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会计人应如何远离职业风险?看看这里!

近些年来,会计利用职务之便,侵占企业资产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江苏镇江的会计王某因沉迷打赏网络主播而盗取某房地产公司930万元公款,最终以职务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福建沙县一寺庙会计挪用信用社账户内的80多万元,最终以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3个月;江苏淮安市90后会计为购买网络游戏装备与打赏网络主播,贪污单位公款达280.7万元,最终以贪污罪被追究其刑事责任……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违法犯罪案例,会计人可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并且应如何远离职业风险?

一、进行违法犯罪的动机

通过对本人开头提到的3则案例的分析,均有家庭状况一般且工资不高的特征,也就是经济条件均不佳。挪用公款达930万元的王某月工资3000多元;挪用寺庙钱的邓某欠下了高额的民间借贷;江苏的90后会计也只有2 000元左右的工资,为满足自身的虚荣,以及扭转当前经济状况,也就不惜铤而走险,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

二、出现违法犯罪的原因

1.出纳与会计是同一人

江苏的王某一开始只是担任公司的出纳,但会计离职后,公司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让王某兼任会计,公司的印章都由他一个人管,这便给了他把控公司财务大权的便利。

也没人查,他就肆无忌惮地开始大额的,从一万,两万这样子,后来直接到十几万。包括侵占公司库存现金数十万元;从公司建行卡、工行卡取现、转帐近860万元。

2.企业忽略了审计工作

某所在公司是70%是国有股份,30%是一个民营控股,两边均认为对方会财务人员进行监督。然而实际上,2015年到2017年,王某所在公司一直没有组织审计工作,也就无人监督其所做账目。

3.会计人员的玩忽职守

邓某用职业便利,通过加盖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私章、填写现金支票、等非法途径挪用公款;江苏90后会计偷用总账会计保管的财务专用章及自己保管的法人章来制做假票据,提取单位公款,总账会计对账后才发现单位账户余额与银行出具的对账单余额有出入。

三、杜绝违法犯罪的手段

针对会计违法犯罪的问题,国家也在采取法律手段,对会计进行合理监管与约束。2016年,财政部制定并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会计法制、会计标准必须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完善、强化实施、严肃查处违法会计行为。今年4月,为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8〕9号),要求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意识,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建立严重失信会计人员“黑名单”制度,将有违法行为的会计人员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向社会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可见,以后会计岗位要实名登记,像驾照一样计分考核,已经大势所趋。

会计人应如何远离职业风险?看看这里!

四、远离职业风险的方法

会计人员“黑名单”制度无疑给很多会计人员敲响了警钟,为了避免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作为会计的你,可以这样做。

1.认真签订用工协议,保留好相关证据离职后要及时做信息变更,避免为不相干的行为背黑锅。

2.努力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和加强财务管理方式给企业减税降负,远离非法行为,拒绝做假账以及偷税逃税。

3.税收实名制使得会计人的多项个人信息被记录在案。因此,不要随意将自己的身份证外借,以免受企业日后违法违规涉税事项的牵连。

4.充分认识到会计证书挂靠行为是不合法的,一旦你所挂靠的机构以你的名义从事违法活动,你将难辞其咎。

5.离职后及时变更财务人员信息。与前公司进行离职交接时,一定要确认自己是否为公司财务负责人,如果是,务必去税务局进行财务负责人变更,否则将影响到下一家单位的纳税信用等级。

目前,税务系统里法人、财务、股东的信息正在逐步和公安、工商、银行、劳动等部门联网,如果被列入黑名单,社保、医保、出入境、贷款等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每个企业以及会计人员严查,财政部门职能处室负责会计人员违规情况的考核,按季度将扣分情况及扣分依据报送财政会计人员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会计人员有违规情况的,依法扣分,按季度将扣分情况及扣分依据报送财。

总之,面对与日俱增的违法成本,会计人应提高自己的诚信意识,爱惜自己的个人信用,远离非法企业和非法行为就是远离职业风险,千万别让自己上了自毁前程的“黑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