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易经》是文化类还是科学类的书籍?

清雅居士70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易经》是道教的,但《易经》真不是道教的。

易原本有三,为《连山》《归藏》《周易》,我们今天说的《易经》就是《周易》。《周易》为文王所做,后来传说孔子为其做《易传》,又称《十翼》,就是说《周易》有了孔子的注释如同插上了十个翅膀一样。

因此《周易》是比分为两个部分的,六十四卦和卦爻辞为《周易古经》,《易传》被称为《周易大专》

之所以《周易》在今天被称为《易经》,是因为汉武帝的原因。汉武帝热衷于儒家学说,《周易》在当时是儒者典籍。那时只有黄帝和老子的著作被尊称为经,因汉武帝崇儒家,将儒家典籍尊称为“经”,也就了我们今天《易经》这个称呼。

所以在很早之前《易经》就有浓厚的儒家色彩,也正因这份色彩,科举考试必读经典就有《易经》。

正因古代读书人都会读《易经》,所以有不少落魄的读书人会去当算命先生,这些人虽然放弃科举了,但并没有放弃儒家这个立场。也有在科举上成功,在命理学上也名扬后世的儒士,如万民英就是此类。

但不能说《易经》就是儒家的,《四库全书》给易的评价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韻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所以说《易经》也不仅仅是儒家的,如果要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位,那么它就像中华传统文化的宪法一样,诸子百家皆受其影响。

算命也是这样,虽然《易经》可以算命,但算命并不是《易经》的主要目的。《易经》是我们祖先探究天地的自然的成果,所以《易经》包罗万千,如《四库全书》中的评价,《易经》不器,用途广泛。

而且命理学非常多姿多彩,古代还有从印度穿过来的算命方法,今天还有从日本传过来的五格取名法。更不用说网络上的星座算命,塔罗牌算命等了。

西方的方法如何,这里不做评价。就中国传统方法来说,就有不少根本不需要了解《易经》你就会算命。

如铁板神数需要的是一套书,和一个口诀。八字算命者也不一定看了《易经》,盲派算命有很多口诀帮助推命,算命者只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口诀就可以推算命理。更不用说还有面相学,骨占等种种算命方法了。

所以说算命的真不一定看过《易经》,但这不影响他有没有命理学的传承。

还有一个疑惑就是今天很多人不是说瞎子算命,就是道士算命。

这里给大家说实话吧,虽说山医命相卜并不是所有道士都会,但不会算命的道士有,不会医术的也不少。

而且历史上就有算命的传承拜的祖师爷是和尚,有一派相法叫达摩相法,顾名思义就是传说是达摩开创的相术,这派人拜的祖师也是达摩。

今天最广为流行的八字相法,祖师也不是道家人物,八字相法最早可考证的人是李虚中。据韩愈为李虚中撰写墓志铭中所载,他虽然喜欢道士之说,但还是在世间做官,不是道士。

但算命方法往上推祖师的确多是道家,如李虚中就自称其法源于鬼谷子。

而且算命这是方法,不是信仰。今天有不少无神论者研究周易,有无神论的算命先生也不奇怪。所以说算命先生不一定信道教。


梁兴扬


要回答«易经»是文化类还是科学类的书这个问题,需要知道«易经»是如何产生的和«易经»的作用及其应用成果。

太愚早先在回答关于周易方面的问题时曾指出,«易经»具体是指«卦辞»和«爻辞»,后人(孔子?儒家?)为便于人们对«易经»的理解,增加了«十翼»,«易经»+«十翼»=«周易»。这就是说,先后经,后有传。

一、«易经»是古人用连山、归藏两种方法演绎成书

«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人们据此认为,古代早期存在三种独立的易系统,事实不是这样的。连山和归藏都是周易模型的应用方法。

1.什么是周易。

现今一些大师,靠命理、风水、奇门等吃饭,都称自己所宗者为周易。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周易?

