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騰訊門前是非多

在擁有8.2億微信支付用戶之後,微信支付正式取消了信用卡還款的免費午餐。

微信日前公告,自2018年8月1日起,信用卡每筆還款按還款金額的0.1%進行收費,此前5000元的豁免額度也將不復存在。照此計算,今後用戶使用微信信用卡還款,每還10000元,將交10元的手續費。

微信也藉此機會將客戶進行了分層,據悉,高端用戶在此次調整中不受影響,微信理財通黃金、鉑金會員以及部分定投用戶通過理財通還款可以享受免手續費。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用戶擴大到一定規模之後,基於商業盈利的考慮,免費是違背商業邏輯的,但很多消費者對此表達了不滿,不少消費者表示,微信信用卡還款非必需使用的業務,如果收費的話,以後會選擇用銀行卡、銀聯或者支付寶等通道進行還款。

對於微信支付此次信用卡還款收費,有媒體總結髮現,自從微信支付橫空出世以來,幾乎是一年推出一項收費服務。

2014年,三歲的微信正式推出帶有支付功能的新版本,也是微信支付問世,面臨“冷啟動”的微信支付憑藉2015年春節的微信紅包“偷襲珍珠港”,正式成為幫助微信支付撬動地球的支點,也正式開啟了微信支付的收費之路。

從微信紅包開始,大量用戶為了提現開始綁定銀行賬戶,並且把錢轉入微信錢包用於消費和理財。2015年,微信支付正式開始轉賬限制,一個月2萬以上開始收手續費;2016年3月,騰訊開始對提現收費,而且免費門檻只有1000元。用戶把錢轉到騰訊錢包不收錢,現在轉出去就要收錢,一進一出用戶就要損失。於是,很多用戶在找繞開的辦法,譬如還信用卡;2017年12月的時候,微信開始針對信用卡還款超過5000元的用戶收取手續費;2018年,微信對除高端理財用戶之外所有償還信用卡的業務都收費。

騰訊門前是非多

有意思的是,在宣佈取消信用卡還款“免費午餐”當日,一組微信支付用戶的數據出爐,有分析指出,微信信用卡還款收費實屬無奈之舉,要怪就怪微信支付用戶增長太快,面對8.2億用戶,來自銀行的通道費令微信支付不堪重負。

二、騰訊門前是非不斷

信用卡還款收費關乎老百姓的錢袋子,微信給出的收費理由也未能阻止網友的聲討。有網友表示“提現要錢、還信用卡要錢,那我們的零錢放在微信上,怎麼沒給我們利息?”,還有網友表示“大不了我去銀行還,反正現在現在下載一個手機銀行APP應該就可以了,不用跑銀行”。

信用卡還款收費引發熱議並非孤例,一年多來,騰訊門前頗有些是非不斷的意思。

最大的熱點莫過於去年以來騰訊對抖音以及今日頭條開展的自衛反擊戰。從今年春節開始,抖音爆發性增長,抖音的崛起不僅僅在奪取用戶時長,更展示了社交視頻化的可能性,而來自Quest Mobile的數據更是給了騰訊當頭一棒。

2018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報告的數據顯示,在用戶時長爭奪戰中,短視頻增幅達521.8%,從2017年3月的1.5%上升至2018年3月份的7.4%。另一邊,即時通訊,用戶時長從去年3月的37.0%下降至32.2%。

有互聯網業內人士斷言,如果騰訊不能成功將抖音日活用戶控制在2億-3億之間,抖音在今明年很有可能會把QQ從移動互聯網第二APP拉下來。

得意的張一鳴在展示抖音全球化成果的同時不忘diss騰訊,“微信的藉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也擋不住抖音的步伐。”馬化騰長久以來維護的人設被刺穿,不得不在焦慮之下應戰“可以理解為誹謗”。

進入6月,頭騰大戰更加白熱化,馬化騰和張一鳴紛紛公開指責“黑公關”,而騰訊對於今日頭條系產品的全面封殺,再度激化了矛盾。曾經在騰訊就職,且多次為騰訊撰文的程苓峰為此都寫下《騰訊的兩難》,直指騰訊“做裁判卻要下場踢球,開放與控制互斥。”馬化騰則在評論中抨擊其“沒有看到本質和真正的思考點”。

