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什么?杀人犯都是命中注定的?!

这些年来,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资讯变得更加轻而易举,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新闻。

近些日子,世界各地并不太平,恶性杀人案件时有发生。美国校园枪击案,米脂三中砍人案以及空姐滴滴打车等等案件,都给我们拉响警钟。人们在惋惜一个个鲜活生命逝去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这些凶手们背后的“相同之处”。

什么?杀人犯都是命中注定的?!

通过了解,这些凶手大多都属于性格孤僻、早有暴力倾向的人,周边的街坊领居都对他们退避三舍、敬而远之。有认识其中一个凶手的人称:“这人天生就坏,天生就不是什么好人!”

那么,真的有“天生就坏”的人吗?难道杀人犯都是命中注定的吗?

基因决定的“犯罪行为”

中国有句流传千年的古语叫:“人之初,性本善。”长久以来,成为国人信奉的经典名言。可是,真的所有人都人性本善吗?

美国佛罗里达立大学的生物社会犯罪学专家KevinBeaver研究发现,一种名为MAOA-L的基因突变后会导致人类犯罪行为的增加

什么?杀人犯都是命中注定的?!

他们比对了美国2000个青少年的基因,MAOA-L基因突变的青少年参加帮派的概率是那些此基因正常人的两倍,而且那些基因变异的帮派成员使用武器的可能性更大,在成年以后的犯罪概率远超于没有该基因的青少年。

什么?杀人犯都是命中注定的?!

该基因究竟是怎么影响犯罪行为的呢?

科学家研究发现,MAOA-L基因型通过影响控制情感唤醒、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的神经回路来影响人们的攻击性行为,也就是说拥有MAOA-L基因的人群在遇到外界刺激或挑逗行为时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他们更易冲动也更易做出些不理智的行为。

拥有“犯罪基因”

就难逃犯罪的命运?

看到这,你是不是感到基因“冥冥之中的可怕力量”?可是拥有“犯罪基因”的人就一定会犯罪吗?

2002年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家苔莉•莫菲特(Terrie Moffitt)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MAOA-L型个体只有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虐待才会表现出反社会性问题。也就是说,能否产生攻击性行为甚至犯罪,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在《种族和家庭环境对儿童多动症和反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中提到,

家庭环境比如教育、育儿方式、家庭结构等因素,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旦环境出现问题,孩子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什么?杀人犯都是命中注定的?!

无独有偶,在《童年的风险因素会促进行为和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展》一文也提到,“如果孩子被忽视或者虐待,他们从事犯罪的可能性会增加50%”。甚至儿童时期,同龄人的相互影响也会推动他们发生犯罪或暴力行为。

“犯罪基因”

能否成为免罪的理由?

“犯罪基因”的发现不仅让一部分人惊叹,也让一部分罪犯找到了犯罪的托辞。

这部分犯人声称自己拥有暴力基因,试图证明自己的行为是由先天缺陷的基因所致,从而妄图获得一定程度的减刑。

什么?杀人犯都是命中注定的?!

这一行为引发了社会热议,也让多数人感到恐慌。

如果认同“犯罪基因”减刑(免刑)说,就无异于将“犯罪基因”看作监狱铁门的钥匙,给了罪犯新的方式逍遥法外,犯罪不能受到合理的制裁,就是将法律公平置若罔闻。

况且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犯罪基因与犯罪并不能划等号,环境同样是影响因素。

对于“犯罪基因”

我们应做些什么?

1、正视“犯罪基因”的存在

什么?杀人犯都是命中注定的?!

我们应当正视“犯罪基因”的存在,不用过度恐慌,也不用过度担忧,新的事物才意味着人类新的进步,承认科学,也承认人与人之间天生的差异性。

2、不歧视、不排斥拥有“犯罪基因”的人

什么?杀人犯都是命中注定的?!

有人生来就带有“犯罪基因”,并不是他能选择的。对于这群人,若我们存在过度的歧视或者排斥将会带给他们更加不利的成长环境,更易激化出他们“犯罪基因”的表达。

3、早发现,早介入

其实,“犯罪基因”如果早发现,早干预,就可以极大程度的减少犯罪出现的可能性。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有些食物或许对干预“犯罪基因”的表达有利。

什么?杀人犯都是命中注定的?!

比如儿童摄入omega-3脂肪酸(就是俗称的鱼油)后,可以帮助脑细胞充分长大,增加神经元轴突体积,调节脑细胞功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犯罪基因”表达的可能。

除此之外,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杀人犯都是命中注定的?!

环境绝对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好的成长环境也能很大程度的避免“犯罪基因”的表达。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命中注定”,只要有心,一切皆会有解决的方法!

神秘的人类基因,隐藏着很多的秘密。

关注基因,关注人类发展。

如果小年的文章让您开了眼界,别忘了分享给大家哦!

参考文献

[1]Shamay-Tsoory et al. The role of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in affective theory of mind deficits in criminal offenders with psychopathic tendencies. Cortex, 2010; 46 (5): 668 DOI: 10.1016/j.cortex.2009.04.008

[2]5-HT和MAOA基因多态性与攻击行为的关联性及营养素干预的实验研究 刘华峰 吉林大学

什么?杀人犯都是命中注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