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没有馆陶长公主的干涉,刘彻会不会被立为太子?

尚宫女史


没有馆陶公主,刘彻一样会成为太子。只是步调的问题而已。

立太子的背景:

汉景帝的皇后无所出,所以景帝并无嫡子,太子之位久虚,母亲薄太后和弟弟梁王都巴巴的等着“兄终弟及”,景帝急需立一位太子来稳定局面。

刘荣本也不是汉景帝中意的继承人,但无奈大臣们一再建议“无嫡立长”,刘荣作为庶长子,得了年纪大的好处,被立为太子。汉景帝虽然一共有十四个儿子,但从他们的生平来看,才情庸庸者居多,像刘彻这样年少聪慧的,几乎是独一份。


拼个妈:刘荣之母栗姬和刘彻之母王美人:

栗姬:刘荣生母,景帝早年非常宠爱的姬妾,为景帝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后,她因为馆陶长公主刘嫖经常给景帝献美人而怀恨在心,拒绝了馆陶长公主联姻的提议,憎恨厌恶之情还溢于言表。馆陶长公主扭头就找了王美人结盟,这意味着栗姬把把一个强有力的同盟亲自推到了对手的阵营。后来栗姬被景帝厌弃,和馆陶长公主明里暗里在景帝面前说了不少坏话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馆陶公主说坏话能奏效呢?看看栗姬此人“过人”的负情商值就知道了:据说景帝有一回和栗姬说:“我要过世了,我的妃子和儿子们就要拜托你照顾了。”这话要是有一点政治敏感的女人一听,立刻开心的跪谢皇恩了。景帝的意思就是说:认可栗姬后宫之主的地位了,才会把一家子交托。谁知栗姬立刻撒泼,那些妃子们抢走丈夫的爱,那些儿子们,成为自己儿子的竞争对手,还要自己去照顾他们,栗姬狠狠的骂景帝是个稀里糊涂的老狗东西!

要说景帝,没直接治死栗姬,也是古来帝王中的好脾气了。所以就栗姬这种性格和愚蠢,说她干出什么作死的事,景帝都是信的。



王美人:

王美人:燕王的外孙女,只是家中在她母亲那时已经没落。但母女二人都是野心勃勃之人,在王美人嫁人生子后,母女还能硬生生从夫家脱离出来,想方设法安排王美人进了太子府,并且得到还是太子的景帝宠爱。

怀了刘彻后,王美人给景帝说:梦见一轮太阳扑入腹中。自古帝王们都喜欢给自己造个噱头,王美人深谙此道,已经为肚子里的孩子制造舆论了。馆陶公主被栗姬拒绝后,王美人和馆陶公主以最快的速度结成了儿女亲家,准确的说,是政治同盟。而且王美人和婆婆薄太后的关系也很好,曾救梁王于水火。帝王家最亲的血脉,都站在王美人这边。


在馆陶公主明里说栗姬坏话的同时,王美人暗里给了栗姬和刘荣致命的一击:联合朝中大臣上奏:“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大怒:虽然自己废黜了无所出的薄皇后,但不意味着后宫和大臣们可以联合来“逼宫”。景帝以为是栗姬的主意,于是下令废刘荣太子位,改封临江王,再不愿见到栗姬,栗姬不久郁郁而终。

而王美人,四个月后就被封为皇后。“子以母贵”,没几天,刘彻也被封为太子。王美人成为最大的赢家,在景帝面前贤良温和的王美人,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刘荣和刘彻本人:

刘荣被立为太子短短几年就被废,一方面是自己没有太多建树,一方面是母亲栗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直到刘荣被废太子位改封临江王时,还因为造宫殿占了宗庙的地而被酷吏郅都审问,景帝诏他进京问话,上车时车轴忽然折断。江陵父老流涕窃言曰:“吾王不反矣!”郅都不给刘荣纸笔单独写给景帝认错,刘荣就因恐惧因自杀了。据说有燕数万衔土置于冢上,百姓皆怜惜临江闵王。

由此可见,这位废太子品行多坏估计称不上,但脑子比较愚蠢,胆气也不足,有可能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妈宝男”类型。


刘彻:初名彘,天生聪颖过人,慧悟洞彻,进退自如。据《汉孝武故事》载:“至三岁,景帝抱于膝上,抚念之……试问儿:‘乐为天子否?’对曰:‘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别说景帝,什么人遇到这样的三岁小儿不会留意呢?

