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從小跟奶奶親,跟父母不親的孩子,長大後會幸福嗎?

譚大壯


從小跟奶奶親,跟父母不親的孩子長大後幸福嗎?我肯定的說,不幸福。

現在社會,很多年輕人為了生活,有了孩子後,不得不將孩子交給老年人帶,由此出現了社會上流行的"隔代親"現象。對此,我是深有體會。

大寶出生後,同大多數人一樣,休完產假,我就去上班了,於是爺爺奶奶過來幫忙帶大寶。每天早上睜開眼睛,大寶第一眼看到的是奶奶;白天陪大寶玩、帶著大寶逛公園的是奶奶;甚至晚上睡覺前看到的還是奶奶。因為工作忙,有時間下班回家比較晚,到家的時候大寶已經睡覺了。大寶每天與我在一起的時間非常少。即使是週末,由於平時工作的忙碌,週末就想睡懶覺,於是大寶仍然跟著爺爺奶奶。二寶出生後,爺爺奶奶沒有多餘的精力照顧小寶,於是我辭職回家做了全職媽媽。但是,由於倆寶年齡相差只兩歲,我一個人暫時無法照顧兩個小小孩,於是,大寶住到了爺爺奶奶家,大寶跟爺爺奶奶更親了。

大寶現在上幼兒園中班了,不管去哪裡,不管他做什麼,都要拉著奶奶或者爺爺一起去,我想接大寶回家住,跟爸爸媽媽和小寶能有更多的互動,增進感情,可大寶死活不願意回家,每次強拉著大寶回家,大寶歇斯底里的哭鬧讓我一度很崩潰。有時候我甚至在想:這還是自己的孩子嗎?在大寶的心裡,爸爸媽媽或許就是一個代名詞而已,爺爺奶奶才是"爸爸和媽媽"。

為了增進與大寶的感情,我和老公想了很多辦法:給大寶買喜歡的玩具、喜歡吃的零食、給大寶看喜歡的動畫片、陪大寶玩遊戲......雖然跟大寶玩得很開心,但只要一提到回家住,大寶立馬就變了臉色,什麼喜歡的東西都不要了,就要奶奶。

於是,我儘量多抽時間去接送大寶去幼兒園,漸漸地,大寶與我說話的時間越來越多,也會在幼兒園小朋友面前說"這是我的媽媽"了,也願意在放學的路上給我講幼兒園發生的事情了。回家後,我 也儘量多抽時間陪大寶玩遊戲,慢慢的打開大寶的心裡防線,終於,大寶願意主動回家住了。

最近讓我感到特別欣慰的是,大寶每天都會跟我說:媽媽,你明天早上送我去幼兒園,下午來接我放學,好不好?為什麼不好呢?!我每天都按照與大寶的約定,儘量不讓大寶失望,如果哪天因為有事沒有去接大寶放學,大寶還會生氣。我發現,大寶跟我的距離越來越小了,每晚會主動去跟爺爺奶奶說再見,並跟我回家住。

雖然大寶和小寶在一起會吵會鬧,大寶會老是去逗小寶,弄得小寶哭鬧,雖然有時候會搞得我心煩意亂,但是我很滿足,因為,有大寶、小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家。


海綿媽媽育兒


這個問題我最有資格回答了,因為我幼兒時期曾在奶奶家生活過三年(6-8歲期間),從小跟奶奶親,跟父母不親。如今我已年方35,很難幸福。


壹 與奶奶生活的三年

家裡孩子多(四姊妹),我是老大,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在我6歲時候被父母送回老莊(爺爺奶奶扶養)讀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冬季母親送棉衣棉鞋晚了,奶奶就說父母不要我了,不管我的死活(奶奶給村裡其它人做棉衣棉鞋,沒給我做過,告訴我如果給我做也要給嬸嬸家孩子做)。我很懂事的理解了奶奶。

