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孩子有疳积,应该吃什么不吃什么?

Blue_square


您好

中国小儿推拿网为您解答(喜欢请右上哦)

疳积又称积食又叫做“积滞”,是中医学里面的一个病名,主要是指小宝宝喂食、乳食过量,损伤了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从而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积食这个症状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话满有道理的,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小儿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小儿积食症状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多是因为小孩吃东西不知自节,或家长们喂养不当,又或者是吃太多生冷瓜果及难以消化的食物,造成了食物停滞于肠胃,损伤脾胃而形成的。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发现宝宝积食时最好让宝宝适量做些运动,同时吃一些清淡的食品。(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适当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饮食适量即可,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积食的具体表现症状

  • 宝宝最近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 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就是这个道理)

  • 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腻且厚(好象吃的东西都粘上去一样),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 宝宝大便干燥或时干时稀

  • 宝宝腹胀满食、消化不好

  • 宝宝经常不明原因的哭闹

  •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

发现宝宝积食怎么办?

宝宝积食的药物治疗: 中医对治疗宝宝积食具有丰富的经验。一般对于积食症状较轻者,可选择服用小儿化食丸、保和丸、化积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中成药以消食导滞和胃;对于症状较重的患儿,家长应尽快带孩子上医院看医生,根据情况服用中药汤剂。

小儿化食丸: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包装:每丸1.5g。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小提示: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当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小提示:温开水送服,二岁以上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补锌疗法:补锌食物:瘦肉、猪肝、鱼类、锌硒宝、蛋黄等。功能:补锌有助肠道吸收,还能促进味蕾发育,改善宝宝厌食偏食积食等。小提示:补锌要注重量,切不可过量服用,否则会引起锌中毒。

饮食疗法:糖炒山楂,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做法: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山药米粥,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中医治疗:吃肉太多:若食欲不振,呃逆想吐,可用山楂肉90克,炒焦后研成细末,每次15克,用温开水送服,每日两次。吃牛肉引发不适,可用干稻草一把,煎成浓汤趁热饮服。食狗肉、羊肉太多引起不适,可用山楂14颗、杏仁24粒煎成浓汤服用。吃面食过多:如果厌食、腹部难受,可用神曲30克、炒萝卜籽10克、麦芽10克,水煎服,一天一次,分3次服完。吃谷类太多:如果食欲减退,可取米饭锅巴(小米、粳米、糯米均可)适量,烧焦研末,用温开水送服,每次5克,日服3次。还可用炒麦芽30克水煎服,或用白萝卜捣烂取汁服用。吃元宵太多:可用炒麦芽30克,水煎服。吃鸡蛋太多:可用神曲30克泡水喝,或用醋一汤匙兑米汤喝。吃生瓜果多:可用丁香1.5克、神曲15克,泡水代茶饮。吃鱼太多:可用红曲15克,水煎服。

小儿推拿积食手法

(一)清大肠经(3分钟)

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二)揉板门(3-5分钟)

板门位置在拇指下。 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 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三)顺运内八卦(3-5分钟)

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手法:以图中黑点为起点,做顺时针作画圆,运的感觉为接触皮肤,又不产生压力,又像是悬空,想象八卦那种柔和感。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四)清补脾3分钟

在孩子的拇指偏桡侧指腹上,做顺时针旋推,每天300次就可以了。顺时针推的时候为补,名叫“补脾土”,如果是逆时针或离心直推的话,那就是“清脾土”了。但是,小孩子的脾脏太过娇嫩,所以多用补法,而很少用清法。

小儿脾脏虚弱的时候,多会表现为消瘦或者过胖、脸色发青或土黄色、厌食、大便次数多、拉肚子等等。这时候,做父母的就可以为孩子用“补脾土”的方法进行推拿。当然,如果孩子出现食积、脾气暴躁等补脾土清脾土症状,这时候也可以适当清一清脾土。

(五)下推七节骨(3分钟)

该穴位于腰骶正中, 第4腰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用一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外侧缘自上而下直推,约100-300次。 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六)摩腹(5分钟)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积食引起的便秘腹胀可重点操作此部位。

(七)揉足三里(5分钟)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寸。 用拇指按揉该。足三里为人体第一保健穴位,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对于孩子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不化有调理作用。