刘彘“讼伏羲以来群圣,所录阴阳诊候龙图龟册数万言,无一字遗落。至七岁,圣彻过人”,景帝遂改刘彘名“彻”。“彻”字表示充满智慧,达到圣德的要求。

面对刘彻和刘荣,相信景帝的心本来就是偏的。景帝四年(前153年)四月,以立长的原则,立栗姬所生长子刘荣为太子,同时封不到四岁的刘彻为胶东王。我个人怀疑,景帝本来就更中意刘彻。加上栗姬和王美人二位母亲的所作所为,国家交给谁更放心,呼之欲出。

所以,没有馆陶公主的边鼓,只需假以时日,栗姬的“不(作)死不休”,面对王美人的“温柔切割”,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在景帝还在世的十几年里,刘彻有足够的时间成长起来,和平庸的兄长刘荣,一争高下。也许没有那么快就被立为太子,但这几乎是天命所归。

我是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如是,如是我闻,继往圣绝学,成智慧人生。文章单篇开易经解读,喜欢就关注吧!感谢!


如是史社



结合史书记载的当时情况,刘彻被立为太子,是馆陶长公主、刘彻利益集团战胜了栗姬、刘荣的利益集团的结果。

如果没有馆陶长公主的干涉,当时双方势力对比:

栗姬受宠程度高王娡,但政治水平低于王娡;

刘荣为庶长子,当时已成年,已立为太子,刘彻未成年,封为胶东王。

如果馆陶长公主不参与的话,朝堂或后宫没有其他势力参与进来,王娡斗赢栗姬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赢了,刘荣不犯致命的错误,刘彻翻盘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如果栗姬当初没有拒绝馆陶长公主,并且朝堂或后宫没有其他势力参与的话,那么刘彻翻盘的可能性为零。如果还有其他政治势力参与进来,那鹿死谁手就难说了。

当然,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低情商的栗姬拒接了长期给自己丈夫拉皮条的馆陶长公主,导致本来投向自己的势力落入敌方的阵营,馆陶长公主和王娡强强联手,不仅搞倒了栗姬,也顺带着把刘荣也拉下马来。

这过程,跟汉王刘邦和霸王项羽的争天下的有着异曲同工的的妙处,项羽政治水平低,武力值高,占着赢面。然而投靠他的韩信、陈平纷纷投靠刘邦,范增也被他气走。结果处于劣势的刘邦得到韩信、陈平、再加上自己的萧何、张良,最终逼得霸王乌江自刎!


小雷闲话历史


刘彻,就是汉武帝。他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

馆陶长公主刘嫖,是刘启的姐姐,刘彻的姑姑。


汉景帝当初立的太子并不是刘彻,后来由于馆陶长公主的干涉,刘彻才成为太子。


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有书君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馆陶长公主想让女儿嫁给原太子刘荣,成为未来的皇后,遭到栗姬拒婚后恼羞成怒,成为“废荣立彻”的诱因。

馆陶长公主与弟弟汉景帝刘启的关系非常好。而且她倍受母亲窦太后的宠爱,在娘家也是说一不二。

刘嫖为了让娘家的荣华富贵不至于落到外人手中,在刘荣被立为太子后,就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将来可以成为皇后。


刘嫖腆着脸就去找刘荣的母亲栗姬提亲。哪晓得热脸贴了冷屁股,栗姬一口就回绝了。

栗姬这样做也有她的道理。


因为之前刘嫖为了讨好弟弟刘启,总是想方设法给他物色美女,送到宫中。


刘启沉迷于这些美色之中,对栗姬的宠幸就少多了。


被冷落一边的栗姬自然对长公主颇有微词。这次正好赶上刘嫖来跟自己提儿女亲事,她当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刘嫖在娘家说一不二,还没人敢驳她的面子。这次栗姬竟然不知好歹,一口回绝了她,这让刘嫖觉得非常跌份儿。

刘嫖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你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了吗?我让你的儿子做不成太子,我看你还神气什么?于是,刘嫖就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馆陶长公主计划让刘彻成为太子,女儿再嫁刘彻。“金屋藏娇”的许诺,刘嫖“废荣立彻”的决心更加坚定。

刘嫖在栗姬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开始把目光锁定在了平时低调随和的王美人身上。

刘嫖找到王美人,提出要把女儿陈阿娇许配给王美人的儿子刘彻。王美人早就知道这个大姑子在宫中可以呼风唤雨,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有一次,刘嫖和王美人带着各自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刘嫖想试探一下刘彻就说:你长大了,想娶阿娇姐姐为妻吗?

