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你介意买优衣库吗?”

在2004年,一位20的日本青年在接受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对优衣库的衣服怎么看的时候,回答说:“如果是内裤、袜子这类东西的话,也不介意穿穿优衣库的。”换句话说,穿在外面的衣服是绝对不考虑的。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Marisol》是一本面向40岁上下女性的时尚杂志,在今年6月号刊登了一个关于时尚意识的读者调查,对象共353人,其中86%是职业女性,已婚者约占六成。2/3的受访者家庭年收入在600万日元(约合36万人民币)以上,更有1/3超过1000万日元(约合60万人民币),可以说是收入良好甚至优越的阶层。当问到是否会买便宜牌子的服装用于搭配,80%的受访者表示“会”,而最常购买的牌子就是优衣库。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这个年龄层的消费者既有钱又注重时尚,但她们并不介意有时穿穿优衣库。可见,近十多年来,日本消费者的意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曾经大家都觉得服装是反映自我的重要手段,要“和别人不一样”才能说明自己的个性。但一股小小的逆流已渐渐汇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在这种生活基本面上和大家一样也无妨,因为“穿什么并不能真正体现自我”。这种思想的滥觞,即标志着“第四消费时代”的来临。

何为“第四消费时代”?

日本消费社会研究专家三浦展,在2012年出版的《第四消费时代》一书中特意提到了优衣库的品牌形象在日本不同年龄阶层中的变化。

三浦早年任职营销杂志《ACROSS》主编,主要研究消费现象与文化的相互影响。2005年,他撰写的《下流社会》宣告了日本中流阶层的崩坏,“下流社会”一词也入围了次年的流行语大赏(该书中文版已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日本社会一直有“1亿总中流”的认识,即1亿国民差不多都是中流水平。《下流社会》是针对“中流”而言,揭示了新的“下流阶层”的出现。与中国读者的语感不同,作者使用“下流”一词并非全是贬义。

要说什么是第四消费社会,先要了解一下第一到第三消费社会是怎么回事。

根据三浦展的解析,第一消费社会是从大正时代起到二战前(1912-1941年),西方化的商业社会逐步形成,人口向大城市流动,都市化建设日新月异,日本开始有了电灯、百货公司、剧院、写字楼、公寓,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打扮时尚的“摩登女郎”。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第二消费从战后到石油危机(1945—1974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在全国推进,日本迎来了大发展时代。这个时代消费上的最大特征就是家用电器开始批量生产,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由于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转变,这一代消费者的需求是大众化、标准化的,厂家只要生产大量产品,不需要太多营销手段都能顺利地卖掉。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第三和第四消费社会的更替是交叠的,并没有一条明显的分界。三浦展把每个消费时代大致定为30年,第三消费时代是1975—2004年。第四消费时代预计是2005—2034年。由于第四消费时代的兴起与第三消费时代密切相关,这两个时代要放在一起讲。

第三消费时代是追求个性的时代,人们对标准化的、重量不重质的消费观念嗤之以鼻,希望通过购买特色商品体现与众不同的自我。据此,厂商也提出了新的营销策略。本来,在第二消费时代,电视机这种家电已经实现了一家一台。这样的话,市场就饱和了,怎么办呢?于是厂家开始推一人一台、一屋一台的战略,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电视机,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精工手表的广告,把手表从一种单纯的计时工具变成了时装的一部分。广告语是“(既然每天都要换衣服)难道手表就不用换着戴吗?”小字部分则是“今天是戴金色还是银色呢?”提示消费者要拥有不同款式的手表。这则广告于1979年面世,次年风靡日本。

第三消费时代是“高度消费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日本实现了二战以来的梦想:身在日本,享受西方一流国家的物质生活,商品极度丰富,不是生产大量千篇一律的消费品,而是可以轻松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体现自我的商品。和第二消费时代一样,这个时代的物质欲望很强。拥有比他人更贵重、更稀有的物品给人强烈的满足感,向人炫耀自己拥有这些物品,就能得到大家的羡慕。

今晚去精致意大利餐厅

还是街坊居酒屋?