注意事项

1、推拿最好一天一次(重症推拿两次),推拿只做小孩左手,推拿力度为带动皮下组织,推拿介质用爽身粉或婴儿油。

2、小孩年龄不同,组方中各穴位相同时间下的推拿次数会不一样,须注意。

3、厌食的小孩重点是揉足三里与揉腹,每天早晚坚持揉5分钟,长期坚持必能改变小孩脾胃状况。

4、如果通用方使用后,症状仍得不到缓解,请及时到有经验的小儿推拿调理师或正规医疗渠道治疗,切莫在家独自折腾耽误孩子病情。

5、如果孩子内热较重、或者因积食而发烧,可加推清胃经、清补脾经、退六腑。

积食推拿手法二

开天门:就是从将眉毛中间的印堂穴向头顶方向直推,300次。

推坎宫:就是推眉毛,从内向外推300次。

揉太阳:太阳穴比较好找,就在眼角的外侧,有个明显的凹陷就是太阳穴,揉100-300次。

清大肠:大肠经是在宝宝食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即为清大肠,300-500次。

清胃经是在宝宝大鱼际的外侧,由大拇指指根到手腕成一条直线,从手腕方向直推至指根,为清胃经,300-500次。

顺时针摩:腹揉肚子5分钟。

掐揉四横:纹四横纹就是我们常说的四缝穴,100-200次,如果食积时间长,可以用三棱针点刺四缝穴,会出来好多油质的黄水,对于改善食欲,效果还比较明显。

揉板门:板门就是在小孩的大鱼际处,按揉100-300次。

补脾经:脾经就是孩子的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从指尖向指根直推就是补脾经,200-300次。

上面这套手法,做下来大约15分钟左右,效果非常好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进行积食推拿,帮助消食、清热。常用的有三种方法,前两种有消食退积之功效,最后一法能清热、安神,对于发热的积食患儿可以三法联用,每天每种方法分别推拿10分钟。

1、退六俯沿患儿左上肢尺侧(即下方),从肘关节向腕关节推,每分钟推150~200次。

2、泻大肠沿患儿的食指,从虎口方位向指尖推,每分钟推150~200次。

3、清水沿患儿左上肢正中线(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间部位),从腕关节向肘关节推,每分钟150~200次。

除此以外,还可取白萝卜2斤、生姜2两、大葱4棵,剁碎后炒热,放在患儿肚子上,用手搓至肚子发汗即可,也能消、退热。

如果积食引起发烧,那么就要采取措施降下来体温。多让宝宝喝水,多休息。如果症状不见消失或者越来越严重,就要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怎么预防?

一、预防为先。

预防积食,要从饮食入手。首先,给孩子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这会打乱胃肠道生物钟,影响消化功能正常运转。

其次,荤素搭配要合理。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适当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饮食适量即可,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最后,肠胃和人一样,该休息时休息,该工作时工作,无度就会出问题。

“要想身体好,夜里别吃饱。”这是我们家长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孩子白天活动量大,吃东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动慢了,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别太饱,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点。

早上或中午孩子刚睡醒时,1小时内(至少30分钟)也不要进食,因为胃肠等内脏从低运转恢复正常需要一点时间,否则,也无益于消化和吸收。

对于处在吃奶期的婴幼儿的妈妈来说,也要忌口,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妈妈饮食无度,婴儿就可能“奶积”。

一旦孩子哪一顿饭吃太多,建议家长给他吃一些助消化的药物,比如乳酶素、婴儿素等。如果给孩子吃主要成分为山楂的消食片,一定要适量,因为山楂吃多了生内热,反而会增加患感冒的风险。

二、 饮食调节。

如果孩子出现食欲下降、咳嗽等积食症状,但还没有外感症状时,可采取饮食调节治疗。

这时,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点,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可适当吃些鱼虾。

此外,还要让孩子多喝水,保证睡眠充足、及时排泄,不去公共场合,积食情况就会逐渐缓解。


希望能帮到您,中国小儿推拿网专注分享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治疗手法,喜欢请关注


河南三字经教育


小儿疳积,古人视为恶候,是儿科四大证之一,临床以精神萎靡,面黄,消瘦,腹部胀大,甚至青筋暴露,毛发干枯,稀疏成束,饮食异常等为特征。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及医疗的发展,本病已越来越少见,现代多见小儿食积。小儿食积,相当于消化不良。中医认为“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小儿食积是小儿疳积的前身,若小儿食积日久,迁延不愈,可转化为疳积。

无论是小儿疳积或小儿食积都会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其形成主要责之于脾,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发育尚未完善,加上小儿身体发育迅速,对营养(食物)需求较大,容易出现进食过多而消化能力跟不上的情况,所以小儿容易出现食积,甚则发生疳积。

防治食积或疳积,均因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三餐定时定量;食物营养均衡多样化;蔬菜水果不能少;尽量不偏食;避免吃太多太杂;少吃零食;少吃油炸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日常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中药材食疗,如麦芽、谷芽、山楂、鸡内金等有健胃消食作用的中药材;布渣叶、独脚金等有清热消滞祛疳作用的中药材。


美可亲子


什么都不吃,喝点水,饿两天就OK,

不信?是因为你舍不得孩子挨饿。

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换不是自己喂孩子的过错,父母的过错,孩子来偿还,你当然有点不愿意,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想要孩子不受罪,选个要自己少受累,这回真的需要你横一下心。

另外,做做推拿,请清脾经,大肠经,肺经什么的,让孩子舒服点




一路飞花


小时候村里经常有人抱孩子找我妈妈扎,长大了我就觉得这科学吗?后来我上网查查挺科学的,关键是免费。不过那时都用的家用的缝衣针。现在我在青岛包了间饭店妈妈在帮我这个在这也用不上了!


qzuser203827313


可以试试足心敷药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