刘彻忽闪着大眼睛说,如果能够娶阿娇姐姐做妻子,我一定要盖一所金屋子,让她住进去。


不知道是刘彻童言无忌,还是王美人提前做了“功课”,刘彻才说出这样的话。


反正刘嫖听到这话,非常开心,这就更坚定了她要把刘荣拉下太子之位,扶刘彻上位的信心与决心。

馆陶长公主与王美人合伙算计栗姬,栗姬一败涂地。刘荣最终被废,刘彻成为太子。

刘嫖先是跟刘启说,栗姬这个人是个醋坛子, 心肠还歹毒。每次我送美女给你,她都会说三道四。


不只是这样,她还让巫师行巫术诅咒她们,盼她们生病或者早死。并且,因为这些,她还对我有意见。为了你,我真是受了老大的委屈。

刘启听后很生气,对栗姬产生了不满情绪。正好有一次他生了病,就试探栗姬说,我将来要是死了的话,你可要好好对待我的那些妃子们啊。

这个栗姬也是胸大无脑,她根本没有想到这是刘启在试探她,同时也在验证刘嫖说的话是真是假。


刘启的话,激起她对其他妃子的醋意。她暴怒,对刘启出言不逊,让刘启很不高兴。

王美人与馆陶长公主多聪明啊。


她俩一合计,觉得应该再下一剂“猛药”,她们的计划才会实现。于是由王美人出面找了一个大臣,让他去给汉景帝说,所谓“母以子贵”,儿子是太子,母亲却不是皇后,不合规矩啊,让他请刘启把栗姬立为皇后。



因为当时薄皇后无子被废,皇后之位还空着。

这个大臣也是没脑子,真的就这么去给刘启说了。


刘启听了,认为是栗姬请人来说情的。他想,我让你善待其他妃子,就有立你为皇后的想法。


当时你那样怼我,现在又唆使别人来请求这件事!再说了,立皇后这事,我自有打算,还轮不到别人来指手画脚。所以刘启当即就把那个没眼力见的大臣处死了。

刘启想,什么“母以子贵”?我把刘荣的太子之位给夺了,我看你还有什么倚仗的?于是汉景帝把栗姬打入冷宫。不久刘荣被陷害致死,栗姬也郁闷而死。

太子刘荣被废三个月后,7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王美人被封为皇后。

刘彻16岁的时候,景帝死了。刘彻即位,称汉武帝。阿娇被娶进皇宫成为皇后。

本来,事情到这里,也算比较圆满了。可是,当上皇后以后的阿娇,却没有迎来自己的幸福生活。她与刘彻渐行渐远,最后被迫在长门宫孤独终老。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是放之四海皆宜的道理。


馆陶长公主为了让女儿当上皇后,不惜用尽手段移花接木,使“准皇上”更换人选,可谓费尽心机,但女儿却并没有得到理想中的幸福。


王美人审时度势,接受了馆陶长公主的提亲,为儿子争取了最好的前程。


而栗姬因为不懂得圆融,致使自己和儿子双双殒命。


这些母亲,或者成功,或者失败,都有其历史及性格的局限性。是非功过,每个人心中自有一杆秤。

人间到底哪些值得,哪些不值得?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课堂


诚然,长公主刘瞟在刘彻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决策权在汉景帝手里,汉景帝才是最后的拍板者!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一起重温刘彻被立为太子的过程,是非得失,供大家鉴赏:

汉景帝起先立的是栗贵妃的儿子刘荣为太子,刘荣也是长子,因为皇后无嗣,刘荣的太子位置是符合封建纲常的,只要刘荣不烦混,汉景帝百年之后刘荣就是新君!但挡不住他有一个政治感太低的妈!长公主想和栗妃结亲,把女儿陈阿娇许配给刘荣,但遭到了栗妃的断然拒绝!长公主感到了奇耻大辱,这时候刘彻的妈王娡敏锐的发现了机会,主动联系长公主促成联姻,从而为日后刘彻被立为太子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帮手!长公主是个睚呲必报的主,不断在汉景帝面前挑拨是非,久而久之就对刘荣不满了,这时的栗妃没有冷静的头脑,所作所为更是深得汉景帝的厌恶,刘荣被废就是不可逆的了!

刘彻被立为太子主要有三方促成:1栗妃的政治感太低,情商也不够,不会变通,给了别人扳倒自己儿子的机会。2长公主的公报私仇,利用和汉景帝的姐弟情深,阳谋阴谋双管齐下,是最大推手。3幕后掌控者王娡,心思缜密,看问题深刻,利用了长公主,同时摸清了汉景帝的内心,她才是最大的boss!即使没有长公主,凭着王娡的心机和思维,刘彻被立为太子的机会也是很大的!只不过长公主在幕前表演,王娡在背后操控而已了





寅哥解惑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汉景帝其实立长子刘荣,并不是看好他的能力,只是因为他是长子,而彼时汉景帝一奶同胞的亲弟弟梁王刘武又在试图登上皇位,所以为了是梁王死心,方才立了一个太子,也可以说,汉景帝没有深思熟虑过,单纯是为了立而立。

