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華陽鄉村振興走出特色發展路

依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句容“三張名片”深度打造,在華陽街道,一些曾經“沉睡”的鄉村正在被喚醒,村風村貌正在發生蝶變。通過發展鄉村產業、激揚文明鄉風、凝聚黨建力量,曾經的“貧窮村”“信訪村”逐漸消失,“旅遊村”“小康村”不斷湧現,生態宜居、蓬勃向上、富強文明正成為華陽鄉村的新姿態。

因地制宜“一村一品” 打造富民產業

一直以來,華陽堅持“產業興村”,通過“私人定製”,一批極具本土氣息、優勢明顯的村品牌產業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長壯大。據統計,去年該街道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032元,增幅約8.9%。

吳崗村由於地處丘陵山區、黃壤土系,適宜栽種果樹,全村共有47戶農戶種植水蜜桃1200畝,湧現出了吳兆根、徐白根等一批遠近聞名的種桃大戶,戶年均收入20多萬元;新坊村位於句容城區南側、交通便利,新坊老鵝由於原始鄉村風味深受喜愛,如今“吃老鵝,去新坊”已成為流行語,南京、鎮江甚至上海的客人也慕名而來。

“能人經濟”是該街道帶領群眾致富另一大法寶。省首屆鄉土人才選拔中,街道的毛洪文、鬱寶鋒榜上有名。被譽為句容市蔬菜大王、創業明星的毛洪文建立起“農田直供+基地分揀+配送中心+會員專享”整體營銷體系,銷售點開到了南京等地。

從一名普通學生,到菜市場小老闆,再到創業團隊帶頭人,30歲的鬱寶鋒將蘑菇引入家庭種養觀賞,在吉里村種植並自創品牌,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抱團”發展蘑菇盆景產業。他們的壯大不僅給周邊群眾帶來致富信心,從用工、技術指導、協助產銷,更帶去了致富商機。

“孵育”鄉風文明 用精神滋潤鄉村

不久前,“大愛北相”著實讓不少容城百姓深受感動。北相村位於街道北部,從2016年以來,從冬日冰水裡救人的張芳志夫婦,到照顧病患丈夫30年不離不棄的楊志英,單腿撐起一片新天空的巫可清……

在華陽,如此見賢思齊、互幫互助、敬老愛幼文明鄉風漸有蔚然成風之勢。近年以來,街道通過深入開展“百姓大舞臺”“廣場舞”等特色文體活動寓教於樂;通過道德講堂與移風易俗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以身邊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舉”,傳遞社會正能量;常態化開展“文明戶”“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好鄰居”評選活動,組建志願者服務隊,豐富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

打造“農家書屋”陣地,凸顯“家門口”長效服務;鞏固“道德講堂”陣地,彰顯“本土化”特色魅力;強化“文化廣場”“宣傳欄”陣地建設,傳揚“鄰里情”文明鄉風……街道正全力打造鄉風文明宣傳陣地,為鄉村鑄魂。下一步將繼續拓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模式,寓宣於文、寓教於樂,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打造“標準化+黨建” 黨組織成了群眾“主心骨”

近年來,華陽探索出一條以黨建工作標準化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路徑。基層黨組織與黨支部、黨員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凝聚力、號召力顯著增強,他們漸成百姓的“主心骨”。

下甸村建標準化工作推進以來,建立起“四室一廳一長廊一廣場”加民俗文化館的標準化陣地建設,村黨總支圍繞“富民強村”的目標,大力發展應時鮮果、大棚蔬菜和花卉苗木等現代高效特色農業,面積達3000餘畝,併成立了下甸果蔬、華甸蔬菜、遠邦苗木等5個專業合作社,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同時,通過盤活集體資產,流轉土地資源,加強集體資產管理等多種途徑,村固定資產達1000餘萬元,集體經濟每年收入達100餘萬元。

在南亭,村兩委會班子堅持“辦公在大廳、服務去田頭”和“零距離服務、零距離溝通”的“雙零”服務理念,創新出“民議、民定、民治、民評、民享”為主要內容的“五民”工作法,積極探索“一規五制”社區自治新模式,全面提升了社區治理和服務水平,南亭村村風村貌有了長足的進步,一舉摘掉了“信訪村”“落後村”的帽子。(徐科 慶海 周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