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天府匠人系列(15)|廖奥:只想做个简单的手艺人

一针,一线,一笔,一刀……他们用双手编织生活,雕刻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带走了他们的年华,却带不走他们的初心。他们是一介工匠,是文化使者,也是天府匠人。

天府匠人系列(15)|廖奥:只想做个简单的手艺人

一把手拉壶的好坏,要从它的实用性以及‘精’‘气’‘神’来判断。”在成都,廖奥被称为“潮州手拉朱泥制壶第一人”。他说,好多茶友都不太懂手拉壶,这是他目前遇到的难题。而“只想做个简单手艺人”的他,扎根四川,梦想是要将潮州手拉壶文化在四川推广开来,将中国传统文化——紫砂制壶工艺进行更多推广和传承。

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朱泥壶,顾名思义是由朱泥材料制成,朱泥俗称“红泥”,是紫砂泥料的一种,属于天然矿料。朱泥用于制造茗壶独具特色,它较瓷器质地疏朗而有坚实的颗粒结构,表面平滑却能保持低微的吸水性和透水性。朱泥制作比较困难,况且土质细腻,可塑性虽好却不适合制造大的坯体,所以朱泥一般制作小壶。福建、广东一带有用小壶冲泡功夫茶的习惯,受他们的影响,制壶人的观念也得到了改变,一批制壶高手用朱泥制作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人称“朱泥壶”。

朱泥壶集喝茶、把玩、欣赏、收藏于一身,自古以来引得达官贵族着迷、文人墨客青睐、收藏家追捧、老百姓喜爱,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宜兴“紫砂壶”和潮州“朱泥壶”了。

“据考证,宜兴‘紫砂壶’与潮州‘朱泥壶’实属一脉相承的姐妹壶。前者创始于明正德年间,后者自清道光年间从宜兴引入潮州。”谈及朱泥壶的历史,廖奥如数家珍,“潮州、宜兴两地的朱泥壶制作工艺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其区别主要在于泥料产地和塑造技艺。潮州的朱泥料,产自枫溪;而宜兴朱泥的主要产地通常是指丁蜀镇黄龙山。此外,两种壶在制作方法上都有自己独有的成型方法。潮州朱泥手拉胚壶,和泥立胚辘轳车手拉成型,它不属于紫砂成型工艺;宜兴茗壶则采用泥片镶接拍打法凭空成型的技艺。”

廖奥介绍,相比于其他壶来说,潮州手拉壶工序复杂,从制泥、拉坯、修坯、烧制等多个工序都有着不同讲究,制一把壶全程需要半个月时间。“但不论是宜兴‘紫砂壶’还是潮州‘朱泥壶’,它们既是喝茶工具,又是高雅的艺术品:奇巧、浑朴、灵动、大气、光润、精美,和谐中正,匀称流畅,气象万千,集喝茶、把玩、欣赏、收藏于一身,都是中华民族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与潮州手拉壶结缘

从小叛逆的廖奥性格自立,大学毕业后,家境殷实的他放弃继承家族企业到潮州做起了茶叶生意,从此认识并爱上手拉壶。“我是因为看过一把手拉壶从而萌生了学艺的想法。”廖奥说,因为爱上了手拉壶,懂得了一些相关知识,从壶可以看出制壶人的个性,所以他特别想见见制壶人,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手拉壶传承人谢华,后便拜其为师,开始学习手拉制壶技艺。

“刚开始的时候在老师的授徒工作室学习基础技艺。我就住在工作室里,每天练习十几个小时,做完就睡觉,睡完继续起来拉壶。”谈起学艺过程,廖奥感慨万千。近三个月的基础训练,让他的双手因泡水太久而化脓,他也患上了行业的职业病颈椎病,但他依然在坚持。

“直到有一天,老师告诉我,让我晚上到他的工作室去。”这让廖奥兴奋不已,在他心目中,这意味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到老师自己的工作室,就代表老师将要进行手把手指导,这是嫡传弟子才有的待遇。

据廖奥介绍,在数年的学艺时间里,他总共用掉5吨左右的泥,用坏5台拉坯机,制作了万余把手拉壶……正是他这双稳重的手,加上一颗沉得下去的心,让廖奥获得了“铁人”这么一个外号。

最享受的工作时光

学成后的廖奥带着老师推广手拉壶文化的愿望,回到家乡四川,并在成都开了功夫茶馆。“四川人多喝盖碗茶,对功夫茶不是很了解。”廖奥说,在四川人的观念里,功夫茶还是一种比较高端的品茶方式,但其实在潮州,几乎家家户户都喝功夫茶。这样一来,手拉壶作为功夫茶才有的器具在四川很难得到推广。“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异吧,我们不能够去改变四川人喝茶的习惯,只能从手拉壶的制作技艺和收藏价值上进行推广。”

“你说得那么一本正经,怎么不当着我们面做来看看……”一次,一位客人的调侃触动了廖奥的心弦。“既然那么多人不相信,那我不妨就开门迎客,让大家眼见为实,亲身体验。”于是,廖奥关掉了茶馆,在成都成立了自己的第一间壶艺工作室,并尝试开班授课,让所有好奇甚至质疑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玩泥巴”的价值,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当一天的忙碌结束,街道上车马偃息、夜深人静后,就是廖奥一天中最惬意、最沉醉的工作专属时刻。“开了工作室,白天常常有逛街的客人和前来拜访的朋友,以及不少茶友、壶友,既然进门,就是有缘,和他们喝喝茶、聊聊天、鉴赏新茶新壶,这些都能提升自己的人生感悟。”每当说起白天的喧闹,廖奥总是悠然一笑,“不过每天这一段工作的时光始终是我最享受的……”

作品中融入巴蜀文化

在思索了整整一年时间,数易其稿之后,廖奥制作的手拉壶《蜀韵传承》终于完成,被成都外侨办送往欧洲展出。《蜀韵传承》将古代文明中象征吉瑞的礼器“琮”用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化作壶形,创新使用了描金工艺将灿烂的太阳神鸟图腾篆刻在盖面,不仅还原了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也以明显的巴蜀文化地域特征亮明了它的身份。对于这件作品,廖奥评价说:“老的传统可以有新的设计,新的东西也可以借鉴老的传统,在成都这片包容并蓄的土地上,创意设计从来就不拘泥于形式,创意没有边界,设计没有局限。”

廖奥说:“一把手拉壶的好坏,要从它的实用性以及‘精’‘气’‘神’来判断。‘精’指的是手拉壶的工艺细节完美,‘气’指的是壶整体的气场,‘神’指的是壶所传递的文化内涵。而做一把好壶,设计是关键,也是一把壶的灵魂。

“让更多人认识潮州手拉朱泥壶,这是我的使命。”廖奥说,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体验并喜欢上手拉制壶技艺,让朱泥壶进入更多成都人的茶室,“我现在做手拉壶,不单单是为了成功,更多是想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紫砂制壶工艺。”

(本文摘自《读者报》2018年7月26日第14版。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读者报》。)

天府匠人系列(15)|廖奥:只想做个简单的手艺人

这就是《读者报》

知过去 长知识 有谈资 摆故事

天府匠人系列(15)|廖奥:只想做个简单的手艺人

天府匠人系列(15)|廖奥:只想做个简单的手艺人

天府匠人系列(15)|廖奥:只想做个简单的手艺人

天府匠人系列(15)|廖奥:只想做个简单的手艺人

《读者报》订阅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 关注“读者报官方微信”,进入微店下单订报

3.淘宝店铺: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微店订阅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