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希特勒为什么要进攻苏联?

不谈恋爱好多年


对于希特勒来说,他是为了和平才去进攻苏联的,以逼英国求和,承认自己已经获得的势力范围,打掉苏联,英国也就没什么念想了。

就像一个小孩子,抢了别人家的玩具,拿在手里看着舒服,但心里又觉得不踏实,这个既得利益其他孩子们不承认怎么办?那就随时有失去的风险,于是他继续把被欺负的孩子摁在地上,说:认不认,这是我的了。但那孩子就是死不松口,不认。这个小霸王只能通过展现更强大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了。

就像日本鬼子要去招惹美利坚一样,也是为了某种和平,日本当时深陷中国战场,西方也对它贸易制裁,准备开始禁运。日本急了,从逼着何谈到“求”着国民政府谈判,准备就是你国民政府承认我的既得利益,我这边就不打了好不好。可包括国民政府在内,中国没有哪个党派力量搭理日本人。日本人最后索性一踩油门,打美国人去了。至于中国战场,爱咋的咋的吧。

希特勒对英国是无能为力的,德国的海军太落后,德国的力量就被英国牢牢锁死在欧洲大陆上。不过英国那破败的陆军同样对德国无能为力,双方就僵持在那里,元首从海外得不到需要的资源,那就只能朝东看了,他也低估了苏联抵抗的能量,由于苏联大清洗造成苏军战斗力严重下降,苏芬战争苏军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希特勒极为兴奋。

对元首来说,只要开动一台足够庞大的战争机器,就能在短期内把苏联一举捏碎,尤其是德军的突袭和闪电战在波兰和西欧战场的成功进行,让元首觉得稳操胜券,可最后哪里知道苏联的大后方有那么惊人的生产能力和源源不断的人力,还有那令人恐怖的严寒……


云中史记


当年苏联实力强劲,希特勒为何一定要拿下苏联?真相到底是什么?


纵观二战风云,总有一些让很多历史爱好者为之疑惑的谜题,其中最让人不解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二战时期德国的最高元首、纳粹党党魁希特勒,曾下定决心,一定要拿下苏联。而当时苏联作为德国的战争盟友,在1939年和德国联手攻打并分割了波兰,而且他们还签订了和平相处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后来在他的强烈号令下,德军攻袭苏联,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让原本战无不胜的德军满盘皆输,事实证明主动挑衅,攻打苏联是多么愚蠢的决策,希特勒估计悔的肠子都青了!

看到这里大家就会问了,既然没有十足的把握,希特勒为何还不自量力招惹实力强劲的苏联,断言一定要拿下这个曾经的盟友?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小编看来,这跟希特勒的狼子野心,想称霸欧洲的雄心壮志脱不了干系,却不成想聪明反被聪明误!

1、为了掠取苏联物资,占据重要战略位置。

既然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就证明希特勒这个人可不简单,不仅激战残暴,还精明的很呢,根据当时的战况,希特勒从长远谋略:作为军事霸主,德国和美国终有一场恶战,而战争就必须有丰富的物资供应,放眼整个欧洲战场,一眼就瞄上资源丰富的苏联了,如果能攻下苏联,自是好处多多,获得苏联的石油、粮食、矿产、工业生产等资源,还能占据重要军事基地,消灭英国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潜在同盟国,掉过头来再解决英国,这样就可以快速掠取欧洲大陆的战果,最终逼迫苏联投降,消除苏联武装对德国东部的威胁, 不得不说希特勒的小算盘打的是真精啊!

