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作為汽車從業者,我轉型無人駕駛的心路歷程

我這兩年,年度的關鍵字都是“轉型”。

我是一個汽車工程師。

平時關注汽車的同學應該比較瞭解,當前汽車有兩大風口,分別是新能源和無人駕駛。

我本來是在傳統車企工作,16年初轉型加入一家新能源車企,17年底又轉型加入一家國內Top3的互聯網公司做無人駕駛。

可以說,作為一名汽車行業從業者,我非常幸運(or不幸?)的經歷了這兩個風口。

這次我說下從新能源轉型到無人駕駛的心路歷程。


新能源初創公司之痛

一開始進去的時候,躊躇滿志,覺得還是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

新公司能夠徹底革除以前大企業的沉珂,更有活力,更自由,更開放。

願意出來的,都是對傳統車企的一些氛圍看不慣,而又不想繼續在染缸裡待著,想出來做點事情的人,所以整體上,大家出發點是一致的,精氣神也都非常類似。

由於是初創團隊,實打實的體驗了一把初創團隊的氛圍。

因為人少嘛,總共只有幾百號人,辦公也在一起,所以一小半的人都能叫得上名字來,大部分都能混個臉熟。

工作歸工作,但是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很輕鬆,不似以前某亞那邊買個人都表情凝重,如臨大敵的趕腳。

也經常會議室裡吵得不可開交,然後會後一杯咖啡泯恩仇,事歸事,人歸人,大家都分得很清楚。

所以整個團隊的氛圍還是非常不錯的。

別看很多初創車企圈了一票名頭很響的明星級職業經理人,看上去很唬人。

但是在汽車這個規模龐大的產業裡,真正重要的永遠不是一兩個人而已,而是運行的這個體系。

我們公司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研發體系。

這一點是其他新能源車企所不能比擬的,先發優勢很大。

所以覺得,這一把,我們抓到了兩王四個二,只要不浪,肯定穩贏了。

作為汽車從業者,我轉型無人駕駛的心路歷程

有人說,對於創業公司而言,找到合適的人很關鍵,創始人需要花30%的時間去找人。對於新能源初創公司也是這樣,不同的是,剩下的70%的時間,需要用來找錢。

這個行業裡流傳一句話:不要管盈利模式宣傳的是to B(公司),還是to C(消費者),最終都是to VC(投資人)。

因為造汽車這個事,本身就是重資產,長週期,高門檻的,雖然市場前景巨大,但是近幾年內盈利還是看不到希望的,所以燒起錢來也是大大的快。

招人要錢,建廠要錢,開發項目要錢,開模要錢,找供應商談合作,要錢。

作為汽車從業者,我轉型無人駕駛的心路歷程

究竟有多重要呢?

這麼說吧,如果分數來衡量新能源車企的實力的話,開發體系,佔6分,戰略規劃和決策效率可以佔到4分,其他的90分,看融資的能力。

第一個考驗,不是看你能不能造出好車,而是看你能不能活下去。

對,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沒想到啊沒想到,2017年各種融資消息傳來,蔚來、威馬和小鵬紛紛被BAT保送,鎖定前三名。

這場戰役本來市場空間就不大,屬於從傳統車企的碗裡搶肉吃,還有人高分保送,這還玩個P啊。

看上去,這場戰爭似乎要提前結束了。

作為汽車從業者,我轉型無人駕駛的心路歷程

方興未艾的無人駕駛

就在這邊廂戰場就快要結束的時候,那邊廂無人駕駛卻還方興未艾。

其實新能源這個變更更多的是影響的整個能源結構的變化,是對整個汽車產業的重構和大規模的洗牌。

但是自動駕駛這個技術,一旦發展成熟,改變的是人們自古以來的出行方式。

會對整個社會的運營方式產生極大的顛覆,也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有趣的變化,無疑是發展空間更大的。

其實最開始關注自動駕駛,是看到ADAS工程師的招聘需求,一看薪資:臥槽,工資這麼高。

於是心裡又不平衡了。

在慎重考慮了5分鐘之後,決定了:老子也要去做無人駕駛!!!

