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撒马尔罕城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存在?与明朝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青史家


位于中亚的内陆国乌兹别克斯坦,面积44万平方公里,人口3185万,首都是著名的塔什干。那么,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在哪呢?乌兹别克斯坦的地图就像一只头朝西的恐龙,在“恐龙”的大腿根部,有一座大城市,这里就是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的历史非常悠久,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在欧洲折腾够了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准备去东方冒险。马其顿军队攻打撒马尔罕的时候,亚历山大就站在城外,望着金光闪闪的撒马尔罕城,感慨地说:我早就说撒马尔罕美的让人目瞪口呆,但亲临此境,撒马尔罕的美还是让我震惊了。

现在的中国人对撒马尔罕不是很熟悉,但撒马尔罕可是中国史书的老熟人。早在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就称撒马尔罕为“悉万斤”,而《隋书》、《旧唐书》、《新唐书》都记载了一个西域古国的国名,很有名——康国,而康国就在撒马尔罕。知道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的安禄山吧,另一祸首就是唐明皇李隆基本人,杨玉环都是背锅的。安禄山本就姓康,冒姓安,祖先来自康国的粟特人。

如果你研究过蒙元史,更应该对撒马尔罕不陌生。在被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征服的各国中,有一个国家的知名度特别响,就是著名的花刺子模。花刺子模盘踞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一带,号称是太阳的土地。而处在“太阳的土地”中心的,也就是花刺子模国都,就是撒马尔罕。

公元1231年,蒙古窝阔台汗发兵攻陷撒马尔罕,花刺子模的历史遂成绝响。

不过因为撒马尔罕的地理位置太优越,又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花刺子模被灭亡后,又有一位枭雄人物在此定都。

这位枭雄和中国的渊源非常深,谁呢?在明成祖朱棣时,有个西域大国的皇帝叫嚣要征服明朝,让中国人放弃自己的信仰。他甚至借用明朝皇帝的朱姓,当着明朝使节的面羞辱朱棣,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大骂朱棣篡夺侄子的皇位,声称要替朱允炆讨还公道。地处西域的他怎么会对明朝这么熟悉,因为他会汉语……

公元1404年11月,这位枭雄率20万大军东征。朱棣也想和这位西域传奇人物较量一番,看看你是嘴功厉害,还是老子的大明铁骑厉害!可这位西域皇帝在东征过程中,公元1405年2月,死在了行军途中。这一点倒和朱棣有些相似,朱棣也是死在亲征北元回国的路上。

他在明史圈的名声非常大——帖木儿帝国皇帝帖木儿。帖木儿帝国的首都就在撒马尔罕,而人称“跛子帖木儿”的帖木儿本人,就出生在撒马尔罕以南几十公里的沙赫里沙布兹。直到现在,史学界还在为一个假想而争论不休——如果帖木儿和朱棣交手,谁会笑到最后。支持明朝胜利的居多,但也有人认为朱棣不是帖木儿的对手。

风云际会早成荒凉,一切的荣耀与耻辱,都已是过眼烟云。现在的撒马尔罕并没有被历史的黄沙淹没,反而活的非常精彩。

乌兹别克斯坦像恐龙,而首都塔什干位于恐龙尾巴上,相对有些偏远。撒马尔罕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的交界处。地位虽然不如塔什干,但撒马尔罕却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公路枢纽,还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当过几年(苏联)乌兹别克的首都。这些国家的如果互相串门,基本上都要经过撒马尔罕,除非你不心疼油钱。


地图帝


撒马尔罕城是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座城市,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点,也是中亚地区非常重要的城市。在这里,各类不同的人类文明进行交汇和融合,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撒马尔罕现址

早在公元前70万年的时候,在撒马尔罕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原始村落。随后,随着时间的发展,经过大流士改革、丝绸之路的开辟等等,撒马尔罕逐渐成为了中亚地区非常繁荣的城市之一。《明史·西域传》中记载撒马尔罕“其国东西三千余里,地宽平,土壤膏腴。王所居城,广十余里,民居稠密。西南诸蕃之货皆聚于此,号为富饶。城东北有土屋,为拜天之所,规制精巧,柱皆青石,雕为花文。”从中足可以看出当时撒马尔罕经济发展的繁荣。

撒马尔罕遗址

在明朝时期,撒马尔罕与明王朝的交往较为密切。通过丝绸之路这一载体,二者经常互派使臣,也时常进行经济贸易活动。《明史》载:“元时回回遍天下,及是居甘肃者尚多,诏守臣悉遣之,于是归撒马尔罕者千二百余人。”由此可见,当时撒马尔罕与明王朝不仅仅在官方上交往颇多,民间的交往更是频繁。这种大规模的商贸活动,使得中国大量的丝绸、瓷器出现在了异国的市场中,中国的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的外来物,这样一来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文化沟通、交流。

撒马尔罕遗址

撒马尔罕与明朝之间一直存在着朝贡贸易的关系。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撒马尔罕的驸马就派遣使臣向明朝进贡了十五匹马以及骆驼,这样一来就正式确立了明朝与撒马尔罕之间的藩属关系。撒马尔罕按时向明王朝进行朝贡,而明朝则对撒马尔罕进行封赏和回赐。

总的来看,撒马尔罕向明王朝进行朝贡主要就是为了经济利益,另外一方面还可以依靠着强大的明王朝以“远交近攻”的姿态成为中亚众多城市中屹立不倒的一座。而明朝与撒马尔罕结好也不仅仅是看中了两者之间沟通、交往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出于对于西域经营的需要。明王朝需要通过与中亚城市缔结友好来对付强大的北元蒙古势力。

参考文献:

《明史》

杨鹰,《撒马尔罕城市历史发展研究》,《陇东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潘勇勇、王晓霞,《洪武年间明朝与撒马尔罕的朝贡关系述论》,2014年第1期


回答者:浙江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萧宸轩

个人简介:

萧宸轩,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在读,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曾主持国家级重点(校筹)“抗战老人口述历史收集整理”项目。曾参加南京大学举办的“抗战记忆”口述历史工作坊、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在《南通铁军》、《抗战记忆(第一辑)》中发表整理口述文稿近二十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