手腳上生了凍瘡,我媽媽看到後跟我奶奶吵了一架(意思是平常每個月給你生活費,你不做能不能給孩子買,買的孩子嬸總不會有意見吧),然後憤而接我回身邊讀書了。


貳 回父母身邊後

八九歲的孩子回到父母身邊,足以讓母親崩潰。大義凜然,自私自利,喜歡惹事生非,為此很大了,沒少挨父親的戒尺。

父親愛讀書,根據性格引導我開始閱讀,成績一直比較好,但是心思敏感、多疑、自卑、自憐。

即使媽媽和老爸怎麼表明愛我,甚至很多時候(感覺更像彌補)對我比弟弟妹妹更好,依然如此。


叄 童年對於長大後的影響

初中時候以全鎮第11名的成績考入,平時數學都是滿分,語文得過滿分,最差的一次扣了三分(還是作文),八歲時候在父親的影響下讀《三國演義》原著,和弟弟妹妹各自房間裡書架上全部是書。

高考時候英語不及格,物理剛好及格,考學失利,職高混了畢業證踏入社會,與父母失聯六年。無法溝通,也不想溝通。內心深處的絕望揮之不去,消散不了。

青春除了奮鬥、荒唐、學習、運動,還有絕望,無法救贖的絕望。創業二次失敗告終,自學醫學心理學、計算機技術。

雖然很獨立,可是很痛苦。晚婚晚育,如今生活過得還算可以,但是幸福指數較低。套我母親一句話“無論再苦,孩子都要留在自己身邊。很後悔把我留在奶奶家的三年。”


豆媽親子閱讀


分享一下親身體會。從我出生那天便是和姥姥一起睡。因為媽媽身體不好,我又早產體弱,姥姥心痛自己的女兒便抱走了我。雖然只是一牆之隔,我沒吃過媽媽一天奶水。不到一歲,媽媽懷了妹妹。妹妹一直由媽媽自己帶。妹妹8個多月,被送到農村奶奶家,得了腦膜炎,救治及時,沒有落下任何後遺症。她三歲上了幼兒園。姥姥因為我體弱多病堅決不讓我去幼兒園。所以爸媽一直覺得妹妹受了委屈。7歲上學我回到父母身邊。我非常想和他們親近,但媽媽對我總有太多的看不慣。總是要求我謙讓妹妹。從小我便學會了用爭吵爭取自己的利益。一直到生了自己的孩子,才理解了這種尷尬的來源。理智上理解了父母,但情感仍有說不出的隔閡。這種隔閡父母也能體會到。我們直接少幾分親情,多了幾分客氣。所以我早早結婚。我很幸運。老公比我大了7歲,他遷就我,彌補了缺失的安全感。有了孩子之後,再苦再來我也要自己帶大。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親密感,很容易影響到社交和婚姻質量。


shunjielv


出生頭三年,孩子的安全感依戀對象主要來自於主要的撫養人,而這個主要撫養人是奶奶、爺爺還是父母其實都沒有關係,關鍵的是這個主要撫養人能給到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而孩子早期是否有感受到足夠的安全和足夠的接納,才是決定孩子長大是否有幸福感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的妹妹就是從小外婆帶大的,現在她是一名心理諮詢醫生。我的童年記憶裡,她的爸媽很忙,她永遠是在外婆家自由玩耍的那個小妹妹,每週末我去外婆家,總是找她玩,她每天的日子也過得很開心自由。外婆對她永遠是無條件接納的那個人,對她的一切行為都非常接納、非常包容,所以我妹妹整個童年是非常幸福的。

現在她長大了,成了一名醫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她對待孩子也是如此,非常接納和包容,有著自己幸福的另一半,工作上也很負責認真,很少聽到她消極的抱怨,就算遇到問題她也能很正面的去處理和應對。

我身邊的這個例子讓我看到,童年誰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養育她的人有沒有讓她感受到被愛的幸福。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我小時候一歲半被放到姥姥家,從那以後能陪伴我的只有姥姥。