2、攻占苏联,与日本形成联盟帝国,称霸世界,利益远大于风险。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希特勒向自己的盟友下手,看似利益驱使,但实际上原因并不简单。

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德国元首,希特勒每走一步,都是向着最大的利益出发,对于德国而言,只要占据苏联,就能和侵华的日本形成亚欧一体的地缘战略,成为亚非欧三洲的轴心联盟帝国,顺势拿下大洋洲和美洲,称霸世界简直指日可待。其实还有些小私心,这样一来,希特勒的爱将隆美尔在非洲从此也不会有什么战争对手了。可风险和利益往往是成正比的,既然要狮子大开口,这其中的风险也可想而知,毕竟德国要招惹的是一个超级大国。但很显然希特勒把这种风险早就分析的很清楚了,只要利大于弊,他就会铤而走险,放手一搏。早在1941年之前,德军已经占领了法国、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各国,就连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的英国也被德国收入囊中了,在二战时期真是出尽了风头。希特勒想的很长远,要想称霸世界,单靠已经占领的那些个欧洲各国还不够,能够拿下苏联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步,他心里的这些“小九九”,相信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只要熟知那个时期战略形势的都能猜得到。

3、在希特勒眼里,苏联就是一个眼中钉,肉中刺,必须拔掉!

众所周知,德国苏联一样,都是集权主义国家,在二战爆发前后,也都是热衷于对外扩张的国家,通过“东方战线”在东欧得到了不少的土地,即使两国政权出奇的相似,也曾经是签署的同盟国,依然不妨碍希特勒对苏联的敌对。在希特勒眼里,这样一个具有威胁性的眼中钉,必须要除掉以绝后患。其次,希特勒本身就是个极端仇视共产主义者,自他执政之后对待国内的共产主义者是异常残暴。

4、为了得到德国民众的支持,身处纳粹党的希特勒出“奇招”。

对于后来希特勒攻打苏联,其实还隐藏着一个很多人并不了解的原因。读过中学历史的话,大概都知道,德国执政党是纳粹党,而纳粹党的根基是民众支持,所以它必须不断发出高福利才能笼络民心,维持统治。在深陷经济危机中的德国,要想维持高福利只能通过压榨夺取他国物资来减少财政支出,挺过难关。可希特勒也没想到苏联也不是善茬,不会任人宰割,德国最终会兵败苏联也是他始料不及的吧!

其实小编觉得,当初希特勒真的不必要去打苏联,说他自断活路也不为过。斯大林都已经那么支持他了,源源不断地给德国输送石油和粮食,这一正常进口途径完全可以满足战争需求。而且对苏联来说,最大的敌人,是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而不是德国纳粹,站在斯大林的立场上,德国打苏联,真的是不可思议,不管希特勒是出于什么目的,什么居心,都是主动破坏了和苏联之间的天然盟友关系,也葬送了自己的“霸业”,从决定抛弃这个盟友的那一刻,希特勒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



葛大小姐


是啊,德国和苏联离得那么遥远,希特勒为什么要举国之力,去攻打苏联呢?就把西欧、中欧、南欧拿下来,和苏联瓜分东欧不好么?而且瓜分东欧的协议,都已经和苏联签下了,希特勒这是为什么呢?这可能是二战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首先,虽然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协议》,但希特勒对斯大林和苏联,是仇视的,就像仇视犹太人一样。在希特勒看来,斯拉夫人属于下等人种,不但不应该占有优良的资源和广阔的土地,还应该被灭亡或者被奴役,或者成为优等种族雅利安人的仆从。

其次,希特勒当时野心勃勃,想统一欧洲,称霸世界。要想称霸世界,德国的资源远远不够。苏联广袤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是欧洲其他任何国家都不能比的。早在希特勒获取政权之前,就确定了抢夺苏联资源的战略思想。

那里有希特勒梦寐以求能养活众多人口的粮食,以及军备和日常生活需要的能源:石油、天然气、电力等等。苏联众多的人口,可以为德国的基础建设和军工生产提供廉价劳力。所以,德国入侵苏联,势在必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过是希特勒的缓兵之计。

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还因为对德军作战能力过于自信。二战初起时,德军集中先进和优势的武器兵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攻敌人之不备,快速席卷欧洲。如一个月拿下波兰,歼敌近7万伤敌20万,俘虏敌人近70万,而德军自己的伤亡数字只有3万。

