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被面子毀掉的中國男人

被面子毀掉的中國男人

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裡子。而只有裡子,才能贏得真正的面子。

中國男人是個很精神分裂的群體,不管在家裡是不是皇上兒,出去外面鐵定個個都是爺們兒。

他們有時跋扈,有時謙卑,有時又很脆弱。在熟人面前一張臉,獨處時一張臉,陌生人面前又是另一張臉。無一例外,好的就是一口面子。

如果你有一天發現,平時寂寂無名的朋友突然在你面前掏出自己的大金鍊子小金錶,千萬別驚訝,這說明你們的關係又進一步了。

這是中國男人獨到的社交哲學:不熟不裝,越熟越裝,真正熟透了反而裝不下去了。

因為面子這東西,永遠都是給外人看的。

那些說男人的心思像星空,只看得見卻看不懂的人,說到底只是因為沒抓住男人的命門。不像魯迅先生,冷眼一凝,便看穿了“面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

春晚以前有個小品叫《有事兒您說話》,是郭冬臨主演的。小品裡郭冬臨為了給自己討個好人緣,大半夜排隊給人買票,結果票買回來後卻跟別人說票是通過關係拿到的,為的就是在別人面前顯得自己關係多,有面子。

你覺得奇葩,但這是現實。

關係不對等沒關係,付出回報不平衡也沒關係,人好起面子來,最喜歡乾的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這在中國男人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被面子毀掉的中國男人

“不喝不給面子”

各種酒局恐怕是每個成年人都要面對的難關。在酒桌上,常常聽到有人說“你不喝可不夠朋友啊”、“不喝就是看不起我”、“賞個臉咱倆幹了”。說實話,要是上級遞來一杯酒,你不爽爽快快一口悶了不就是一巴掌打領導臉上嗎。

在中國男人眼裡,酒不是怡情的,是給面子的象徵;喝酒不能點到為止,要給足面子。

我最近聽一個朋友說,他們部門的領導喝趴下了兩個女下屬。項目做完一起去外面吃飯,剛坐下,領導就說開瓶白酒助助興。於是,每個人面前都倒滿了一大杯白酒。

領導二話不說就開始勸酒,尤其是對兩個女同事,甩下一句話“我幹了,你們隨意。”

嘴上說著“你們隨意”,其實領導盯著她倆的酒杯呢,兩個女同事眼看著推不了,勉為其難的喝下去了。

幾個來回,她們兩個的臉和身子就發熱紅腫,後來真的完全喝不下去。領導還不罷休,“最後幾杯,不喝不給我面子。”居然還不忘加上一句“喝不喝是態度問題,喝多少是能力問題。”

最後,兩個女同事昏趴在了桌上,領導露出了自信而勝利的笑容。

遇見這種領導可真夠悲劇的,靠給別人灌酒來顯示自己的權利,女下屬乖乖喝酒,就覺得倍兒有面子。

有句話調侃“葡萄美酒夜光杯,甘為面子獻腸胃。”獻出去的何止是腸胃,甚至是生命:

我國一年喝掉酒300億公斤,每年因喝酒死亡11萬人,因飲酒產生嚴重疾患273萬人。

不喝是不給面子,喝了給的可就是生命。

這種面子是一種中國式面子,典型的權力產物。所有不對等的關係,都會產生面子。所有不對等的敬酒、勸酒都是權力在起作用,所以你不喝就是不給人面子,不尊重別人的權力和地位。

因為面子,在中國男人的酒桌上,喝的不是酒,喝的是人際關係。為了混跡這些酒場,中國男人練就了虛偽甚至陰險的手段,有人耍手段逼別人喝酒,彰顯自己的地位;有人犧牲自己的健康,強迫自己喝下以獲得肯定和認可。

被面子毀掉的中國男人

“丟不起那個人”

俗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好面子也不是什麼壞事,做起事來漂亮講究!要是一個人做事不講臉面,根本不要面子,就會不講道理、耍賴皮、攪蠻纏,被人扣上個“死豬不怕開水燙”的不要臉帽子。

但是話說回來,做什麼事情都死要面子的話,很容易活受罪。連人德國哲學家黑格爾都看出來了:

死要面子和為別人活著,是中國人的死穴。

我有位朋友,老早就想買車,這都挑了好幾年了,還沒買成,用四個字總結原因就是:眼高手低。

奔馳寶馬開著有面子,可惜沒錢買不起;夏利、QQ、比亞迪經濟實惠,哥們又看不上,覺得開出去跌份。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買的起那車,丟不起那人。”

我幫他看了一大圈性價比高的中等車,他說:“中等車太一般,都爛大街了。”所以他一直拖著不肯下手,楞是等到前兩年,終於下定決心要買一輛了,結果本地政府實行買車先搖號,他搖到現在都沒搖上。

不按自己的需要去消費,卻為了一張臉面。我這位朋友就是自己吃點苦,而有些人卻付出了更大的代價。

有則新聞,一對80後夫妻月收入加起來9千左右,為了不在同事面前掉面兒,貸款買了一輛寶馬,辛苦攢下的十幾萬湊齊首付後,只還了3個月車貸,手頭資金就斷供了。

兩人繼續享受寶馬的逍遙,毫不理會銀行的催款單,直到三個月後收到法院傳票,限他們10天內還清28萬。

兜裡明明沒幾個錢了,還要買豪車。在他們眼裡,不怕沒錢,就怕沒面子。為了眼前的面子,過後受點罪也是值得的,因為丟不起那個人。

被面子毀掉的中國男人

“給我個面子”

