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谭富英先生三个儿子是攻什么行当?

齐立新


首先说一下,谭富英并不止三个儿子,而是有六个儿子三个女儿。谭富英是京剧世家谭家的第四代传人,也是民国时期“后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的创立者,作为谭家的传人,能够在已经登峰造极的老谭派基础上创立新谭派,其实力冠绝,也是谭家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谭富英先后娶了三任妻子,分别是宋洁贞(1924—1935年,后妻卒)、姜志昭(1936—1947年,后妻卒)杨淑贤(1948),谭富英的第一任妻子宋洁贞也算得上是出身梨园世家,她的外祖父陈啸云是京剧青衣,舅舅陈秀华是京剧老生,还有个表兄弟是杨宝森(姑姑的孩子),谭富英跟杨宝森说起来还有些亲戚关系。

谭富英的第二任妻子姜志昭也是出身京剧世家,她的祖父姜双喜是京剧青衣,外祖父王怀卿是京剧武生,父亲姜妙香是京剧著名小生,舅舅王玉芳是京剧老生。

谭富英共有九个子女,其中宋洁贞与谭富英生了三个孩子,都是男孩,分别是谭元寿、谭韵寿、谭喜寿;姜志昭与谭富英生了四个孩子,分别是一个儿子谭寿昌,三个女儿谭凤云、谭凤霞、谭凤珠;杨淑贤与谭富英生了两个孩子,也都是男孩,分别是谭寿康、谭小英。

谭富英的长子谭元寿习文武老生;次子谭韵寿习丑行;三子谭喜寿习武生;四子谭寿昌习场面(后著有《谭鑫培故居英秀堂旧事》一书);五子谭寿康、六子谭小英、长女谭凤云、次女谭凤霞、三女谭凤珠这几人似乎没有从事京剧行业,也没有找到关于他们的资料。

其实我国的一些世家,他们最讲究的就是嫡长子,或者继承祖业的那个孩子,如果几个孩子都继承祖业,那么还是选择嫡长子作为继任者,将家业给传承下去。

所以我们看到的谭家七代人是这样: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但实际上谭家从谭志道从艺开始两百年的家族史中,出现了无数的京剧演员。

除了谭家之外,京剧还有不少世家,比如梅兰芳的梅家就是京剧世家,梅兰芳的第一任妻子王明华的王家也是京剧世家,就连饰演唐僧的迟重瑞,祖上五六代也都是唱京剧的,到了他这一代才没有继续唱。


魏青衣


谭富英先生三个儿子是攻什么行当?作为京剧谭派的传人,三个儿子所攻的行当,我更注重长子谭元寿对京剧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京剧——中国之国粹。自清中期徽班进京,逐渐演化形成了独特的、程式化的、为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剧种——京剧。京剧这一新剧已经形成,是其他剧种所不可比拟的,它所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更是创新的,它在国民中老大地位,是任何人不能撼动的。

而京剧艺术的发展,从雏形到完善,从大戏到国粹,谭家功不可没!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等皆京剧之精英,谭元寿更是如此。

京剧流派纷呈,特别须生流派的兴起,当数谭派富英一代,马派(连良)、麒派(周信芳)、言派(菊朋)、余派(叔言)、杨派(宝森)各有特色,在京剧艺术继承传统和创新上,皆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是有目共睹、不可否认的。而谭派富英,作为谭鑫培直系血亲后代,不仅继承了先辈的唱腔特点,将谭派的艺术特色更加完美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他那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脆珠,时而拖腔……有板有眼,荡气回肠,听谭派的唱,看谭派的戏,有滋有味,使人久久不能忘怀,是一种美的享受。

行内人士有评,马、言、余等派皆从谭派衍生而来,此评虽有些过,但皆有谭派的影子,却不为过。

谭富英时代,正是京剧群鹿争雄的时代,谭富英此时虽有低沉过,但从未方弃过,因为谭家(派)有后,那就是长子谭元寿。

谭元寿演过多部传统戏,如巜定军山》、《打渔杀家》等,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演过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沙家浜》,并将其搬上银幕。剧中郭建光“半月来,思念战友与首长……”“月照征途风送霜……”“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唱段,同时代的人谁不会唱?几十年过去,仍耳熟能详。在1972年秋季,《沙家浜》剧组到北京顺义驻军慰问演出,除饰演阿庆嫂的洪雪飞缺席外,皆为电影《沙家浜》剧组原班人马,然而,这次却亲眼目睹了谭元寿、赵燕侠同台演出,这确实是一生中的幸事。谭元寿、赵燕侠、马长礼、周和桐……都是响当当的名角,现场观看他们的表演,真可谓一饱眼福了。

京剧《沙家浜》是精典中的精典,用剧中“泰山顶上一青松”来形容谭元寿在剧中的份量,是恰如其分的,无可挑剔的。

京剧传承应是师出有门,而谭元寿将谭派真谛已传给了下一代,愿京剧谭派艺术一代一代传下去,愿京剧谭派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先生健康长寿。


方1112


你先把字写对了——“工”什么行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