打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法国,等等,闪电战奏奇效,征服似乎很容易。因此,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希特勒和德军最高统帅部,错误地认为,德军真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最无往而不胜的军队,克隆之前的胜利,同样很快能拿下苏联。

所以,针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也是按照加强版闪电战的模式设计的。虽然他们深知苏联与之前德军打败的所有国家都不一样,因此在军事行动的设计上,已经与波兰闪电战和法兰西战役有很多不同,如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但德国人依然以为,对苏战争,半年就会结束,所以连冬装都没有准备。哪怕在最前线的官兵们,都以为会回家过圣诞节。当然,他们不但没能回家过圣诞节,有许多德国人,至死再也没能看到家人故乡一眼。


世界真的很大


俄《共青团真理报》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内幕:在德国对苏开战之前,莫斯科曾制订过进攻德国的秘密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获取德国出兵苏联情报 1939年至1941年间,欧洲大陆几乎完全处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苏联为了避免卷入战争,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希特勒欲壑难填,决心要把苏联纳入自己的版图。 此间,苏联在国外的情报人员十分活跃,克里姆林宫最高决策层不断收到情报人员发回的关于德国可能对苏联开战的情报。 先是苏联总参谋部情报人员发回情报,称德国可能在1941年5月15日进攻苏联。后来证实,希特勒确实有在5月15日进攻苏联的计划,但由于其在南斯拉夫和希腊的战事不利,被迫把这一时间推后一个月。后来,左尔格获得了德国准备在6月22日进攻苏联的情报,并紧急上报给斯大林。此前,英国外交部在伦敦还曾召见过苏联驻英大使迈斯基,向苏联方面通报了德军在苏联边境地区部署和调遣军力的详细情报,包括部队番号、指挥官姓名等等。种种迹象表明,苏德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谁先开战,谁就可以掌握主动权。所以希特勒只能选择在苏联尚未完成准备的时候发动战争,并寄希望于苏联战败后美英能知难而退,默认欧陆是德国势力范围。


请叫我喵总好吗


一战后,德国成为协约国砧板上被任意宰割的肥肉。德国在战后深受《凡尔赛条约》之苦。苏联不被西方列强承认,只得关起门来发展自己实力。可以说当时的德国和苏联是被国际社会抛弃的两个弃儿。德国在一战后迅速恢复了经济实力,但是做为战败国的德国始终摆脱不了《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凡尔赛条约》就像戴在每位德国人头上的紧箍咒一样,直到希特勒上台。希特勒上台以后,公然撕毁《凡尔赛条约》。希特勒扩军备战,不断吞并周边国家,并最终挑起了二战。二战爆发后希特勒迅速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希腊等国,而且控制了芬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起了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军事行动。德国出动了190个师,近5000架飞机,近4000辆坦克,近50000门各种火炮,总兵力约500万分三路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为什么德国最终要进攻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第一,欧洲大陆已无强国。当时欧洲只有四大国,德国、法国、英国和苏联。二战爆发以后法国迅速败亡投降,欧洲只剩下三大国。当时希特勒希望打下英国之后在再做其他打算。可是无论是德国的海军还是德国的空军,最终都败给了英国。德国最精锐的陆军又无法越过英吉利海峡。英吉利海峡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于是希特勒改变战略,先进攻苏联。灭掉苏联之后,英国就好对付得多。



第二,生存空间。希特勒早在上台之前就曾经提出生存空间的问题。希特勒认为所谓的劣等民族要为所谓的优等民族让出生存空间。希特勒把犹太人和斯拉夫人都列入需要腾出生存空间的劣等民族。在希特勒的生存空间理念中就已经规划占领东欧和苏联部分领土。希特勒认为占领东欧和苏联部分领土,可以扩展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占领这一地区之后,德国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德国经济,扩充德国的实力。相比较于英国,希特勒更希望灭掉苏联。希特勒曾经希望和英国媾和,只不过丘吉尔没有答应。所以希特勒进攻如果早在计划之中。



