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杭州开往北京的G40高铁遭彩钢板撞击,乘客在车内滞留5小时,怒砸玻璃,你怎么看?

生活口香糖


我曾在闷热的空间里待过一段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我就被憋闷得连掀房顶的心都有了。



很抱歉,我可以理解列车在遭到彩钢板撞击后出现设备故障而停运,但我无法理解排除这个故障竟然需要5个小时之久,更无法理解在断水断电且车厢密闭的情况下,铁路方面没有任何应急措施,就眼睁睁地看着大人孩子在车厢里哭喊嚎叫。

据乘坐该次列车的网友透露,接近凌晨五点,列车到达北京南站时,车里已经有两名乘客晕倒,随后被送往医院。


我以为,由于列车的车厢处于密闭状态,一旦出现意外故障而断电,车厢内没有新鲜空气进入,对乘客尤其是孩子或身体不太好的乘客,既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因此,铁路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在紧急排除故障的同时,立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车厢内的空气流通,以避免对乘客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老方GG


大热的天,可以想见一车人挤在铁皮车里闷热的感受,有点“蒸肉包子”的味道!



1、据了解,停车时间是12日23点04分,恢复时间是13日3点59分。还好是凌晨,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段,要是在中午大太阳之下,我估计因为热晕倒的应该不止那么多。

2、“我在等待”。。。等待的滋味最不好受,乘客等待时间长达五个多小时,的确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笔者去年去昆明,在机场等了三个多小时,那感觉真的很难受,一次次的燃起希望,一次次的给你失望,真的很需要耐心和修养。



3、乘客在长久的等待之后,还被密闭在狭小的空间里,有人砸开玻璃透透气也能理解。但是,笔者想问的是,一旦电来了,高铁要启动时,那被砸的玻璃是不是会让一整车人进一步的多等待很长时间呢,要知道高速的列车绝对不允许有破损的玻璃存在。

4、此事也应该给铁路公司以警示,要做好应急预案,倘若遇到类似事情,应该有备用方案以零时解决乘客困扰。



真的好惊险,不能想象,倘若是白天,会不会热死人。大家说呢?

我是头条【文轩阁】说真话,不虚言,欢迎关注!


文轩阁


从报道中看,我觉得处置基本得当。

高铁🚄设计的问题另当别论。

2009年我坐火车时,石家庄下了一场超级大雪,以至于火车都停下走不了了。当时火车上暖气也停了,没有热水,没有足够的食品,就那样死眉耷拉眼的停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是晚上七八点吃饭的点儿,但是并没有人闹腾,大家静静的坐在座位上,时不时有列车员走过去,也间或有孩子的哭声。。。。。。

过了几个小时,听广播里说经过铁路职工和部队武警战士的艰苦努力,终于可以行进时,大家不禁鼓起掌来。而当我凌晨到达石家庄站时看到半米深的大雪中全是年轻战士和铁路职工的身影时,心里暖洋洋的,看到他们的半条裤腿都是湿的,眉毛头发上全是冰霜,又怎么会有怨言呢?

天气原因和意外事故总是难免的,只要努力就好!


我的房子我做主


没有亲身经历这件事,但作为经常在南方北方两地出差、频繁坐高铁的我,也说说我的一些类似经历。

相信很多经常乘坐高铁的人,都遇到过高铁晚点、或者高铁临时停车的情况,当然总体发生的概率不是太高,但是每次发生这类情况时,都有一个问题,当然由于我不是铁路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就是发生晚点或临时停车时,身边的铁路工作人员说啥也不向乘客说明停车的原因,对乘客的回复就是一个字:等!



尤其是火车中途临时停车,火车里肯定有很多着急赶时间甚至着急转车的乘客,所以火车临时停车,他们往往最着急也迫切的希望得到火车临时停车的原因以确认会不会影响自己,进而确认自己是否要改变行程,但他们往往询问车厢内的工作人员时,得到的只是如下答复:

问:火车目前怎么了?

答:抱歉,不太清楚!我们也是接到领导的命令。

问:大概什么时候能发车?

答:抱歉,不太清楚!先这么等吧!

