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电视剧里打仗时是团长带兵打仗?

爱吃毛豆的松鼠


打仗时真的是团长带兵打仗吗?

这个电视剧的话,纵横认为几部剧还是要说的,一个是《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分别是八路军独立团和晋绥军358团,从中可以看出楚云飞跟上级没有什么联系,跟下级联系还行,而李云跟上级也就初期的时候有点联系,反扫荡后就基本没有人管了,在亮剑中主要的作战单位就是团。

另一个是《我的团长我的团》,虽然在该剧中对虞啸卿这个师长有很重点的表现,但是具体到作战的时候,依然是加强团、炮灰团为作战单位,在该剧中,依然是团长带兵打仗。

所以,对于题干中打仗时很多是团长带兵打仗有一定合理性。

其实,并非都是这样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并非都是团长带兵打仗,在北洋军阀时期,一般都是以一个混成旅作战单位,单独完成任务,混成旅就是在旅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加强,尤其是在综合能力上进行拓展,使其能够完成单独的作战任务。

在民国时期一个师的阵仗太大,所以基本五六千人的混成旅就挺好,张作霖那是说话一般都是“老子有多少多少混成旅”。但是北伐战争中,混成旅这种带有明显缺点的单位就不行了,面对作战规模越来越大,师一级的作战单位成为主流形式,尤其是在抗战,基本部队番号都会以师为标准,一个师大概一万人,军阀对外说话就变成了“我们有多少多少个师”。并且随着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大型会战的打响,师一级的单位明显不利于指挥,纷纷又组成军,比如七十四军就是51师和58师组成了,有俞济时担任军长(实际上也是老蒋为控制军权进行的暗箱操作)。

但是,一连串大会战打完之后,开始到指定地点进行驻防的时候,又以团为主要作战单位,往往一个师驻扎在某个县城,那么四个团就会在四周进行驻扎。

《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对峙期间才能显到团一级,事实上,到解放战争或者大点的作战时候,还是以师为主要作战单位,比如李家坡战斗的时候刘伯承就参加了指挥,在《团长》中虞啸卿反攻南天山的时候,也是以师为单位。

团级单位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团长对一个部队有多重要?

在二战中,一般以师和团为作战单位,师的话厉害一点的都是两旅四团制的甲种团,人数在一万人左右,中央军以及八路军和地方实力派都是这种编制,国军中抗战初期最强的师还是教导总队,下辖三旅六团总兵力可达三万多人。

主力师的话,团级都是三千人往上,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主力团就这个配置,但是很多团并不标准,都是给个独立团或者新1团、新2团这样的番号你就发展去吧,打没了就打没了,反正都是黑户,等你人多了,当师长也是你。

而大部分的团,也就一千多人,像地方守备团、保安团这样的队伍大部分跟民兵也没什么区别,战斗力不强,但是团级作战单位有一定的好处是,团一级基本建制完整,单位内该有的火炮、轻重机枪、通讯电台什么的都有,如果综合能力强一点的话,还会有工兵、辎重、骑兵等单独单位,如果是营连一级的话,在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中可能只能担任突击或者殿后某一方面的任务,而不能完成很多作战任务。

另外,团可以说是部队“军师旅团营连排”中最中间的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团长在部队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位置,部队可以没有旅长,可以没有营长,但是一般不能缺少团长。团长也是指挥所设在阵地上的单位,一般师一级旅一级在总部花图打电报就行,不用亲自带兵。

这个带兵打仗不是指冲锋,一般来说营长都不亲自冲锋,排长以上的官都是军校毕业,正儿八经的军官级别,在连排一级冲一下,弄好了上去了就不用冲了,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孟烦了在担任副连长的时候,都是忽悠新兵蛋子去冲锋,自己从来不在最前边,这就是为什么整个连队都死了,就剩他一个活着的了,老兵油子了。

但是团部很重要,只要团部在,还可以再招人嘛,一个部队就是几个老兵当班长,剩下全是新兵蛋子,怎么打建制都在,所以,营团一级不能随便冲,那都是国家的宝贝啊!