從小就知道同學會因為爸爸媽媽不要我欺負我,以大人想象不到的欺負,兩個人一個課桌,四分之三都會被對方搶去,如果我不小心超過線,他就會拿鉛筆尖扎我;座位被前後桌擠的只能直直地坐下小小的身體,一動不是碰著前面就是碰著後面,他們就會打我;不敢跟她們玩,上學放學路上還要防著他們找理由欺負我……就這樣過了三年,突然有一天爆發了,把我們班一個男生頭給打流血了,從那以後沒人再敢欺負我。也知道了,只有打的過別人才能保護自己!

所以養成了不跟別人交流,時時處於保護自己的狀態,嚴重到上大學時候我們宿舍裡一個安徽的女孩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竟然緊張的面紅耳赤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後來被輔導老師發現了我跟人交往有障礙,很細心的幫助我,可是我還是不喜歡跟同學們打交道,獨來獨往。後來在幾個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終於好點了。

一直到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堅持要把他帶在身邊,不想讓他再重複我的痛苦。母親不理解,說放到家裡我又不會虐待他!不想解釋,她到現在都沒發現,我從沒有主動拉拉她的手,就算是生孩子時候痛的死去活來她要抱抱我我使勁往床邊躲,後來也是因為不喜歡跟人親密接觸拒絕老公的靠近離的婚,害怕再婚!這些我也知道要靠自己去克服,可是一到關鍵時刻就是發自本能的拒絕!後來看過一本書,叫《印痕》,裡面解釋到就算你的大腦忘記了某些事情,可是你的身體還記得某些傷害,本能的自我保護!

所以,不管為了什麼而結婚,既然有了孩子,就要照顧好他,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心靈上的!!!


行走在危險邊緣


小時候爸媽忙掙錢,就帶著哥哥出去城市裡工作去了,把我留老家裡奶奶帶了,原來也想把哥哥留給奶奶一起帶的,想說去站穩了腳再回來接我們,但是哥哥身體比較弱,奶奶不敢帶,留在家裡的日子很開心,奶奶對我很好,我也很喜歡奶奶,當時還有祖公,祖婆,還有爺爺,家裡就我們,每天早上奶奶早早5點就起來煮粥了,花生殼燒來煮的粥,然後粥煮好了,會就著碳火烤幾個紅薯,給我還有祖公祖婆,奶奶屬於傳統婦女,煮好之後我們都坐一起吃飯,每次叫奶奶吃飯,她都說等下,或者說吃過了,後來發現她自己在廚房吃,我就奇怪,她告訴我,以前婦女地位很低,我們煮好之後只能在廚房吃,不能上桌的。我就覺得好心酸,奶奶每天會帶我去池塘邊洗衣服,然後下午我會幫奶奶切肉,摘菜,有一次祖公買了豬肉跟豬肝回來,然後我問奶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嘛?奶奶說,把這些一半拿來切,一半拿來剁碎了,然後我就把一半的豬肉豬肝剁碎了,另外一半切片,然後我奶奶回來看到哭笑不得,煮好之後我祖公說,是不是我奶奶煮好你偷吃了?怎麼豬肝那麼少?😂😂。。。吃飽之後奶奶就會燒水給我洗腳洗臉,然後帶我出去跟別人聊天,晚上很多老人帶著小孩一起出去,在竹根那裡坐著一排老人聊天,我跟小孩子玩,無聊的時候,我就喊奶奶回去沒有?然後我奶奶總捨不得走,然後我說我困了,我奶奶就說躺旁邊一下就好了,然後我就躺了,但是一直聽她們聊天,卻沒有睡著,聊完奶奶直接抱我回去,放到床上的時候我就喊奶奶我餓了,然後奶奶就會給我熱剩菜剩飯吃。我真的很愛奶奶,奶奶煮的飯菜。再大點的時候我要讀書了,奶奶就跟我去城市帶我,等我習慣了城市的生活,奶奶回去了,剛開始還是想,慢慢的就不在意了,逢年過節就回去,放假的時候我也回去,可是我媽媽不喜歡我回奶奶家。奶奶一直勤勤懇懇,但是人比較固執,別人說的她都不聽,覺得她才是對的。雖然跟我媽媽總是有磕絆,但是奶奶還是很疼我的。以前讓她到城市跟我們一起住,但是她說不習慣,去了也沒人聊天,還是家裡好,而且家裡還有人要照顧,最後家裡就剩下她一個老人了。我以為我還小,我以為奶奶還不老,前段時間奶奶說肚子疼,然後住院了,說肺裡有積水,每天抽一斤的水出來,然後檢查結果沒出來,奶奶休克了,凌晨爸爸給我電話,讓我去看看奶奶,進搶救室了,然後早上去到的時候,奶奶進重症病房了,結果不能進去看,說下午4.到5點一個小時的時間才能看,然後我就回去了,第二天去看的時候,第一次進ICU,奶奶蒼老了很多,打了鎮靜劑,一直睡著著,我喊她也沒應我,多想她睜開眼睛看看我。不過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外面還有很多人要看,我就出來了,出來之後就直接回家了,因為我兩個孩子沒人給我帶,才回來幾天。。。今天又是凌晨,爸爸打電話給我,讓我明天去看奶奶最後一面,說檢查結果出來了,肺癌晚期了。。。。。。接完電話我睡不著了。。。奶奶剛74歲。。。。。因為有奶奶的疼愛,所以我一直覺得有奶奶真好。好想回到從前,跟奶奶住在一起的時光。奶奶,我愛你。