本人并非铁路专业工作人员,并不清楚相关铁路工作人员出于什么目的不愿将实际情况告诉乘客,但是从实际角度出发一旦火车临时停车给乘客行程造成延误,很容易引发相关人员的不良情绪,而这期间铁路方面如果没有应急预案,只用“不知道”来搪塞乘客,很可能会引发冲突,在我经历的停车事件中,就从遇到过类似情况。



而本次事件高铁撞击后全车停电停车,列车以及铁路总部竟然毫无应急预案,简直近乎荒唐!难道铁路的各种应急措施中没有预防列车停电停车?这显然不可能,只能说在突发事件中,该辆列车完全没有准备造成相关应急预案只成了理论上的文字,由于时间的延长大量乘客中暑,甚至个别儿童出现昏迷,铁路工作人员仍然没有足够的救援策略,只让乘客选择一味的等待,只能说本辆列车的乘客付了高昂的车票,却连最基本的知情权和服务都没有得到,发生随后的过激行为,那也就完全在情理当中了。

目前我国的高铁几乎成为了一个世界品牌,但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也应该要提升一个档次,否则很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列车的工作人员不应该只在平常时段提供服务,更需要在突发事件中展现出自己的作用。

在2016年8月底本人在高铁上经历过一件事,那是一辆由上海开往吉林的高铁,列车行驶到辽宁路段时,一个车厢内的两户人家由于孩子吵闹引发口角进而演变成肢体冲突,但无比雷人的是,双方发生争吵到打斗,历时20多分钟,冲突发生后周边的乘客向周围至少五个车厢的列车人员呼救,而这几个车厢的工作人员竟然全躲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不出来,如此不负责任的作风真令人叹为观止!


辽宁资深球迷


滞留5小时,且在没有空调没有通风,还没电的密闭空间里,的确会有反常的举动。非常理解,非常让人同情,建议对怒砸玻璃的乘客酌情免除处罚。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样,就身处黑暗环境这一条,有些人就会极度的恐慌,另一些人可以坦然处之。

很明显,车上乘客能这么长时间没有任何有效地安抚、救援,就反映出高铁运营部门的工作没做到位,尤其是危机处理能力没有展现,不及格。估计,列车上的服务人员,都没有上过类似的培训课。

怎么疏导被封闭乘客的情绪?怎么第一时间通报最新信息?如何让乘客之间互助?这些都是学问,都有规律可循,都需要预演。

当然,我们不期望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但这一极端的案例一定要及时广泛地传递到整个高铁运营相关人员群体中,甚至要把它当作一个课程去学习,去复盘。

没有演变成更大事故已属万幸,到站后有两名晕昏成员直接被送到医院,如果乘客中有更严重疾病的,如果有更暴躁脾气的,后果难以想象,就不仅是怒砸玻璃了。

高铁呀,是中国的骄傲,是一个无比庞大的系统,希望更高科技,希望更有人文关怀,展现出我们真正的文化和创新实力。


财经作家邱恒明


乘客在密封的高铁内滞留了五个小时之久的确是个事故。



如图,在0点的时候已经打开了车门供人透气,从0点到供电的这段时间车门都是打开的。虽说空气可能不会流动到车厢里,但老弱病残孕或身体不适都可以排队轮流去车门附近呼吸新鲜空气,但要注意别下车,(乘务员们可以告诉乘客,下面都是高压电,能电死人的,震慑住他们。)



不是不支持砸窗,而是不太明智,车窗是特别坚固的,可抵挡时速355公里的铝弹撞击。特别注重玻璃材料的高速撞击性能。侧窗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不是轻易能砸碎的。



我看的视频里车窗有很多裂痕并没有碎掉,外面的空气照样没流动进来,车内的环境并没有改善,在那一个多小时的路途中依旧处在那个糟糕的环境之中。

我希望大家能更深一层次的看待这个问题,砸都砸了,大部分人安然无恙,晕倒的人送了医院。“砸对不对?该不该砸?”此时再较这个真我觉得有点没啥必要了,应该更注重为什么逼得乘客砸窗自救?铁路部门如何像群众交代?如何安抚被困乘客?什么时候能制定应急方案保障乘客性命安全?为什么高铁存在如此重大的安全隐患而铁路部门缺没有解决办法?乘客再遇到这种困境该如何自保自救?毕竟造成缺氧闷热的根源在于高铁本身的安全隐患没有应急方案,如果还出现这种状况,乘客被困十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怎么办?有个完善的应急方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想说说我认为高铁存在安全死结的原因。

