與“歡迎會”的有8名準大學生,但由於一些學生旅程悠遠,或許家中有事,到祠堂參與活動的只來了5人。

住在敘永縣落卜鎮的羅敏考上成都一所大學,她沒能前來參與“歡迎會”,但往後,羅先文等家族老一輩得知她父親患病,家境困難,所以當即組織了一場家族內的捐款,並補發了600元的筆墨費。

羅先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羅氏家族子女升大學歡迎會”現已連續舉辦了5年,現在現已有32名學生參與了歡迎活動。

銘記/

有人想把家訓帶在身邊

警醒自己“走正途,做正事”

羅宗義2014年參與了“歡迎會”,現在他現已大學畢業,在成都上班,關於四年前背的家訓,他還能記住“耕讀為本,成學成才,孝老愛親……”

一部分現已記不得了,但他知道,家訓裡勸誡自己要“走正途,做正事”。關於祠堂,羅宗義覺得,那就是自己的根。

2015年的羅家準大學生“歡迎會”,羅宗義被老一輩延聘回去,給新一屆的大學生講講自己讀大學的感觸。之後,他也在電話裡,跟羅先文匯報過自己的學業。

羅曼在成都一所重點大學讀書,2017年的暑假,她參與了“歡迎會”,除了拜祖,還觀賞了祠堂,這場儀式感很濃的活動,讓她知道了祖輩的前史,也讓她理解了一些道理,“努力學習,酬謝社會和家園”,這是家訓的要求,也是老一輩的閱歷。

羅竹從“歡迎會”上領回了三份資料,分別是“羅氏家訓十二條”、文言文版的《勸學箴》、還有一份新編的家訓。他說自己行將脫離家園,去很遠的浙江上學,是另一段人生的開端,他將把家訓一貫帶在身邊,時間警醒自己。

羅先富的孫女羅菊也剛剛參與了“歡迎會”,本年高中畢業的她考取了成都的一所大學,8月24日下午,她正在幫奶奶收拾曬在院壩裡的玉米,滿頭大汗的她玩弄說,“我是被逼無法的”。羅先富的兒子在縣城作業,家裡就兩個白叟日子,羅先富說,“勤勞也是羅家家訓要求的”。

前史/

羅家祠堂已走過200餘年

式微後鄉民捐資再重建

早年幾年,羅先文和羅先富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重建祠堂上了。羅先文說,他首要擔任外聯作業,羅先富首要擔任祠堂的日常處理,除了祠堂的補葺重建,還有編修族譜,聯絡宗親,翻開家族活動……

羅氏族譜記載,陡峭山村羅家祠堂建於1805年,至今200餘年。祠堂締造的意圖,首要以祭祖、辦學為用,最近幾十年來,祠堂先後辦過鐵廠、小學,後來又被分配為民居,2013年的時分,現已沒有鄉民居住,祠堂現已式微曠費。

2013年,羅先文、羅先富等主張主張,重建祠堂,隨後舉行了羅氏家族的內部捐資,祠堂前前後後花了70餘萬元,羅氏家族前後捐資的有800餘戶。

羅先文介紹,依照族譜記載,羅氏先人正本日子在江西,明朝晚期,羅氏先祖入川,隨後又到了敘永一帶。幾百年來,羅氏家族又開枝散葉,搬遷到貴州、雲南等地,現在現已核算到的有5000多人。羅先文說,讓他倍感驕傲的是羅家家風正,就現在核算來看,羅家在任的有50餘名公職人員,上到縣處級幹部,下到一般公務員,沒有一個違紀違法,貪汙腐敗。

反思/

家訓的教化需求潛移默化

考慮讓傳統活動更“年青”

“愛國家,遵法紀,敬先人,尊師長,孝父母,親夫妻,睦兄弟,信朋友……”羅家新的家訓讀起來朗朗上口,並且,愛國遵法排在了最前面。

羅先文說,尊重前史,與時俱進,這是家訓有必要要有的原則。早年的家訓是在不同的前史、社會時期構成的,但拿到現在,有些就需求從頭調整了,“要傳承,也要發揚”。

羅先富的兒子羅中澤在敘永縣委機關作業,關於家族裡的一些活動,他也儘量參與,他說這些活動,確實是傳承傳統文化,民間文化很好的載體。前幾天,他把兒子送到校園讀高一,臨進校門的時分,他鼓動兒子,爭奪三年後,也能站在祠堂前去參與一場“成人禮”。

羅中澤介紹,早年幾年的歡迎會,要求每個學生每年寫一份學習陳說回來,但家族委員會一貫沒有收到陳說。羅中澤擔憂,這些學生對家族活動的承受度不行,對傳統文化也沒有滿意的認同,他正在考慮跟其他幾位家族委員會擔任人主張,怎樣讓家族活動“年青化”,讓傳統的東西更好地出現出來,又讓年青人更生動更有效地參與傳承。

關於年青人的承受程度,羅先文仍是比較豪宕,他說家訓家規的教化效果,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收效,需求的是長期的潛移默化。在羅家祠堂外面,立著一塊大碑,寫著“家教堂”,羅先文介紹,“家教”更多的是行為原則的教化。

四川省前史學會中華姓氏文化學分會會長王成告訴記者,家風家訓是教化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家風家訓的締造得到廣泛注重,這兒麵包含有許多優異的文化傳統。當然,其時並不主張新建祠堂,但關於現有的老祠堂,能讓行將上大學的年青人更深刻地感觸傳統文化,承受家風家訓的教化,是一種不錯的教育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