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奮鬥者說|老營長脫下軍裝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護神”

2018-08-29 10:4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葉臨風 通訊員 周東堂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這些年,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人才爭相湧入杭州,成為用“奮鬥”書寫城市歷史的杭州人,為這座風景秀麗的創新之城注入新活力。

浙江新聞客戶端杭州頻道推出《奮鬥者說》欄目,記錄杭州人在這座城市創業、奮鬥的故事;也通過他們的青春與夢想,記錄下這個城市的變遷,時代的印記。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人物名片】

李勇,1973年生於安徽阜陽。從軍十七年,參加過九江抗洪;脫下軍裝後,又在高速交警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近十載,立下多次三等功。

“常感肩上責任重大,因為我的工作關乎人民的生死安危。”——李勇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第一排左2為李勇

“小李,頂住啊!”身旁的戰友對著李勇大喊。只見他大半個身子泡進急流的洪水,頭頂烈日,背扛幾十斤的沙袋咬牙堅持著……

8月10日,恰逢舉世聞名的“九江抗洪”20週年。並不常玩微信的李勇,偶然間看到了一組抗洪舊照,裡面竟有自己的身影,這勾起了他無限思緒。

“我常常想起從軍時的那些人、那些事。”李勇扶著方向盤,若有所思地說。二十年易逝,當年的小李,如今身材已魁梧許多,每天穿著警服在高速執勤,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脫下軍裝,穿上警服,儘管換了崗位,李勇依舊在為人民保駕護航。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參加過九江抗洪的十七年老兵

在開往杭州的高速路上,你或許會與一位年近五十的普通民警不期而遇。一身黝黑皮膚,不說話時嚴肅得讓人不敢靠近,笑起來卻透著質樸。

這位普通民警並不普通。他的另一身份,曾是一名鐵骨錚錚的軍人。

10月5日出生的李勇,從小揣著“軍裝夢”,最愛的生日禮物,是在電視前,看著莊嚴的軍姿與閱兵式。

“我長大了,也要當一名軍人!”家人告訴記者,這是李勇的童年裡,最常說的一句話。

1992年,高中畢業的李勇入伍從軍,這樣的學歷在那個年代的部隊已不算低。他所在的駐地位於西湖區轉塘鎮,那裡藏著李勇的十七年軍旅記憶,藏著他的整個青春。

1997年,李勇從南昌陸軍學院畢業。來不及享受喜悅,翌年7月,九江特大洪災爆發,李勇進駐到當地一個水泥船試驗場的家屬區。最初三天,他與戰友幾乎沒有閤眼,扛著裝滿石塊的沙袋圍堵缺口。

“脖子被石塊磨得都是血跡,只好頂著近40度高溫,再在脖子上加一個非常厚的圍墊。好幾個夜晚,只能在大堤上睡3、4個小時。”回憶起那年的一幕幕,李勇熱淚盈眶,稱是自己“從軍生涯以來從未見過的場景”,每一天都在挑戰生理與心理的極限。

九江執勤整整59天。離開時,當地百姓夾道歡送。一位男孩被母親抱在懷裡,指著李勇說:“媽媽,我長大了,也要當一名軍人!”

李勇看著他,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轉業之初的迷茫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選擇轉業成為一名高速交警。”李勇的回答很簡單:從軍十七年,他放不下那份“制服情結”與守護人民的使命感。

2009年,李勇來到了轉業的十字路口。此時的他,已升至副營級,管理著幾十號人。並沒有太多猶豫,他選擇了高速交警這份工作。2010年4月,警校培訓結束,“李營長”下線,“老李”正式上崗。

年近四十的老李,此時卻遇到了作為新人的煩惱。

“在部隊時,晚上11點前必須回營;現在卻常要上夜班,晚上10點一直執勤到早上8點。”同為“軍轉幹部”的吳佩鋒道出了他們這批人的“不適應”。

從老營長到同住四人間的新警,加上業務也不熟練,李勇承認,最初兩個月,心裡滿是失落。“老領導打電話問我,過得如何,不知怎麼回答……”那段時間,李勇常問自己,“這條路,走對了嗎?”