第三,转移国内危机。希特勒上台以后,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经济危机。希特勒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以后,已经大大缓解了德国的经济危机。但是这种缓解并没有彻底消除。此外希特勒上台的重要原因是德国人相信他能带领德国重新站在世界强国之列。进攻苏联成为希特勒转移国内经济问题和其他问题的重要手段。希特勒希望通过进攻苏联提高自己的威望,达到国内团结。

第四,争霸需要。希特勒上台以后的目标绝不是让德国不再受《凡尔赛条约》的束缚那么简单。希特勒希望建立欧洲乃至世界霸权。虽然希特勒已经征服了法国,但是还不足以让希特勒建立欧洲霸权。别说欧洲霸权,就连欧洲大陆霸权都没有完全建立。希特勒若想建立欧陆霸权乃至欧洲霸权则一定要打败苏联。只有打败苏联,德国在欧洲才没有对手。否则苏联就会像一个庞然大物始终站在德国附近,德国也不敢去争夺世界霸权。



第五,社会意识形态不一样。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希特勒又是一个对社会主义充满敌意的人。在希特勒的既定计划中绝不会允许苏联的存在。当时英国和法国也正是看到了希特勒仇视社会主义苏联,所以他们才一直寄希望于祸水东引。德国在进攻苏联之前就和意大利、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也就是说,德国早就把和自己意识形态不同的苏联定位自己的攻击目标,而且这也是德意日三国合作的重要基础。所以德国进攻苏联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是是否进攻的问题。

第六,称霸世界的既定目标。德意日三国不仅要建立地区霸权,归根结底他们还要建立世界霸权,共同瓜分世界。当时德国和日本计划在中东一带会师,瓜分全世界。当时世界性大国也就是美国、苏联、德国、英国和日本。德国若想称霸世界一定要打败苏联、美国和英国。就当时的情况看,德国只有打败苏联以后才能稳定后方,才能和英美两国在世界范围内争霸。希特勒不打败苏联,不可能放心争霸世界,也难以实现和日本会师。打败苏联,占领欧亚大陆是德国全球计划的重要步骤。而这一步骤的关键便是打败苏联。



最后,苏联国内出现问题。苏联的国土面积,工业实力和军队实力都让希特勒忌惮三分。但是后来苏联国内发生了肃反运动。肃反运动不仅造成苏联国内局势紧张,更重要的是造成大量军事指战员被清洗。苏联红军中高层军官几乎全部被清洗干净。红军指战员和政工共被清洗4万人,直接枪毙1万5千人。5名元帅被枪毙了3个,4名集团军总司令被处决3个,67名军长被清洗60名,199名师长被解决136人,397名旅长被清洗221人。苏联红军中高层军官被清洗殆尽,造成苏联红军战斗力大打折扣,大清洗的消息也早就被德国特工熟知。希特勒当时还不太确定大清洗会给苏联红军战斗力带来多大影响。接下来的苏芬战争中,苏联红军的表现用丑陋来形容都不为过。希特勒彻底看清了苏联的实力,彻底放下了对苏联顾忌。

总而言之,希特勒进攻苏联在计划之内,一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刺激了希特勒的侵略欲望,促使希特勒铤而走险。


依稀说史


每当有人提到二战战局时,总是会好奇为什么希特勒一定要向东进攻苏联呢?

