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崔大媽堅持擺免費茶水攤21年 今年天剛熱,她又出攤了

崔大媽堅持擺免費茶水攤21年 今年天剛熱,她又出攤了

  崔傳面(右一)的免費茶水攤為很多人提供了便利。社區供圖

崔大媽堅持擺免費茶水攤21年 今年天剛熱,她又出攤了

  天氣漸熱,崔傳面的免費茶水攤又出攤了。薛玲 攝

“免費茶水攤又擺出來了嘛。”近日南京氣溫上升,做鐘點工的吳師傅昨天路過定淮門6號小區門口時,又看到了那個熟悉的大茶水桶,“來來往往的人,只要口渴了都可以在這裡接點水喝。”揚子晚報記者採訪後得知,擺這個茶水桶的人名叫崔傳面,是鼓樓區寧海路街道古林社區的一位居民,這個茶水攤從1997年夏日第一次“出攤”,至今已堅持了整整21年。

1997年起就開始擺放免費茶水攤

在古林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揚子晚報記者見到了崔傳面,也知道了免費茶水攤背後的故事。

1993年,崔傳面從單位下崗了。為了生計,崔傳面在定淮門大街上擺了個修自行車的攤點,“有一年夏天連續42天沒有下雨,真是太熱了。”在烈日下守著攤子的崔傳面每天都要忍受酷暑的煎烤,偶爾趁著沒人的時候跑回家,一口氣能喝下一瓢自來水。“我渴,在路上來來往往的這些人肯定也很渴。”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崔傳面萌發出了擺茶水攤的想法。

1997年,崔傳面的免費茶水攤正式出攤了,一個小方凳,一個小水壺,還有幾個供喝水的大碗。崔傳面告訴記者,那個時候白雲亭市場還沒搬走,往來的菜販、水果販子特別多,自己的茶水也因此格外受歡迎。

第一年的時候,崔傳面的免費茶水攤上只有一個燒水壺,每天她早早起來燒水,晾涼了拎出去。第二年,崔傳面就添置了現在大夥能看到的茶水桶。

有人說風言風語,也有人丟零錢和茶葉

誰也沒有想到,茶水攤擺出去了,風言風語也跟著來了:現在又不是過去,誰還要喝你的這個茶水?你這個水乾不乾淨啊,萬一喝拉肚子了你負責?她自己都下崗了,還有閒心來做好事擺茶水攤?肯定是想出風頭……面對這些閒言碎語,崔傳面和家人都頂著不小的壓力。更令人意外的是,還有附近的人拿著水瓶來接水。

面對這些,崔傳面依然堅守初心,“真正需要喝水的人肯定不會覺得我是為了出風頭。而且茶水攤擺出來就是給大家喝水的,不能規定誰能喝誰不能喝。”

一年、兩年……到了第三年,崔傳面再也沒有聽到風言風語,也沒有人拿水瓶來接水了。不僅如此,有時候晚上去收茶水桶的時候,還會在桶下面發現壓著的一毛錢、兩毛錢,有時候小桌子上還會出現幾包茶葉。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不論是零錢還是茶葉,都讓崔傳面覺得很感動,“雖然我和這些喝茶水的人從來沒有見過面,但我們的心意是相通的。”

免費茶水攤出攤的21年間,崔傳面也感受到了許多變化,“現在喝水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崔傳面告訴記者,以前最多的時候一天要供應4桶茶葉水,現在再熱的天,一天一桶水就足夠了。

她去年手骨折,依然一天也沒耽誤出攤

這兩年,崔傳面過得並不順當,2016年,她的愛人去世了;去年,她的手又被撞骨折了。但即便如此,盛夏時的免費茶水攤,依然一天沒有耽誤。骨折的右手使不上勁,崔傳面一次只能靠左手拎個凳子,或者拿個碗,一點一點把東西擺齊全。社區工作人員知道了要幫忙,崔傳面說什麼都不肯,每天早晨5:30,就早早地把茶水攤擺了出去。

崔傳面笑著說,自己不愛唱歌、跳舞,也不會打牌,擺免費茶水攤也算是自己消磨時間的一種方式,“你看,我也能發揮餘熱。”崔傳面笑著說,茶水攤既不耽誤自己的生活,也不影響自己的健康,自己忙活著覺得很快樂。

崔大媽這樣說:

“只要身體好,茶水攤會一直襬下去”

“我們常說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能把好事一直做下去。”古林社區主任謝琴告訴記者,自己2009年剛到社區時就聽說了崔師傅的故事,很感動,也一直想幫崔師傅做點什麼,但她即使是在手骨折的情況下,也婉謝了社區的好意。

“好人,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幹轟轟烈烈的大好事,堅持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是難能可貴。崔大媽的感人之處在於,她在自身經濟狀況稍微好轉時,就決心幫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她的堅持與執著、她的不以善小而不為的樸素情懷,值得我們學習。”正如文明網對於崔傳面的點評。崔傳面表示,只要自己身體好好的,每年夏天這個茶水攤就會一直襬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