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他曾救過彭德懷一命,張震為其題詞:功高功高德更高,楷模照後人

他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軍事家、優秀的政治工作者,也是我軍後勤工作的一位卓越領導人和軍事院校領導者。作為參加平江起義的2500多名官兵中最後一位謝世的老人,他曾在槍口下搶回元帥彭德懷的一條命;強渡大渡河,在劉伯承、聶榮臻領導下,他與楊得志組織了十七勇士的渡河奮勇隊;西路軍被打散後,他化裝乞討,千里尋黨;朝鮮戰場上,他建起了“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戰後美軍司令官們最想見的人就是這位“共軍的後勤部長”;他是周恩來點將的共和國首任石油部部長……由於他一生做了很多領域的工作,而頻繁的調動往往使他在某項工作打好基礎即將大發展時又離開,所以他的老戰友們說他是個“種樹人”。

他,就是被中央軍委譽為“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後人”的開國上將,被將軍們稱為開路先鋒、驍勇戰將的李聚奎。

他曾救過彭德懷一命,張震為其題詞:功高功高德更高,楷模照後人

開國上將李聚奎

揹著家人偷跑出來參了軍

1904年,李聚奎出生於湖南漣源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他曾讀過一年私塾,卻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從8歲開始務農的他,雖然每天拼命幹活、辛勤勞作,但卻不能改變貧困的家境。相反,地主土豪不用勞動,卻能坐享其成。其中原因,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1926年,大革命的風暴席捲湖南,北伐軍到了李聚奎的家鄉,他開始聽到一些有關革命的新鮮事。北伐軍在離他家鄉不遠的橋頭河鎮招兵,路旁高懸彩旗,貼滿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剷除封建勢力”的標語,雖然這些宣傳內容他並不完全懂,但讓他耳目一新,強烈地吸引了他。從這個時候開始,他隱約感到這個社會是有可能改變的,而且從戎殺敵也許是改變積貧積弱最好的出路。於是,他跟幾個要好的小夥伴一商量,決定要出去闖一闖。就這樣,幾個人揹著家人,晚上偷著跑出來報名參加了北伐軍。報名時登記的人問他叫什麼名字,他怕家裡人找到部隊當不成兵,就把自己的原名李新喜改作“李聚奎”。從這一天起,李聚奎這個名字伴隨他度過了七十年的軍旅生涯。

他曾救過彭德懷一命,張震為其題詞:功高功高德更高,楷模照後人

青年時期的李聚奎

“父親所在的這支北伐軍就是1928年彭德懷當團長的部隊。在這支部隊裡,他接觸到了彭德懷、黃純一等共產黨員。雖然這些共產黨員當時沒有公開身份,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和宣傳的革命理念馬上為父親所接受,使他懂得了困惑他多年的問題,世道不平等不是幾家幾戶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整個階級的問題。只有團結起來共同奮鬥,勞動者才能獲得解放”,李聚奎之女李衛雨說。

“我這輩子跟黨跟定了”

1928年7月22日,在蔣介石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革命處於低潮的時刻,李聚奎毅然參加了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的平江起義。平江起義的成功使國民黨非常震驚,為了把這支革命隊伍消滅在萌芽狀態,蔣介石調集了6個團向平江撲來。在這個時期,李聚奎作為起義積極分子,被髮展加入了共產黨,成了起義後第一批被髮展的黨員。他在一次黨小組會上堅定地說:“我這一輩子是跟黨跟定了。黨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從此,無論多麼艱難困苦,他都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對黨的誓言。

他曾救過彭德懷一命,張震為其題詞:功高功高德更高,楷模照後人

平江起義紀念館雕塑

平江起義勝利後,彭德懷、滕代遠等決定帶領起義部隊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會師。當時軍情緊迫,周圍都是敵人,天天行軍打仗,最多的一天打了八仗。有不少人犧牲了,也有人堅持不住而逃跑回家,甚至有的投敵叛變。起義部隊原有2500多人,經過兩個多月的轉戰,只剩下500多人。一天,部隊轉移到一個叫白沙的地方,彭德懷集合部隊講話,預謀叛變投敵的大隊長雷振輝突然衝上來,伸手就奪彭德懷警衛員薛洪全手中的駁殼槍,企圖射殺彭德懷。事發突然,人們都愣住了,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李聚奎猛地向雷振輝撲去,雷被狠狠地摔在地上。這時另一個大隊長黃雲橋反應過來,從側面給了雷振輝一槍,結束了他的性命。李聚奎救了彭德懷一命,從此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只有豪氣和勇敢能夠永遠流傳”