实际上,希特勒进攻苏联是多种信息错误综合在一起导致的战略误判,这场战略误判最终导致了纳粹的灭亡。

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战斗力

苏芬战争的发生,让希特勒开始严重误判苏联的实力。

1939年,苏联入侵芬兰,苏联损失惨重,战场伤亡达百万以上。

在这场战争中,苏军的装备落后,战斗力低下,跟德国军队就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由于苏联内斗不断,大清洗使很多苏军优秀指挥官死于非命,指挥官后继无人。苏军落后的指挥水平让苏军甚至让芬兰军队成建制的消灭掉。


苏芬战争中,狡猾的希特勒为摸清苏联军队的底细,向当时的苏军派遣了观察员,观察员异口同声说这支部队糟透了,不堪一击。

希特勒认为,如此虚弱的苏军,自然不是德军的对手,更加坚决了进攻苏联的决心。

高估德国实力

西线速胜法国,让希特勒和纳粹统帅部信心满满。

法国军队在欧洲可谓是数一数二,在一战时曾打败过德国军队。可是这样一支军队竟然让德军不到一个月时间彻底摧毁,打败苏联更是轻而易举。


而且希特勒自从发动战争后,靠着自己的赌徒性格和军事才华,发动闪击战从来没有失手过,他认为对苏联的进攻也一定会马到成功。

过于自信让希特勒丧失了对战场的合理判断。典型的例子是,他居然没有做将战争进行到冬天的准备。德国进攻前,苏联认为德军如果要进攻苏联一定要大量制作羊毛大衣,可欧洲羊毛市场始终平稳,所以苏联认为德国没有准备好进攻苏联——谁也没想到希特勒这个疯子居然没准备把战争进行到冬天!

苏联的资源对德国的诱惑力太大

德国是个小国,虽然它很强大,却依然是个小国。但德国缺的,苏联都有。

苏联的北高加索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乌克兰地区有一望无际的大粮仓,顿巴斯地区煤炭储量巨大,苏联的镍、铜、铁、金刚石储量惊人。苏联的森林资源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水资源也是数一数二。


拿下苏联,就等于拥有了相当于整个西欧的资源,德国再不用担心没有钢铁去制造武器,不用担心飞机、坦克、汽车和舰艇没有燃油。

希特勒想要的是征服世界,但征服世界仅凭西欧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希特勒需要一个像苏联一样体量的超级殖民地。

意识形态的冲突

希特勒看来,德国对英法等国只是利益上的冲突,没有意识形态的冲突。而跟苏联却是永远的死敌。

希特勒希特勒仇视犹太人,对犹太人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因为共产主义理论的缔造者马克思是犹太人,希特勒更把共产主义看做洪水猛兽语。

在希特勒看来,苏联和德国是水火不容的敌人,因为意识形态决定了德国和苏联无法并存。


虽然跟苏联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但他长期以来对斯大林的观察得出结论,觉得斯大林和自己一样,也是个为了利益可以背信弃义的人。 还有一点,在希特勒看来,从沙皇俄国到斯大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侵略成性,贪得无厌。今天你不打他,明天他也会打你。

戈培尔曾经不止一次对希特勒说“苏德必有一战”。所以应该趁着苏联羽翼未丰,早点消除这个心腹大患。

希特勒掌握的情报表明,英国正在频繁和斯大林接触,试图说服苏联加入英法阵营对德国宣战。苏德翻脸是迟早的事,而目前苏联人还在犹豫观望,正好出其不意,一举拿下苏联。苏联一旦主动向德国开战,德国就会腹背受敌,不得不同时两线作战,陷入被动。


另外,如果能征服苏联,就等于为日本消除了一大隐患,让日本人腾出手来牵制美国,让美国参战欧洲的可能性降低,这样德国就能在短期内打败英国,征服欧洲指日可待。 所以,在1941年夏天,德国起对苏联的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希特勒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苏联会如此坚强,斯大林会如此的坚定。不知道在1945年4月30日他在地堡里绝望的自杀时,会不会想起1941年他命令德军全面进攻的那个早晨。