史论纵横


这个当然是有讲究的,正常情况下,部队的作战编制中“团长”是个节点,团以上为“战役级”作战单位,团及以下为“战术级”作战单位,作为战术级指挥员冲锋陷阵也好、深入敌后也好,都是份内之事,或者说可以理解;而如果是战役级指挥员,他的岗位是指挥部,职责是运筹帷幄,再轮起大刀白刃战就有点不像话了。

《亮剑》中所以将国共双方的主角都人设为团职,一个是八路军386旅独立团团长,一个是晋绥军358团团长,第358团有四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说是5000多人的加强团,其实晋绥军没有这样的大团,阎老西完全可以整编成为一个“混成旅”了。



但是一旦成为旅长,按常理,楚云飞在剧中的活动必然受限,再跟李云龙联手闯寿宴、毙杀宪兵队长平田一郎可就不方便了,而且与李云龙级别也不对等。

满编的步兵团长一般军衔为上校,比如楚云飞,再以上就是将军了,这也是“战术单位”和“战役单位”另外一个标志性的区别,将军的决胜地不是沙场肉搏,而是在指挥部里斗智斗勇;陈赓在长征时是红一方面军干部团长,“土城战役”中也曾经率队冲锋,不过成为386旅旅长后,再上去跟鬼子拼刺刀就不伦不类了,因为他要对386旅若干团、成千上万名战士的生命、战役的成败负责。



王近山成为太岳分区二分区司令、后来的二野纵队司令时,仍然改不掉亲自上阵或者指挥所过分靠近前沿的毛病,没少被刘帅批评,这与勇敢与否无关,因为中级和高级指挥员的任务和职责是不一样的。

侵华日军情况也差不许多,日军的联队是单一兵种的最大战术单位,之上的“旅团”或“师团”都是合成编制,步兵联队长一般是大佐军衔,比如《亮剑》里的坂田。但是由于日军联队编制人数较多,已经接近4000人,基本跟中国军队的旅级或简编师类同,所以联队长一般呆在指挥所里,带队冲锋的主力大多为大队长或中队长。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被打死的著名的夜战部队“加藤大队”大队长即是如此,加藤被当场击毙,所携战役文件被缴获,薛伯陵高兴大叫:一纸虽轻,胜过万挺机枪!

日军大佐一旦战死,基本也追晋陆军少将。

当然这个事别抬杠,我们讨论的是通常情况下,特殊情况不在此列。比如《绝命后卫师》里的陈树湘烈士,在全军突围的大环境下,担任后卫的红34师师长也得压上前线,那是形势所迫。国军的王铭章中将师长死守腾县,最后也得拎枪上阵,壮烈殉国,有什么办法,已经被日寇团团包围。


度度狼gg


普遍来讲,团级是部队最大的战术级单位,是完成单个任务最大的作战单位,其主官通常都是战火中淬炼出来的,必须要有很强的战术指挥能力。对应到团级主官的军衔,也一般是校级,不可能有将级主官(包括准将、大校等军衔)。因此影视剧在展示战术层面的战斗时,最大的单位一般都是团级。

但旅级及以上就不同了。旅级、师级一般都是负责大的防区,完成非常重要的、具备战场战略影响力的任务。因此需要其主官有战略谋划能力(越往上走,对战术能力要求越低,对战略能力要求越高),对应主官也是将级甚至帅级。但这也要随战争情况而定。比如二战的欧洲战场,双方投入兵力是百万级,这个时候师就接近于战术单位了,因为团已经无法在钢铁洪流中起到大的作用了。解放战争后期决战阶段也是如此,抗战初期由于日军优势太大,也只能用师来充当战术单位才能起到作用。

当然了,现在的趋势是战略级别的单位也在小型化,比如大量旅级单位在解放军中重新被组建,这是基于战争样式开始小型化、追求速战速决、追求精确打击所致。

要说明的是,特种部队不是战略级单位,但它属于发挥得好能对战略级目标形成较大威胁的强战术单位,因此它不能替代常规部队的作战,如果什么时候看到影视剧中特种部队牛皮到随意能改变战场态势,那就也是神剧了。


Tchanshilam


军长师长官太大,营长连长官太小;所以你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团级干部带兵打仗,但是这并不是全部的。主要看塑造的角色身份了,主角是团长那肯定是团长带人上、主角要是个连长那肯定是连长带兵打。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带兵打仗的是川军团团长龙文章、虞家军虞师师长虞啸卿。

《红日》中带兵打仗的是国军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我军军长沈振新。

《亮剑》中带兵打仗的李云龙、丁伟、楚云飞、孔捷现是团长,后期到了师长军长一级。

《狼毒花》中带兵打仗的是孟司令,手下的部队充其量也就是半个团,再就是北四师师长。

《生死线》中带兵打仗的是守备团司令蒋武堂、国军团长吴胜华(华盛顿吴)、国军上尉(少校)龙文章、抗日组织四道风。


无双杂货铺


对于电视剧来说,拍着肯定是要好看,而且主角肯定是要有一点的独立性,而且手上还要有一定的资源能够让主角折腾。

而团这一级别太和这个套路了,团自己作为一个高级的战术单位和初级的战役单位,可以有两方面的优势,作为战术单位,指挥员是有冲锋陷阵的要求,亲自冲锋陷阵拍起来比较好看,而作为战役单位又有运筹帷幄的内容,这样既有文戏又有武戏,作为电视剧肯定是好看的。

