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多米音乐APP停运的背后:寡头化时代,在线音乐市场还有机会吗?

多米音乐APP停运的背后:寡头化时代,在线音乐市场还有机会吗?

多米,终于还是倒下了。

2018年3月9日,多米音乐官方微博账号正式发表声明,宣布“暂停多米音乐APP客户端的内容运营”。旋即是众人的嗟叹之声。

多米的退赛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在流媒体音乐服务这一血海中,自若干年前海洋音乐以破天荒的独家版权策略异军突起后,接下来是QQ音乐、阿里音乐等航母加入战局,版权大战最终以腾讯音乐集团(TME)的压倒性优势告终,去年的环球音乐版权独代授权费更传出10位数的天价。

我还记得,在2014年时,我到北京出差,夜里,和一位深陷局内的朋友一边吃着撸串一边感慨:

“在线音乐这一块啊,拼到现在,其实已经跟音乐没什么关系了。”

这并不是什么丧气话。对于在线音乐服务商来说,其对用户所提供的最核心的内容,不是歌单,不是社交,而是实打实的曲库。一切的用户体验,都基于曲库延伸。想要让顾客满意,别废话,你得歌多。过去的唱片公司签约艺人、兴建录音室,可视作雇佣工人、投资厂房,目的只为生产音乐,壮大版权。互联网的方式则是简单粗暴:买买买。没有殷实的家底,别说上谈判桌了,连在门口张望的心都可以省了。

多米音乐APP停运的背后:寡头化时代,在线音乐市场还有机会吗?

在野蛮生长的时代,数字音乐版权市场尚未规范化,让包括酷狗、百度MP3、虾米音乐等服务商以极小的成本获得了用户的原始积累,于2010年上线的多米音乐也是其中的一员。但和更老牌的酷狗(最初为P2P传输技术)等传统客户端不同,除了音乐的试听和下载外,多米一开始就瞅准了移动端市场,在2011实现的塞班、安卓、IOS各段同步是相当前卫的功能。

随后,多米不断尝试各种特色服务:收购SongTaste,瞄准音乐社区化;成为SONOS中国区第一个内容合作方,进军智能硬件;和中国联通首创的音乐专属流量包,也是今日大家喜闻乐见的运营商合作模式。包括在版权的部分,多米也是最早尝试正版化的在线音乐服务商之一。抓住了在线音乐移动端爆发的红利,在多米最辉煌的2012年前后,其占据了手机APP市场的半数以上。

而这一切,在后来的版权壁垒里均不复存在。

多米绝不是这些年第一个倒下的在线音乐平台。2015年时,百度音乐被太合音乐集团收入囊下——其实在此之前,我当时所服务的公司就有与百度音乐商谈收购的可能。谁能料到昔日互联网音乐霸主、每一家网吧实时OTA、象征了中国网民音乐风向标的百度MP3会败落如此呢?在放弃版权争夺后,百度音乐一度只剩下古风及少量的独立音乐人作品,连运营团队也被剥离了一部分跑去整秀场直播。至于曾经的一听音乐网等小型的平台,初期还能靠着“部分购买版权”、以“交了点保护费”的方式夹缝求存,也很快淹没在资本的巨浪下。而像落网这样以独立音乐作为包装的垂直细分品相,其倒闭不过证明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独立音乐并非版权的法外之地。

当我们审视这些年陆续歇业的在线音乐服务平台时,除天天动听属阿里系内部的调岗,其余虽各有各理由,但论核心矛盾,和多米一样,均栽在了版权的护城河上。商业社会有它运行的规则,没有免费的午餐共享用,可这些年,依然还有不少的资本或创业者贼心不死,我在知乎上、现实中常会遇到前来问询者:在线音乐服务的市场,现在还存在机会吗?

多米音乐APP停运的背后:寡头化时代,在线音乐市场还有机会吗?

和腾讯、阿里正面交锋无疑是蜉蝣撼大树。得另辟蹊径,想点法子。

家庭智能终端服务如何?手机端已被列强瓜分地盘,腾讯系的酷狗、QQ音乐、酷我再加网易云音乐一字排开,除非自己作死,短期内无法预见市场重组的可能。但在智能硬件这一块,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掘。

如前所述,多米为全球智能音箱巨头SONOS在大陆的第一个内容合作方,我在SONOS上第一个使用的服务便是多米,这种内置流媒体播放器的产品体验是蓝牙音箱无法企及的。后来者小米智能音箱走的也是这条路子,但“小爱同学”的歌库发育尚未健全,常会跟你说,“很抱歉,这首歌的版权我们正在努力争取中”。可目前的版权壁垒也覆盖了智能终端部分,包括车载智能音响,即这一块依然无法回避版权问题。能通过联运或其他合作方式,从大佬的手上分一杯羹吗?

