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肩背上的乡村童话

河南方城七十二潭景区独特的石川地貌,形成于两亿五千万年前,由整块梯级延展长达4公里的花岗岩石构成,气势恢宏、结构独特,远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在全国绝无仅有、实属罕见,被地质学专家叹为观止地称为“中华第一石川”。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肩背上的乡村童话

七十二潭景区 摄影:卢清国

春日的七十二潭景区风景如画、谷幽林密、石怪潭奇,百里连翘,竞相开放。金黄色的连翘花如同春天的信使在春风里尽情飘摇,舒展着自己的腰身。仔细看,连翘花举着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属于七十二潭景区的春日赞歌。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肩背上的乡村童话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在七十二潭广裕阁,阵阵铿锵的锣鼓声如万马奔腾,春雷滚滚,一片热闹非凡,在这里我观赏到了难得一见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背阁”表演,演员们的精彩演出,赢得了广大媒体朋友阵阵叫好之声。第一次看到它的我,完全被镇住了。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背阁”起源

“背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特色传统民俗舞蹈。是中原地区人民春节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中原“背阁”被誉为“华夏一奇”,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肩背上的乡村童话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据考证,“背阁”大约产生于南宋,发展于明代,繁盛于清代,流传至今,几乎遍及全国,曾经主要用于迎神赛社或节庆演出。从萌芽到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背阁”逐步吸收民间多种艺术、多项技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是融文学、绘画、音乐、雕塑、表演、数学以及力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历代民众心里,“背阁”民俗表演是最贴近人们身心和生活的民俗表演艺术,同时也是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肩背上的乡村童话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2009年被列为“南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庙会中、节庆日经常会看到身着戏装,勾着脸谱的成年人,肩膀上扛着同样穿着戏装的小孩,他们或是在莲花座上,或是手拿兵器,表情可爱却不失专业。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肩背上的乡村童话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这样的表演,并非仅仅出现在舞台上,而是真正活在百姓身边。如今“背阁”艺术表演已成当地村民的最爱,许多村民自愿加入到“背阁”表演协会,正是有了这种热爱,才使这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背阁”妆饰、造型美观,内容均取材于戏文、典故、民间传说等,文化内涵极其丰厚。行进时旗、锣、伞、扇、尖子号、八大扇鸣锣开道,尤如古代皇帝出宫,隆重壮观。场地表演“下装”演员在调鼓、马锣的伴奏下,迈着特设的大摆大摇秧歌舞蹈步伐,慢中有快,快中有慢,做出队形“交叉”、“套花”动作,带动“上装”演员随之摆动,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背阁”是成人的

肩背上塑造出来的艺术

“背阁”由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上层表演者称为“上装”(也叫阁婴),由3岁到8岁的男女儿童扮演;下层表演者称为“下装”,在整个表演中起基座作用,由身着武生服饰、熟练掌握各种表演技巧的青壮年扮演;中间部分称为“中节”,是由捆在青壮年背上的一套铁制背架和用于固定上面儿童的支架组成。他们加在一起有4米高,按照孩子们不同的扮相,上下一起踩着锣鼓点边走边舞,玄妙、奇巧,令人惊叹不已。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肩背上的乡村童话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背阁”也叫“背故事儿”,每架阁都是一出传统戏剧故事。“背阁”表演让观众在感受古朴民俗民风的同时,也了解了不少戏曲知识。背阁上装、下装及中节都与剧情有关,上装和下装为剧中男女主角,中节为标志性道具,上装和下装通过小巧玲珑的铁芯连在一起,上、中、下浑然一体。如上装是青蛇、白蛇,下装是许仙,中节是一把张开的伞,寓意断桥借伞。背阁服装十分讲究,完全和戏剧中一样。铁芯也很讲究技巧,隐藏在伞、树枝、花篮、帽檐等中节道具里,给人一种神秘感。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肩背上的乡村童话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肩背上的乡村童话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背阁”表演,一般由12路阁或24路阁同时进行。“背阁”人不说不唱,下装脚踩乐点走动,走时行小碎步,时快时慢,慢时走,快时跑,按规定的程式,走出转圆圈、踩八角、插四角、二龙相斗、珍珠倒卷帘等阵式。上装自己表演动作,如传统剧目中的一些典型情节或武术套路。整个表演过程,以大鼓、小铙、锣、长号(或唢呐) 等乐器伴奏烘托气氛,还有旗手、护卫等前呼后拥,场面非常壮观热闹。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肩背上的乡村童话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家长们认为,如果孩子能被选中做“背阁”,那孩子一生都有好运气,“背阁”手们每年都盼望背着可爱纯洁的孩子们走一回,这样心里才踏实。“背阁”当日,最重要的、被人们尊敬的化妆师早早就来到村委会,等孩子们一到就开始在孩子们的脸上打底色、着彩、画眉、涂口红,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就变成了“穆桂英”“杨宗保”“张生”“莺莺”等。孩子们吃完早饭就开始穿上各自扮演的角色的衣服,陆续上阁。打扮好的孩子上了架子,如花的笑靥中,有快乐,也有一丝虔敬。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肩背上的乡村童话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从“背阁”表演的故事来看,多是演出老百姓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如《八仙过海》《天女散花》《西游记》《三国演义》《包青天》《老鼠嫁女》等。群众观看“故事”,不仅仅出于驱除灾祸,而是沉醉于精彩的故事表演,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高超艺术,从而获得审美上的愉悦。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肩背上的乡村童话

华夏一绝 千年背阁 摄影:卢清国

每年,“背阁”这一古老独特的表演形式都是吸引游客的最大亮点。不管多么累多么乏,人们还是愿意追着去看表演。因为这个古老的活动,已经融入这个悠久村庄的血液里,律动着厚重的历史,激扬着美好的未来,成为他们共同的精神图腾。

贴士我采集了关于河南方城七十二潭景区的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全年都可以来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