话虽这么说,但是毕竟刘荣已经登上了这个位置,那么他好好保持,等到汉景帝一挂,那么他还是大汉朝新一任的皇帝,这里就出现了问题,作为太子的母亲栗妃,她心胸狭隘,非常贪财而且妒忌心很重,而且这个人几乎没有政治头脑 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白痴,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反过来说,既然你知道对手非常强大,知道自己不是对手,那你找一个强大一点的队友来帮衬一下,辅佐一下,等太子一登基,连本带利都收回来了,这里就要说到汉景帝朝的几大政治势力,这里主要说的是以某个人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第一个是以周亚夫为主的军方势力,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从而在军中威望极高。。。第二个是以梁王刘武为首的梁国势力,梁王在七国之乱中守住了函谷关,最后致使吴楚联军溃败,梁王也是曾经最接近权利中枢的人物。。。第三个是以窦婴为首的平定七国之乱中在洛阳维持后方的人物,窦婴作为窦太后的侄儿,他非常忠于皇帝,而不是只顾及自身利益,为人圆滑但又不失原则。。。第四个就是以窦太后为首的老牌势力。综上几大派系,汉景帝最要防范的是刘武,最要顾忌的是周亚夫,最亲近的是窦婴,最无奈的是窦太后,所以,要稳住太子的位置,最需要巴结的就是窦婴和窦太后,而长公主刘嫖是最亲近窦太后的人,她又是汉景帝的亲姐姐,窦婴又已经是太子太傅,应该说只要稳住了长公主,汉景帝想废太子的阻力就会大很多,很可能历史上就没有了汉武盛世,但是话不能说死,汉景帝作为一代心狠手辣的帝王(这里要说明心狠手辣的帝王没有什么不对,成大事者不拘泥于文法,领导者狠才能使得国家稳定),也可能会冲破艰难险阻换太子,但是只能说,只要刘嫖影响着窦太后,汉景帝废太子的机会就小很多,因为窦太后作为他亲妈,又是政治强人,对汉景帝朝的影响力太大了

所以说,是栗妃的意气用事给了王娡机会,最后在刘嫖的鼎力相助下,刘彻登上了皇位

应该说,作为皇子,聪明机灵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政治手腕比较强大的亲妈,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的一句话来说,汉武帝有十几个兄弟,有谁不想做皇帝,又有谁做不得皇帝,窦太后最后没有废了刘彻,主要的还是怕伤了女儿的心,同时也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儿子,她的压力太大,所以成本太高,所以最后她选择慢慢过渡权利,让拿下反对刘彻的人都聚集在她的身边,最后兵权一给他,让他都收拾了,应该说窦太后为刘彻做的这些,都是受了女儿馆陶公主的影响


逐梦星辰丶


刘荣被废一事不好说,原因不一。但刘彻很小立为太子,应与馆陶公之帮助有关系。仅凭王娡一已之力,不会那样顺利。后宫在争储方面,与皇子年龄有关。幼年立储,多为母亲有关,作用较大。成年立储,则受朝臣制约因素影响。王娡既然结亲馆陶,就说明自已无把握。应该肯定这方面。王娡这个人很深刻。刘彻被封胶东王,可以王一人之力办成,再升格为太子,应是王娡整合力量的结果。



左说春秋


汉武帝能登上皇位,应该感谢这几个女人,第一个就是薄皇后,虽然贵为皇后,不生育,犯了皇家大忌,最后被废。第二个是栗姬,没有政治头脑,虽有皇长子刘荣,但得罪了汉景帝和长公主,使自己和儿子惨死。第三个丈母娘长公主刘嫖,第四个母亲王娡,她们两个联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长公主,单靠王娡,胜算不大。



个人感觉,这只是部分因素吧,跟刘荣被废一样,不能全是他母亲的原因,个人因素占很大的关系。

汉景帝虽然比不上他父亲文帝和儿子武帝,但是也是一个比较贤明的皇帝,他选择后继之君应该不会光凭别人的说法,他肯定会有自己的考虑,哪个儿子更适合当皇帝他肯定比谁都清楚,并且汉武帝后来的作为也证明他的眼光不错。



有趣影视共享


没有馆陶公主,刘彻当太子还真不一定,本来粟妃的儿子刘荣被立太子,馆陶公主想把女儿嫁与刘荣,但粟妃因馆陶公主刘嫖常给景帝献美女,而怀恨拒绝,馆陶便和刘彻之母王美人结盟,目地是立刘彻为太子,娶馆陶之女,刘彻更说出金屋臧娇的典故,在薄太后的支持下馆陶公主和王美人等人的计划最终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