小约翰


二战时,纳粹元首希特勒下令德军攻袭苏联,却让原本战无不胜的德军满盘皆输,事实证明攻打苏联是个错误,那么当时他为何选择攻打苏联呢?而且苏联作为德国的战争盟友,在1939年联手攻打并分割了波兰。而且他们之前已经签订了不愿开战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希特勒为何要攻打苏联?原因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道理很简单: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远的只有利益。希特勒这么做,也是利益所然,但原因却一点也不简单。德国占据苏联,才能和日本形成亚欧一体的地缘战略联盟。在1941年之前,德军已经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换言之,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被德军拿下了,就连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也被打趴下了。再者,希特勒的爱将隆美尔在非洲战无对手。

希特勒纵观四方,要想称霸世界,那么必须要占领苏联,唯有占有苏联,既能联合1937年攻占中国的日军,形成东线联盟一体,成为亚非欧三洲一体的超级联盟帝国。接下来,拿下美洲和大洋洲,称霸世界指日可待。这一层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下面要说的是一些很细节性的原因,其实苏德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有可避免的可能,毕竟德国要惹的是一个超级大国。首先,在德国看来,苏联是最不能让人放心的“盟友”德国要攻打全球,离不开苏联的战略资源。二战打得就是现代化武器的战争,诸如飞机、坦克、自行火炮、潜艇、卡车等都离不开石油,而德国自己缺乏石油资源。希特勒当初之所以攻占罗马尼亚,是因为罗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德国的战略供需都来自罗马尼亚油田。而苏联的石油比罗马尼亚更多,这如何不引来希特勒的觊觎?更令希特勒不能忍的是,苏联竟然在1940年乘德国攻打英国无暇他顾,想要掠夺罗马尼亚油田。当希特勒得知此事,差不多要冷汗直流,一旦苏联人的目的得逞,到时德军没有石油,还怎么打战?如果打下苏联,一举几得,德国的战略资源从此再无后顾之忧了。所以苏联这一战,不得不打。

希特勒的意识主义使然。纳粹党名义上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其实是披着社会主义的皮,实质上仇视并欲消灭社会主义的共产党,更何况是苏联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彼此三观不合,希特勒当然是想除之而后快。战争年代,非友既敌,反正是敌对国,早晚都要打,迟到还不如早打,与其被动攻打,还不如来个错所不及的攻袭赢面更大。更何况,对于希特勒来说,家门口盘着这样一座庞然大物,整天虎视眈眈地盯着。如果不解决这个祸害,德军如何能称霸世界?所以,攻打苏联迫在眉睫。苏联在对战小国芬兰时的惨败,让德国认为苏联是纸老虎希特勒自觉能拿下苏联,是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德国闪电战战无不胜,德军因此士气高涨,反观苏联在1939年攻打芬兰这样的小国时,动员了54万兵力,去攻打只有12万多人能派上战场的芬兰,第一阶段直接有四个师被全歼,战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虽然第二阶段,苏联最终取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苏联输得很惨,苏联的表现如此之差,导致了希特勒的误判,认为苏联就是空有大面积的领土和大量的军队,战斗力差得可怜,希特勒以为凭借德军的战斗力肯定能速胜苏军。

希特勒为何要攻打苏联?原因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还有,希特勒从德军情报部门得知讯息:苏联准备要袭击德国,于是希特勒决定先下手为强,认为1941年6月22日是袭击苏联的最佳时机。然而,一切不以人的意志为左右!是非成败转头空!当一切盖棺定论时,一切不可逆,时间是历史最好的证明。


没气泡的巴黎水


苏联实力强劲,希特勒为何要一定要拿下苏联。

希特勒何止是要拿下苏联,希特勒在攻打苏联之前已经和号称陆上第一强国的法国进行了一场大战。

打完法国之后他又和世界第一海洋强国大英帝国大战起来。当时不仅仅有不列颠空战这种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空战。同时,希特勒命令德国的海军四处出击,对英国在大西洋上的航线进行破交战。

虽然大英帝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但是保护遍布整个大西洋的商船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正在大西洋警戒德国潜艇的英国士兵)

