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支付寶買保險便宜,在櫃面就很貴?

秋天的樹40891006


小夥伴們反應支付寶近期太任性了,馬雲粑粑先是在餘額寶裡小窗另一支基金,接著又是在支付寶首頁推送保險,而且投保額度要比櫃面上便宜很多。

小寶也看了看支付寶裡買的保險,無論是保險的種類,還是保險的數量,很豐富,關鍵還比櫃面上買的保險便宜很多,難道這些保險因為便宜就值得買嗎?

首先是意外險—便宜的投保項目保障少

點開意外險,小編努力下拉了好一會兒才到底,大概有90多支意外險在售,包含了人身意外險、醫療意外險、老年意外險和兒童意外險。

在首頁顯示的一款全年意外險確實是很便宜,投30元,保費10萬,具體的瞭解了一下,除了意外醫療費用保費是1萬元,其他可能保障項目是意外身故/傷殘可用的。再看看其他便宜的意外險,保障的項目也差不多就這些。

一般意外保險的保費都差不多,反而是特別便宜的,可能保障項目僅有意外身故/傷殘保障,所以購買意外險時,不要只貪圖便宜,還是要具體瞭解具體保障項目更重要。

然後是健康險,保期太短不合適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小日子也比之前好了,但是各大疾病發病人群也是直線上升了,更多的人關注健康險了。

但是小編還是叨叨兩句,買健康險不要因為價格便宜,輕輕一點就,就投保了!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險。

說句大實話,選擇保期1年的重大疾病保險投保,就是拿錢打水漂,一是重疾和壽險投保時需要對被保險人身體狀況審核,審核不通過,拒保險;二是重大疾病潛伏期和確診時間都很長,可能還沒確診,保期就到了。

旅行險選擇性投保吧

旅行險的種類也很多,喜歡旅遊或是經常出差的朋友,購買旅行險可能比較合適,但是5元起投的境內旅遊險這種就算了吧,不是驢友類或玩極限運動冒險驢友,這類保障項目不合適。

選人壽不如選定投或國債

看了一下人壽險,起投金額1000元,投保時長20年,然後每年領取保費最高也就495.22元。

如果都是長期投資的話,算下來,選擇每月定投或是國債更合適,單位已經繳存養老保險的,不太建議購買壽險了。

說了這麼多,那麼支付寶裡就沒有推薦可以購買的保險嗎?

支付寶裡有一類熊孩子意外險,家裡有一枚摔倒、燙傷意外不斷,嬉戲打架是常事的熊孩子,兒童意外險還挺合適的,給沒有安全意識的熊孩子增加一層保護傘;

打算出門旅遊,飛機延誤、旅行延誤、行李延誤、旅行變更是常有的事,購買包含這些項目保障的旅行險更合適,價格便宜,保障項目也合適;

日常習慣用手機打理資產,進行各種理財的下夥伴們,手機資金安全險也還是不錯的,30元投保,可獲得10萬保額;

身邊好幾位妹子換手機了,原因是手機屏碎了好幾次,真的不合適再修了,我們常常是沒用多長時間的手機,屏碎了修貴點,不修買新的不划算,手機碎屏險解救我們的難處,買份手機屏碎險,95元可保額2000元,起碼修屏的錢來了;

丟三落四的妹子,錢包丟了沒關係,反正錢在餘額寶了,可證丟了不好玩,還得耗時耗費辦,買個個人證件丟失險,還能省個100元的補辦費,小編現在建議我哥哥趕緊買一個去;

正在學車的新手們,科目二考了兩遍還沒過的,駕考單險可以拯救你們了,考試前心裡沒底的,最好買個駕考險,3元起投,沒過還有150元可以安撫受傷的心。


普惠家


僅僅從銷售渠道進行對比,是沒有多大意義的,還是要從種類進行對比,才能看出優劣和是否滿足自己的需求。

消費型保險VS儲蓄型保險

很多人覺得線下購買保險的保險費較貴,是因為線下保險的銷售人員會優先推銷儲蓄型保險,而支付寶上很多首推的保險其實都是消費型保險。這兩者之間很容易區分,消費型保險不返還保費,也就是這部分錢被消費掉了,儲蓄型保險承諾連續交若干年,即可返還保費。

