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健康城市建设与慢病综合防控

健康城市建设与慢病综合防控

所谓“健康城市”,可以不断创造和改善其社会环境,并支持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在最大程度上享受生活,并保持健康和幸福。

作为健康城市,它需要给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安全的道路和交通,及鼓励积极生活方式的环境。一座健康的城市是包容的,每位居民都能享受生活,每位老年人和残障人士都能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健康保障。一座健康的城市应该被一系列环境保护行动所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后代。建设健康城市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撑与保障。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对人民健康带来的挑战不能单靠卫生和医疗部门来解决。维护健康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建设绿色城市需要政府强力领导,推进政府内与私营企业间的跨部门合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向和谐社会发展以及向健康安全城市发展,都将会是健康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但我们也能认识到,在实践过程中对已有研究证据提供一个可以评价其优劣、轻重的标准已经证明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途径获得的证据,但这些证据不尽相同,有时甚至相互对立。这就要求必须循证来为此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评价标准,健康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将更多地遵循“循证”的理念。循证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渗透到卫生、教育等公共管理领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中国卫生管理领域循证意识淡薄、决策缺乏充足科学证据的情况下,树立循证理念、遵循循证卫生决策流程和方法进行决策,对于普及循证理念、提高卫生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共卫生政策的发展是健康促进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健康城市的政策基础。虽然WHO给出了健康城市规划的工作指南,欧洲30年的实践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标准”的健康城市并不存在,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和发展背景。WHO西太区办事处指出,对于健康城市组织和实施的方法,各个国家间有显著的差别,这些差异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和行政管理水平。在健康城市建设的决策和实施中,并没有现成的“舶来品”。健康城市的建设是连续的、学习的过程,而非一系列一次性的举动。健康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依据证据,而非为了应付短期的压力。因此,每一个国家甚至每一个城市都要突出“循证”的理念,本着循证的思想,在对当前所有相关的证据做充分、合理的权衡后,整合和平衡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经验、资源、伦理、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政治的考虑,制定出当前背景环境下最优的政策,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工作效率,做好应该做的事,这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根据这一基本判断,我们完全可以认为:

1、慢性病和综防控必将成为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内容

城市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类变量,即与医疗卫生有关的变量,如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疾病控制、卫生保健、卫生服务、卫生监督等;社会经济状况变量,如就业、收入、人口控制等等;居住环境变量,如家居、供水、绿化、基础设施等。这三类变量实际上就是涵盖了以“人、社会和环境”这城市三个领域内几乎所有的内容。为此,在健康城市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健康城市建设的四大主题: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健康服务+健康的人生。而这三类变量正与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内容高度一致。

建设健康城市和慢病综合防控工作相融,互为依托,不仅有利于调动政府和全社会的参与度,更使健康城市建设有了鲜活的内容,并通过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环境、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为引导社区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镇江市为更有效完成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各项任务,在“健康镇江”的协调下,制定了一系列慢病工作规范,建设了一批基础性示范健康工程,每年都组织项目中期督导评估、现场推进会推动、年度考核验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项目化管理,明确了慢病工作目标、标准要求、责任主体、经费保障、完成时限,并有机地融合入“健康镇江”的大平台予以宏观调控,既满足了完成慢病防控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保证了慢病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也提升了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正由于慢病综合防控的宗旨与健康城市建设的四大主题高度匹配,慢病综合防控有机融入健康城市建设大平台就显得贴切自然而顺利,不仅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直接督导,更有利于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促进全社会的广泛动员和部门间的无缝衔接,促进彼此健康工程成效的获得和效果的可持续。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协同联手有机相融以促使可持续,唯有建立相应机制促使其常态化,方可保持“四季长春花常在”。国家卫健委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也将此先进的理念在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中得以体现。

2、健康管理日益成为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

要建设好健康城市,进行健康管理是必由之路。同时,国家卫健委目前也将健康管理逐步纳入慢病综合防控的重要议程。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是健康城市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健康的人群是整个健康城市的核心。健康城市所有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群健康,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

健康管理理念在健康城市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体健康管理;

(2)功能型社区健康管理;

(3)生活社区健康管理;

(4)城市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出发,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健康管理的社会意义是预防和更好地治疗疾病、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生活品质。医学研究发现,包括癌症在内的很多疾病若能通过健康管理方式及早发现,治愈率可达到90%。而导致疾病和早死的主要原因——不良生活方式更可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手段得到改善。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健康管理实践统计表明:健康管理能减少50%的死亡率、预防三分之一以上的疾病。健康管理这种既能帮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又能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策略应用于以促进城市人群健康为目的的各项行动实践中,对于健康城市计划的实施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基本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