丘吉尔只好向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美利坚合众国求助。

美国总统罗斯福支援了他50条驱逐舰,同时也派出美国海军帮助大英帝国进行协防。

即便如此,在德军潜艇狼群战术的围攻下英国还是损失惨重。1940年7月到10月,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英国就损失了150万吨船只,平均每个月被击沉了50万吨。

(被击沉的英国商船)

在不列颠空战之后,希特勒不仅没有对大西洋上的破交战降低烈度,反而变本加厉。

而与此同时,希特勒却在准备全力攻打苏联,并且在1941年6月22号之前集结了一支总数多达550万人的强大的军事力量。

你看,希特勒的胃口可不止吃掉苏联。此时他正准备两线作战:在陆地上打败世界国土第一大国苏联,在海上打败世界海洋霸主大英帝国。

所以,当德国对苏联发动战争的时候,大西洋上也迎来了欢乐时光。时间大约在1941年1月到8月,在这段时间里,德军击沉了超过300万吨盟军船只。

(盟军商船编队,那时候至少有20%的商船会在路上被击沉)

那么希特勒为什么敢这么做呢?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

希特勒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他相信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他坚信德意志民族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希特勒)

称霸世界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战前的目标!

所以,希特勒所建立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和德意志第二帝国具有很强的传承性。

当初,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时,德国在短短的20年内就发展成为欧陆第一工业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野心也随之膨胀。由于世界已经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等瓜分的差不多了,所以德国的崛起遭到了英法两国的围追堵截。

为此,他们进行了当时影响整个欧洲的军备竞赛,尤其是海军军舰的建造竞赛很让人印深刻。

1890年英国有67万吨军舰,德国有19万吨,到一战前英国军舰吨位已经高达270万吨,德国军舰吨位已经高达130万吨。

这种军备竞赛让欧洲成了火药桶,最终酿成了第1次世界大战。

第1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不得否认的是,德国的那些容克军官们却并不服输。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失败不是自己的错误,是政治的原因让还在保持攻势的德国军人不得不放下武器投降!

这种不服气让他们成为支持希特勒的一股巨大的力量,德国一战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鲁登道夫就是支持希特勒的重要人物,并且曾经支持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此外,鲁登道夫也是著名的反犹太的领袖,他认为犹太人操纵了德国的金融和生产,但并没有为德国利益着想。

(鲁登道夫)

所以,希特勒所建立的第三帝国和当初的第二帝国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区别是出于对一战的反思让他更激进。

既然德国在强大之后的目的就是要向外拓展生存空间与世界最强国争霸,所以就会不可避免的和周边强国爆发战争。

至于为什么希特勒敢于同时挑战欧陆强国苏联和海洋霸主英国,主要是由于他过于自信了。

因为,曾经不可一世的法国竟然一个多月就沦陷,而英国的海上交通线在狼群战术的攻击下也岌岌可危。

在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扩大战争,同时两线作战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话说回来,如果美国不加入战争,在德国海军的封锁下英国很难支持到1942年。解决了英国,即便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也于事无补,希特勒可以将西线军队和资源调到东线,取得对苏军的巨大优势,最终将这个国家打败。

所以,希特勒自信也是有理由的,只是他小看了美国人。


历史风暴


恰恰相反,已经整横扫整个欧洲的希特勒不但没有认为苏联实力强劲,相反,他将苏联视为泥足巨人。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军方都认为,强大的德国军队只要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只用2~3个月就可以灭亡苏联,比之叫嚣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更为狂妄。

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希特勒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这其实与巴巴罗萨计划之前,苏联拙劣的表现有很大关系。二战爆发之后,为了拓展战略空间,同时,也由于俄国对于土地贪婪的本性发作,苏联调集了近百万大军,对人口只有300万的芬兰发动了战争,意图吞并芬兰,这就是第1次苏芬战争。按说,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军队人数,乃至于战争潜力,都完全被碾压的芬兰,会迅速被苏联覆灭。