用低價換取支付寶渠道

支付寶所能帶來的大流量是保險公司自身無法做到的,所以很多保險公司願意以低廉價格換取支付寶上的大流量,以吸引客戶購買,而支付寶也會對比各家保險公司,通過自己的渠道拿到性價比較高的保險項目,這對客戶來說,無形中就降低了很大的成本。

對比保險的覆蓋範圍

有的時候,平臺為了吸引客戶,會推出一些價格便宜的保險項目,但購買保險的時候,不要只看價格,而是要看到其覆蓋的項目,比如很多幾十元的意外險,大部分保障項目只覆蓋到意外傷殘/身故等,而意外醫療費則佔比很少。

不是所有便宜的保險都是坑

看到這裡,很多人就會說,既然便宜的保險有可能保障不全,那乾脆不要買便宜的保險就好了。其實不然,具體種類具體分析,比如一些熊孩子意外險、飛機延誤險、手機碎屏險、證件丟失險等看似很奇葩的保險,雖然價格便宜,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不等,但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卻十分有用。

多研究多對比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總而言之,購買保險還是以保障風險為主,無論是平臺購買還是櫃檯購買,都要仔細研讀保險說明,結合自己的預算,才能購買到適合自己的保險。


度小滿金融


支付寶裡的保險產品都是支付寶代銷的其他保險公司的產品,涵蓋了健康、意外、旅遊、財產、人壽、車險、運費險等多類項目。在支付寶裡搜索保險,或者在更多應用裡找到保險條目就能看到。

通過支付寶購買保險有的確實比一般櫃面便宜,您瞭解嗎?我們看看是什麼原因:

1、有些產品是專為支付定做的。

比如支付寶賬戶安全險,手機資金安全險,運費險,甚至包括其他的險種,都應該有支付寶自己定做的產品,相對來說和市面上的變現產品比有一定價格優勢。

2、和支付寶選擇的代銷產品有關。

支付寶代銷的保險產品雖然很多,但主要是一些風險概率比較低、一次性保障的保險產品。類似產品除了車險外,因為額度較低,保險公司很少直接向用戶推銷。我單位工會曾經為大家發放的家庭財產一年險也僅有88元。保險公司員工向大家推銷的大多是帶保險功能的理財產品,兩者給人的感覺不一樣。

3、支付寶可能有一定的優惠。

支付寶代銷保險,一般說來是不能擾亂被代銷保險公司價格體系的,這是業界通用規則,因此不可能比櫃面便宜很多。但是支付寶可以通過促銷活動變相降低保險費用。比如現在在做的空氣汙染送健康果,領取門診報銷金等等,都可以抵扣保險費用。


總之,支付寶代銷的保險產品絕大部分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碰到,但是平時也拾不起來去做的保險,價格較低,也比較實惠,屬於代銷其它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大家可以看看。我想如果馬雲自己能夠推出保險的時候,真正的低價保險才會出來,讓我們靜待低費用保險時代的開啟吧!

關注理財,請關注天涯孤行者!


互金直通車


支付寶有一些是網銷渠道特別定製或者為其合作定製或者甚至是旗下公司產品,整體來說還算便宜,最典型的就是意外險,基本壓價到了最低。

在櫃面銷售應該是指銀行渠道銷售,那是大概率貴的,一種是種類,在銀行渠道購買的用戶,理財和保值增值需求比較高,所以分紅理財或者終身的壽險重疾類比較多,整體金額比較高。而在網銷渠道,用戶經常想買個便宜的試試,所以會經常有一些價廉物美的小額產品出現。其實本身就不是一種產品。

另外就是網絡渠道的定價普遍偏低,保險公司和網絡公司都會搭一定的渠道費,但銀保渠道的盈利需求和任務太高,所以定價其實也高。

反正吧便宜倒未見得沒好貨。但也要仔細對比。支付寶裡面確實豐富歸豐富,但有些時候也未見得特別實用。


程蟬


先來說說支付寶賣的保險為什麼這麼便宜?