2017年大热的漫画《东京白日梦女》对这种消费倾向的变化有细腻的刻画。伦子是个不出名的小编剧,阿香经营着一家美甲店,小雪在父亲开的居酒屋里当厨娘,她们三人是高中同学,因为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毕业后一起来到东京谋生。不知不觉从二十出头活到了33岁,一个人都没能如愿结婚。在这样的现实下,她们抱着白日梦一天天地生活下去。尽管如此,十几年间没有断过的闺蜜聚会始终是她们最快乐的时光。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二十多岁的时候,她们最喜欢的事情打扮得漂漂亮亮,出入高档精致的意大利餐厅,点一杯当时最流行的血橙桑格利亚,虽然觉得有点贵,但美其名曰“对自己的投资”。渐渐地,她们开始模仿“高雅女性”的风范品尝葡萄酒。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后来,随着年纪渐长,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她们开始觉得去普通的庶民居酒屋,吃口味很重的内脏配日本酒更加开心。价格便宜,可以大声喧哗,还能快点享受微醺的快感。

有意思的是,这不仅仅是三个女孩的变化,也折射出了整个时代的变化。

上面这页漫画中提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数字:“大约28岁的时候……”以2017年三人33岁来计算,28岁这年应该是2011年。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极大震撼了日本社会的事情,就是311东日本大地震。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近海发生9.1级地震,大海啸随之而来。在NHK的航拍直播下,日本国民眼睁睁地看着汽车和房子被海浪卷走,可以说亲身体会到了这些“财产”中包含了多么大的风险和虚无,感受到人类的物质文明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脆弱。

2017年3月,东京银座中心的一则巨幅广告再次把日本人带回那个剧痛的时刻: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日本雅虎的防灾赈灾广告,张贴于银座索尼大厦外墙。这则公告获得了当年日本PR协会最高奖、Good Design Award。

上面的文字写到:

又到了3月11日。距离东日本大地震,已匆匆过了6年……

地震当天,在岩手县大船渡市观测到的海啸高达16.7米。

这样的巨浪,如果来到这个银座的中心,

正好是这个高度。(红线标出)

光凭想象,绝对意识不到竟然能有这么高。

但是,一旦知道了这个高度,人会采取的行动必将有所不同。

……

这是一则防灾减灾的广告,但用来形容日本社会的变化也并无不可。经过311大地震,很多原本脆弱的东西毁坏了,留下来的则是更强韧的。

能够自由选择才是幸福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日本的消费市场从此就要走下坡路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有了物质的极度繁盛,才有可能让大家去体会物质以上的东西。“断舍离”教主山下英子号召大家把家里的杂物都扔掉,这种观念是上一代人绝对无法接受的:“要用的时候买不到可怎么办?”因为匮乏,才需要囤积。如果随时能买到需要的东西,那么让这些东西留下店里和买回家放着其实没有多大不同。所以,不重视物质攀比,其实是生活在物质极为丰富的社会里的安心感和余量感。

多亏了消费社会的高度发展,有了那么丰富的商品,当消费者面对那么多的选择,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归根结底,“我们并不是在购买商品,而是在通过购买商品来购买幸福。”

幸福来自于自由的选择,这才是属于第四消费时代的真理。而自由选择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在丰富的物质世界中拥有说出“这才是我想要的”这种判断力。

不花钱如何生活?