李聚奎親歷過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和戰鬥戰役。

在土地革命時期紅軍第一次和第四次反圍剿中,李聚奎率部分別活捉了敵前線總指揮張輝瓚和第52師師長李明。由於戰功突出,李聚奎獲得了中革軍委頒發的二級紅星獎章。第四次反圍剿後李聚奎擔任了紅一師師長。長征中紅一師一直擔任開路先鋒,著名的戰鬥戰役基本都參加了。多少年來,人們對強渡大渡河紅軍十七勇士的英雄壯舉耳熟能詳,但卻不曾瞭解一線指揮這場驚心動魄戰鬥的正是時任紅一師師長的李聚奎。西路軍浴血奮戰,失敗後,李聚奎化裝成叫花子,討飯找黨近兩個月,終於迴歸紅軍部隊。抗戰時期轉戰晉冀魯,歷經險惡,率部重創日軍。解放戰爭時期參與組織、領導後勤工作,基本完成了我軍從遊擊作戰的後勤工作到大兵團作戰後勤工作的轉變等。直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還始終戰鬥、工作在第一線……

他曾救過彭德懷一命,張震為其題詞:功高功高德更高,楷模照後人

1937年8月,李聚奎任八路軍129師386旅參謀長。

他曾救過彭德懷一命,張震為其題詞:功高功高德更高,楷模照後人

1938年,李聚奎(右)與宋任窮(中)、陳再道在一起。

解放後有很多知情的老同志和一些媒體的工作人員都希望李聚奎把自己的經歷多寫寫、多談談、多宣傳宣傳。他是怎樣回答的呢?他說:“那場戰爭,體現的是革命軍隊的精神。很多年以後,所有的名字都會淡化,只有那種豪氣和勇敢能夠永遠流傳下去。”他還說:“戰爭年代我們犧牲了多少人哪!能活到解放是倖存者。要是宣傳的話,應該多宣傳黨的領導和那些烈士們。”這個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老戰士告誡我們:不要忘記先烈,不要忘記過去。

他曾救過彭德懷一命,張震為其題詞:功高功高德更高,楷模照後人

強渡大渡河油畫

這位“老戰士”雖然很少講他自己的故事,但卻經常講他老戰友的故事。一直到晚年也始終不忘他的老戰友,特別是對領導平江起義的近十位共產黨員都有著深切的懷念。他們當中除了彭德懷和滕代遠,全都在長征尚未完成之前的戰鬥中英勇犧牲,有的就犧牲在他眼前。李聚奎晚年時在回憶錄裡寫到,“時至今日,一位叫賀國中的同志的音容笑貌一直浮現在眼前,永遠也忘不掉。” 足見他對這些戰友情深意重。

“工作安排我從來都是聽組織的”

1955年7月,我國成立了石油工業部。建國初期,在帝國主義宣傳的“中國貧油論”的影響下,中國石油工業應走什麼路,把發展重點放在天然石油還是人造石油的問題亟待解決。當時我國的石油工業十分落後,不但產量很低,設備能力很小,而且天然石油的資源情況不明。周恩來說:“要儘快地把石油工業搞上去,就要選一個部隊的同志來做這件事,把我們軍隊的傳統作風帶過去,要像指揮打仗那樣去指揮石油工業。”他在軍委報的3人名單中選定了李聚奎。

他曾救過彭德懷一命,張震為其題詞:功高功高德更高,楷模照後人

1956年6月,李聚奎(左後)帶工作組在克拉瑪依油田調研時露天吃午餐。

在石油部工作期間,李聚奎堅決落實毛澤東親自面授的 “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在組建部機關的同時,帶領幹部、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奔赴大西北、大西南、大東北等地。他們風餐露宿,艱苦奮鬥,創建了克拉瑪依油田,先後籌備、組建了松遼石油勘探局、華東石油勘探局和華北石油勘探處等,全面加強石油勘探和生產建設工作,為中國石油工業在更大規模上展開奠定了良好基礎。