首先,說一下保險公司經營保險的成本。大致可以分為幾部分:一個是保障成本,就是客戶交了保費,出了事情保險公司是要賠的,這個賠付也要有成本;一個是運營成本,就是保險公司開分支機構,請員工,建It系統,乃至為客戶提供各種服務,寫字樓的成本,等等,這都要錢,而且都是在運營成本里出;還有一個,就是銷售成本,保險公司不管是通過代理人、經紀公司、銀行等等渠道,銷售保險,都要付出成本。

第一個成本基本上差別沒那麼大,大家的精算模型精算假設會有一些差別,但總體來說變動沒有那麼誇張。第二個成本和公司的控制有關係,以及和會計方法也有一定的關係。第三個成本則和我們討論的有關。一般來說,網銷產品的渠道費用略微低一些。

但現實情況是,網銷的渠道費用並不低。但是保險公司仍舊願意多花錢去報流量平臺的大腿,而且是排隊去。理由很簡單,那就是流量平臺能帶來更高的銷售量和保費,以及基於客戶購買習慣、畫像、大數據的精準營銷。這裡既有保險公司的保費驅動也有科技驅動。很複雜。

而流量平臺,如支付寶,為了更吸引客戶購買,則可以利用流量優勢來談判,找到價格更低、服務更好的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合作一家不行可以換另一家。甚至有很多公司在支付寶平臺上賠錢賺吆喝,這也是低價的由來。

支付寶這樣做的好處是,對客戶來說,獲得了更便宜的保險。成本變低了。

但是,很多流量平臺不管是守規意識普遍不強還是其他原因,對產品的信息披露做的並不好。比如,保險合同展示中只出現險種,消費者不知道保險公司的相關信息,導致後續理賠糾紛;部分第三方網絡平臺未對免責條款等進行說明等。

舉個栗子,投保中需要重點告知的:健康告知、投保須知、保險條款,被放置於比較不起眼的位置。以前是默認勾選,現在可能改版後變成了必須人工手動勾選,但是多少人會習慣性的打√而不是點開仔細閱讀?很多需要重點告知的內容,如果沒有主動提示、強制閱讀,消費者是不會仔細研讀的,平臺這樣做難免會有轉嫁風險的嫌疑,最後很可能因此引發理賠糾紛。

此外,還有支付寶銷售的很多事碎片化的產品,或者短期的產品,這種產品很容易讓人產生保障充足的幻想,其背後可能是巨大的保障缺失。有機會再仔細說說這個問題。


大貓財經


支付寶上賣的絕大多數屬於短期險。

短期醫療險、短期意外險、短期重疾險。

這些險種不管是在支付寶買,亦或者是在線下(櫃面)買,都是很便宜的。不同的是線下極有可能作為某主險的附加險。

而單獨的短期險,採用的是自然費率(意外險不太一樣)。

自然費率:是指其保費是按被保險人年齡增長而增長,身體健康狀態將逐漸降低,而保費將逐漸增高。其費率依據每一年齡段及期間的死亡率來確定。

通俗一點來理解就是:年齡越大保費越貴,身體上的小毛病越多,保費越貴。醫療險對於嬰兒的收費,會高過某階段的成人費率。

所以就年輕健康體來看,短期險是很便宜的。

長期險,採用的是均衡費率。

均衡費率:也叫保證保費,就是保險公司把風險估算後,把各年齡段的保費平衡後,每年給出一個保費均值,從一個年齡開始投保後,以後每年的保費都是一樣的。

通俗來講就是:每年交的保費一樣,僅限長期險。

短期險的優勢:

前期費率低、防坑有效。

前期費率低是一定的,給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保,費率更低。

防坑有效在,如果發現買的很坑(條款嚴格、同保障下保費高、保障缺陷大),那麼沒必要太緊張,因為第二年時間就到了,大不了再換。

短期險的劣勢:

①.保費不均勻:前期費率低代表著未來費率會很高。

②.保障缺口大:因為重疾險的主要設計就不是針對短期的,所以短期險產品種類本來就少。就算身體健康年齡小,可選擇範圍也不大。

③.保障時間不穩定:短期險除了費率不保障之外,還有本身的穩定性。影響保障時間的有兩方面:

產品停售:保險公司始終保留停售權利,為的是即使調整風控,不至於賠穿。一旦停售,一年期的短期險第二年的保障也沒有了。 身體情況:重疾險的理賠門檻非常高,幾十萬的保額,也不會小打小鬧的就賠給你。但是小打小鬧的小毛病,卻會影響你再次投保。 非常簡單的例子:王某一直購買短期重疾險,加上去年已經有4年了,在購買的第三年,患上胃息肉。今年這款短期重疾停售了,王某隻能重新購買重疾險,而因為有胃息肉的緣故,新買的重疾對胃部進行了責任除外(胃部一些重大疾病不保)。

很多人可能會說,長期保障的保額會隨著時間延長而慢慢變的不值錢。這裡解釋一下:

1.精算師在釐定保額和保費的時候,考慮的不是現在罹患重疾所理賠的保額,而是根據重疾高發年齡段來推算被保險人在某一時間段罹患重疾概率的大小。

換句話說,就是現在的保費,本來買的就是未來20年後、30年後的保額。

2.那你可能會覺得如果買了保險就理賠是很賺的,但別忘記了,“風險”針對個人來說,是無法計算和算不出概率的。

而且,買保險只是為了填補風險帶來的空缺,而非收益。

關於保額變相貶值:

這是任何一款定額長期險種都會面臨的問題。從保險產品的設計方面來說,人生本來就不可能用一張保單,或者一款產品實現保障。

合理分配保額、保費、保障時間,有必要時需要分年齡進行保額補充。

個人繳費也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變相貶值,雖然每年保費相同,但15年後的1萬肯定不等於今天的1萬。

20年交費的總保費也比30年交費的總保費少。

以上就是對短期險、長期險的一個基本解釋。



自身易保


我在支付寶上買的車險,花了2200來塊,其他公司最低報價也有這個價,但都是小公司。大部分都在2400到2600。我感覺很方便,因為在支付寶上輸入信息以後好幾個保險公司的報價就全部出來了,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公司就可以了。而且我還領了一個安全出行什麼玩意。又省了二百,所以說總共花了兩千多點,遞交以後保險公司給你打電話,發送身份證跟行車證照片,保險單就給你郵寄過來了,我覺得車主在保險快到期的時候會有很多保險公司打電話。讓他們報一下價格。然後再到網上看價格,選擇合適的就行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支付寶上消費可以刺激自己的賬號。對信用分什麼的有提升。。。


無聊來看看


就像最開始網購很便宜,後來線上線下價格差不多一樣。現在網上的保險就像當年網上的實體商品。保險公司產品的銷售渠道有電銷,網銷,銀保,代理或者經紀。保險公司很少有自己的實體網點櫃檯。我想你說的應該是通過網絡平臺這個中介買為什麼比通過實體的中介買貴?因為網絡買是自己給自己做風險測評,需求分析,投保,保全,退保,理賠等事宜。而你通過實體中介買這些事情有人給你做,有人提供服務你自然需要支付服務費,服務費就包含在產品價格裡。所以,為了讓自己的保險買得更好,更有用,更合適,最好還是早專業人士並支付服務費。保險都是管幾十年的事,應該重視。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節約自己的時間成本。


欣邚


短期險可以走支付寶,長險就算了吧。有幾個真正看過條款的,有幾個如實告知的?以後的理賠這些問題都是糾紛。現在的保險不要看公司那麼多,選擇那麼多,其實真正可以提供長期穩定保障的公司不多,有研究過中國企業的嗎?中國百年的企業幾乎不存在,能存在50年的有幾家,已經存在20年以上的有幾家?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13年,而保險確實個長期,30年 50年 百年,圖便宜買個短險從支付寶買還可以,長險還是從線下找人保,國壽,太保,太平,新華,平安,陽光,中華聯合等等這幾家吧。就現在保險牌照那麼多,長點眼,是真做保險還是幹融資吧。


