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駐村幹部:幫扶村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8月24日,酷暑難耐。市農機推廣所所長周偉忙完對口幫扶點——市中區永安鎮瓦堆灣村的農業技術指導工作後,又急忙趕回市農業局參加脫貧攻堅工作會議。

周偉認為,省委十屆八次全會提出的“要緊緊扭住民生短板和脫貧任務,集中力量打好脫貧攻堅戰”要求,高瞻遠矚、令人振奮,讓所有入駐脫貧一線的幹部們有信心、有幹勁。

“瓦堆灣村是永安鎮3個省級貧困村之一。我作為一名入駐該村的農業科技員,利用自身特長,發展全村產業,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周偉說,去年9月底剛駐村時,他們曾找省、市農業專家到村考察和指導,與村幹部、村民小組長、群眾一起到各地學習,最終確定發展柑橘產業,由農業科技員提供專業技術指導。

如今,村上計劃把150畝不知火種植園擴大到560畝,並建起2000平方米的肉牛養殖場。山上栽果樹,牛糞作有機肥,走生態農業發展之路才是長久之道。

“幫助貧困村選擇適合發展的產業,必須走村入戶、詳細瞭解和尊重群眾意願,只有群眾認可和支持的,才算得了數。”周偉說,這樣的幫扶方式不是給幾隻羊、送幾頭牛就能實現脫貧,而是依靠產業的力量,讓村民看得到效益,嘗得到甜頭。駐村幹部一定要踏踏實實幹好,結合自己特長,盡其所能支持當地產業發展,早日完成脫貧目標,以實際行動迎接市第七次黨代會召開。

“要致富、先修路”早已是廣大村民的共識。同為駐村幹部的市中區交通局副局長段勝濤認為,許多貧困村都面臨基礎設施差、出行難等問題,是制約當地發展的一大“攔路虎”。

段勝濤認為,必須著力改善貧困村交通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村民的出行和生產需要,必須提升改造現有通村公路技術等級,打通斷頭路,在村內形成道路環線,最終讓貧困村實現“物便其流、人便其行”的目標。

“除了改善貧困村的交通設施外,在增強貧困村村民產業發展和自身能力的提升方面,不能搞‘一刀切’,要因人而異,充分發揮貧困村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幫扶工作從被動‘輸血’轉變為貧困村民自身‘造血’的局面。”段勝濤說,通過駐村幹部苦幹、實幹,廣大群眾積極支持、配合,讓貧困村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迎接市第七次黨代會召開。

(羅玲麗 實習記者 黃彬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