方向雖然確定了,就差邁出第一步了。

一開始也是各種懵逼,不知道該怎麼開始。

在對信息不明確的時候,先要做一些嘗試,去聽一些講座,記一堆聽不明白的專業術語,然後回來一個個去網上查。

慢慢開始接觸圈裡的人。

後來聽說做無人駕駛的需要用Python來編程?

哦,等下,什麼是Python?哦,不,什麼是編程?

其實大學的時候學過一門C語言編程基礎,畢業之後就再也沒用過,早就還給老師了。

怎麼辦?

重頭開始學唄。

怎麼?需要用深度學習?

真的是深度學習,從入門到放棄。

一看書就犯困?睡醒了繼續看唄。

經歷了前期的各種慌亂,各種手足無措,各種無所適從。

後來經朋友推薦,報名參加了一門無人駕駛的在線課程。

開始從零基礎,系統的學習一些無人駕駛的算法。

接下來開始賣慘模式。

以下描述都是實情,如有半點誇張虛假,我就不叫趙日天!

那些打雞血的日子

我們公司工作日9點打卡上班,我一般7點半就到了,下午5點半下班,我一般10點左右才回去。

除了正常上班,其他時間全部用來上課,做在線課程裡的Project。

週末的時候,除了必要的應酬,我一般也會去辦公室,繼續做Project。

其實週末在辦公室挺好的,又安靜,又有空調吹。

唯一的煩惱是蚊子。

工作日的時候,蚊子數量按照人頭攤下來,每個人只能分到0.1只蚊子,一到週末,整個辦公樓的蚊子都被我承包了,或者,我被幾十只蚊子給包養了。

於是一邊和蚊子抗爭,一邊寫代碼。

算下來,我差不多一週要花20個小時在課程上面。

因為底子差,很多問題對於別人可能是小溝小坎,對我而言可能就是山川河流。

那門在線課程是按照內容,分成一個個項目去做的。

第一學期主要是講的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

在這之前,我對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每次寫完代碼,一運行出現幾百個error的時候,真的想死的心都有。

也經常出現bug遲遲解決不了,無數次強行壓下了砸電腦的衝動。

但是,當每次Project做完,提交審批通過的時候,成就感、幸福感爆棚。

有多幸福呢?差不多是買彩票中5塊錢幸福感的100倍吧,嗯。

到了9月份,第一學期結束。

我當時我發了一張朋友圈,說了一些感慨的話,最後說了一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作為汽車從業者,我轉型無人駕駛的心路歷程

這麼寫,不是為了裝逼。

是因為當時確實很迷茫。

你問我上這門課能不能找到工作?我並不知道。

我只是覺得課程還算有趣,確實是個不錯的方向。

Term1上完,收穫很多,打算繼續學習Term2,10月第二週開課。

但是Term2需要使用C++進行編程,當時我對C++的理解僅限於“一門很不高級的高級編程語言”。

於是,沒怎麼糾結就決定了:利用國慶假期惡補C++。

整個假期,一天灌2杯咖啡,上午一杯,下午一杯,全靠咖啡吊著,終於C++語言的課程學完了。

最後幾天,我一個平時不長痘的人,臉上長了好多痘。

哦,對了,整個2017年,除了五一假期的時候參加了好朋友婚禮外,幾乎沒有一天休息過。

守得雲開見月明

隨著對自動駕駛領域的持續關注,也算對這個圈子有了一些認識。

雖然學習過程挺枯燥,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結識了一幫圈裡的小夥伴,平時交流一下圈子裡的諮詢,相互支持。

有一次跟一個上汽的朋友聊天,對方告訴我,如果應聘上汽自動駕駛的崗位,好好準備一下,還是不難爭取的。

於是大喜。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沒過多久,知乎上有人發私信問我:菜鳥在招自動駕駛工程師,有沒有興趣?

啊?菜鳥是什麼鬼?

趕緊百度了一下。原來菜鳥是做物流的,屬於阿里集團的。

菜鳥的無人駕駛也就是做物流場景的無人駕駛。

一想到物流車,又醜又Low的形象就蹦了出來,內心充滿了鄙視。

後來仔細想了一下。

物流場景應該是最容易無人駕駛落地的場景,項目有前景。

而且,很關鍵的一點是:馬雲爸爸有錢,不用怕公司黃了!