而对于八路军来说,团一级和连排相比,有更多的自主活动地址,团长是有一定自主权的,同时团的活动范围比较大,而且团的兵力比较多,可以打一些规模稍微大一点仗。

八路军的团不同时期,规模并不一样,在八路军刚刚进入敌后的时候,一般一个团都是约有2000人,和国民党的团编制类似,但是到了敌后八路军的主力团开始大发展,象杨成武的一分区有好几个主力团都在3000人以上,甚至将近4000人,这种大团的好处是兵多,战斗力强,八路军打的几次大仗,比如燕宿崖包括之后的黄土岭,投入的都是这种大团。

有大就有小,八路军的小团人就少了,这种小团大多是新成立的部队,战斗骨干少,人数少,象华国锋参加百团大战时,华国锋的那个团就是小团,只有七八百人,不到千人,但是也是一个团。小团好处是机动灵活,但是由于兵少,战斗力弱,一次不能消灭太多的日军,象黄土岭那样的战役,这种小团可就没这个能力了。

在1941年左右,原来的历史书上都说是抗日战争进入到最艰苦的时期,这时候由于日军加强扫荡,八路军控制的地盘大大缩小,特别是平原根据地基本上全部丢失,那种3000多人的大团的问题就出来了,太费钱了!而且由于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日军包围。这一时间,八路军大量把这些大团改编成小团,基本上一个团就是一千人左右,这样的确是机动灵活了,但是打大仗的能力被削弱了。不过这个时期,八路的主要作战方式时游击战,八路军避免和日军进行打大仗,所以那种3000人的大团也就没有必要了。

到了1945年八路军开始进行反攻的时候,这种小团又不够用了,于是八路开始把大量的地方部队升级,补充主力部队,这时期八路军尽量把每个团都补充到一千人以上,开始恢复抗战初期的那种两千多人的团。

在八路军最艰苦的气候,很多八路的团级干部都是带头冲锋,伤亡很大,果粉总是说国民党死的将军多,其实国军中殉国的将军中很多是牺牲时时上校,牺牲后晋升一级到了少将。而八路军当时没有军衔也就没有晋升为将军这一说了,但是八路军这边牺牲的县团级干部可不少。

原来在看突出重围的时候,书里边曾经有一段描写,这里边说一个军人真正开始有将军梦的时候,是自己升到了团级,自己掌管一个完全驻地,有着一大堆直属队和各级营连长向你敬礼的时候,这个时候将军才是真正能够实现的梦想。


红色手电筒


团级单位,从一千人到三五千人不等,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战单位。一般中等偏大规模的战役级别的会战,基本作战单位就是团了,战斗单元是连。

而如同规模的战斗,用不到团级单元。在连级单元就可解决。一个连队约百人,一场战斗攻守双方两三百人规模,战斗时间两个小时,


五湖散人李清枫


真正的战术级单位,一般都是连营级,在大规模战争中,团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层级,师级,军级都是战役级,再网上,方面军,兵团级都属于战略级了。所以为什么现在师改旅后团级没有了。现代局部战争的规模要比世界大战那会儿小多了,但是要求战术单位的灵活性更高,压缩掉团级扁平指挥。


绝望肖申克


电视剧必定是艺术,神剧里打仗更加离谱、脱离了事实。可惜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前辈们几乎都不在了,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越南自卫还击战的这些前辈们还有少数健在,我们应该多去问问这些上过战场的前辈,才能了解打仗的真正残酷!

带兵打仗、其实在前线带头冲锋陷阵的几乎都是初级军官(连长排长班长),所以初级军官和士兵的牺牲可能性都很大。

营长以上的军官一般都是在作战室指挥打仗,牺牲的可能性还是不大的。除非这场战争有全军履灭的危险,师长团长营长都才会亲自冲锋陷阵……


qiguo风雨不倒


简单来说,团长这个级别既可以亲自上阵杀敌,又可以排兵布阵。

如果是连长,基本上就是在最前沿指挥部队;如果是师长,基本只能在后方指挥。

而团长这个级别,不高不低,恰到好处。

军长这个级别的,往往身边都要带个警卫营(团),军长基本上不需要亲自打仗,这样电视剧就只能拍摄指挥了。所以往往都是拍摄团长这种级别的。


大魔王与小纯妹


电视剧是艺术作品,为了突出英雄人物才上演团长抱着枪冲锋陷阵甚至拼刺刀的情节的。实际上团级以上的军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指挥所里指挥战斗的,只有到了最后关头才会亲自上一线。当然像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团级干部在游击区带领小部队与敌人遭遇是另一回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