歐陽不華


互聯網保險快速發展,給消費者帶來透明、便利、價廉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n

不少互聯網保險的經營主體是第三方網絡平臺,部分第三方網絡平臺不能嚴格遵守監管法規。具體如下:

\n


\n

1)不具有保險業務經營資格。《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第三條規定“第三方網絡平臺開展上述保險業務的,應取得保險業務經營資格”,但部分網絡平臺在沒有取得相應資格的情況下就經營銷售保險。

\n


\n

2)守規意識普遍不強。例如,披露的信息是由第三方平臺自行製作的,表述不嚴謹;保險合同展示中只出現險種,消費者不知道保險公司的相關信息,導致後續理賠糾紛;部分第三方網絡平臺未對免責條款等進行說明等。

\n


\n


\n


\n

2、互聯網保險產品條款設計存在瑕疵。

\n


\n

為了營銷和吸引眼球,一些公司在產品設計的科學性和嚴密性方面存在欠缺,容易引發後續糾紛。此類問題場景類保險居多,例如,上海12名消費者聯名投訴,稱其在某網站投保“自郵行”郵輪旅遊保險,返程中因航道堵塞及管制,致使其往返航次延誤24小時。根據合同協議,每延誤4小時賠付300元,消費者提出1800元賠付要求,但該公司僅賠付300元,消費者對此不滿,發生爭議。該保險公司的產品條款表述為“郵輪延誤賠付每4小時/300元”,且未列明航道管制屬於除外責任。最後雙方協商解決爭議,保險公司也隨後下架該產品。

\n


\n


\n


\n

3、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有待規範。

\n


\n

互聯網保險經營中,因為雙方不能面對面溝通產品信息,銷售頁面內容的準確性對消費者合理購買保險至關重要。不少互聯網保險的宣傳和投保頁面過於簡單化,容易造成消費者誤解。

\n


\n

1)使用誤導性的詞語組合,混淆和模糊保險責任的範圍,不易使人準確理解產品。

\n


\n

2)投保界面不能主動彈出保險條款頁面,如果不點擊所鏈接的保險條款,則保險條款不會顯示。

\n


\n

3)對於重要的免責事先和限制條款,未採取特殊字體、顏色或符號進行特別提示。

\n


\n

例如:網站宣傳某個產品“保額100萬,不限醫保”,使消費者誤以為該產品可以賠付醫保報銷的部分,但實際上理賠時仍然扣除醫保報銷部分,原來宣傳上所說的“不限醫保”實際是指有醫保的人也可以投保。

\n


\n

某消費者在網絡平臺投保成人住院醫療保險,健康告知由該平臺同一框架展示且默認勾選,導致消費者在投保時忽略健康告知內容,後被保險人到醫院就診產生數萬元治療費,保險公司稱被保險人投保時未如實告知既往病症,予以拒賠。

\n


\n


\n


\n

4、互聯網保險服務能力不足

\n


\n

近年來,互聯網保險發展迅速,但公司的服務能力不能有效支撐業務發展。

\n


\n

1)線下客戶服務能力不足。部分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在業務高速發展同時沒有足夠的線下服務能力與之匹配,導致消費者投訴。例如眾安在線由於沒有線下機構提供服務,理賠、退保等業務需在線辦理,但是業務量卻爆發式增長。目前已經出現手續較為繁瑣、辦理時效較長、反饋不及時等問題。

\n


\n

2)保險數據處理能力欠缺。部分網絡平臺數據系統建設滯後,未與保險公司業務系統對接,導致消費者投保後無法及時查詢到保單等。

\n


\n

3)爭議糾紛處理效率較低。消費者通過專業保險中介平臺或第三方網絡平臺購買保險發生糾紛爭議時,銷售平臺和保險公司互相推諉、處理時效過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