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羊毛撸多了 最后发现撒地上的却是鸡毛!

1、P2P的一地鸡毛

羊毛撸多了 最后发现撒地上的却是鸡毛!

彼时多疯狂,之后就多狼狈。金融周期逃不过基本的自然法则。

P2P经过四五年的疯狂发展,到16年的阵痛前奏,到今年上半年的血流成河,乃至如今的一地鸡毛。有人说是凤凰涅槃,有的说基本完蛋。不管最终结局如何,在这场跌宕起伏的浩劫里最受伤的,无非是那些投入真金白银的小老百姓。好听点叫投资人,说白了叫韭菜。

最早的E租宝大案,到善林金融,投之家,牛板金等,6000家P2P骤减到2000家左右,跑路的跑路,展期的展期,清盘的清盘,这一场场击鼓传花的大富翁游戏里面,似乎除了跑路的老板,不用还钱的老赖,满盘皆墨。

2、打工打成了“帮凶”

网贷是个高风险职业,高薪水让外人看起来风光无限。作为中国平均薪水排行最高的两个行业结合点,互联网+金融。最有创造力和活力的一群人,遇到了一个最高大上的的行业,业内不断爆出的高薪新闻,在前几年不断的刷新在各个招聘网站上。

眼见楼起,未见楼塌。

或许在很多P2P从业人员的心中,日常伴随着一些长久的疑问:平台募集的钱去哪了?以后政策会怎样?我能做多久?我该什么时候撤?我又该撤去哪?

所见未必事实。

天天画饼的老板,慈眉善目,背后的资金的被用在了哪,除了他自己或许没人知道。几十万花人做个网站或者app,几千万几亿的资金就这么进来了,诱惑面前,几人把持的住,有多少人是干净的挣钱,不可知。只是,打工者,无意间成了“帮凶”。

前两年,互联网人前赴后继钻进网贷,而今在P2P的累累白骨中再度失业。一时间发现,好像很难找到与此行业薪资匹配的工作,尤其是,很多IT公司直接对网贷经验say no。金融是个最不需要创意的行业,因为赚钱的逻辑过于简单,而互联网恰恰是个最需要创意的行业,有些人发现在P2P呆久了,闲了,安逸了,手高眼低了,竞争力也就下降了。

安逸会毁了人,浮夸也会蒙了双眼。需要涅槃重生的或许不只是 P2P行业,还有每一个曾经或者正在这个行业里奋战的职业人。

如果你做完了P2P,感觉没有什么其他行业好做的,这个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你还是个互联网人吗

羊毛撸多了 最后发现撒地上的却是鸡毛!

3、合规,不是贼喊捉贼

合规,从P2P诞生那一刻起就如影随形。监管条例一而再,再而三的延后,或许需要的就是此时的一地鸡毛。社会发展需要互联网的革新,疯狂之后需要行业的自我整理,只有到满地鸡毛的时候,仿佛才有去扫的必要。政策的目的在于管理,不是防范于未然。

合规,势在必行,可是监管也不能成了一些平台的庇护所。

P2P的定位,是小额贷款,是中介撮合平台。起初,很多平台做大额企业贷款,抢了银行的生意。胆大的人,伪造债务企业,变相自融,成了影子银行。风控变成了一纸空文。可以做银行的生意,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吸引力太大。

信息披露不透明,债权债务匹配不明,高息揽存,吸引用户投资。出现了各种计划类的期限错配产品。只要维持好流动性,保持募新还旧的庞氏,随着投资人的蜂拥而上,便会有不会变大的资金池。高息,刚兑,投资人被一步步的套入循环,取出银行的存款,杀入了P2P,不看平台,不看标的资产,只看收益。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许很多投资小白没有想过的一件事是,你图的是那十几个点的利息,平台图的可是你全额的本金。

有些平台,一方面在投资人面前做债务人,一方面在借款企业面前做债权人,从来都没有什么P2P,有的只有P2平台2P,或者P2平台。辗转腾挪,债权人和债务人从未真正的打过交道或者知道对方。有人说这波雷是政府故意刺破,有人说是因为经济大环境变坏,流动性变差,导致借款企业大规模违约,从而导致平台资金链断裂。其实,根本原因在人心。指望平台老板有圣贤之心为善,或则规规矩矩赚良心钱,有点点痴人说梦。

时至如今,经营差的平台已经雷了,当然还有很多漏网之鱼。借着合规的名义,把很多计划类的产品匹配成散标,让投资人直接持有散标。投资人若是按照旧有的规则提前退出,需要有新的人来债权转让。如果这些散标,是假的呢?或者期限过长呢?或者说这些散标本身就是企业自己呢?而投资人又如何该去判定这些散标是真实的呢。假如一切都是否定,这种债券退出就是事实上的逾期不兑付,这种新的债券退出方式,就是打着合规名义的击鼓传花,甚至,资金池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大概才是监管最该管的地方。

然而对于那些在车上的人,除了等待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相信或者被迫期待平台会更好,平台光明正大的不兑付,而投资人又无可奈何。借钱借到一种被绑架的感觉,每个人都生怕这个传着的接力棒会最后一个落到自己手中。于是,恐慌下车。

一切的核心是散标债权的真假。但是在整个中国目前社会的信用体系下,这个真假的标准本身就是个伪概念,更别说风控了。

政策说要打击老赖,平台也跟着喊打击老赖。贼喊捉贼,苦了谁?!

坊间传闻,北京上海有金融, 深圳杭州无金融。深圳的创业氛围浓厚,一群做科技的人用野蛮生长的方式,去做本该慢心经营的活,投机倒把,急功近利,步子迈的太大自然容易扯到。北京处在政治中心,风险意识强烈,所以在这波雷潮中,首都的网贷稳得很,甚至都很少出现延迟对付。这一点,深圳的网贷公司真的应该和北京学一学。

4,没有信用,无以谈信心

金融,是个以信用为核心的行业。需要投资人有信用,借款人有信用,平台有信用。然而自古人无信不立,在现代商业社会成为一种奢望。因为,在利益面前,信用何其单薄。

羊毛撸多了 最后发现撒地上的却是鸡毛!

所以信用需要管制,管制需要标准。合规和监管的本质是监管信用,是建立监管信用的一系列标准。对平台的监管,是在形式上和流程上对平台运作的一种规范,把P2P平台定位成一个信息中介,理想状态下,是将债务人的信息完全真实的提供给债权人,由债权人自己判断是否进行借贷行为。平台是负责管理信息,催收服务,以及风险管理。平台在这一层的借贷关系中,介入多深,到什么地步至关重要,因为灰色地带往往就在这里产生。

往大了说,P2P要覆盖的是银行不想做的业务,也就是信用比较差,违约风险比较大的那部分群体。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整个社会体系,对于个人,对于企业的统一信用体系的建立,只有这个事情完成,才能让风险置于一个相对可控的条件下,才能保证投资人在金融活动有更好的保障。

换句话说,投资人不该为这样的金融活动买单,尤其当他不合规不合法的运行着,投资人变成了受害者。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了投资人的信心缺失,这才是这场危机的最大根本。因为没人为投资人的利益做保障。

作为投资人,外部的环境改变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成熟。如果你每次投资之前想一想,当你因为借钱收不回来度日如年的时候,那群老赖可能在庆幸着花天酒地,你就该知道,这每一笔投资该如何的审慎。

借用股市投资的一句话说,当你的钱如何的随意投资出去,它就会如何随意的消失。

火烧过的地方是灰,钱烧过的地方能好到哪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