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變!變!變!《雲南日報》記者見證金沙江下游庫區群眾的宜業生活

變!變!變!《雲南日報》記者見證金沙江下游庫區群眾的宜業生活

变!变!变!《云南日报》记者见证金沙江下游库区群众的宜业生活

《雲南日報》2018年08月07日 03版

誰曾想,自古奔騰洶湧的金沙江,如今成就“高峽平湖”壯麗景觀;誰曾想,以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山裡人,如今躋身世界一流電站建設。隨著向家壩、溪洛渡水電站的建成,以及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建設的不斷推進,曾經閉塞的天塹變通途,庫區群眾日子越過越紅火。近日,《雲南日報》記者來到金沙江下游庫區進行採訪,親眼見證了庫區群眾的幸福生活。

变!变!变!《云南日报》记者见证金沙江下游库区群众的宜业生活

水富縣城

均由何光雲、王連生提供

城鎮舊貌換新顏

原來雜草叢生、狹窄不平的泥濘小道變成了筆直寬闊的街道,25米寬的振興大街、佔地近2000平方米新華健身廣場彰顯都市風采,現代化商業區、寫字樓、賓館鱗次櫛比,如今的永善縣城,猶如金沙江邊的一顆明珠熠熠生輝。

“縣城發生鉅變就是在溪洛渡水電站開工建設以後。”殷勝分滿臉笑意地說,自己一家以前住在黃坪鄉金家溝村,修建水庫時搬遷到縣城新華街,開起了這家5層樓的六福樓客棧,每天除了打點客棧生意,還幫老鄉代售白橘,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年收入可達10多萬元,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進城生活當然好了,以前兒女讀書要走很久山路,現在外孫女進了縣裡的小學,教育水平更好。”她樂呵呵地說,現在自家正準備貸款20萬元,把客棧裡裡外外重新裝修提升一番。

变!变!变!《云南日报》记者见证金沙江下游库区群众的宜业生活

溪洛渡水電站工程對外交通專用公路

抓住溪洛渡電站的建設契機,永善縣成功實現“借電發展”,縣城常住人口從1.8萬人增加到6萬餘人,全縣人口城鎮化率提高2.5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至少提速了20年,被評為“中國雲南最具投資價值文化旅遊縣”。

在溪洛渡下游157公里的向家壩水電站附近,坐落著美麗的水富縣,每天清晨和傍晚,沿著從北大門公園到向家壩施工區的臨江路邊森林步道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以前水富夏天特別熱,水庫修好之後調節氣候的功能比較明顯,如今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很舒適。”在水富工作生活了幾十年的王曉表示,三峽集團對水富縣的建設給予了很多支持,目前水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富這顆滇東北明珠更加鮮豔奪目。

群眾勤勞能致富

“養上十隻兔,不愁柴米油鹽醋,養上千只兔,買輛小車上公路。”在水富縣大興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外牆上,醒目地寫著這段“勵志語”。走進基地,一排排三層兔籠整齊乾淨。據老闆娘蒲雅馨介紹,目前廠裡養著八九千隻兔子,全年銷往自貢5萬隻,淨利潤達到30萬元左右。“移民之前我家只養著幾十只兔子,移民扶持政策非常好,規模很快就擴大了。”她說,養殖兔子的資金來源於移民賠償款、貼息貸款及政府補貼等,政府還給予了20多萬元補貼。

变!变!变!《云南日报》记者见证金沙江下游库区群众的宜业生活

在距離蒲雅馨家基地不遠的新壽村,一個承載了移民發展希望的菌業基地也在發展壯大。據業主徐剛介紹,水富縣揚帆菌業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帶動移民發展產業,目前已有社員56名,主要種植食用菌,去年戶均增收達到7000元。“目前我們基地菌子年產量達到200噸,計劃用3年建成年產1000噸的食用菌基地,到2018年帶動80戶農戶,實現戶均增收3萬元。”

变!变!变!《云南日报》记者见证金沙江下游库区群众的宜业生活

不僅是搬遷的農戶們有了奔頭,選擇進城安置的移民們幹事創業勁頭同樣足。“這些石頭都是我從金沙江邊撿來的,在江邊40多年,從來不知道石頭能賣錢呢!”一臉淳樸的周文清指著商鋪門口的一堆奇石開心地說,作為向家壩水庫移民,他們一家搬到了水富縣溫泉移民安置點,為了拉動產業發展,安置點在建設之初就預留了商鋪,並引進了200餘戶客商,2012年12月開業打造“奇石城”,併成功舉辦四屆中國金沙江奇石展覽會,交易額2億餘元。看到商機,周文清也利用自家商鋪做起了奇石生意,起步階段月收入超過2000元。

日子越過越紅火

椰林,樹影,水清,沙白……不用去馬爾代夫就可以欣賞到美景,不用飛三亞就可以躺在沙灘椅上曬太陽,這裡就是藏在向家壩庫區的“高峽平湖”景觀,水富縣正重磅打造的休閒度假目的地——邵女坪半月灣。

变!变!变!《云南日报》记者见证金沙江下游库区群众的宜业生活

一邊是妻子斜靠水邊躺椅安靜發呆,一邊是丈夫湖邊垂釣,享受浮生半日閒,正在半月灣錯峰度假的古女士夫婦是從宜賓開車40分鐘到邵女坪度假的,一家人非常看好這裡的發展前景,正在考慮今後在這裡投資興業。

变!变!变!《云南日报》记者见证金沙江下游库区群众的宜业生活

“我的老家現在已經被淹沒了。”指著庫區水中央,半月灣的“灣主”——雲南水富錦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勤富笑著說,他們是離鄉務工較早的一代,通過在貴州開石場挖到第一桶金,跟著向家壩的建設步伐,兄弟三人果斷決定回鄉創業。如今,兄弟三人在邵女坪投資度假村和酒店,2016年8月15日正式營業以來,入住率保持在60%左右,來自成都、宜賓、水富的遊客紛至沓來,國慶節、春節期間32間客房爆滿,平均每天接待遊客兩三千人,住宿、餐飲、水上娛樂設施能帶來數萬元的營業額。此外,兄弟正投資建設現代農業觀光園,種植桂圓、葡萄、梨、桃子、柑橘等經濟林果,帶動移民就業七八十人,“大家都盼著今後日子越過越好。”

变!变!变!《云南日报》记者见证金沙江下游库区群众的宜业生活

向家壩水電站施工區移民壩尾槽安置點

“邵女坪被農業部授予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稱號。”社區黨總支書記彭道權介紹,邵女坪搬遷之前人均收入僅為每年2000多元,水庫建起後移民們通過開展旅遊服務,2017年人均收入超過6000元,下一步社區還計劃將空置的十多套移民住房集中打造為移民休閒客棧。

本文摘自《雲南日報》

变!变!变!《云南日报》记者见证金沙江下游库区群众的宜业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