他曾救過彭德懷一命,張震為其題詞:功高功高德更高,楷模照後人

1964年,毛澤東主席接見李聚奎

1957年“躍進風”吹來的前夕,在討論第二年的生產指標時,國家經委希望石油工業部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20%。而對石油的投資,計委一位副主任則要在1957年的基礎上予以縮減。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還要大幅度減少對石油工業的投資,石油工業部的同志意見很大,李聚奎也十分不理解。

不久,國家經委開會研究石油工業部1958年的生產指標時,上級徵詢李聚奎的意見:“1958年能不能搞到180萬噸?” 李聚奎直率地說:“今年國家給我們的投資,大體僅維持在去年的水平上,明年還要減少。人造油的資源不能增加,新的油田又沒發現,明年的計劃能維持今年150萬噸的水平還要做很大努力,增加到180萬噸是不可能的。”

一個與李聚奎平時關係很好的部長事後拍著他的肩膀說:“大家都在躍進,他說180萬噸,你就說200萬噸嘛;他說200萬噸,你就說220萬噸,鼓足幹勁嘛。” 李聚奎回答:“說了大話,到年底完不成任務怎麼辦?會挫傷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向上也不好交賬,影響國家計劃和全面安排。”

1958年2月1日,第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開幕前的一個晚上,李聚奎接到上級電話:“中央有個考慮,想調你回軍隊工作,到總後去當政委。你有什麼意見?” 這個消息來得很突然,上面也沒說為什麼要這樣調動,但幾十年養成的習慣使李聚奎毫不猶豫地答覆:“我沒意見。在個人的工作安排上,我從來都是聽組織的。”

“真金不怕火燒,不是真金燒掉更好”

李聚奎晚年總結自己一生中有三次遭遇。第一次是1930年被打成“AB團”,槍放到面前也不說一句假話;第二次是長征中西路軍失敗,隻身化裝成乞丐討飯近兩個月才找到黨中央;第三次就是“文化大革命”。三次都是差一點丟了性命,三次也都是在堅持真理、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對黨、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努力下走了過來。

1975年1月的一天,經歷了文革動亂的李聚奎接到了參加四屆人大會議的通知,開會前一天收到了總政送來的一套新軍裝和領章帽徽。時隔9年,他終於又穿上了軍裝,戴上了領章帽徽。當時,已經70歲的李聚奎對著鏡子站了一會兒,眼裡飽含著淚水。當時陪伴在身邊的女兒說道:“爸爸,你穿上軍裝真威武,真有軍人氣概,應該高興啊!”“是,是高興,我又能做工作了。”父親的一句話,讓女兒心裡五味雜陳。“他跟我想的不一樣。我想的是多年的冤枉終於被糾正,挺自豪的,而父親在第一時間裡想到的還能為老百姓做事情,為黨工作”,李衛雨說。

他曾救過彭德懷一命,張震為其題詞:功高功高德更高,楷模照後人

李聚奎的全家福

文革開始不久,李聚奎就受到了很大沖擊。面對社會突然發生的一切,只有十六七歲的李衛雨很難理解如此之變化,感到很茫然。然而父親的一句話使驚恐擔心中的女兒一下子踏實了。父親說:“真金不怕火燒,不是真金燒掉更好。”這句話讓女兒看到了父親的心是坦蕩的,這句話也成了她以後做人做事心裡的一杆秤。

他曾救過彭德懷一命,張震為其題詞:功高功高德更高,楷模照後人

李聚奎在縫補襯衣

從農民到智勇雙全的將軍,李聚奎將軍走過了光輝的一生。1995年李聚奎將軍與世長辭。兒女們為父親整理遺物時,在他的保險櫃裡看到一個記錄日常工作的小記事本,意外地看到他在1984年80歲生日時給自己寫下的一段話:“縱然給我更大的權利,我也決不以權謀私;縱然給我更多的金錢,我也決不丟掉艱苦奮鬥;縱然讓我再活80歲,我也決不止步不前。”這就是這位老人80歲時的一種心境和情感的自然流露。 “父親是個真正的無產者,他離去時沒有給我們留下什麼物質財富,但我們知道,他1985年親手抄寫並送給我們兄妹五人每人一份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釋文’和這條座右銘,就是他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李衛雨說。(龐穎 宋志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