那么,主打社交的音乐产品怎么样?如豆瓣的兴起,最早以书、影、音为支撑点,通过兴趣的聚合实现人群的划分,衍生了豆瓣上各种花式的讨论组,其中很多和书、影、音已没有半毛钱关系。在此过程中,豆瓣并不提供实际给用户消费的内容,用户通过讨论所产生的UGC或PUGC是豆瓣最宝贵的财富。

后来,豆瓣进行了小范围的版权购买,用很讨巧的方式上线了豆瓣FM这一轻型在线音乐应用。它既是小众细分领域的优选版权模式,小心翼翼避开了对曲库大而全的需求(A8旗下的实验室产品Jing.FM也做了类似的尝试),另一方面,基于用户在豆瓣唱片条目下的行为,基于个人音乐DNA的算法推荐被着重强调(这点虾米后来也效仿了),音乐的社区属性在后来的产品网易云音乐之热评里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

多米音乐APP停运的背后:寡头化时代,在线音乐市场还有机会吗?

可我依然对此持保留意见,社交行为是构筑在音乐之上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可能越过歌曲去构筑歌曲上面的社交层级。这一块,多米音乐也给大家趟过。当初多米买下了中国曾经最好的音乐推荐社区SongTaste,SongTaste上的用户活跃度、音乐推荐品味绝不输如今的网易云。当时多米寄希望于导入的这批高质量种子用户可为多米带来一波优质的UGC内容,但在产品架构的平移、以及用户运营的侧重点差异上,注定了这是一次有想法但并不成功的联姻,SongTaste在2015年的先行关闭则是版权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又一次印证

抛开版权讲社交是空中楼阁之举

所以,在线音乐网站应该在线下场景进行延伸吧?多米在过去一年声量最大的,应属其和网易云音乐联合出品的《Stage舞台》,由张亚东任节目制作人,把城市的每一处都当做音乐的Stage,邀请岑宁儿、旅行团等优质音乐人进行表演。这是一档更符合当下传播习惯的音乐短视频项目。此外,多米还曾在去年风风火火地整了一轮他们的“尖叫现场”项目,也还在2015年时试图自建粉丝聚合平台“偶扑”来深化产品的用户粘度。

包括众所周知的2016年度现象级产品“映客”,以一己之力加速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移动直播行业进程,它的前身其实恰恰来自多米联合创始人奉佑生的一次尝试。正是奉佑生在2014年时于多米音乐内部孵化出音频直播产品“蜜live”,才有了后来的项目组的独立运营,催生视频直播版的“映客”,尽管后期和音乐的关系已经很疏远,但这确是多米最成功也对业内最深远的一次探索。

多米音乐APP停运的背后:寡头化时代,在线音乐市场还有机会吗?

这皆是多米曾做过的尝试,无奈产品各有天花板,像那款追星产品所遇上的,恰是追星从粉丝俱乐部(Fans Club)到微博这一大活跃、大社交产品的迁徙过程。在这种思路下,隶属于太合音乐的“秀动网”也许更具参考意义,在成功的商务合作下,秀动在过去两年拿下了国内几乎所有最优质的独立音乐之独家票务,如金曲奖获奖乐队“草东没有派对”的巡演,在一波“草东没有门票”的呼声里快速获得了小众演出市场的份额,并以自家产品矩阵中的百度音乐进行流量的收口。看起来是门不错的生意,但线下市场份额是否可足够支撑在线音乐服务的巨额成本,也是不容乐观之处。

多米音乐APP停运的背后:寡头化时代,在线音乐市场还有机会吗?

总之,多米从在线音乐领域的退出,并不是因为它做错了什么。在版权大战和资本竞逐刚兴起之际,很多人都认为多米音乐可以选择卖给巨头,但它依然选择夜行探索之路,不断尝试各种创新手法。我们相信,音乐永远是互联网娱乐消费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其中一项诉求,现有的服务解决方案一定有不完善之处。

多米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巨头之外的服务者来说,如何在目前的版权环境下控制成本,并提供更切中用户需求痛点的功能,是赢得生存空间的路径之一。

多米音乐APP停运的背后:寡头化时代,在线音乐市场还有机会吗?

在多米之后,在线音乐领域还会有退场者,当然也会有入场者。每一个愿意趟这摊浑水的人,都是值得钦佩的勇者。

以乐迷的身份,我祝你们好运。

音乐自媒体“乱弹山”

万马齐喑的乱世里,

透过音乐,

我们记录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