小麼麼MO


從小跟奶奶親,跟父母不親的孩子長大後幸不幸福我不知道。這裡說說我身邊人的故事,自去判斷。

我有兩個姐姐,大姐從小是奶奶幫忙帶大的,到二姐時,奶奶一看還是女孩就不願意帶了,我媽只好自己親手帶孩子。那時候我媽和我奶奶的關係開始惡化。我大姐和我奶奶親,我媽就生氣就打我大姐,我大姐就隔三差五跑到奶奶家,我媽就更生氣,所以後來導致我大姐極度討厭我媽。相反二姐完全是按照我媽的模式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媽對我二姐超級疼愛。

長大後,我大姐和我奶奶更加親近,但我媽和我奶奶基本上已處於水火不容的地步了,我大姐和我媽的關係更為惡劣。我大姐輟學外出打工的時候說過一句話:這個家我再也不想回來了!所以她在外面打工掙的錢從來不給我媽。我二姐輟學外出打工時經常往家裡寄錢。這樣一對比,我媽更不喜歡我大姐了,且總是當著我們的面說我二姐怎麼好怎麼好,說她在外面受了多少苦多少罪的。我媽經常幹這事,導致我大姐和我二姐關係也極度緊張。

現在大姐和二姐都出嫁有了孩子,大姐的男人不成器自己也存不了錢,我媽連帶著我大姐的孩子都看不慣。我二姐嫁到了城裡,婆婆比較潑辣,姐夫又是個寶媽男,剛開始的時候我二姐受了不少氣,這兩年才好一些。我媽時常提起我二姐的那些苦來就不由得掉下眼淚。

現在我奶奶已經過世,我大姐基本上不回孃家,回孃家也是去其他親戚家玩,不怎麼跟我媽講話,說話就能吵起來,我媽也不願意看到她,看到她的電話就想掛斷。我二姐遠不能常回孃家,有段時間不打電話不視頻,我媽就會讓我爸打個電話或視個頻。我二姐只要一回來,什麼好吃的都緊著她,看得我們也是相當眼紅。

其實,跟奶奶親近,跟父母不親近的孩子,還是需要父母多去做一些引導,改善一下關係。孩子能陪伴奶奶的時間畢竟不會多過孩子陪伴父母的時間。而且跟奶奶親近跟父母不親近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反思是不是這個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我是晨溪貝媽,分享熊孩子日常,關注親子教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分享北京幼兒園信息,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共同努力。喜歡就點贊,愛我請關注~

八爪媽咪


我感覺不管孩子跟誰親,只要跟父母不親,幸福的概率不那麼大吧,就算有的過得還不錯,但在偶爾的時刻,心裡還是落寞,孤獨,擁有幸福的能力沒有和父母親近的孩子那麼強!

