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邯郸曲周曾禁演《玉堂春》,原来是觉得“丢人”!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即便对戏曲并不熟悉的读者,也会对这唱段有所耳闻。该唱段出自京剧《苏三起解》,又名《玉堂春》、《女起解》、《洪洞县》,讲述了苏三蒙冤受难,被恋人王景隆相救并终得团圆的故事。

邯郸曲周曾禁演《玉堂春》,原来是觉得“丢人”!

而山西洪洞县也因为“苏三起解”全国扬名。著名作家汪曾祺在文中说“过去洪洞县禁演《玉堂春》,因为戏里有一句‘洪洞县内无好人’。”

他曾特意到洪洞县游访,参观过苏三蹲过的监狱、看过苏三跪过的堂砖、见过赵监生买砒霜的药铺。对有人力证“苏三史无其人”,汪老先生笑说“真可爱,何必这么较真呢?”

邯郸曲周曾禁演《玉堂春》,原来是觉得“丢人”!

在各种繁衍演变中,关于苏三是哪里人有三个版本。版本一:苏三原名周玉姐,为山西省大同府周家庄人;版本二:苏三原名郑丽春,为河南省归德府永城人;版本三:苏三为邯郸市曲周人。

相传苏三五岁父母双亡,被拐卖至苏淮妓院,挂牌之后以“玉堂春”为花名,因丽质天成、艳冶无双,很快成为花魁翘楚。

王景隆为吏部尚书王琼第三子,人称“王三公子”。其慕“玉堂春”之名,出重金得以相见,就此一见钟情。而王景隆之所以对苏三如此倾心,除为其丽质所惊之外,还有“同乡”之情,因据传王景隆也是曲周人。

邯郸曲周曾禁演《玉堂春》,原来是觉得“丢人”!

戏曲中苏三唱“初见面银子三百两,吃一杯香茶就动身。公子二次把院进,随带来三万六千银。在院中未到一年整,三万六千银一概化了灰尘。”

按此折算,王景隆“包养”苏三,每天的费用大概是四万元人民币。银子花光之后,老鸨便将身无分文的王景隆赶出妓院。

之后,苏三偷偷到破庙探视王景隆,将自己的首饰细软相赠,助其赴京科考。王景隆离开后,老鸨发现苏三“心生外向”,便以千两纹银将她卖给洪洞县一个富商沈洪。富商之妻皮氏与赵监生通奸,合谋害死沈洪、行贿县令、嫁祸苏三。苏三被屈打成招,判秋后问斩。

邯郸曲周曾禁演《玉堂春》,原来是觉得“丢人”!

戏曲中的才子佳人多能历经磨难而结成眷属。科考得中的王景隆发现苏三冤情,将该案相关人员解至太原重审。

本文开篇的那段唱词,便是苏三被解往太原中途所唱。那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峰回路转,这个柔弱的女子内心有的并不是对死亡的恐惧,所求只是能有人帮自己带个口信给恋人。

邯郸曲周曾禁演《玉堂春》,原来是觉得“丢人”!

案件再审,真凶伏法,苏三雪冤,并与王景隆重得相见、花好月圆。这个发生在明朝武宗年间的爱情故事,之后被明朝的小说家冯梦龙写成《玉堂春落难逢夫》,又在后世成为各种剧种的热门剧目。

此外,禁演《玉堂春》的不止是山西洪洞,还包括曲周。在曲周王景隆后人看来,先人娶妓女为妻实在是有辱门楣,所以每演《玉堂春》,王氏家族就会出面干涉。只是后来王氏渐渐败落,才没有人再干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