周易是古人发明的用来解释一切的宇宙模型。

插入周易模型之图,如下图。

周易模型图

上述这个模型,内盘为圆形,配置了天盘八卦、十天干和1-10数,表象天(天盘),天盘可以旋转;

外盘是配置了十二地支的正八边形的地盘八卦,加外置的星象、二十四节气和阴历等;地盘固定不动。这个模型称为周易宇宙模型。

2.连山、归藏、周易一体。

利用周易模型演绎,目的是以天盘旋转模拟天体运行(现代人都知道,其实是地球在转,但古人不知道,就不要过于计较了),由此产生八个基本卦象,称为图1,图2,……图8(后文随文插入)。

用八个基本卦象可以抽象概念,但手段有限,一些复杂的概念无法表达,因此古人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连山象的概念,并用它来抽象概念,解释一切(“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简而言之,两个连续关系或两个以上连续关系的基本卦象,组成一个复合卦象,称为连山象。

例如,天盘由图1发生变动,得到图2,则图1、图2就组成一个连山象,称为图1-图2连山象。又例如,可用图1、图2、图3组成图1-图2-图3连山象。

古人又用周易模型的天盘逆旋以解释概念,其天盘逆行而成的基本卦象,也可以组成连山象。

例如,天盘由图8而逆行,依次得图7、图6、图5之象,则成图8-图7-图6-图5连山象。

4.«卦辞»是连山象演绎的结果。

早期的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古文等)都可以用连山象抽象而成字。结合重卦的概念,把连山象抽象出来的概念和演绎出来的文字组合起来,得到«卦辞»。

5.归藏演绎的结果是«爻辞»。

重卦的概念是很有限的,既不能对吉凶的精细之处判断清楚,更不能解释一些较复杂的概念,现象等,因此,古人又总结出动爻的概念(依筮数法起卦,得6数即老阴,此爻为动爻;得9数即老阳,此爻为动爻)。为此,要给各爻配置用于帮助断卦的«爻辞»。

«爻辞»是用归藏演绎原理演绎出来的概念和文字的堆砌。归藏演绎原理较复杂,在此不能详述。

二、«周易»各章节的功能及作用

1.«卦辞»是对一个重卦提纲挈领的判断

懂卜卦的人都知道,起得一个卦之后,往往首先说一句,这是一个好卦。或者说,这个卦不是很好。«卦辞»的作用与此相同。

2.«爻辞»是对重卦作出更详细的判断。对一个事件的发展状态的判断,仅依靠«卦辞»难以满足,这样,就要用到«爻辞»来作出精细的解读了。比如说,«巽卦»上爻有云,“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这是一个很具体的判断。这些,要用归藏演绎原理作出解读。

3.«十翼»的作用。

1)«象辞»«彖辞»«爻象辞»也是用连山象对各重卦(各爻)作出解释。例如,«火泽睽卦象辞»有云,“君子以同而异”。这是指以图2的地盘离卦与天盘兑卦荡成火泽睽这个重卦之后,天盘旋转一个卦位,得到图3,然后用图2-图3连山象对“同”“异”的概念作出解释。

图2


图3


图2和图3有何异同?图2得离兑相荡,图3得兑离相荡,二者都是由离卦和兑卦进行荡卦,这是相同点;不同的是,图2离兑相荡为火泽睽,而图3却是兑离相荡(泽火革),异也。是为以同而异。

若没有周易模型,或有了周易模型却不懂得连山象(连山易)的概念,«火泽睽卦象辞»就是无解天书。

«爻象辞»是后人对«爻辞»作出的补充解释,目的是对一些概念作出新的解释。

2)«系辞»«说卦传»主要是介绍了周易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方法。

«说卦传»第三章介绍了天盘八卦的卦位推演。具体不展开论述。

有了八卦排序图,还需要配置象数,这方面的内容反映在«系辞»(“天一地二”章节)。这反映出二者不是同人所著,且二者成书时代也可能不同。

因成书时代不同,致«周易»叙述较杂乱,是导致«周易»迟迟不能破解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卦图的论述见«说卦传»第五章。

有了两个卦图之后,古人要用它们来建立一个立体的,能够解释一切的宇宙模型,«系辞»对这方面的内容作了介绍(如“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至于干支,二十八宿等概念的配置,«周易»没有详细介绍,但古人所建立的模型无疑是包含了这些因素在内的。