首先,铁道线路上设立电力线是具有上万伏特的高压交流电,而高速动车组是通过在车辆顶板的受电弓接触电网获得车辆驱动的电力,当然受电弓接受交流电以后,通过逆变装置将电力转换为低压高电流的直流电,用来驱动车辆运行的电机和车辆其它施用电,所以它的顶端不可以设置通风口。车身也没有合适的位置设置通风口

高速运行的车体,增加重量会对速度,耗能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高铁不太可能备着高压备用电源“满世界跑”,这也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

其次,高铁的密封性必须完整,高铁运行速度非常快,假如设置成了可开窗模式,一旦这趟高铁旁边再飞速驶过一辆高铁,连人带窗都能被压强吸出去,毕竟乘客不知道周围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一辆高铁。所以窗户及其坚固。

然后,高铁运行的耗电量是非常大的,时速在每小时250千米的高铁它的每小时耗电量在4800度以上,时速达到每小时350千米的高铁,它每一小时的耗电量在9600度以上。(1度=1000wh),像从杭州到北京的耗电量将近60000度,这是非常巨大的,车载应急电源恐怕是无法供应。一般情况下,在动车上都是自带蓄电池,但是支撑不起空调。

最后,高铁的造价是巨大的,单是一个车头造价就在1700万以上,将以投入使用和建造出来的高铁回炉重造,将是巨额的造价,况且,目前技术人员并没有研究出来妥善的解决方案,高铁确实是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高铁也提现了这一点。如果高铁回炉重造,也会加重火车的负担,而火车自身条件本就不如高铁,届时容易产生更多的矛盾。


高铁的技术很高但是配套的服务并没有提升。就算暂时无法攻克技术难题,也应当在服务上,尤其是安全服务考虑全面妥当,为乘客生命安全做保障

我说的这些呢只是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是为了给高铁开脱。国家的高铁发展的确非常迅速,我觉得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高速便捷平稳等因素的重要性超过了保障人民安全,安全隐患太大,却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抓住根源,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一切的一切都应该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所以还是希望有关部门多多重视,积极解决问题,多采纳意见,尽快跟我们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更好的保障我们的出行安全。


小别致长的真零碎


这真是一起令乘客担惊受怕的高铁列车事故!这真是一起不该没有应急措施响应的高铁列车事故!

先来瞧瞧究竟是怎么回事:

8月12日深夜23时04分,当从杭州东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40次高铁列车运行到京沪高铁廊坊至北京南站区间时,由于突然受到大风刮起的彩钢板撞击发生故障,导致列车停止运行了近5个小时。在这近5个小时中,因整趟列车没有电,导致列车车门打不通,使所有乘客滞留在车厢里达近5个小时(下面为铁路部门及时发布的微博信息):





其间,尽管乘客们为此事与列车工作人员吵翻了天,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于是,出于安全的需要,有一些乘客怒砸玻璃,以求得通风保人身安全(下列图片与本次事故没有直接关系):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看待这起事故呢?谈2点看法:

第一、乘客在这样的情况下砸掉玻璃应急通风,情有可原,可以理解和包容


高速列车车厢内封闭严实,车内停电,空调失灵,空气流通循环功能缺失近5个小时,在乘客又多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缺氧。同时,车厢内热浪袭人,显然难于承受,很容易造成乘客脱

水,发生生命危险。再说,车厢内近5个小时没电没水,车窗、车门又全部打不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说,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部分乘客通过砸掉车窗玻璃来进行应急通风,是情有可原的,是可以理解和包容的。

第二、希望铁路部门通过这次事故,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切实完善高速列车的应急处置预案和机制

我们想想,这起突发事故是发生在距北京城区不远的廊坊平原地区,就折腾了近5个小时才解决,这说明了高速列车的应急预案和机制上有缺失、有漏洞。我们设想,如果要是在崇山峻岭的大山区又远离城市的地方发生类似的事故,那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和结果呢?