2010年7月12日晚上7點13分,李勇永遠也忘不了這個時間。正在值班的他接到警情,火速趕往G56杭瑞高速事故現場。

從警以來接觸到的第一個死亡事故:一車家人,兩死兩重傷。

手足無措的李勇,只好拿起對講機報警求助。隨後,消防中隊趕到現場,一名老幹部果斷指揮現場,並把傷者抬上救護車。那一夜,李勇沒有睡好,心中滿是自責,怕因為自己的猶豫,耽誤了傷者的救治。

那一刻,李勇認識到作為一名高速交警,同樣肩負著社會責任。一起事故的處置是否得當,可能就關係到能否挽救一條生命。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習慣了在高速上過年

每年春運,返鄉的人計算著“錯峰出行”,以避開高速上的“汽車長龍”。

但於李勇而言,越是這樣的日子,越是要“衝鋒陷陣”。

2013年,大年初二夜。“爸爸,你老‘不守信’,哼!”年幼的女兒嘟起嘴,悶悶不樂地扭頭回房……李勇滿腦子都是寶貝女兒生氣的畫面,明明答應了多陪伴幾日,卻還是匆匆趕回去工作。李勇心裡既是無奈,又感虧欠。

一夜大巴,時醒時眠,也不知自己才睡了多久。早上7點,他獨自回到杭州家中,正準備躺下休息,卻突然接到警情——“受大霧天氣影響,昌化段高速公路上發生多車追尾的嚴重事故!”

9點多,李勇趕到太陽收費站,被眼前的景象嚇壞了。“從未見過這麼多客車,黑壓壓地擠在一塊兒,不少駕駛員站在車外,焦急地打著電話。”

“怎麼才來啊!這不耽誤事兒嘛!”一位駕駛員的車頭被撞癟了,心情不佳的他,對李勇大聲吼道。李勇一面遞去礦泉水,一面致歉。

從上午9點多到下午5點,李勇一刻不停地處理事故,手寫單撕了一張又一張。“中午的時候,我給他們遞盒飯,可下午出來一看,發現盒飯還原封不動地放在那兒。”太陽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小楊對說,“李勇們”顧不上吃飯,天快黑了才總算忙完。

“警察同志,我給你買了麵包,吃點吧。”李勇一回頭,是最初對他吼叫的那位駕駛員,後者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謝謝您!等忙完了就吃!”昨夜以來,李勇臉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到五點多收工時,李勇的警車車頭,已經擺滿了駕駛員們送來的水與食物。那一刻,他的眼眶溼潤了,似乎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奋斗者说|老营长脱下军装 化身高速路上的“守护神”

部隊轉業的引薦人

去年,李勇參加了1997年南昌陸軍學院畢業班20週年同學會。一些老同學,如今已是副師級幹部,身為基層民警的老李卻以自己的職業為榮。

老李快五十歲了,立下五次三等功,其中部隊兩次、高速交警三次。他說,自己每天仍在學習。哪怕不是自己值班的日子,遇到嚴重事故,他也會主動趕往現場。

“高速交警的工作看似枯燥,每天都要開5個多小時的車,但枯燥背後是重重的責任。”

每年,都有許多人從部隊轉業到杭州地方部門,選擇高速交警的比例約20%。李勇常被請回部隊參加轉業交流會。“我剛轉業那會兒也迷茫,連戰友聚會都不好意思去!”現場一片笑聲,卻不知老李說的是真心話。

“百姓一個電話,哪怕酷暑嚴寒,我們也要立刻趕到。”老李說,這種服務人民的成就感,是很多人轉業成為高速交警的主要原因。幾年來,好幾十人聽從了老李的建議,脫下軍裝,成為高速公路上的“守護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