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兩洋通道:馬六甲海峽

“檳甲申遺成功”——馬來西亞曾用這樣的標題報道他們在2008年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上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喜訊。“檳”即檳城,“甲”即馬六甲城。一南一北兩個相距500多公里的城市聯手進入“名錄”,有些匪夷所思。其實,這個“遺產”的核心卻是一段“自然”的海域——馬六甲海峽。沒有這條“自然”的海峽,就不會有這兩座城市的“文化”。

馬六甲海峽,因馬六甲城(位於馬來半島西南部)而名。它的名字即是對這一地域的客觀描述。馬六甲是梵語“大的島嶼”的意思(實際上是半島)。這一海域的梵語地名,還有馬六甲對面的“蘇門達臘”,其梵語的意思是“兩島之間”。處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全長約l000多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是印度洋與太平洋的重要貿易通道。

如果僅從自然地理的位置看,馬六甲只是海上交通的一個十字路口;如果從經濟地理的角度看,馬六甲就是一個繁忙的商貿十字路口;如果從戰略眼光來打量,馬六甲就是一個能控制對手呼吸的咽喉——不過,這麼複雜而又險惡的說法都是後來才有的。

最初的馬六甲海峽,只是一個風平浪靜的海上通道而已。至少,在2000多年以前,這裡就已經是有船隻往來的航海要道了;至少,在漢代就有中國人從這裡去印度訪問了;至少,在4世紀時,阿拉伯人就從這裡到了南海,而後到達了中國——絲綢、瓷器、香料等“重要物資”從這裡進入阿拉伯國家,又從那裡進入歐洲——至少,這條海峽見證過一千多年相對太平的海上交往和貿易。

那時候,馬六甲僅是個地名而已,還不是一個國家概念。大約在14世紀末,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巨港王子拜裡迷蘇剌,受南部的爪哇人進攻,逃到對岸馬來半島上的馬六甲,這裡當時是暹羅(今泰國)的地盤。1403年,朱棣奪權登基後,即派太監尹慶巡訪南洋。尹慶到達馬六甲時,巨港王子拜裡迷蘇剌向尹慶傾訴自己深受暹羅的侵擾之苦,希望得到大明的保護。尹慶回國向朱棣報告,“其地無王,也不稱國”。永樂三年(1405年)拜裡迷蘇剌派代表來大明朝拜,朱棣遂封拜裡迷蘇剌為馬六甲國王,並賜誥印、彩幣、龍衣蓋等物——馬六甲王國在大明的“委任”下誕生了。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裡,經幾代馬六甲國王不斷擴張,到第5位國王曼蘇爾•沙統治時,馬六甲已征服彭亨河流域和霹靂河流域,控制了大部分馬來半島。

此時馬六甲城,已成為東西方重要貿易集散地。印度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用商船運來棉花、染料和香料藥品,中國商船又帶去絲綢、錦緞、布匹、瓷器等貨物。阿拉伯人和中國人,還有來自印度、錫蘭、波斯、暹羅、緬甸、高棉、佔碑、爪哇等地的商人都彙集在這裡。最繁盛的時候,馬六甲曾是擁有10萬多人口的“國際化大都會”。

在馬六甲博物館中,當地人用歷史畫展示他們的歷史,其中兩幅畫表現了這裡的重要歷史時刻,一是1403年大明朱棣登基派尹慶赴滿剌加被稱與馬六甲政治關係以及貿易增長的開端;二是1511年,葡萄牙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率領18艘安裝了大炮的帆船,和1200名士兵組成的葡萄牙艦隊,血洗了馬六甲,成為這個海峽的新主人。馬六甲海峽處於赤道無風帶,曾被稱作“最平靜的海峽”。它的噩運是跟著它的繁榮結伴而來的,馬來人見到的第一批魔鬼是“紅毛”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繞過非洲大陸南端,發現從大西洋可以抵達印度洋的航路後,不久就拿下了印度的卡利卡特。葡萄牙深知要想掌握印度洋與太平洋通道,還必須拿下嚥喉處的馬六甲。這幅東印度群島和摩鹿加群島航海圖,是葡萄牙製圖師羅伯•歐蒙(Lopo Homem)和佩德羅•賴尼爾(Pedro reinel)等人1519年聯合繪製。這幅航海圖有兩個特點值得特別提出,一是它首次顯示出可清楚辨認的馬六甲海峽,並標示出馬六甲城(圖左上,馬來半島南部)這個東方香料與絲綢市場的重要集散地。二是它首次描繪出了摩鹿加群島即通常所說的馬魯古香料群島(中心偏右)的位置。這裡是歐洲人到亞洲探險的主要目標,是香料貿易的主要來源,也是葡萄牙人在東印度群島建立殖民地期間的最大財源。

此圖的右側,仍殘留著托勒密當年所描述的東方盡頭的海岸線,只是那裡多了3面葡萄牙國旗,象徵著他們在此地的永久霸權。此外,作者除了在陸地上精心繪製的歐洲風格的城市,以及動物、植物、武士、騎兵之外,還在海面上隨心所欲地畫了幾艘亞洲和葡萄牙艦船,似乎在強調東印度群島的商業活動主要是海上貿易。

葡萄牙對南亞和東南亞的征服,使這個彈丸小國率先進入了世界強國的行列。葡萄牙獨享馬六甲近百年之後,17世紀的荷蘭稱霸馬六甲;再後是18世紀末英國殖民者的侵入;二戰時,這裡又被日本人佔領。直至1945年,歷經四百年殖民風雨的馬六甲海峽,才重歸沿岸國的懷抱。

海峽北端的另一城——檳城。它是馬六甲海峽北端的一個小島,馬來文的意思為“檳榔島”。島嶼的中心城,叫喬治市。這裡原為吉打州蘇丹王朝屬地,1786年被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萊特逼迫割讓,歸入海峽殖民地,並將所建立的城市命名為喬治市。

檳城和馬六甲一樣,都是憑藉古老的殖民建築物作為申遺核心的。申遺成功後,檳甲二城都表示要搞為期一個月的慶祝活動。先人不會想到屈辱的殖民史,會成為後人載歌載舞來接受的一筆“遺產”。

兩洋通道: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葡萄牙出版的東印度群島和摩鹿加群島航海圖(1519年)

兩洋通道:馬六甲海峽

葡萄牙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1511年率領18艘安裝了大炮的帆船,和1200名士兵組成的葡萄牙艦隊,血洗了馬六甲,成為這個海峽的新主人。

兩洋通道:馬六甲海峽

朱棣1403年登基派尹慶赴滿剌加被稱與馬六甲政治關係以及貿易增長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