«睽卦»上爻:“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曰之弧”,鬼是指鬼宿,张是指张宿。

至于干支,«系辞»«卦辞»«爻辞»都有论述,且«系辞»论述到周易纪时功能,而干支、二十八宿是古代实现纪时的基本要素(手段),因此,要根据«周易»的论述,结合古代典籍的有关内容,配置完成上述这些内容。

有人说归藏已失传,这句话在周易模型未复原之前说是没有问题的,但周易模型复原成功之后,以«系辞»的论述,结合其他书籍对归藏概念的有关表述,用周易模型就可以归纳出其演绎方法。

«系辞»:“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意思是说,用天盘之卦和地盘之卦相重叠,用归藏法就可以演绎出重卦的各爻(较复杂,具体不详)。

在演绎出一个爻的时候,就会得到一个主爻象(八个基本卦象之一),然后用连山象对«爻辞»作出解读。

3)«说卦传»第七章-第十一章,主要介绍八卦的表象。

所谓八卦的表象,是指古人把万物归类,与八卦建立对应关系,给八卦赋予具体的物象概念、现象概念、抽象概念。如果只有两个独立的不能关联的卦图,八卦的这些对应概念基本上是无用的。但有了周易模型之后,天盘旋转,就可以使这些概念产生几乎是无穷的组合,这样就产生新的概念。

例如,«睽卦»三爻云,“见舆曳,其牛掣”(见到大车拖踏前行,拉车的牛拼命往前拉)。这是图8-图1-图2连山象产生的概念。

图8

图1

图2

根据归藏演绎原理得到睽卦三爻主爻象是图8,然后天盘旋转依次得到图1、图2,“坤为牛”“坤为大舆”,所以,由图8变为图1、图2的过程,就像是一头牛(天盘坤卦)在前面通过天盘巽卦(“巽为绳直”)拖拉着后面的大舆(地盘坤卦)往前走。这是多么形象和生动!邵雍的八卦大概就做不到这些了!

4)«序卦»主要介绍六十四重卦排序的道理(不详述)。

5)«文言»主要是通过对六画乾卦和六画坤卦的演绎及其产生的概念的介绍,以达到介绍清楚重卦演绎方法的目的。

事实上,古人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好,讲得令人摸不着头脑。主要原因是这个内容出于儒家之手,里面有太多儒家的诡辩,终使人莫名其妙。

6)«杂卦»的内容作用不大。

三、周易模型的应用成果

第一,抽象概念,演绎文字。成果见诸于«卦辞»«爻辞»等以及一系列古文字。

第二,纪时。如«系辞»:“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第三,观象制器。例如,图8离巽相荡于卦图顶部,其象得两个坎卦重叠,坎卦之数为三,故鼎者三足。

第四,占卜。后来发展到五行原理(算命,风水,中医等)。

第五,解释宇宙的本原及循环往复和万物的换新换代。

第六,周易是古代中国哲学之原。

第七,古人以演周易产生的理念来治国。

四、结论。

«周易»(«易经»)既是古代文化集大成者,也是早期科学技术应用方面的书籍(主要反映在历法方面)。

以上参见拙著«中国古代宇宙理论研究»(团结出版社出版)。


太愚


《易经》是文化类还是科学类的书籍?间答:《易经》是民俗集体的智慧,而大成。它介于文化,科学之间,是一部(民俗之书)它重点以爻变的形势抛解着人类与自然的和皆,万物轮回的轨迹,但是无(定律)。《易经》随着千百年来时代的变迁,有些内容已经不符合当今的实际,风水师必须在借鉴中应用,从上古时期到中古,下古,至今,环境,人文,地理的形与势等等……都在有一定的改变,(谦)(否)(乾)等等六十四卦《易经》之爻,不能定格在每一卦六爻之内,它的爻变是无穷尽的…………………………

注:易,为简易。经,为结径。爻,为变数。大道易筒,让人们少走弯路,达到成功的彼岸…………………………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立求)天,地,人,中和。