但是,这场战争的过程却令人大跌眼睛,全副武装的苏联红军面对人数不足、装备落后、人数也只有他们零头的芬兰军队,却屡屡收获惨败。作为正规军,苏联军队表现的却比民兵更为拙劣,这场持续了三个半月的战争,近百万苏联红军居然遭遇了过半的伤亡。这场战争的结果,极大的刺激了希特勒及纳粹德国对于进攻苏联的信心。

希特勒

而且在此之前,纳粹德国也得到了苏联大清洗计划的情报。这场从1934年就开始的苏联内部大清洗,几乎将整个苏联红军的军官消灭一空。当时,苏联红军军官阶层有4万多人被清洗,超过1.5万人被枪决。在苏联红军的高层之中,尤其是在苏联内战期间立下汗马功劳的高级将领几乎全军覆没。例如,67名军长有60人被枪毙,12名集团军级将领被全部枪毙,5名元帅有三人被枪毙。

军官是一个国家军队的大脑和指挥中枢,失去了军官的军队,不过是一盘散沙,与溃兵无异。将2/3以上的军官全部清洗,这是德国付出数百万人的代价,也未必能够取得的“辉煌”战果。大清洗的恶果在苏芬战争中表现无遗,这进一步增强了希特勒及纳粹德国战胜苏联的信心。

斯大林

当然,苏联军队的虚弱,并非德国进攻苏联的唯一原因。

事实上,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之前,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已经完成了德国前所未有的壮举,他们横扫整个欧洲大陆,成为欧洲大陆毋庸置疑的王者。当时的欧洲大陆,除了孤悬海外的英国和东部的苏联,几乎全部处于德国的统治之下。

即使名义上没有臣服德国的几个中立国,如西班牙、瑞士、瑞典等国,在实际的态度中也是唯德国马首是瞻。因此,在欧洲大陆已经纵横无敌的纳粹德国,面临的对手其实只有三个,位于东方的苏联,位于海外的英国,和大洋彼岸的美国。

德国巅峰时期

但是,由于德国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海军短板,德国军队并不具备消灭英国乃至美国的实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希特勒的目标,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面积广阔、土地肥沃、人烟稀薄、资源丰富的苏联。

更何况,苏联的主体人口为斯拉夫人,而斯拉夫人在希特勒的概念里,是需要被消灭的“劣等民族”。同时,作为工业化国家,除了钢铁,德国庞大的战争机器最需要的资源,就是石油。但是,由于没有海外殖民地,德国一直没有一个稳定的石油获取地,保加利亚油田的产量也远远无法满足德国所需,德国战争机器一直受到能源不足的影响。

因此,德国一直迫切需要获得一个石油产地,以彻底解决德国能源不足的问题。而此时,想要拥有一块足够供应德国石油产量的产地,除了美国、东南亚等可望不可即的海外石油产地,在中东没有大量发现石油之前,德国有且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苏联。


鸢飞九天2018


苏德战争是二战中最血腥的战斗,整个战场就是一个绞肉机,数千万人死于战场。

至于希特勒为什么要进攻苏联,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生存空间的需求,当时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但是国土面积太过狭小,向西由于对英国海狮计划的失败,已经到达极限,只能讲目标转向东面,同时苏联高加索地区的石油资源也是希特勒所垂涎的。

第二,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战时期的德国是法西斯主义国家,当时的苏联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希特勒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就应该为德国做事。

第三,当时的苏联刚刚经过大清洗,军队中大量优秀军官遭到迫害,导致苏联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联也在备战,大量的军工产业被转移到苏联腹地,生产规模也在不断加大,新式装备在不断更换,经过训练的士兵作战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如果等到1943年或者1944年开战,那时的苏联军队将横扫一切。所以希特勒不得不进攻苏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