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觉得春秋五霸中,谁是最名不副实的那个?

生猛历史


文|陈三不


春秋时期,天子衰而诸侯兴。周王室衰微,已无力有效掌控天下。于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称霸。何为霸?霸乃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在这一时期被后代推认为霸主的共有这几位,即晋文公、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郑庄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的名单,史家各有说法,众说纷纭。《史记》所载的五霸则为:晋文公、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晋文公和齐桓公是公认的春秋霸主,两位多次会盟中原,霸主之尊实至名归。楚庄王即成语“一鸣惊人”的典故来源,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楚国成为被中原各诸侯国所认可的大国。“问鼎”一次的典故也同样来自楚庄王,可见其野心之大,实力之强。



宋襄公能够成为五霸之一凭借的并非国力,乃是“春秋大义”,其治国外交讲求仁义,最终也因仁义成其霸名。因“仁义”将其列入五霸,除了春秋时期的礼法环境外,还应有着太史公司马迁的认可所在。



最后一位便是秦穆公,春秋时期将秦国国力推至顶峰的君主。其重用五贤臣:百里奚、由余、蹇叔、公孙枝、丕豹。东进西拓,灭西戎十二国,使得秦国独霸西戎,为日后秦国一统天下打下基石。



这春秋五霸说完了,但霸主之间也有着孰强孰弱之别。若单以国力和影响力来看,除以“仁义”闻名的宋襄公外,谁的霸主之位最名不副实?


答案就是——秦穆公。


为何秦穆公的霸主之位最名不符实呢?这还要从各国的霸业影响力来看。齐桓晋文的霸业无人质疑。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丘会盟”更是将其霸业推至顶峰。而晋文公“践土会盟”,奠定其中原霸主地位。晋国的霸业并未因晋文公逝世而终止,而是绵延百年,成为春秋时期的超级强国。楚国在楚庄王之前,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楚国强大,为中原各强国所侧目。


那么秦穆公的霸业主要为何呢?其霸业主要为“独霸西戎”,而非“称霸中原”。其霸业的主要对手乃是西戎各国,而非中原诸侯。所以,秦国的对手和晋、齐、楚相比,已然不在同一量级和层次。其余三国均为“诸侯之长”,而秦国则只能为“西方诸侯之伯”,霸主成色实在无法与齐桓晋文相提并论。



秦国自秦襄公始,征伐西戎不断。“(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经过长期不懈的战争,秦国在关中地区站稳了脚跟。既然国土已固,穆公便不再致力于西进,而是图谋东出,进军中原。其先遣将奔袭郑国,后被郑人识破,途中顺道又灭了滑国,中原顿时自危。晋襄公为了遏制秦人东进的势头,亲率先轸等人于崤山埋伏,全歼秦军。



因为有着晋国这一超级大国的压制,秦穆公自此在东出一途再无建树,只得继续西进,经营西戎。虽然和其余几位霸主相较,秦穆公的霸业不显,但是其为秦国所做出的贡献,却为始皇一统寰宇奠定了基础。富庶的关中平原,险峻的函谷天隘,秦国的地理优势在穆公一代便已初具。


百年过后,各霸主曾经的霸业早已烟消云散,除了辉煌灿烂的过往可供后人作为谈资外,一切都不复存在。穆公的霸业虽隐没于齐桓晋文的光辉之下,但在秦国鼎定天下之时,其威势仍清晰可见。


1.张有智.“春秋五霸”正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1):105-108.


生猛历史


春秋五霸中名副其实的有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和楚庄王熊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