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天府匠人系列(12)|胥一兰:非遗传承人的孤独与理想

一针,一线,一笔,一刀……他们用双手编织生活,雕刻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带走了他们的年华,却带不走他们的初心。他们是一介工匠,是文化使者,也是天府匠人。

天府匠人系列(12)|胥一兰:非遗传承人的孤独与理想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伴随着李宇春的歌声,一位孤独的绣娘形象逐渐浮现在脑海中,一台绣架,一张绣布,双手灵巧地飞针走线,勾勒出大千世界、锦绣河山。

既定印象中,这样一位绣娘应该是充满故事的、经过岁月洗礼的成熟女性,因此,当记者第一次见到胥一兰的时候,很难将眼前这个单纯秀气的90后女孩与国家非遗传承人联系起来。

机缘巧合走上蜀绣道路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三星堆文明时代,与蜀锦并称为“蜀中瑰宝”。相较于湘绣、粤绣的明艳,苏绣的淡雅,蜀绣的色彩以明丽清秀著称,恰似四川人骨子里的不偏不倚。

作为南方丝路重镇,蜀中历来以桑蚕丝织闻名,这些为蜀绣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胥一兰就出生在有“嫘祖故里”之称的绵阳盐亭,曾祖父在当地开办了一家很大的丝织厂,那大约就是胥家与丝线最初的缘分。可惜的是,家族后面两代人都没能继承这份传统,直到胥一兰的出现。

不过,对胥一兰来说,蜀绣也并非少年时的第一选择。受当牙医的父亲影响,年少的胥一兰曾立志从医,高考时第一志愿填报的也是一所医学院。当时老师要求大家把志愿填满,胥一兰无意中看到了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的服装设计(蜀绣方向),从小喜欢画画的她对服装设计也颇感兴趣,于是在第二志愿填报了这个专业。结果,高考成绩不理想,第一志愿落选,阴差阳错地考上了蜀绣专业。胥一兰坦言,其实当时对蜀绣并不了解,而且家里人并不是很支持,但既然选上了,还是想好好学习一下。最终,胥一兰顶着家里的压力,走上了蜀绣这条道路,到如今已是第八个年头。

汗水磨练出的纯熟技艺

蜀绣的针法之多,居四大名绣之首。据统计,其针法共有12大类、130余种,70余道衣锦线更是蜀绣所独有。蜀绣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大大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而对初学者来说,每一种针法的学习,无一不是用时间和汗水磨练出来的纯熟手感。

华新学院是四川省第一个开设蜀绣专业的高校,胥一兰正是第一批6名学员之一,师从著名蜀绣大师、国家非遗传承人郝淑萍。郝大师非常重视这个蜀绣班,只要有她的课都从不缺席,手把手地指点每一个学生。6个女孩也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刻苦学习。当时刺绣的实践课不多,大约两周才上一天,她们就趁晚上的空余时间自己到刺绣室练习,每晚绣到八九点才回寝室。胥一兰调侃,别的女生谈恋爱的时候,她们也在忙着绣花。寒暑假的时候,大家也没有闲着,而是到郝大师的工作室继续实践。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的刺绣技术。

2013年,国际非遗节期间,胥一兰和同学们在文殊坊举行了拜师仪式,成为郝淑萍大师的弟子,也正式成为蜀绣这项国家级非遗的传承人。

大学毕业后,胥一兰在羌绣工作室担任过打样师,在商贸公司从事过蜀绣、蜀锦产品管理等工作,虽说都与蜀绣有联系,但商人追逐利益而枉顾艺术的行为,让胥一兰痛心不已。2014年底,胥一兰下定决心辞去工作。

恰好2015年初,华新学院的老师打来电话,询问胥一兰愿不愿意回学校教书,胥一兰想都没想当即就答应了,终于可以回到一个只属于蜀绣的环境中了。

培养蜀绣的兴趣,从娃娃抓起

郝淑萍大师曾说,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一名学生超越自己的成就,而就现实来看,能够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下来已属不易。刺绣注定是一个孤独而寂寞的工作,现实的窘境、外界的诱惑,无一不在冲击着原本脆弱的环境。

华新学院的蜀绣专业已经开办了8年,如今却面临招生困难的窘境,去年大一只有两名新生入学。即使学满三年毕业,也有不少人会放弃这个专业。当初6个怀揣蜀绣梦想的女孩,如今包括胥一兰在内,只有3人还在从事相关专业。面对这一现状,胥一兰也颇感无奈。

“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就不做这一行了,确实让人感到寒心。其实我现在也很难静下心来绣花。学校里杂事比较多,除了给学生上课,还需要参加一些会议,申报各种项目、准备材料等。有时候绣上几针,突然被其他事情打断,再坐下来的时候心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谈及未来,胥一兰坦言,应该不会一辈子待在高校,反而想开办一些蜀绣兴趣班,主要针对中学甚至小学的孩子。“一旦上过兴趣课,他们就会以兴趣为出发点,影响到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慢慢地,就能带动整个社会对蜀绣的关注。我觉得,不止是蜀绣,整个工艺美术行业,以及这些非遗项目,都应该从基础教育出发,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传承与发扬。”毕竟,许多成年人的思维逐渐趋于固化,而小朋友总是喜欢接受新鲜事物,能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价值。

不在学校的时候,胥一兰喜欢待在家里绣花,虽然时间很紧张,仍然乐在其中。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她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教更多的小朋友刺绣,将蜀绣文化推广开来。蜀绣,这项四川人民的伟大文化传统,值得被更多人关注和喜爱。(《读者报》记者 董小玥)

(本文摘自《读者报》2018年6月28日第14版。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读者报》。)

天府匠人系列(12)|胥一兰:非遗传承人的孤独与理想

这就是《读者报》

知过去 长知识 有谈资 摆故事

天府匠人系列(12)|胥一兰:非遗传承人的孤独与理想

天府匠人系列(12)|胥一兰:非遗传承人的孤独与理想

天府匠人系列(12)|胥一兰:非遗传承人的孤独与理想

天府匠人系列(12)|胥一兰:非遗传承人的孤独与理想

《读者报》订阅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 关注“读者报官方微信”,进入微店下单订报

3.淘宝店铺:

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微店订阅地址:

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