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苏轼的赤壁怀古与岳飞的满江红你认为谁的更好些?

云哥说电影


很难取舍,相对来说岳飞的满江红更能感发人心。

不同读者和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认识,两首词各有千秋,处于和平时代的我们,没有体会过战争时代的荣辱和血腥,估计有很多人喜欢苏东坡的潇洒与超脱,也会有不少人尊敬岳飞的光荣与梦想。

满江红是一首战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那个时代有国歌的话,满江红是可以作为国歌唱的,就如同我们今天得义勇军进行曲,一直激励着有志之士打跑了日本鬼子。可惜两宋战了和、和了战,一直生活在北方民族的阴影之下,等到元朝的崛起,才看到宿敌金辽两国的覆灭,幸灾乐祸的日子没过多久,自己也随着崖山海战的战船沉没了。

满江红一般押入声韵,入声韵短促而激烈,结合岳飞词字面的含义,表达了一种愤怒、压抑、痛苦、决绝但是不缺克制的激烈情绪,这种情绪,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充分感受并且抒发出来。

词中有无奈--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有委屈--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耻辱--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有决心--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有理想抱负--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蕙风词话》况周颐说过:

词人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

这首满江红正是岳飞的"以吾言写吾心”,他人写不出,文人写不出、武人写不出、武将中小人物写不出、武将中的大人物未必有此文采。

而词中透漏出的“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也是东坡《赤壁怀古》词不到之处,这种《满江红》苏东坡写不出。不是水平的问题,是经历不同。

因为岳飞从头到尾说的是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潇洒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东坡整首词是怀古,说的都是他人之事,如灯下听书、临岸观火。

上阕有景有感慨,下阙接的轻描淡写,有一点点戏谑, 然后战争的残酷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一语带过。这正是苏东坡的风格,千钧一发间举重若轻,结尾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如既往的潇洒与超脱。

结语

作品写成之后只完成了一半,,诗作的高低评价会随着客体的变化而变化,客体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的评价会不一样,客体自身是变化的,因此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篇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发和认识。

生在红旗下,长在游戏中的现代人,估计大多喜欢苏东坡的轻松,而不喜欢满江红沉重的杀气,如果生在抗战期间的中国人,估计会喜欢更岳飞而不是苏轼。

岳飞的作品在战争年代可以震撼人心、催人泪下,这一点苏轼做不到,在现在这个时代读者也很难做到。或许在某一部小说中某一部电影中,特定的场景下,岳飞这首词会让您泪如泉涌。

而苏东坡的文化水平更高,更加超脱,看透了人间冷暖,荣辱不惊。他的世界永远不会流泪。 1127年靖康之难时,苏东坡已经逝去26年,假如他生逢事变,不知道他的词风是否会有改变。苏东坡留给我们的永远是一张笑脸:正如他的另一首词说的: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 且斗尊前。

沁园春· 苏轼 (宋)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 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 晨霜耿耿,云山摛锦, 朝露漙漙。世路无穷, 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 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 胸中万卷,致君尧舜, 此事何难。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 且斗尊前。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单就这两首词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来说,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但要看对词的贡献来讲,显然苏轼要比岳飞高许多!

苏东坡与岳飞的这两首词,其核心都是属于意境开阔、具有豪放大气的一种,至所以能够流传千古,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有崇尚英雄的习性在里面、凛凛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意韵在里面!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一零八二年),苏轼謫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一首名震千古的词作。此时的他,已深感年老体衰,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借周瑜在赤壁之战建立大功的往事以抒发自已的怀抱。词中描写战地的雄奇景色,塑造"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风格豪放。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前集》卷五十九称为"古今绝唱"。此词有低沉的一面,但其追求功名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后人推尊此词,以"大江东去","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和韻之作很多。

我们再来谈谈岳飞的《满江红》。

岳飞,生于一一零三年,卒于一一四二年。字鹏举,汤阴人(今属河南省),出身农家。青年时期应募参加抗金战争,英勇善战。他统率的岳家军,曾多次打垮以金兀术为首的强大敌军,成为南宋的抗金的骨干力量。他始终坚持恢复中原的主张,被以权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谋害。他写的诗词不多,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词中表现了这位英雄不愿意虚度年华,迫切要求建功立业、报仇雪耻、收复国土的雄心壮志!词中用形象夸张的手法,表示对敌人的强烈愤慨!同时劝勉自己和有立志报国的年青好儿郎,莫等闲,不要虚度年华,荒废了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岳飞的这首词,通篇都表达了立志报国、豪迈壮志的思想感情,读了岳飞旳这首词,你的心绪,你的激情仿佛都跃然于这首诗词的字里行间去了!岳飞的这首词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仿佛有异曲同工之妙处。


芦嘉玉


武穆的《满江红》是民族诗、英雄词,他代表的是华夏民族志士仁人的群体精神和英雄的性格,他的思想境界是家国天下的”大我“。东坡的《赤壁怀古》词虽壮,抒发的却只是自我的失路彷徨,它的思想境界只是个人的”小我“ ,在词的品位与思想境界上就已经输了武穆一层。虽然在词采与艺术水准上,武穆稍有所不及,但论词的价值却不仅仅只表现它的词采与艺术水准上,更取决于作者的精神与境界上。岳飞本身就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的英雄气质决定了他的作品只能写”大我“,写家国天下。东坡是一介文人,文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作品只能抒发自我的怀才不遇与愤世嫉俗。因此,无论就二词的品位与社会影响,武穆的《满江红》都要超过东坡的《念奴娇》很多。东坡之《念奴娇》,价值只停留在文学史上,而武穆的《写怀》却深刻在民族的血肉里,只要民族的血性还在,武穆的《满江红》就不死。这也是东坡、武穆二词的最大不同!


