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氨氮的危害及调节措施

警惕/氨氮的危害及调节措施

1、大多数有机物,如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残饵、游动植物残骸及人工投放的有机肥料等,它们中的氮都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于蛋白质中,通过异养型微生物的作用,蛋白质被分解产生氨氮。

2、水生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存在旺盛的泌氨作用,养殖密度越大,泌氨量也越多。

3、水体缺氧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含氮物质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也产生氨。

水体中氨氮的危害:

在总氨氮中,分子氨对水产动物是有毒害的,浓度越高,毒性越大。它可直接刺激损害水产动物肝胰脏,胃肠道等内脏器官粘膜,进而易继发细菌感染。同时也损害鳃丝粘膜结构及功能,表现为鳃丝肿胀,粘液增多,呼吸障碍,在水表层狂游等。

水体中氨氮的控制和降解技术:

1、每次清塘时清除池底大多数有机物质,但池塘必须保持一定量污泥。

2、按照生态养殖模式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品种搭配,充分利用水体空间。

3、选择消化吸收率高的优质饲料,长期添加有益微生物活菌及维生素。降低粪便排泄量,同时做到科学投喂,尽量减少残饵。

4、当水体老化,有机悬浮物、粪便、残饵太多时应及时排出,并适时换水对不能排污的池塘要随时投放分解型改底产品以分解调节底部污物。

5、不要随意向水体投放未经彻底消毒发酵的畜禽有机肥料,更不要施用在农作物上使用的无机化肥和复合肥。

6、减少消毒杀菌剂的应用,保持池塘有益微生物数量。

在高水温季节,当水体PH值偏高时,要特别注意检测水体氨氮含量。这主要是因为氨氮的毒性与PH值正相关。对于氨氮高池塘坚决杜绝生石灰应用。控制分子氨浓度小于0.02mg/L。要经常开动增氧机,最好在晴天中午和阴雨天的白天夜晚都不要停机,并投放乳酸菌、EM菌、光合细菌等含量高的活菌产品,定期补充活性碳源,调节池塘藻相,以降低和稳定PH值。当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时,有条件换水的可适当换掉部分老水,注入新水,并全天开动增氧机曝气,然后再使用硝化细菌类或光合细菌类产品。

没有条件换水的可直接使用这类产品。以尽快降低氨氮和调节水质。需要说明的是,许多养殖户在池塘PH值较高时,大量泼洒酸性产品来调整,实际作用并不明显,我们认为泼酸不如造酸,泼洒生物制剂加速有机物质分解,是调节PH值好方法。

氨氮引起的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案

预防:

建议养殖期每15天使用调水产品,EM液体水质改良类产品和固体微生物制剂,每10-20天使用改底产品进行底质和水质调节,降低氨氮。

氨氮偏高:

1、换水,换入新水,减少饲料投喂量。

2、使用强氧化剂,以降低氨的毒性。

3、池塘淤泥较多,底质较肥,使用新超能底改片配合活菌制剂,肥水+底改产品进行底质调节。

4、当氨浓度较高时,先做解毒处理,然后再处理氨氮。

5、开动增氧机,保障底层溶氧量,同时配合使用强氧化剂及活菌制剂,降解氨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