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2018-08-29 10:4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叶临风 通讯员 周东堂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争相涌入杭州,成为用“奋斗”书写城市历史的杭州人,为这座风景秀丽的创新之城注入新活力。

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推出《奋斗者说》栏目,记录杭州人在这座城市创业、奋斗的故事;也通过他们的青春与梦想,记录下这个城市的变迁,时代的印记。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人物名片】

李勇,1973年生于安徽阜阳。从军十七年,参加过九江抗洪;脱下军装后,又在高速交警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近十载,立下多次三等功。

“常感肩上责任重大,因为我的工作关乎人民的生死安危。”——李勇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第一排左2为李勇

“小李,顶住啊!”身旁的战友对着李勇大喊。只见他大半个身子泡进急流的洪水,头顶烈日,背扛几十斤的沙袋咬牙坚持着……

8月10日,恰逢举世闻名的“九江抗洪”20周年。并不常玩微信的李勇,偶然间看到了一组抗洪旧照,里面竟有自己的身影,这勾起了他无限思绪。

“我常常想起从军时的那些人、那些事。”李勇扶着方向盘,若有所思地说。二十年易逝,当年的小李,如今身材已魁梧许多,每天穿着警服在高速执勤,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脱下军装,穿上警服,尽管换了岗位,李勇依旧在为人民保驾护航。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参加过九江抗洪的十七年老兵

在开往杭州的高速路上,你或许会与一位年近五十的普通民警不期而遇。一身黝黑皮肤,不说话时严肃得让人不敢靠近,笑起来却透着质朴。

这位普通民警并不普通。他的另一身份,曾是一名铁骨铮铮的军人。

10月5日出生的李勇,从小揣着“军装梦”,最爱的生日礼物,是在电视前,看着庄严的军姿与阅兵式。

“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军人!”家人告诉记者,这是李勇的童年里,最常说的一句话。

1992年,高中毕业的李勇入伍从军,这样的学历在那个年代的部队已不算低。他所在的驻地位于西湖区转塘镇,那里藏着李勇的十七年军旅记忆,藏着他的整个青春。

1997年,李勇从南昌陆军学院毕业。来不及享受喜悦,翌年7月,九江特大洪灾爆发,李勇进驻到当地一个水泥船试验场的家属区。最初三天,他与战友几乎没有合眼,扛着装满石块的沙袋围堵缺口。

“脖子被石块磨得都是血迹,只好顶着近40度高温,再在脖子上加一个非常厚的围垫。好几个夜晚,只能在大堤上睡3、4个小时。”回忆起那年的一幕幕,李勇热泪盈眶,称是自己“从军生涯以来从未见过的场景”,每一天都在挑战生理与心理的极限。

九江执勤整整59天。离开时,当地百姓夹道欢送。一位男孩被母亲抱在怀里,指着李勇说:“妈妈,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军人!”

李勇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转业之初的迷茫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转业成为一名高速交警。”李勇的回答很简单:从军十七年,他放不下那份“制服情结”与守护人民的使命感。

2009年,李勇来到了转业的十字路口。此时的他,已升至副营级,管理着几十号人。并没有太多犹豫,他选择了高速交警这份工作。2010年4月,警校培训结束,“李营长”下线,“老李”正式上岗。

年近四十的老李,此时却遇到了作为新人的烦恼。

“在部队时,晚上11点前必须回营;现在却常要上夜班,晚上10点一直执勤到早上8点。”同为“军转干部”的吴佩锋道出了他们这批人的“不适应”。

从老营长到同住四人间的新警,加上业务也不熟练,李勇承认,最初两个月,心里满是失落。“老领导打电话问我,过得如何,不知怎么回答……”那段时间,李勇常问自己,“这条路,走对了吗?”

2010年7月12日晚上7点13分,李勇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时间。正在值班的他接到警情,火速赶往G56杭瑞高速事故现场。

从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一个死亡事故:一车家人,两死两重伤。

手足无措的李勇,只好拿起对讲机报警求助。随后,消防中队赶到现场,一名老干部果断指挥现场,并把伤者抬上救护车。那一夜,李勇没有睡好,心中满是自责,怕因为自己的犹豫,耽误了伤者的救治。

那一刻,李勇认识到作为一名高速交警,同样肩负着社会责任。一起事故的处置是否得当,可能就关系到能否挽救一条生命。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习惯了在高速上过年

每年春运,返乡的人计算着“错峰出行”,以避开高速上的“汽车长龙”。

但于李勇而言,越是这样的日子,越是要“冲锋陷阵”。

2013年,大年初二夜。“爸爸,你老‘不守信’,哼!”年幼的女儿嘟起嘴,闷闷不乐地扭头回房……李勇满脑子都是宝贝女儿生气的画面,明明答应了多陪伴几日,却还是匆匆赶回去工作。李勇心里既是无奈,又感亏欠。

一夜大巴,时醒时眠,也不知自己才睡了多久。早上7点,他独自回到杭州家中,正准备躺下休息,却突然接到警情——“受大雾天气影响,昌化段高速公路上发生多车追尾的严重事故!”

9点多,李勇赶到太阳收费站,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从未见过这么多客车,黑压压地挤在一块儿,不少驾驶员站在车外,焦急地打着电话。”

“怎么才来啊!这不耽误事儿嘛!”一位驾驶员的车头被撞瘪了,心情不佳的他,对李勇大声吼道。李勇一面递去矿泉水,一面致歉。

从上午9点多到下午5点,李勇一刻不停地处理事故,手写单撕了一张又一张。“中午的时候,我给他们递盒饭,可下午出来一看,发现盒饭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太阳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小杨对说,“李勇们”顾不上吃饭,天快黑了才总算忙完。

“警察同志,我给你买了面包,吃点吧。”李勇一回头,是最初对他吼叫的那位驾驶员,后者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谢谢您!等忙完了就吃!”昨夜以来,李勇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到五点多收工时,李勇的警车车头,已经摆满了驾驶员们送来的水与食物。那一刻,他的眼眶湿润了,似乎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部队转业的引荐人

去年,李勇参加了1997年南昌陆军学院毕业班20周年同学会。一些老同学,如今已是副师级干部,身为基层民警的老李却以自己的职业为荣。

老李快五十岁了,立下五次三等功,其中部队两次、高速交警三次。他说,自己每天仍在学习。哪怕不是自己值班的日子,遇到严重事故,他也会主动赶往现场。

“高速交警的工作看似枯燥,每天都要开5个多小时的车,但枯燥背后是重重的责任。”

每年,都有许多人从部队转业到杭州地方部门,选择高速交警的比例约20%。李勇常被请回部队参加转业交流会。“我刚转业那会儿也迷茫,连战友聚会都不好意思去!”现场一片笑声,却不知老李说的是真心话。

“百姓一个电话,哪怕酷暑严寒,我们也要立刻赶到。”老李说,这种服务人民的成就感,是很多人转业成为高速交警的主要原因。几年来,好几十人听从了老李的建议,脱下军装,成为高速公路上的“守护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