“面子”對我們中國人來講,就等於尊嚴,等於重視,甚至說就等於存在感。

竇文濤在節目《圓桌派》裡講到一件往事。大約是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有一個人輾轉找到他,請他去主持自己的婚禮,開價很高。竇文濤答應了。

婚禮舉行前夕,新郎特地飛過來,給他三萬塊錢,對竇文濤說:“我和親戚們說,你是我哥們兒,聽說我結婚,非要來幫我主持。你給我個面子,到時候去了,一定要說是我朋友啊……”

竇文濤也答應了。婚禮當天,盛況空前。到了現場,有人問竇文濤:“你真是他哥們兒?”

竇文濤答:“是,當年……”

面子給足了,婚禮極其奢華氣派,也極其成功。到了午夜,新郎喝多了,直著舌頭對竇文濤說:“我跟你說實話,我這婚禮是假的。”

他這婚,是結給當地人看的。女友在國外,他們還不想這麼快結婚。但是,他為了面子,提前辦了這場婚禮。

因為小時候他們家太窮了,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瞧不起。受過多少屈辱,數都數不清。後來他賺了錢,就想一定要做一件事,讓所有當年瞧不起他們的人看看。於是,就有了這場婚禮。

婚禮主持非得竇文濤嗎?跟竇文濤非得是哥們嗎?遲點結婚不行嗎?這個年輕人並不是虛榮,因為他知道,早點掙面子就是早點把失去的尊嚴要回來。

關於面子和重視,金庸在《天龍八部》中對此有一段精闢的描述:“鮑千靈連連拱手,和各諸英雄招呼。他可真還不敢大意,這些江湖英雄慷慨豪邁的固多,氣量狹窄的可也著實不少,一個不小心向誰少點了一下頭,沒笑上一笑答,說不定無意中便得罪了人,因此而惹上無窮後患,甚至釀成殺身之禍,那也不是奇事。

所以,中國人都知道,做事要給人留點面子,稍有怠慢,讓人感到不被重視,面子掛不住,後果可能很嚴重。

這也就導致中國男人辦事,不講規矩,講面子:

有事情要解決,不一步步走程序,直接送一份厚禮給別人,外加一句“給個面子”,收禮的人不想收也得收著,不接受就是不給面子。

犯錯被人揭發,那就是丟了面子,即便鐵證如山,也會矢口否認,似乎只有這麼做才能保全面子。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講到,中國是個熟人社會,這種面子不僅是可以看的,也是可以用的,是人的資源和身份。就像一個漣漪一樣,一圈一圈的盪漾開來。這或許是中國人愛面子的原因之一。

被面子毀掉的中國男人

“男人是幹事業的”

中國人對面子的追求,小到請客吃飯,大到婚姻事業。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裡,有一段臺詞,“財富和地位是男人的脊樑,沒有女人的男人還是男人,沒有金錢的男人,就如同被抽了脊樑的軟體動物,永遠抬不起頭,直不起腰。”

這句話很難聽也很現實,中國男人所謂的事業就是讓自己抬起頭的臉面,於是他們理所當然的把女人推向家庭。

表妹結婚前,是叔叔家的掌上明珠,誰都寵著她。自從結婚後,丈夫經常加班出差,她開始學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做家務。

去年,表妹生了小孩,妹夫便讓她在家當全職媽媽,還說什麼,照顧好孩子就是女人最大的事業。

這兩年來,我們都能感受到妹夫一直投身於忙碌的工作中,事業也慢慢有了起色。可最近,表妹卻帶孩子回到了舅舅家,說:他不改,就不過了。

表妹說,妹夫從來不管家裡的事,從不操心孩子的成長,動不動就是從飯局喝的酩酊大醉,抱怨幾句,他就大吼,男人就是幹事業的,家長裡短丟不丟臉。最氣人的是,每次吵架,就算有錯在前,他從來不會主動低頭道歉。

前幾天,妹夫帶了幾位同事回家吃飯,表妹忙的沒把家裡收拾妥當,孩子還不停哭鬧,妹夫覺得臉上掛不住,同事走後和表妹大吵一架。

他說,你整天待在家裡,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同事面前,你讓我的臉往哪兒擱。

表妹看著眼前的男人,感覺十分陌生。這兩年來,他無數次出差、應酬、加班,孩子長這麼大,他連孩子在上哪個幼兒園都不知道。

很多中國男人都是這樣,看不起“家庭煮夫”,一心認為男人就是幹大事業的,而女人就得圍著家和孩子轉。

林語堂有言:統治中國的三個女神分別是面子、命運、恩惠,在這三個女神中,面子甚至比命運和恩惠還有力量。對於中國男人來說,事業就是面子,自然重於婚姻和家庭。他們卻不知道,面子是給別人看的,日子是給自己過的。

家沒了,面子還往哪擱?

本事沒了,面子靠啥來賺?

其實,說到底,面子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是最沒用的,一味沉溺其中,最終毀掉的只有自己。

就像《一代宗師》裡說的: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裡子。而只有裡子,才能贏得真正的面子。

與其在情面、人面、場面上戴著面具、精神分裂,不如活成裡子,從內心填充自己。

男人嘛,臉皮厚點有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