骄龍个人观点。



骄龍


周易应该是属于哲学,是商周之际主流科学观和巫术文化的概括和总结,既是当时人的世界观,更是方法论。

1.天道观:生生不息

2.人生观:自强不息

3.辩证观:阴阳易运

4.价值观:中正和合

5.实践观:诚信纯纯

周易的历史价值甚至可以说与西方的颠覆神权、倡导人权的文艺复兴运动学说相当,它改变了殷商敬神观和母系社会残余的意识形态,建立了“尊生”“崇阳”“尚中”“重和(息武)”的意识形态,即对刚健生命和和谐社会秩序的尊重和向往(生生之为易)。


山大王的读书笔记


我有一个还不算成熟的猜测,与大家的略有不同,分享出来,供大家批判。我会随时更改修正内容。

首先,我没看过“易经”,手也没有这本书。这本书的封面,人人都在马路边上看到过,一个由太极图引出来的八卦图。是这样的吧?是,那就继续。

这个八卦图给我的感觉很不一般,中国人一直以来都用其占卜算命,对否,在此不论。单说易经二字,这是刚刚看到标题说“易经是文化类还是科学类的”,脑袋一闪,易经绝对不会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归类就能解释清楚的。易经就是数学,是不同于阿拉伯数字够成的西方数学,简洁的说,目前世界都在用十进制数学计算天地,称它为,数字数学,不为过吧?那么说易经是东方人文中最具独到特点的“八进制,十六进制,三十二进制”文字数学,也不为过吧?因为易经是用文字来计算天地的。所以说,易经不是文化类,也不是科学类的。正确的归类,易经应该是东方文化中的数学。比如文字版的微积分,文字版数学概论等等都会在易经中找到它们的痕迹。只不过纯中国文化断层太大了,遗失,毁灭性的灾难,是这门极具独到算法“易经数学”失传,脱离了它独有看待世界,计算世界的独到之处。值不值得拯救易经,还是大家讨论它吧。中国科技如在继续保持留文弃武式保护,我想易经会彻底的面目全非!完整的易经,应该是文武双全的易经。用文武双全的文字方式计算出来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世界?人人可思可想。东方的文武既西方的文理。有何不同?不同之处就在于东方的文字微积分与文字数学概论下的世界,是八进制转换成十六或三十二进制随时可任意转换的世界。它们作用即可论证浅显,又可探索深瘾,独到之处是探讨浅显和深瘾之间状态。总之,这东方独有的易经。不简单。暂时就想到了这些,有新的会随时添上。东方的文字数学,这样的称呼是否合理,欢迎给个建议。


肖颖50


人生在世,德行最重要。厚德载物,多做善事,积德,不为自己,也为儿子和闺女。


西江山水


科学,哲学加人文。核心是科学,间是哲学,语词是人文。


中上行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可惜被极左思潮判成迷信。相反主观唯心的长官意志很多被宣传推荐。当成当代聖旨。時代核心^科学技术不能被当代(社会科学工作者)接纳宣传,以致信仰代替了科学态度。宗教泛滥,邪教成灾,思想混乱。


陆明尧


以前《易经》属于文化类,现在《易经》成了诈骗类,被骗子们玩出了各种诈骗花样,《易经》早过时了,与其浪费时间研究过了时的原始文化《易经》,还不如花点时间研究一下《几何原本》和《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研究人类所创造出的真正的思想精华和思维高峰,才能让我们进步和提高。


自然创意设计


易经是解开宇宙之谜的钥匙。它包括文化,哲学,军事,教育,堪舆,人文,医学,玄学,数学,姓名学,科学,社会学,中华古文化学,天文,地理及国学,预测学。无所不及。是三大奇书之一(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是流传7000年之久的历史名著,在上古没有文字之前的巨著,在中国的文化,无时无刻都流露出易经的智慧,从伏羲画卦到文王重卦,加卦辞到武王加爻辞,再到孔子及弟子作十翼,再到焦延寿的易林,再到京房添加六亲,六神,五行,他们都发展了易经,作了很大贡献,所以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鼻祖,一切都从易经中来,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华文化。

谢谢大家閱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