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癌症早期无症状-定期检查是根本

阅读提示:42岁,能吃能喝,被查早期癌症?提醒一下吧,多数癌症早期都没症状,等有症状时就是晚期。

42岁的赵先生今年6月参加了单位在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体检报告中“血清胃功能”提示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等指标偏高,建议进一步检查胃镜。赵先生纳闷了,自己身体一向健壮,能吃能喝,这是怎么回事呢?

癌症早期无症状-定期检查是根本

“所谓血清胃功能检测,不是胃癌标志物,而是生化指标,其特异性高达80%以上。”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专家、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张勤生教授说,抽血主要测定其中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Ⅱ、幽门螺杆菌抗体含量,简称“胃功4项”。结合以上指标结果,就能评估胃黏膜病变的风险,高风险患者就可以通过“深度体检”中的精细胃镜检查,即对可疑部位进行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等更精细的检查,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查率。

鉴于赵先生的血清胃功能指标偏高,该院健康体检中心“翠翠导医”团队的护士陪同他到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做了无痛胃镜检查。

张勤生教授为赵先生做了蓝激光放大内镜检查,在胃角后壁发现了小片状红色凹陷,利用蓝激光电子染色放大100倍后发现表面构造不明显,微小血管不规则,取了活检,病理结果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这就是常说的早癌,河南胃癌的发病率很高,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中晚期胃癌即使规范综合性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20%。”张教授说,事实上,很多胃癌即使到中晚期,也没有明显症状,但一经查出,多已无法治疗。通过血清筛查结合胃镜发现的早期胃癌患者,恰恰是平日没有特殊症状的患者。做血清胃功能检查联合胃镜,有助于尽早发现潜在风险。对于极度恐惧内镜检查的患者,或痛阈低、反应较强烈的患者,或经济条件较好、追求舒适性的患者,可选择无痛苦内镜。

癌症早期无症状-定期检查是根本

随后,张教授为赵先生做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没想到半个多小时,赵先生就从手术室出来了,身上一个刀口也没有,精神头儿非常好,住院不到一周就痊愈出院了。

张教授介绍,随着内镜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内镜发现的大部分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如食管病变、胃病变、大肠病变胃肠道早期癌、侧发育息肉、巨大型息肉、类癌及黏膜下肿瘤等)可以实现内镜下的精确切除,实现了不开腹手术对较大病变的一次性完整切除,尤其适合各种良性肿瘤、早期癌、年老体弱、有手术禁忌证或怀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拒绝手术者。

目前,研究发现胃癌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超过40岁,有胃癌家族史,来自胃癌高发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癌前疾病,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等胃癌前病变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

癌症早期无症状-定期检查是根本

张教授建议,血清胃功能联合胃镜检查应纳入常规体检,尤其是具有以上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更应接受一次此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治疗干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