所以说,希望铁路部门要通过此次事故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把类似于这些“没想到”的问题想得更多更细一些,该解决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解决,决不能拿乘客的安全“当儿戏”。其实,像解决高速列车的临时用电的问题不复杂,只要在列车上配上一台功率足够的发电机就可以了,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有随车携带的保险发电机发电,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总之,高速列车上安全无小事,乘客的安全无小事。因此,铁路部门要想得细致再细致,做得细致再细致。


润友


十年前我们经常会在很多课本或者文章里面看到这么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不管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国家,要想发展要想富裕起来,那么必须在道路建设方面有所成就。通俗点来说,只有路修好了,大家的生活才会更加的便利,各国之间的贸易交往等才会更加的通畅,从一定层面上也可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由此可见交通建设对于一个国家昌盛与否非常重要。

近十年来我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很多城市之间都开通了高铁,大大的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坐高铁一般都是非常安全的,可是有时候也会发生意外情况。最近,由杭州开往北京的高铁G40遭遇到彩钢板的撞击导致停电,结果是高铁延误5个小时之后,由于车上极度缺乏氧气,多名乘客昏迷甚至有乘客怒砸车窗玻璃。


  •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高铁的运行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化的改革。乘客们的情绪我安全可以理解,毕竟高铁上一旦发生意外可能后果就非常严重。但是在此次事件中我觉得高铁相关部门做的并不是非常好,与此前川航事件相比,相关的工作人员心态并不是非常好,最终导致乘客的情绪迸发。
  • 此事件目前还没有报道有人员伤亡,这是我们应该庆幸的,也希望在发生意外之后工作人员能够镇定起来,要让乘客相信自己可以逃离危险的。也期待在下次遇到类似这样的事件的时候高铁部门能够妥善处理!


这是大猫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留言评论!

大猫聊三农,我是王大猫。喜欢大猫的可以关注一下啦!

大猫聊三农


据北京铁路局发布消息称,8月13日3时59分,受大风刮起的彩钢板撞击,造成京沪高铁,廊坊至北京南G40次运行列车,行至杭州东至北京南间发生故障,



另据坐该此列车的网友“叨叨先生my”的透露,4:54分左右,G40次列车已经到达北京南站,车内有两位乘客晕倒,两副担架在3、4号车厢准备就绪,直接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8月13日3时59分,受大风刮起的彩钢板撞击造成的京沪高铁廊坊至北京南间设备故障已排除,列车恢复运行。

而8月13日凌晨之间,由于列车发生故障,乘客滞留高达5小时,其间车内闷热,乘客怒砸玻璃,网友因车内断电通风问题吵翻天。




这是一起由天灾引起的突发事件,天灾人祸,突发事件可以看出,正考验中国高铁实力,中国高铁在应急预案中,应有一套强硬的处施,由断电引起的空气不畅,列车应配备这些设施,还有一整套强硬消防能力,乘务员应该有这方面的知识,车内应配备医务工作者,预防有突发事件处理。
前段时间就因一碗泡面引发争端,这此还是因断电问题形成空气不畅,倒置乘客晕倒,这些问题对中国高铁来说,不难解决,理应做些改进,不应多次给高铁蒙羞,古人道:好事不出门,坏事千里行,这几次的事件对外国网友來说又是一番口水战了。

相信中国高铁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应规范化,科技化,舒适环境下,更应改进不具备各种应变能力的缺点,做好这些相信中国科技,相信政府;人民群众应该理解这些突发事件中发生的问题,相信在不远将来,中国高铁将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遥遥领先。


140979666有缘


杭州开往北京的G40高铁遭彩钢板撞击,乘客在车内滞留5小时,怒砸玻璃,你怎么看?

事件虽然因天灾而起,但也暴露出了高铁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改善。

第一,应急预案和措施不足。既然高铁离不开电,那么就要考虑可能的断电问题,一旦出现,如何实施应急处理?像此次高铁在遭遇撞击断电后,乘客还滞留了5小时,在当下高温的天气,是有可能出现人命的。

在这方面,凸显了高铁方面的措施不力,应对不力。比如高铁是在全封闭状态下才能保证安全的,但是如果出现断电等情形,如何砸玻璃进行救援或自救,或者保证紧急的通风,也是应该要考虑的。

第二,乘客怒砸玻璃或许不够理智,但出于求生本能,情有可原。或许这样的做法不太理智,但却情有可原,应该给予理解。因为在一个无法通风的环境里被闷住几个小时,恐怕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承受。特别是有老人、小孩的,就更要引起注意,当时列车上就有乘客晕倒。

第三,高铁安全至关重要,任何环节都不能忽视。比如此次肇事物体彩钢板,虽说是被大风刮起撞击高铁,那么这些彩钢板放置的地方是否合乎规范,有没有违规的地方,或许也需要一个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