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林则徐晚年为何提倡种植鸦片?

雲绯


说起林则徐,大家肯定会想起虎门销烟,毕竟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很多人肯定无法理解,为什么以禁烟闻名的林则徐会在晚年提倡种植鸦片?是不是故意有人在抹黑我们的民族英雄?

其实不必大惊小怪,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提倡种植鸦片的也是林则徐。二者之间并不冲突,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

林则徐虽然被称之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仍旧改不了林则徐是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忠君爱国的思想仍旧在他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他首先能想到就是维护清朝的统治,而不是革清朝的命,哪怕清朝已经腐朽不堪!

不论是虎门销烟还是提倡种烟,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那就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林则徐为什么要虎门销烟,无外乎两个原因:第一个是鸦片会让人腐蚀国民的身体和精神;第二个则是会导致大量白银外流英国。个人以为,第二个原因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但是问题来了,林则徐虎门销烟是痛快了,但是英国人不爽了。林则徐以如此强硬的姿态禁烟,明摆着是要断英国人的财路。而且这些年英国人在跟清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在就发现了清政府已经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了。既然软的不行,那就只能来硬的,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鸦片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清军在英国人的枪炮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迅速溃败。后果就是林则徐被流放新疆,鸦片重新进入了中国。

前些日子可能还在虎门销烟现场鼓掌叫好的吃瓜群众,看到鸦片重新开卖,转头叼着大烟枪去了。


林则徐很无奈,想要禁止民众吸食鸦片看来是不现实了,想要靠禁烟来防止白银外流已经是不可能了。那么怎么办?与其把这个钱让外国人赚钱去,那么干脆还不如自己种植鸦片,自产自销,把这个钱挣回来!

上图里面的一段话,就说的很清楚了。后来的林则徐是提倡种植鸦片的,他所担心的就是怕民众喜欢洋人卖的鸦片而是自产的鸦片。

如果国民都能买自产的鸦片,那么白银就会在国内流通,就像血液在人体内部循环一样,没有什么害处!至于说吸食鸦片会对国民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那就不是林则徐所考虑事情了,当务之急就是要遏制白银的外流!

林则徐后来做过云贵总督,正式在他的提倡下,云贵一带开始大量种植鸦片,因为价格合理,云贵的鸦片还远销国外!


最后在以林则徐的一句名言作为结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眼中的国家,是大清朝,而不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国家!

没有必要去苛责林则徐,相比于他同时代的人来说,他已经领先太多了!


小镇月明


说起来,这倒也是事实,林则徐公晚年的确是提倡过种植鸦片的,他原话是这么说的:

“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无如知此味者,无不舍近图远,不能使如绍兴之美醍,湖广之锭烟,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

意思大概是国内种植罂粟亦无不可,我所恨的是国人只抽洋烟而不抽土烟。如果我们种出鸦片比外国便宜,谁愿意舍近求远?让银钱在内地自相流通,也无大碍。

这段话的确是林则徐说的,而且是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后很多年说的,听起来的确让人惊讶。

林则徐之所以这么说,实在是出于无奈。

当年林公向皇帝建议禁言,是基于两点原因:1.鸦片摧残国人身体。2.鸦片造成中英的巨额贸易逆差,导致严重的白银外流。

对于满清政府而言,第二点比第一点更重要,所以清政府支持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林则徐虽然是所谓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但其实受时代局限,他对英国的了解也是非常少的。一场禁烟导致了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的惨败,是林则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晚年的林则徐,面临的局面是——禁烟已无可能,鸦片基于摧残身心,让白银大量外流。

在这个基础上,林则徐只能尽力减少损失。那么就由中国种植鸦片,既然禁烟不可能,就干脆让中国人自产自销,总好过白银外流,把钱让外国人赚去。

基于如此思想,从十九世纪后半叶开始,中国开始种植鸦片,最早从西南云贵一带种植,后来迅速流传到西北陕西甘肃。在小说白鹿原中,当地的农民们广泛的种植鸦片,因为鸦片带来更多的利润。

农民们不知道,大量种植鸦片导致粮食产量骤减,后来陕西的大饥荒,主要原因就是广泛种植的鸦片烟。

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烟土不仅能自产,甚至能外销,反杀欧美东洋市场,真是讽刺。民国政府一直的禁烟运动形同虚设,鸦片有增无减,甚至成为了军阀军费的最主要来源之一。黑帮、军阀、地主等等都将鸦片作为重要财源,农村的地主,有了点积蓄就在镇里开个烟馆。上海的黑帮,用货轮来运送进出口的鸦片。中原的小军阀们,更是公然用军队保护鸦片贩运,整个中国已经成了毒品的世界!

鸦片的禁绝,要等到建国后才真正实现,一部中国禁毒史,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