手机用户25853910923


主观的问题,自然是要主观的回答。

我喜欢东坡大爷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不是说岳爷爷的《满江红》不好,那是两种感觉,东坡大爷悠然闲适,有点煮酒论三国的意思。岳爷爷那是郁郁难平,满腔家国之恨。

家国之恨未能感同身受,我不是当朝臣子,也没什么恨,怒不起来,更无法体会冲冠如何了。如今民族大团结,也不敢餐胡虏肉,饮匈奴血,毕竟vip民族惹不起。

所以我还是和东坡大爷一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吧。

捂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嫁衣如火的小乔掀起盖头来嫣然一笑,光彩照人,周郎醉拥美人,隔江北望,那是何等的快意?

孔明唇角轻挑,将手中的羽扇轻轻一挥。大江上火光滔天,杀声四起。他淡然一笑,饮尽杯中之酒,那又是何等的潇洒?

东坡大爷在赤壁,幻想着古人应如此,他仿佛穿越到三国乱世,目睹一切,与每一位豪杰擦肩而过。可岁月流逝,折戟沉沙,连他已生华发,不再是少年。

在历史的长河里,万物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只有大江上那轮明月,跨越了千年。东坡大爷将杯中酒浇在江中,搅碎了一江明月。

这种意境是很美妙的,带着难以捕捉的感伤,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里。

《满江红》杀伐气过重,没有同样的恨同样的志,很难和他一同进入那个境界,顶多也是站在门外面感慨膜拜罢了。

---------丸---------


祁门小谢


很明显是苏轼的《念奴娇丨赤壁怀古》写的好,《满江红丨怒发冲冠》水平极差且不说,更何况此词是否出自岳飞之手还两说

首先,这首词并没有出现在岳珂所编的《金佗粹编·鄂王家乘》中;岳珂作为岳飞之孙的,在整理,搜集岳飞的诗文作品极为卖力------却独独遗漏在岳飞诗文集中地位如此重要的《满江红》(好坏先不论)?不但《金佗粹编·鄂王家乘》未见记载,甚至宋元之中的相关文献也未曾出现此阙《满江红》;

紧接着夏承焘先生又从词中“贺兰山”的方位提出质疑(与金国地理位置不符);并元杂剧《宋大将岳飞精忠》也未引《满江红》;张政烺更是从《满江红》风格来推断此词系明代文人作品。

当然,此番说法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撑,所以历来反驳无数,诸如唐圭璋、邓广铭等人也多次从读词读记》、《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刊物提出驳斥观点。

在学术界各执一词的观念下,如果从诗词内行里手来看,《满江红》一词恐真飞岳武穆所作。岳武穆存词不多,但就确定为本人所作之词来看,不论是《小重山》还是另外一首《满江红》,无不是在沉郁之中,透出一股厌倦兵事的倦怠。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仿佛自嘲般的说法,说到底并不是为功名而苟营白首,而是不得不因为国事苍生,不得不“阻归程”。但世人不懂,所以才有“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整个词沉郁悲凉,毫不见如“怒发冲冠”的歇斯底你故作激昂。

又: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钱骑满效几,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满江红》

同样的《满江红》,同样是以遥望开头。但此首情景并融,章法严明。从江山今夕之对比,方才振起“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之感,就算作凯旋而归,所透露的也并非是“建功立业”,而是“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看了能代表岳飞风格的两手词,我们再来看看问题中的那首《满江红》,您大概就知道写的是如何不堪了: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
  • 其一,词意冲突。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此处写作历年兵事动荡,转眼间三十年的功名化做尘土。于上句“壮怀激烈”的愤青思想冲突,从下句来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讲的是不要空负了少年时光,不然老了以后徒有悲伤-------下句讲要珍惜时间建功立业,上句又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就好像说“我因为锻炼所以得病了,你们要加强锻炼保重身体”一样可笑。

  • 其二,章法混乱。

从第一首《满江红》很明显的能看出来岳飞长调功力深厚,而这首《满江红》,通篇在声嘶力竭之处,仿佛口号一般干瘪空洞。

开句“怒发冲冠”,如此愤怒,从何而其?不曾写到,只接了一句“凭栏处、潇潇雨歇。”之后又吼一嗓子“壮怀激烈”,如果从全词意来看,他怒发冲冠、壮怀激烈不是因为山河破碎,不是因为民不聊生(这些在词中提都没提),而只是因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罢了,起头几句写的无非是一个被搁去功名的愤青文人罢了。哪里如写《满江红丨遥望中原》悲悯山河黎民的岳武穆?