无论如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必须转变观念才能生存。比如说,老龄化问题。据推算,2035年日本20多岁的年轻人约有1046万人,而65-89岁的老年人将会达到3293万人,差不多是年轻人的3倍。因此,今后恐怕很难靠年轻人来支撑老年人了的生活了。

三浦展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设想:让三个老年人来支撑一个年轻人,这样是不是就减轻了负担?比如,年轻人无力支付高额的房贷,而很多老年人却在市中心拥有大房子,一个人孤单地生活着。这样的老年人可以免费把房子借给年轻人,老奶奶可以给年轻人做做饭,老爷爷可以给年轻人介绍自己的人脉,如果能够帮到年轻人,老年人也会很开心。

《第四消费时代》中提到一个真实的例子。学习建筑的女大学生,毕业后没有留在东京、大阪,而是选择去相当偏僻的岛根县海士町当政府部门的临时职员。每个月薪水只有12万日元(约合7200元人民币),但竟然能够存下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000元),这样一年就存了1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2000元)呢。

为什么钱花不掉呢?原来当地有很多阿婆,她们想要买的服装、书籍当地都没有,就拜托大学生帮她们从网上代购。作为回报,阿婆们送来了很多礼物,萝卜、柿子什么的,还有当地海岸盛产的鱼类,自己基本不需要买什么食材。而且房租每月才3000日元(约合180元人民币),自己把墙壁刷一刷,摆上点有设计感的小饰品,马上就变成时尚杂志里令人羡慕的自然之家。

可以说,只要有了网络,原来大家对“乡下”的刻板概念完全被颠覆了。而且,就是在这样的乡下,因为村子里的婆婆基本都不会上网,差不多就等于自己一个人享用100兆的专用光纤呢。

这样的生活方式,究竟算是穷人还是富人?

第四消费时代如何赚钱?

站在企业的一边,今后寻求发展的方向也将不再局限于物质形态的产品开发,而是要更多地研究消费者的情感和人际需求。

创造了日本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老板纪录的家入一真,目前在从事鼓励年轻人创业的项目。他在《金钱教会我》这本书里提到一个案例,说一个年轻人利用去冲绳旅游的机会开发了“在冲绳海滩为你留言”的项目,就是在沙滩上为客人写下指定的MESSAGE,比如送给爱侣或家人的一句甜言蜜语,拍成照片,送上一个惊喜。每条留言收费300日元(约合人民币18元)。

这位项目开发人在他的主页上写道:我想把冲绳海岸那无限接近透明的蓝色大海与白色沙滩与大家分享。在美丽的沙滩上给你最重要的人留下心声吧!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甚至,家入一真在这本书里介绍的工作方法也是“共享式”的。他创办的公司Liverty是以项目为单位聚集人才,大家都是出于对项目的兴趣才参与进来的,公司并不负责给大家发薪水。项目如果有了盈利,就可以平均分配;如果没有赚到钱,自然也就没有报酬。但参与项目的经历确是每个人的实际工作业绩,而团队成员间的取长补短也是很重要的收获。

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提到了一些企业正在摸索试验的方案,以及今后需要考虑的策略。例如,日本高速发展期建造了一批大型住宅区。在“第二消费时代”追求“大量”“同质化”的背景下,入住的居民都是差不多同年代的小家庭。现在,不仅房屋整体老化,入住的居民大大减少,且大多是老年人。

东京多摩平住宅区进行了社区改造试验,对房屋的外观和户型做了改造,专门辟出一栋楼作为共享型的大学生宿舍,这样就为社区带来了年轻人,还有不少留学生也在此居住,使得老旧的社区有了跨文化交流的功能。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位于鹿儿岛的三越百货倒闭后,一群设计师利用这个场地规划了社区型购物中心“丸屋花园”。负责社区设计的山崎亮提出:“百货店的经营不能光靠餐饮、零售承租来维持,要建成能让当地各种团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因此,可以在百货店放映小型电影,为辍学儿童开办免费学堂,举办以当地食材为主题的烹饪活动等。其实在“第三消费时代”,百货店就经常举行活动,但当时都由商店的员工操办。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在日本,第四消费时代已经来临,赚钱的方法、工作的方法乃至生活的方法都将发生转变。而贯穿了每一个时代,人们对于“何为幸福生活”“如何购买幸福”的问题的思考非但不会停歇,反而会出现新的飞跃。

此时此刻,身在对岸的我们,正在翘首迎接“消费升级”的到来。第四消费时代,对我们来说是风中飘过的一句笑谈,还是已经开始发芽的一棵种子?

分享│日本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它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