於是小激動了一下,問菜鳥那邊:能給我什麼樣的崗位?

答:PM(項目經理/產品經理)。

臥槽,這怎麼可以,我可是要成為算法工程師的男人!區區項目經理我會放在眼裡!?

跟朋友聊,朋友跟我說,做項目好啊,做項目天天和老闆打交道,升得快。

當時聽到這句話,我嘴上沒說什麼,心裡卻很氣憤:我是那麼在意升值加薪的人麼?

後來回去之後好好想了想,還真是。

再說,雖然學了算法,並不一定要去做算法工程師,不懂算法一樣做不好PM。

最關鍵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優勢和自己的定位。

雖然花了很大的心血去學算法,但是對我而言,我心知肚明,我的優勢不在那裡。

我的優勢在於我對整車開發比較瞭解,對於算法也比較熟悉。

找到這個結合點,也就找到了所謂的跨界優勢。

綜合考量下來,PM這個崗位非常合適我,這個機會非常不錯,應該認真爭取一下。

兩次電話面試之後,都通過了。

然後一個小姐姐打電話給我讓我準備現場面試,還要我準備一個PPT,介紹一下自己。

什麼?面試還要準備PPT?這還是頭一次聽說。

從距離電話通知,到面試時間,總共只有5天時間,包括一個週末。

我先是花了一天來梳理思路,然後開始準備材料和PPT,弄好之後開始寫逐字稿。

對,你沒看錯,是寫逐字稿。

為了防止忘詞和臨時組織語言,必須要寫逐字稿,而且稿件要熟悉到倒背如流。

為了保證表達的順暢和自然,我進行了不下十次的演練,也讓朋友幫忙把關表情和動作,期間講稿的修改和優化,自不必說。

演講是按照20分鐘準備的,3000字。

為了應對現場的變化,還分別準備了一下10分鐘版的和5分鐘版的自我介紹。

信心滿滿。

面試過程中,不詳細說了,總之沒過多久(其實是過了很久,因為雙十一的原因),就拿到offer了。

2017年底正式入職。

以上就是我的轉型的心路歷程。

最後

熟悉我的人應該看得出來,我最近這兩篇文章,和之前的文風相比,有明顯的變化,變得歡脫、無厘頭了很多。

這種改變是刻意的,改變的原因不是為了迎合誰。

其實這兩年的心路歷程,整體來說,非常壓抑痛苦,無數次的懷疑自我,無數次的疲憊無助。雖然過程中不乏亮點,但是整體色調還是比較灰暗的。

我不想把文章寫得悽悽慘慘慼戚,於是決定寫的有趣一些,為了保證趣味性,有些地方有些誇張,更有戲劇性一些,比如新能源融資的重要性,比如決定去做PM的心路歷程。

這樣做的出發點,其實是不想讓大家看完文章,心裡覺得:既然轉型這麼難,那算了吧,不要妄圖去改變什麼了。第二天還是心如止水,正常上班。

轉型,從來就不是一條容易的路。

寫這篇文章,也是想告訴大家,轉型的路上,你可能會覺得孤單,但是並不孤獨。

而且這條路也是走得通的。

走過佈滿荊棘的小路之後,終究柳暗花明。

如果這篇文章,在你心裡掀起一些波瀾,哪怕只有一點點,我這篇文章也就沒白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為汽車行業從業者,能親身經歷新能源和無人駕駛這兩大風口也算是一件幸事。在這過程中,我經歷了很多痛苦和辛酸,我非常樂意分享我的經歷、感悟以及經驗教訓。

我近期舉辦一次知乎Live:面對危機和風口,汽車從業者如何轉型

本次Live,將和大家分享,面臨危機和風口,如何進行抉擇,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如何完成順利轉型,面對危機和風口,汽車從業者如何轉型

另外,菜鳥現在還在持續招人中,有意向的可以發簡歷到[email protected],郵件主題請以“菜鳥求職+崗位名稱+姓名+工作年限”為格式。

如果有想和我溝通探討轉型相關問題的,可以關注公眾號“聊聊汽車那些事兒”,後臺回覆“許良”,就可以獲取我的微信,為表示誠意,請先自我介紹一下,謝謝!

多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