除了與今日頭條的戰爭,投資洗稿創業者“差評”,也是近期騰訊另一個廣泛引發“差評”的事件,自媒體人對於“洗稿”的憤慨蔓延在包括微信公眾號在內的輿論場,騰訊不得不半夜反思此單投資,雖然在“民意”中,騰訊選擇了放棄,但是此事連帶之前一直貼在騰訊身上的“抄襲”標籤,對騰訊人設形成了另外一個打擊,也引發了更多對於騰訊投資只看收益枉顧道德的評論。

三、緣起反阿里聯盟

馬化騰首次在朋友圈裡開懟是在2017年6月,所針對的是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在個人微信朋友圈轉發一篇有關ofo超過摩拜的文章,馬化騰評論稱:“堆一堆啞終端誰不會?”,還批評一些公司把共享單車當做支付推廣的工具,這與曾經在公眾面前謙虛低調的馬化騰形象大相徑庭。

直到2017年12月,有媒體寫出分析文章,揭露了在第三方支付市場上,支付寶復甦的事實,眾人方才明白彼時馬化騰的焦慮來自何處。艾瑞、易觀等第三方統計機構的數據顯示,2017年二季度以來,微信支付背後的財付通市場份額是下滑的,對面的支付寶卻在攀升。以艾瑞的統計為例,Q2財付通的市場份額從Q1的40%下滑到39.8%,支付寶則從54%上升到了54.5%。

也是在2017年12月,馬化騰開始在朋友圈顯得愈加活躍。在著名的“東興局”上,中國互聯網半壁江山緊密團結在了馬化騰周圍,此後著名互聯網專家劉興亮在朋友圈曝光唯品會的增資酒局照片,並指出江湖上出現“反阿里聯盟”傳聞,馬化騰頗有自信地回覆“物極必反”。

一語成讖。

東興局之後,在騰訊主導下,美團收購摩拜,而摩拜王曉峰則無奈表示“胳膊擰不過大腿”,大腿即是最大的股東騰訊,也是數月前在朋友圈公開為摩拜叫板朱嘯虎的同一個人。

投資了鬥魚當日,騰訊即宣佈投資虎牙,而同被騰訊投資的映客彼時在資本市場掙扎了兩年,剛剛看到上市的曙光,就又要在同一個賽道跟騰訊的乾兒子們賽跑。拼多多黃崢的一句話道出騰訊賽道投資的真相:“我死了騰訊不會死,騰訊有千千萬萬個兒子。”

做公司就像做人,騰訊這兩年確實變了,在3Q大戰之後騰訊開始了開放戰略,要從”狗日的騰訊”轉變成”最受尊敬的公司”。有幾年大家覺得騰訊溫和了,與人為善了。但一年多以來,騰訊變了,似乎四處為敵,整體給人的感覺也越來越不友好。

四、未來在哪?

最近半年,儘管騰訊先後交出了漂亮的年報和季報,然而每次靚麗的業績之後,迎來的都是股價的大幅下跌。從1月的高峰開始,5個月累計跌幅已經達到18%。

騰訊一度被外界指責過於依賴遊戲盈利,但是騰訊在遊戲上的收入正在不斷下滑,而除了投資收入之外,騰訊並沒有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數據顯示,騰訊2018年一季度網絡遊戲收入是287.78億元,而去年第四季度騰訊遊戲業務的收入是297億元,再往前推一個季度,去年第三季度是328億元。

媒體爆文《騰訊沒有夢想》,對騰訊業務創新能力的缺失已經做了充分的闡述。

“如果公司的願景特別虛且沒有具體實現路徑,那我傾向於認為騰訊是一家沒有願景(或者說沒有強烈夢想)的公司。沒有願景支撐的決策很容易變成機會主義,他只有繼續擴張的慣性而沒有繼續偉大的方向。

因為騰訊這些年一直都在應對。早年想將QQ賣掉是應對,3Q也是應對,不抄襲和開放投資也是應對,都是在被一些外力推著走。賽馬是應對,今天重啟微視也是應對。刀槍入庫已經8年,要再能打勝仗太牛逼了,因為你的肌肉記憶喪失了。”

失去創新力的騰訊,現在做的一切也都是應對,而隨著主營業務增長瓶頸乍現,騰訊的應對變得越來越生硬,給人的感覺也越來越不友好,騰訊也許主觀上不想這樣,然而外力逼迫他不得不陷入這樣一個漩渦。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再強大的騰訊,也是用戶用真金白銀支撐起來的,是大大小小的合作伙伴合作共贏的結果。如果騰訊堅持在弱小的時候合作,強大的時候收割獨佔,那核心業務逐漸萎縮的騰訊還能走多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