其次,这首词,没有见景思情,没有感事而起,只轻飘飘的提了一句“靖康耻”、“臣子恨”,然后便陷入莫名的狂躁。我们讲填词之时,必然是有想表达的情感,而这情感并不是无端而来,或是因某事而起,或是因某景而起。举个例子,我们任谁都知道“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但你会不会碰到一个朋友就冲上去说“八国联军太可恶,火烧我圆明园,我要报效祖国!”------正常人都不会这样干的吧。怎么也得是看记录片、参观遗址才能勾起那段不堪回首的耻辱吧?

总而言之,《满江红丨怒发冲冠》不但词不达意,章法混乱;看似“满怀激烈”,实则只是为了功名而喊出的口号,通篇没有一处历经耻辱、历经兵士的沉郁、悲悯,与另外一首《满江红丨瞭望中原》简直天壤之别。更别说和苏轼的《念奴娇》相提并论了。

如果谁再跟您说这首满江红写的如何壮阔激烈,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您直接可以给他一砖头了。


无聊到巅峰


我认为苏轼写的《赤壁怀古》体现的是一种抚今悼昔的情怀,重在开阔的境界;至于岳飞写的《满江红》完完全全就有一种豪迈悲愤的义气在里面,重在沸腾的情绪。

拿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说,全词笔墨苍劲,有景有情还有一点英雄气概,用词很有劲道,都是一些气吞山河的大词与大气的典故,让人在读的时候既能产生豪壮的心态,又能产生感慨命运的喟叹,一悲一喜,情感跌宕,让人读完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磅礴感,也有对待人生的思考。

对于岳飞的《满江红》,让人在读的过程中就一直带着激昂的情绪,一种悲愤又壮烈的英雄气魄油然而生,但这首词带给我的只是积极上进的情绪,听见的也是一种振聋发聩的声音。

所以,如果二者之间必须选一个,那么我还是喜欢苏轼写的《赤壁怀古》,既有磅礴奔腾的情绪,也有高古的意境,像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而不是只能武的勇士。


安小念说情感


像我这么一个说一不二、从一而终的美男子,当然选苏轼。

凡是跟东坡沾边,咱们就不要谈客观了,我客观不了,东坡啥都是好的。

好,正经点,分别说下我的感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咱们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东坡这篇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你看,这就是一篇怀古之作,东坡的情怀加持,用一首词为我们讲述了一段过往的浪漫史。

颇有一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闲情雅致。

如果抛去这份情怀,抛去雅,其实就是村头老王头和老刘头烤着太阳谈论国际形势一样的情景。

上到80老头,下到8岁小孩儿,都能谈上两句。

贴近生活,换个说法,接地气。

东坡的词,大多如此,他既有李白的仙,也有凡人的俗。

这就是他自称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什么家国仇恨,我都理解不了,如果把我换到几十年前,祖国被侵略的时候,或许我会有感觉。但是如今安居乐业,岳爷爷的情怀,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片空白。我自然不会怒发冲冠,也不会因此白头。

岳爷爷知道了,也会欣慰吧。

我更不敢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

我只知道现在是大团结的时代,国强民富,56个小伙伴是一家。

这个真不敢多说,怕怕。

就酱。



也可自话


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和岳飞的《满江红》都是宋朝乃至中国诗词史上的不朽之作,两首诗词难分伯仲,没有可比性。为什么?

第一,两首诗词的立意不同。苏东坡的《赤壁怀古》的立意是对人生的感慨,但是感慨的很大气,也很透彻,但心态总是有一点消极。而岳飞《满江红》立意是对山河破碎的感慨和收复疆土的决心,慷慨激昂,正气凛然。

第二,两个人格局不同。苏东坡的格局是在于人生感悟,“人生如梦”的感慨就是他的格局,这种看透人生格局,也是苏东坡对自己的感慨。

岳飞的格局就要大的多,岳飞的格局是“家国天下”。这个格局在整个宋朝,也就是辛弃疾和他有一拼。

家国天下的事,不常有,个人的人生感悟,常有。

从文学角度来讲,苏东坡要纯属些。


步武堂


文学作品很难说好坏,就比如说梅花和菊花谁好谁差一样。

赤壁怀古,文人气息更多一点,虽然称作豪放,但骨子里是文人视角,有对于自然、对于美人、对于历史的种种悠思,连绵往复。满江红不然,虽文辞畅达,但通篇都是武士的滚滚热血,直接、粗壮,甚至血腥。

这是两种审美趣向,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境遇,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喜好。就我本人,我希望社会的谦谦君子更多一些,希望更多的人喜欢赤壁怀古,但我自己更需要一些勇敢的基因,也许满江红更能激励我。


淄博探花


苏轼写出了人生的洒脱,岳飞写出了民族的豪情。如果在两者间取舍,那我肯定选满江红。虽然有的所谓的文人或学者刻意贬低质疑岳飞和满江红,但这首词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年代(抗日战争时期)鼓舞激励了无数赤子,挺起了民族脊梁,这是赤壁怀古无法比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