說說我們家吧!我們家姊妹三,姐姐老大,我老二,弟弟老三。姐姐很小的時候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姐姐親外婆家,外婆外公,舅舅也都很喜歡姐姐~聽媽媽講,每次外婆有事忙要把姐姐送回來,姐姐都哭著不讓他們走,又會跟著回去,甚至姐姐在地上打滾都要跟外婆去。媽媽講這一切的時候還笑哈哈,我小時候就覺得媽媽有什麼好笑的,長大了更替她感到悲哀,自己的孩子從小跟自己不親,她竟然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問題,竟然還笑得出來!姐姐長大後,有什麼也不會跟爸媽說,結婚出嫁後就更少回家,因為結婚的事情,爸媽也是傷了她的心,而且婚後有相當長几年,姐姐其實過的很苦。現在這幾年,姐姐會回孃家,可是隻是禮貌性走動,不跟爸媽有任何言語上的交流,去年我回孃家,爸爸都說,弟媳和我媽的交流都比我姐好,我姐根本就不和他們說話!

再說說我,感覺小時後爹不疼娘不愛,因為自己是二女兒,他們是想要兒子的,甚至有將我送人的想法,只是後來沒成。我都不知道我親誰,誰親我!小時後跟爸爸很陌生的,想親媽媽,可是媽媽因為弟弟老是責備我跟姐姐,心裡就怕她,甚至討厭她,加上媽媽對我都沒有什麼好言語,所以漸漸就跟她越疏離了。記得學前班,媽媽要去街上採購年貨,我想跟她去,不知她為什麼不肯帶我,她坐車走,我就跟在後面哭,跟了差不多兩三千多米,她都沒有下車,最後實在看我哭,才下車答應給我買一捆鉛筆把我哄回去了。我到現在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小孩那麼依賴她,她怎麼忍心拒絕!所以我現在去哪,女兒想跟著我,我都會帶著,有時即使不想帶,但轉念想到自己的這段經歷,就帶上了,孩子喜歡粘著父母就那麼幾年。後來讀書離家遠,工作離家遠,加上父母因為弟弟的婚事,對我和姐姐做了一些過分的事,所以賭氣遠嫁。雖然老公很好,小家還是很幸福,但是總是時不時覺得自己心裡空落落,後背空空,無所依靠,而且比較難跟別人建立起親密關係。

再說弟弟,弟弟一直是媽媽帶,因為媽媽30歲(在當年來說算大齡了)才有了弟弟,又是兒子,加上多少有了前面兩個孩子的鋪墊,所以媽媽對弟弟還好,弟弟小時後敢看動畫片,敢不聽父母的話,敢不做家務,而我為了討父母歡心,努力做家務,讀書,以前覺得自己懂事很驕傲,現在想想就覺得好可憐,都沒有孩子的樣。

弟弟長大後,父母給建好房子,給說好結婚對象,再給操辦婚禮,甚至弟弟和弟媳出門打工,媽媽都給準備好路費。弟弟出來了兩年就跟弟媳回老家了,很快就生了小孩,感覺人生的一切都有人操心,順風順水。弟弟的心態什麼的也很好,沒有我那麼敏感。所以我覺得弟弟真的是我們姊妹三個中最幸福的了!

所以奉勸做父母的人,有了孩子,請真的好好愛他們,即使自己帶真的很累,也請努力支撐,因為真的就幾年時間而已,過了這幾年,孩子大了,帶起來就沒有那麼累了。可是前面這幾年真的對孩子很重要,影響他們一生的幸福。


凡子Kimmy


看到這個問題,我忍不住就來回答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就是一個題中所說的孩子。我算是記事比較早的吧,打我記事起,我就是跟奶奶帶大的,差不多到初中的時候,才天天跟父母一起住。但我並不是所謂的留守兒童,爸媽家離奶奶家也就四五十米的距離,真的很近。但是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爸媽就每天早出晚歸,忙於生意。所以小時候我基本都是跟著奶奶睡覺,對奶奶很依戀,自然而然的也就跟奶奶親了。記得那個時候,我會給親人排出一個名次:第一名親誰、第二名親誰……第一名當然就是奶奶了,而爸媽卻得排到差不多第五名了,這個名次,在我當時的排名榜上真的是墊底了。

等大一點上學了,也懂事了,知道爸爸媽媽並不是不愛我,其實他們也很愛我,但是我就是不親他們,還是最親奶奶。

直到現在,我的孩子也上幼兒園了,可以說,我還是最親奶奶。我不親我的父母嗎?我也親,但是從感覺上來說,沒有和奶奶的那種感覺濃烈。那問題就來了,我現在幸不幸福呢?6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我很幸福。我有把我當掌上明珠的父母,有把我當公主一樣寵的老公,還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寶寶,真的感覺好幸福。

我個人覺得,一個人幸不幸福,與小時候和誰親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孩子小時候和誰在一起感覺放鬆,就會和誰親。這是孩子趨利避害的一種本能。因為隔代親,可能奶奶會比較寵溺孩子,再加上父母忙於工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少,那孩子自然就會和奶奶親嘍。


其實一個人幸不幸福,更大的取決於內心。可能有的人覺得,和父母不親,是因為父母的某種行為傷害到了自己,而這種傷害,自己又無法釋懷,總是放不下,所以會影響到自己一生的幸福。其實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如果用仇恨的眼光看世界,就算身處天堂,也不會感到幸福。其實幸福就在你身邊,就看你有沒有發現幸福的眼睛!


宇姐雜談


從小跟奶奶親,跟父母不親的孩子長大後不會幸福。我說一下身邊這個真實的例子。

我老公大哥家有兩個女孩,91年左右計劃生育特別緊,不允許生三胎,農村傳宗接代的思想特別強,我公公婆婆就託人給他家抱養了一個男孩。當時因為他家做生意,另一方面也不大願意要這個孩子,趨於家庭的壓力不得不同意。抱來後這個孩子就由我公公婆婆餵養,公婆拿著和寶貝似的。因為分家過,離得也不是很近,他們夫妻偶爾去看孩子一次。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因為家裡條件比較好,就送去了遠在200多公里外的貴族學校上學。和父母沒在一起生活過,一點感情都沒有,父母只是拿錢買奶粉把這個孩子養大了而已。沒有感情,孩子過週末回家後就特別害怕父母,不敢大聲說話。大人對孩子也滿是看不慣,數落孩子,感覺孩子給自己丟人。




這樣久而久之,孩子有了自卑感,需要什麼也不敢說,寧願在自己家偷錢,也不願意張口給父母要。因為孩子不好好學習,初中上完就不在上了,然後自己出門打工闖蕩,這一出門,竟把孩子一輩子都毀了。

自己賺錢少不夠花,又不敢給家裡要,就走上了扒竊的道路,只因是未成年人,曾經三番兩次被勞教過。

父母想,年齡大大應該就會好了,到了結婚年齡,趕快託人給他說了了媳婦,媳婦也很爭氣,三年生下兩個男孩。有孩子後,我們都以為他會收收心,好好過日子了,但是事與願違,他依舊我行我素,扔下老婆孩子說走就走,家人拿他一點辦法沒有。家庭眼看著就要破裂。

如果孩子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肯定到不了這一步。

希望父母一定要多陪伴孩子,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甚至是可以改變孩子一生的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